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研究解淀粉芽孢杆菌JL-B05的生物学特性及生理生化指标。[方法]对解淀粉芽孢杆菌JL-B05进行平板培养,并对菌体进行革兰氏染色、芽孢染色和荚膜染色,获得解淀粉芽孢杆菌JL-B05的培养特征和形态特征;采用温度梯度和pH梯度法测定解淀粉芽孢杆菌JL-B05的最适培养条件,绘制其40 h内的生长曲线,并对其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解淀粉芽孢杆菌JL-B05菌落颜色为白色,菌落边缘不平整,菌体呈杆状,革兰氏阳性,有芽孢,无荚膜;解淀粉芽孢杆菌JL-B05最适培养温度为25℃,最佳生长pH为7。[结论]对解淀粉芽孢杆菌JL-B05进行生物学特性及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为后续系统研究解淀粉芽孢杆菌JL-B05及生产复合微生物菌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对枯草芽孢杆菌JL-B16进行平板培养,并对菌体进行革兰氏染色、芽孢染色和荚膜染色,获得枯草芽孢杆菌JL-B16的培养特征和形态特征;采用温度梯度和pH梯度法测定枯草芽孢杆菌JL-B16的最适培养条件,绘制其40 h内的生长曲线,并对其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JL-B16菌落为黄色,菌落边缘不平整,菌体呈杆状,革兰氏阳性,有芽孢,无荚膜;枯草芽孢杆菌JL-B16最适培养温度为25℃,最佳生长pH为7.0,适宜生长pH 6.0~8.0.对枯草芽孢杆菌JL-B16进行生物学特性及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为后续系统研究枯草芽孢杆菌JL-B16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探明蜡样芽孢杆菌的液体发酵规律。[方法]以玉米粉+豆粕粉+硫酸锰+硫酸镁+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植物油为发酵培养基,在(30±1)℃、初始pH值7.2、通气量1.5 m3/h、罐压0.04 Mpa、发酵周期54 h条件下,对蜡样芽孢杆菌MYSLY-02进行发酵培养。测定发酵过程中菌体数量及芽孢形成率等的变化。[结果]培养0~6 h时,芽孢杆菌菌体小、数量少,糖度基本不变;培养6~36 h时,菌体数量急剧增多,菌体增大增长,并开始形成芽孢,糖大量消耗;培养36~54 h时,菌体数量基本稳定,菌体基本形成芽孢,糖消耗减慢;培养54 h后,菌体数量减少,部分芽孢开始脱落。反应结束时,细菌浓度达到9.5×109CFU/ml,芽孢形成率达到92%。[结论]确定了蜡样芽孢杆菌液体发酵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4.
青枯病生防菌ANTI-8098A菌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青枯病生防菌ANTI-8098A菌株的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培养特性进行了初步鉴定和分析,初步确定了该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菌为芽孢杆菌(0.8 μm×2.2 μm),周生鞭毛,多为四联体形式,芽孢椭圆形.该菌甲基红反应阳性,接触酶反应阳性,水解利用淀粉,也能利用赖氨酸.其生长的最适温度在30~35℃.当pH为7.5时,发酵液中含菌量为最高(48 h),菌数达58.2×108 个@ml-1,最佳pH值为7.5.在研究培养基营养时,比较了7种碳源和4种氮源,结果表明,葡萄糖是最好的碳源,氨基氮优于硝基氮或尿素.  相似文献   

5.
内切β-1,4-木聚糖酶作为饲料添加剂可明显改善麦类的营养价值,显著提高畜禽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用在纸浆漂白中可减少漂白剂的用量并提高纸张质量.利用透明圈法从长期排放食堂锅炉污水口污泥中筛选分离到一株产内切β-1,4-木聚糖酶的细菌菌株,该菌株菌体呈长杆状、革兰氏染色可变、兼性厌氧、产芽孢(次端生、孢囊膨大),鞭毛周生,命名为A3.据部分片断长度的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和生理生化试验结果,发现分离菌株与浸麻芽孢杆菌(Bacillus macerans)最为相近.A3菌株所产内切β-1,4-木聚糖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60℃,最适反应pH为5.0~7.0,pH 7.0条件下该酶在50℃下稳定,40℃条件下该酶在pH 4.0~10环境中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菌株TLSB2-K的铜耐性以及其铜富集能力的特性.[方法]通过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和16S rDNA序列比对,对前期分离的菌株TLSB2-K进行了鉴定,并采用振荡培养法,探讨了温度、pH值和渗透压对菌株生长的影响,以及铜胁迫下菌株对铜的耐性及富集能力.[结果]TLSB2-K属于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最适生长条件为:温度为27℃、pH值为7、渗透压为1.1% NaC1.铜浓度100~500 mg/L范围内,菌体生长良好,铜浓度在100~400 mg/L范围内,菌体铜含量随着铜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当铜浓度400 mg/L胁迫培养30 h,菌体铜含量达到最大值2 250mg/kg;菌株的最高铜耐受浓度为700 mg/L.[结论]菌株TLSB2-K具有较强的铜耐性和较高的铜富集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化嗜酸乳杆菌对永生化山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体外黏附的条件.[方法]通过革兰氏染色法,研究山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生长状态,嗜酸乳杆菌菌液浓度、菌体生长状态和pH值以及孵育时间对菌体黏附性能的影响.[结果]当山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培养48 h,嗜酸乳杆菌菌液浓度为1.0×109mL-1,pH值为4.0,孵育时间120...  相似文献   

8.
枯草芽孢杆菌对棉花枯、黄萎病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生物学特性,测定枯草芽孢杆菌对棉花枯萎病菌和黄萎病菌的抑菌效果,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机理进行初步研究.[方法]菌丝生长速率法,平极对峙培养法,定期观察和显微镜法.[结果]枯草芽孢杆菌对温度和酸碱度的适应范围广,营养条件与枯黄萎病菌菌丝生长需要一致;棉花枯萎病菌培养至第7 d时,抑菌效果为88.8;,棉花黄萎病菌菌丝培养至20 d时,抑菌效果为86.5;;该菌对枯黄萎病菌具有明显的营养竞争和空间竞争作用,可以溶解致菌菌丝和导致菌丝畸形.[结论]该菌是一种适应性较强的微生物,枯草芽孢杆菌对棉花枯萎病菌和黄萎病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枯草芽孢杆菌可用于新疆地区棉花枯萎病菌和黄萎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对畜禽大肠杆菌具有抑制作用的动物饲用益生菌短短芽孢杆菌LPF-2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方法]以抑菌圈为指标,从时间、温度、摇床转速和培养基pH值研究短短芽孢杆菌LPF-2的最适培养条件,以获得短短芽孢杆菌LPF-2最佳的抑菌效果.[结果]短短芽孢杆菌LPF-2培养24~84h的抑菌圈为10.00~13.00 mm,在24~39℃下培养的抑菌圈为9.00~14.00 mm,转速在90~210 r/min下培养的抑菌圈为13.75~15.00 mm,pH 6.0~8.0下培养的抑菌圈为10.50~14.50 mm.[结论]动物益生菌短短芽孢杆菌LPF-2的最适培养条件为培养基pH 7.5、培养温度30℃、培养时间48 h,摇床转速在90~210 r/min范围内均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与贝莱斯芽孢杆菌在番茄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中生菌素为化学对照药剂,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从植株生长、生化物质、青枯病防治效果及作物产量等4个方面展开研究。[结果]贝莱斯芽孢杆菌在株高和茎粗方面均显著优于解淀粉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与中生菌素的促生效果相当。贝莱斯芽孢杆菌处理的叶绿素含量、MDA含量、POD活性与IAAO活性均优于枯草芽孢杆菌和解淀粉芽孢杆菌,后两者在生化物质的含量或活性方面的表现较为接近。除POD活性显著低于中生菌素外,贝莱斯芽孢杆菌在其余生化物质指标方面均与中生菌素无显著差异。在青枯病防治效果方面,中生菌素为91.99%,贝莱斯芽孢杆菌为84.75%,解淀粉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分别为63.08%和62.45%;在番茄产量方面,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贝莱斯芽孢杆菌和中生菌素相对于CK分别增产18.48%、22.48%、29.87%及28.08%。[结论]3种芽孢杆菌均能起到防病增产的作用,其中以贝莱斯芽孢杆菌的效果最为明显,达到与中生菌素相当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汪安云  雷丽萍  夏振远  柴家荣  王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475-18476,18483
[目的]探明3株降烟草特有亚硝胺含量的内生细菌菌株W1、W2、W3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选用不同的培养基,设置时间、温度、pH梯度,测定不同培养条件下菌液的生长情况。[结果]W1的最佳培养基为TSB,最佳培养时间为8 h,最适培养温度为25~32℃,最适pH为7.0;W2的最佳培养基为TSB,最佳培养时间为24 h,最适培养温度为25℃,最适pH为6.5;W3的最佳培养基为TSB,最佳培养时间为16 h,最适培养温度为25~28℃,最适pH为6.0。[结论]该研究为菌株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蛋白激发子产生菌链格孢菌的基本生物学特性。[方法]研究不同温度、湿度、pH值、碳源及氮源对该菌菌丝生长及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该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8℃,最适pH值7~8 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28℃,最适相对湿度98%,最适pH值7~8。葡萄糖为最适碳源,最适氮源为蛋白胨,硫酸胺和氯化胺等会抑制菌丝生长。[结论]中温高湿环境利于链格孢菌的生长及孢子萌发,不同营养条件对该菌菌丝生长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耐热性纤维素降解细菌菌株,进行鉴定并研究其酶学特性。[方法]采用刚果红法从腐烂秸秆与腐殖质土壤样品中分离纤维素降解菌,通过形态学观察与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其种属,并对该纤维素酶进行酶学性质研究。[结果]筛选到1株纤维素酶活性高的菌株NP29,经鉴定该菌株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微生物。对该菌所产纤维素酶酶学特性的研究表明,该酶反应的最适pH为4.5,最佳反应温度为65℃,具有良好的pH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在37℃、pH7.0的条件下,该菌株在发酵36 h后纤维素酶活性可达1.8 U/ml,且产酶量与细菌生长密切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4.
不同培养条件对双孢蘑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不同培养条件对双孢蘑菇菌株菌丝生长的影响,为筛选和选育适宜广西栽培的双孢蘑菇品种和确定适宜的栽培管理措施奠定基础.[方法]研究7个双孢蘑菇菌株的形态特征及不同温度、pH、光照、碳氮源对其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菌株9506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褐蘑菇最慢;双孢蘑菇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30C,最适温度为25℃;菌丝生长的适宜pH为4.0~9.0,最适pH为6.0~8.0;双孢蘑菇菌丝生长对光照条件要求不高;最适合菌丝生长的碳源是葡萄糖、氮源是酵母粉.[结论]7个双孢蘑菇品种间的遗传差异性不明显,在栽培生产中,应综合协调温度、pH、光照、碳氮源等因素的作用效果,以获得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5.
任道群  唐玉明  姚万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1,(10):5917-5919,5962
[目的]研究1株高产蛋白饲料菌株的选育及生物学特性。[方法]以较高产蛋白饲料菌株S4.1为出发菌株,进行紫外线诱变,获得1株高产蛋白饲料菌株S4.107,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及培养方法。[结果]S4.107生长速度快。粗蛋白含量达到27.31%。S4.107最佳生长时间为26 h,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生长pH值为7,适宜的碳源为6‰蔗糖和10‰葡萄糖,适宜的氮源为8‰的酵母浸出汁和10‰蛋白胨。[结论]利用自然突变和人工紫外线诱变相结合的方法,可获得高产蛋白菌株。  相似文献   

16.
高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412-14413
[目的]研究山楂叶悬钩子锈病冬孢子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玻片萌发法。[结果]多孢锈菌属灰色多孢锈菌冬孢子萌发温度为0~36℃,22.5℃为最适萌发温度;在清水中即可萌发且萌发率较高,对C、N源要求不高;pH值范围为4~12时均可萌发;光暗交替利于孢子萌发;孢子密度越小萌发率越高;36℃为冬孢子致死温度。[结论]为锈病病原菌的其他孢子形态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奠定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西瓜炭疽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并初步筛选其杀菌剂。[方法]从海南省大棚西瓜基地采集病样分离得到病原菌,对该病菌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及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西瓜炭疽病菌菌丝在西瓜叶煎汁培养基上生长最好;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8和30℃;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pH分别为7~9和6~8;连续黑暗条件下菌丝生长最好;孢子致死温度为55℃水浴处理5 min;以麦芽糖、阿拉伯糖和葡萄糖作为碳源的基础培养基有利于菌丝生长;以酵母浸粉、牛肉浸膏和蛋白胨作为氮源的基础培养基有利于菌丝生长。32.5%苯甲嘧菌酯SC、50%咪鲜胺锰盐WP和10%苯醚甲环唑WG对西瓜炭疽病菌菌丝生长均有很好的抑制效果,其EC50分别为0.018 0、0.060 2和0.471 5μg/ml。[结论]为田间防治西瓜炭疽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香蕉棒孢霉叶斑病病原菌多主棒孢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k&Curt)Wei]的生物学特性,为香蕉棒孢霉叶斑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采集自云南省香蕉种植区的香蕉棒孢霉叶斑病病叶片为材料,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单孢分离,并对病原菌进行形态特征观察及致病性测定;应用平板培养法进行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香蕉棒孢霉叶斑病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最适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最适碳源为乳糖和甘露醇,最适氮源为蛋白胨;适宜温度为25~35℃,最适温度为28℃;病原菌仅能在pH 6~8内生长,最适pH为7;光照处理对菌丝生长有一定影响,以全黑暗条件下病原菌菌丝生长最快.在玉米粉培养基(CMA)上病原菌产孢量最高,光照与黑暗交替有利于产孢.病原菌菌丝致死温度和时间为58℃处理15 min,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和时间为51℃处理5 min.[结论]香蕉棒孢霉叶斑病病原菌菌丝生长温度范围较宽,偏好高温,但适应的pH较窄;病原菌产孢的关键因子是培养基营养成分和光照条件.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椒草白绢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和筛选有效的杀菌剂。[方法]采集具有典型症状的病害标本,根据柯赫氏法则分离病原物,并分别测定不同的温度、湿度、pH值以及碳氮源和光照对该病菌菌丝生长和菌核萌发的影响,同时,测试5种杀菌剂在3种不同浓度下对病原菌的抑菌作用。[结果]结果表明,白绢病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6,最适合的碳源、氮源为蔗糖和硝酸钾;黑暗条件有利于菌丝的生长,而光照条件有利于菌核的产生。当pH值为4~6时,培养2 d后菌核的萌发率达100%;菌核的萌发需要足够的水分。供试药剂中以3%水剂井冈霉素和50%使百功防效最为明显,分别在400和200μg/m l时的防效高达98%以上。[结论]温暖潮湿、偏酸性的环境适合白绢病菌的生长和繁殖,井冈霉素可作为防治白绢病的有效药剂用于田间该病害的控制。  相似文献   

20.
一株高抗铬真菌的分离筛选及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受铬污染的土壤中分离抗铬微生物。[方法]利用微生物分离纯化技术,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Cr^6+,经过不断的分离和驯化筛选耐铬真菌,根据其形态特征和菌落特征进行初步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包括生长曲线的测定、温度、pH值和渗透压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从玉林市周边地区受重金属污染较严重的10处土壤中分离筛选到1株在Cr(VI)浓度为1000mg/L时仍生长良好的抗铬真菌,根据其形态特征和菌落特征初步鉴定该菌为酵母菌,该菌在15~37℃的温度范围内生长良好,最适温度为28℃;pH在4~10时,菌株均能生长良好,其中最适生长pH为7.2;在NaCl浓度为0.5%~5%时,均能生长良好。通过抗性试验,发现该菌除了对铬具有较高的抗性外,对其它的重金属Pb、Cu、Fe和复合重金属Pb+Cu、Cu+Fe、Pb+Fe、Pb+Cu+Fe也具有抗性能力。[结论]该试验筛选到的抗铬真菌对自然环境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同时该菌对其他重金属也具有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