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皖麦53系宿州市农科所以豫麦29为母本,皖麦19为父本经有性杂交育成的高产小麦新品种,先后参加了安徽省小麦联合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参加国家黄淮南片区域试验、生产试验。表现突出,通过国家级审定。详细阐述了其特征特征和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皖麦29号(皖8550)的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皖麦29号(皖8550)系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育成的高产、稳产、抗病小麦新品种。半冬偏冬,单产6750~7500kg/hm2,适于皖北地区中上等肥力早、中茬麦田种值,在相似生态区可以试种。株高85cm左右,长芒、白壳、白粒角质;千粒重41~46克;高抗白粉病,中抗叶锈,纹枯病轻;抗寒性好,较抗干热风。适宜播期为9月底至10月中旬,播种量可根据播期早晚控制在90~150kg/hm2。 相似文献
5.
小麦新品种皖麦18号系杂交选育而成,集高产优质于一体,本文介绍该品种的生物学特性,产量表现和品质性状,提出适宜推广地区及配套关键栽培技术,即精心整地,适时精量播种,肥水调控和病虫草害防治。 相似文献
6.
皖麦18号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新品种皖麦18 号系杂交选育而成,集高产优质于一体。本文介绍该品种的生物学特性、产量表现和品质性状,提出适宜推广地区及配套关键栽培技术,即精心整地、适时精量播种、肥水调控和病虫草害防治。 相似文献
7.
皖麦30号是用杂交系谱法选育的新品种。该品种半冬偏春性。株高85cm左右,幼苗抗寒力强,叶色浓绿,长势壮,长相好。产量水平5250~8250kg/hm2,属高产、稳产型品种。长方形稳、长芒、白壳、白粒、半角质,千粒重40~42g,容重782g/L,粗蛋白质含量13.3%。中抗条锈病,中感叶锈、白粉病,熟期中等。适合我省淮北、沿淮及黄淮南片中、高肥水条件中、晚茬种植。最适播期10月18~23日;播种基本苗230~250万/hm2。 相似文献
8.
9.
皖表14号是用杂交系谱法选育的新品种。该品种半冬偏春性,株高85~90cm,拔节后长势旺,分蘖成穗率中等,稳长8~10cm,长芒、白壳、白粒、偏粉质,千粒重40g左右,容重780g·L-1,粗蛋白质含量12.5%。中抗条锈、赤霉病,轻感叶锈、白粉病。熟相中等,熟期正常。产量4500~7500kg/ha,属中高产、稳产型品种。适合安徽省淮北、沿淮地区中高产肥水条件种植。最适播期10月15~22日,播种基本苗240~270万/ha。 相似文献
10.
11.
从农艺性状、产量表现、品质表现和适种地区4个方面介绍了皖麦52号的品种特性,并阐述了其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包括大田准备,种子处理,播种时期和方法,苗期、分蘖期、返育期、拔节孕穗期、抽穗扬花期和灌浆期的管理,以及采收时期等。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介绍了皖棉4号品系的选育经过,产量水平,纤维品质测定结果,抗病性鉴定,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瓜蒌新品种皖蒌1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皖麦32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皖麦32 号(2219)系以扬麦158 经离子注入(30 Kev,80 次)引变,选育而成的新品种。该品种春性,单产6 000kg/hm 2 左右,适于沿淮、沿江和江淮地区中上等肥力水平的地块种植。株高90cm ,长芒、白壳、红粒、半角质,千粒重38g 左右,粗蛋白质含量13.89% ,抗三锈和白粉病,中抗赤霉病,熟期转色好,不早衰。适宜播种期为10 月中下旬至11 月初。基本苗可掌握在180 万/hm 2 左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