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对低温仓和常温仓小麦进行储藏品质指标和食品工艺品质指标的测定,分析研究了低温与储粮品质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低温储藏条件下储粮品质变化小,而常规储藏条件下储粮品质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2.
糙米在不同储藏条件下的品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模拟仓试验表明,安全水分的糙米在15℃以下低温和20℃以下准低温条件下储藏20个月,其储藏品质顺序为:低温仓、准低温仓、CO2仓、O3仓和常温仓。低温储藏糙米品质略优于准低温储藏糙米品质。低温和准低温储藏糙米,可以安全地保持糙米的食用品质。  相似文献   

3.
试验选择15%,10%水分的粳谷,采用四种储藏温度(15℃、20℃、25℃、常温),八种储藏形式(露天散装、露天包装、仓内散装、仓内包装密闭、磷化氢低剂量1g/m3、28/m3、对照)储藏三年.试验证明,粳谷品质的变化与储藏温度、储藏年限、储藏形式有关。低温15℃、准低温20℃条件下储藏,稻谷的品质变化效慢,储藏三年后,粳谷粘度12cst,脂肪酸值17mg/100g,品尝回归评分70分.30℃常温条件下包装稻谷储藏三年后,稻谷粘度6cst,脂肪酸20mg/100g,品尝回归评分68分.散装稻谷三年后,稻谷粘度4cst左右,脂肪酸25mg/100g,品尝回归评分65分左右.根据品质指标,初步得出各种储藏模谷的安全储藏期,15℃、20℃条件较谷可以储藏3年以上,常温条件包装稻谷可以储藏2~3年,散装稻谷可以储藏1.5~2年。  相似文献   

4.
我国历来十分重视粮食低温储藏。温度、水分和密闭是影响储粮安全的重要因素,而其中尤以粮温最为关键,习惯上将粮温在15℃以下称之为标准低温仓;20℃为准低温仓;25℃为常温仓。一般都是利用冬季低温降低粮温,西北地区也有利用地下仓或窑洞仓降低粮温的做法。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应用机械通风制冷,八十年代末引进国外致冷机制冷技术。但限于制冷机耗电量大,费用高而难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利用3个浅圆仓分别储存小麦33和37个月的技术使用及粮情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适时使用机械通风技术和磷化氢双回路环流熏蒸技术可实现小麦安全储藏。仓温和平均粮温的最高值同时出现,且仓温高于平均粮温8.9℃;1~5月,平均粮温低于20℃,呈逐渐升高趋势;10月以后,平均粮温呈逐渐下降趋势。在小麦储藏期间,仓内相对湿度保持在60%左右。试验仓储藏期小麦品质符合宜存指标。  相似文献   

6.
南京市粮科所和南京市集合村粮库近年来进行了糙米储藏保鲜试验。试验用常温仓,保温仓进行储藏,并与冷库(4℃)存放糙米进行比较。经七个月(4~10月)的储藏表明:在相同储藏条件下,糙米比白米性状稳定,不易吸湿返潮,有生命活力,抵抗外界不利因素的能力较强,新鲜度高;保温仓储藏优于常温仓,4℃下储藏品质基本保持不变。糙米与稻谷相比,  相似文献   

7.
不同储藏条件下糙米品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将供试3种糙米(粳米、杂籼米和纯籼米)分别放在低温、常温、高温和真空条件下储藏,定期测定其浸出液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的变化.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糙米的浸出液电导率呈增加趋势,低温储藏的增加最小,真空储藏的次之,常温储藏的增加较大,高温储藏的增加最大;低温、常温和真空储藏条件下丙二醛含量随着储藏时间延长而增加,高温条件下先增加后减小.  相似文献   

8.
不同类型粮仓储藏小麦品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不同类型粮仓的储粮性能差异,以鲁原205小麦为样品,每间隔2个月进行取样、检测,研究了小麦在装配式保温仓、装配式不保温仓和焊接式不保温仓3种类型粮仓中储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在储藏过程中小麦的发芽率与发芽势都会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不保温仓中小麦的发芽率和发芽势降低得最快,且脂肪酸值较高;保温仓中小麦的面筋指数基本不变,吸水率与干面筋含量最高,降落数值最低;保温仓稳定时间与粉质质量数上升幅度较大,弱化度下降较大,保温仓中小麦的拉伸阻力最大,拉伸长度最短,且小麦的损失率最低。3种类型粮仓的储粮性能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装配式保温仓>焊接式不保温仓>装配式不保温仓。  相似文献   

9.
将2007年9~10月份入库的几种泰国巴吞米分另q放在常温、准低温和低温条件下储藏,定期检测巴吞米储藏品质及食用品质的变化.随着时间的延长,巴吞米的各项品质都发生了变化,常温储藏条件下的变化最大,准低温和低温储藏条件下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10.
粮食低温储藏的应用实践和发展建议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崔国华  曹毅 《粮食储藏》2004,33(2):20-24
通过开展粮食低温储藏技术应用的实仓试验,对试验仓和对照仓内优质稻谷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跟踪检测。对比试验的结果表明:不论是在保持储粮品质方面,还是在提高储粮经济效益方面,低温储藏技术均呈现出常规储藏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同时,针对制约低温储藏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基本对策,并阐述了推动粮食低温储藏技术应用的发展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人工模拟低温,准低温储藏对过夏大米品质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采用模拟低温、准低温储藏对过夏大米品质变化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低温储藏大米品质略优于准低温储藏,常温储藏过夏大米陈化程度比准低温高得多。在目前机械制冷低温储粮不易推广的情况下,准低温储粮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有效又易于实施的储粮措施。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仓房仓顶内外、仓房南面和西面仓墙内外及仓内西南、东北角及正中间和粮堆表上层等部位安装数字式测温电缆,经过10个多月的跟踪检测,初步摸清了环境温度对折线型屋架平房仓及储粮表上层的影响情况。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储存小麦的不同跨度高大平房仓进行为期一年的“三温”检测,分析了气温、仓温的变化对粮温变化的影响,并通过“扒皮”试验研究“冷心热皮”现象中“冷心”、“热皮”温度的变化规律,判定高温季节外温对靠墙粮堆及粮堆表面影响程度,明确了临界点及整个粮堆中“热皮”区域范围。试验表明仓温直接受气温影响,气温和仓温对粮堆“热皮”区域影响明显,而“冷心”区域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4.
平房仓粮堆温度时空分布的基本统计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以2h等间隔不间断采样,采集了聊城1栋储藏小麦的和铜梁1栋储藏稻谷的平房仓近2年的粮情监测数据,在此基础上对平房仓粮堆温度分布的统计特征进行分析,得出平房仓粮堆温度时空变化的一些基本规律,并就其对传感器布局的影响进行了讨论。认为可以通过对最大温差变化点的跟踪分析,找到粮温异常点,并建议:①提供任意两次检测之间的温差,特殊标注其中10%的最大温差,并将其列入粮情检测系统标准;②加大现有设备的检测频率,以弥补现有检测点布局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通过模拟储藏,研究了不同温度和时间对储藏籼稻谷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越高和时间越长,储藏籼稻谷的含水量、出糙率、整精米率和发芽率下降越快,而脂肪酸值上升越快,储藏稻谷品质陈化速度越快,低温储藏有利于减缓稻谷品质的下降.方差分析表明储藏温度和时间是籼稻谷各品质变化的极显著影响因素.通过SPSS分析软件将上述这些指标(Y)与储藏温度(T)和时间(D)进行二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拟合,都符合Y=aT +bD+c (P<0.01),表明籼稻谷各项品质指标与储藏温度和时间呈显著的二元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仓房隔热保温处理,采用空调制冷控温、表层压盖等技术手段,实现糙米准低温条件储存,研究包打围散存和包装垛储存糙米的品质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仓温控制在20℃以内,包打围散存和包装垛储存的糙米粮温保持在15℃以下,可以安全储存一年时间,糙米脂肪酸值低于27mgKOH/100g、品尝评分值77分、发芽率保持在90%以上、整精米率大于87%。  相似文献   

17.
以粮温实测数据为例探讨低温储粮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前 《粮食储藏》2004,33(3):3-6
通过对高大平房仓粮温进行跟踪检测,分析比较了粮温变化情况,并探讨了低温储粮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在华南高温高温地区,通过对高大平房仓实仓充氮气调,使氮气浓度达到杀虫有效浓度并维持一定时间,从而杀死储粮害虫,实现绿色储粮.分析总结了高温高湿地区充氮气调杀虫效果、经济成本及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