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业广告中的平面广告属于一种文化的范畴,是现代文化精神的一种特殊表现,有着丰富的内涵和表现力,是美的一种特殊艺术形态。作为美的一种艺术形态就具备美的一般特性,用其独特的表述方式来传达自身的美感,即设计中的图形之美、色彩之美和格调之美。在商业广告中,艺术表现可增强其艺术美感,更有利于传递商业信息。  相似文献   

2.
《淮南子》农业美学观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提出农业活动因自然之资,通过对对象世界的规律性把握,体现求真之美;二是因时而为,善待自然,以生命的、情感的视角去看待自然,将其与人自身统一为一体,彰显生命之美;三是因民施政,将农业活动与人们社会生活中的秩序之美相统一,引导规范着一种人所应当行走的“善行之道”。  相似文献   

3.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农村之美是一个整体美,它的整体美应该包括农村人文之美、农村环境之美、农村建设之美以及农村服务之美。构建农村之美就应该在这四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中璀璨的明珠,《蒹葭》是中国古典诗歌中不朽的名篇,也是《诗经》中被称为"最的风人深至"的佳作,以《蒹葭》为例从意境之美、距离之美、朦胧之美、悲情之美、哲理之美五个方面解析中国古典诗歌之美,对中国古典诗歌美学特质的探究具有重要意义,更对中国古典诗词的解读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理想的教育能使个体不断趋向“真、善、美”,美是一个独立却又与真、善紧密相联的范畴。美是沟通感性和理性的桥梁,求关的同时也在趋向善。美对于社会的改造及个体的完美均有极大作用。因此,对美的观照是教育的应用品格,是教育的应有之义。但美的缺失是我国当前教育的一种痼疾。美是一种中和的境界;美存在于自我的和谐,以及各种事物和谐的关系之中,美的最高境界是精神之美,教育应采取多种措施实现对美的切实现照。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风格即人”、艺术品是创作主体的人格精神的对象化和感性显现这一美学基本原理,由毛泽东诗词而展示毛泽东光辉灿烂的人格之美,如:理想信念之壮美、哲学智慧之精美、关爱民众之醇美、胸襟魄力的雄浑之美、神情气度的潇洒之美、风格境界的朴素之美,等等。  相似文献   

7.
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哲学集大成者托马斯·阿奎那的美学观念与其整体思想具有一致性,即力求在理性与启示之间寻求一条完美的思想道路,正是在这条“明证道路”的指导下,其美学难题得到妥善的解决。在“上帝”之爱的“光照”下,阿奎那跨越了思想的鸿沟,把神学、伦理学与美学融为一炉,解决了“事物之美”与“存在之美”的关系难题。后者是前者存在的内在逻辑根据。美的事物,不仅通过整全、和谐的比例和鲜明性来展现自己的美,而且还通过自身的美来表述上帝的至美,至善与至爱。  相似文献   

8.
百泉园林是河南省最大的古园林建筑群,长期以来在中原的园林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对百泉园林自然景观的勾勒,从美学的角度探讨和研究了园林山水的自然之美;建筑布局的阴阳协调之美;历史文化的人文之美。研究百泉园林之美对于今天研究中原园林的文化内涵以及审美情趣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苏畅 《北京农业》2012,(18):124
森林美是森林生态系统展示的一种健康和皆和秀丽,是人类对森林品质、景致、价值的一种肯定与欣赏。以森林植物为例,阐述森林之美。  相似文献   

10.
“原天地之美”是庄子美学的重要原则.“原天地之美”,归根结底,就是合乎自然之美,一切合乎自然本性(或叫做天性)的都是美的.经过采用系统、分类、实例方法进行初步研讨,认为“原天地之美”的内涵既有对“自然”与“道”的强调,也有对自然天性的坚持,更有对生与死的超越.在当今浮躁的社会氛围下,理解领会这一重要原则,可以促使我们审视自身的存在状态,向着回归自然,回归到自身天性的方向去努力,守护住自身的心灵家园.  相似文献   

11.
"新文人画"的产生有着深厚的时代背景,它是转型期文化中的一个比较特殊而矛盾的复杂案例。其"新"主要表现在: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半个文人画家对理想之美、生活之趣、时代气息的不倦追求。  相似文献   

12.
菊城绿之美3年西瓜早熟中间试验平均亩产量居审定品种的第1位,为3 170.38 kg/亩,超过对照12.44%。对菊城绿之美3年21点产量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发现菊城绿之美产量多年多点稳定性极好。通过对菊城绿之美产量性状数据的全面分析,初步确定菊城绿之美为高产、稳产、早熟西瓜新品种。研究菊城绿之美各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的相关关系发现,平均单瓜重为菊城绿之美产量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3.
阅读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个人体验。如果只是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学生,学生没有真切的体验,一定无法领略经典作品之美。所以,真正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的欣赏教学一定是"导而弗牵",导引学生含英咀华,品味、赏鉴,将学生引入一个个美好的文学情境中,体味文本之美,感受作者丰厚蕴藉的思想,提高自己的审美修养和生命境界。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对古典园林艺术的影响开始探究,论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山之美、水之美。在未来的园林设计中,原本简单地模仿已被抛弃,而更加趋向于"本于自然,高于自然"的自然之美,将人工与自然之美巧妙结合,追求建筑和自然的和谐统一,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意境与效果。  相似文献   

15.
颐和园具有皇家园林特色 ;园中的古典建筑 ,不仅将整个园林在空间上分割成 3个景区 ,而且发挥了主体建筑的统驭作用 ,体现了实用性和艺术性并存的建筑之美 ;园中的山和水 ,各自独立成景 ,又相互依托 ,形成了天然的山水园。  相似文献   

16.
宋园园  陈永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8197-8198,8204
通过阐述合肥市蜀麓公园绿化设计的思想与手法,探讨如何在分析现状条件的基础上,尊重自然法则,运用植物语言营造幽雅的环境,展现中国古典园林意境之美,从而提升植物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17.
哲学是一种智慧 ,同时它又不仅仅是一种智慧 ,而且是对待全部智慧的一种态度 ,这种态度就是对智慧本身的真挚、强烈、忘我之爱。由热爱和探究智慧而构成的哲学智慧在思维方式、人生境界与价值理论等方面的重大功能是无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18.
《睡美人》是日本著名文学家川端康成的晚期作品,在这部作品中川端的"处女崇拜"的情结、对"入魔""入佛"的诠释、"生死如一"的佛教思想得到了诗意的抒发。作品从表面上看处处充斥着颓废色彩,但是其内在本质体现了川端康成以佛教思想引导人类对人生进行哲理性思考,引导人类以一颗忏悔之心去看待逝去的罪恶时光,怀着一颗救赎之心回归到纯洁善良的精神家园,引导人们去追求纯真之美,对自由之美产生一种无限的向往。  相似文献   

19.
笔者从创设教学情境、实现知识体系构建、展示数学之美三方面,探究了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关注文学中的生命表现,用生命来充实文学,推崇生命的神性,认为文学之美就在于表现生命,由此形成“美在生命”的文学理想,在文学中追求一种真、善、美合而为一的理想人生。这种文学理想的实现需要三个方面的合力:作家对生命的静观、用生命体验来阅读“社会”、用勤奋写作来表现生命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