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茶饮、茶艺大概宛如诗的雅与风,值得有心人细细玩味。因为个人兴趣,一直梦想着开一家茶艺馆,它既可以给忙碌的都市人提供一处品清茶、平心情的好去处,同时又能让人们闲暇之余品茗赏艺。随着茶文化的兴起,各地茶艺馆越办  相似文献   

2.
彭强  刘宇 《农业考古》2003,(2):123-125
历史回眸茶馆作为一个古老的行业 ,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茶馆因为经营目的而进行的装饰和布置已衍生出了一门独特的艺术———茶艺馆设计。回顾中国茶艺馆设计的历史 ,可算是整体在进步 ,中间多曲折。唐朝时 ,茶馆仍未从旅舍、饭铺中脱离出来 ,也就很难在环境上表现它作为品茗场所独特的一面。及至宋朝 ,茶馆兴盛 ,基于经营类型和功能的划分 ,茶馆在设计与布置上也出现了差异 :专供贵族富商饮茶的茶馆 ,布置考究 ,用具精美 ;以文人墨客为主要经营对象的茶馆 ,则突出它的书卷气 ,有古朴雅致之风 ;专供仕女夜游吃茶的茶馆 ,则强调它的柔弱气…  相似文献   

3.
油城飘茶香     
清雪 《农业考古》2001,(2):173-175
提起品茗茶艺馆 ,在北方石油城市颇有名气 ,它是一家拥有三家分店的茶艺馆 ,三家分店风格各异 ,但不同之中有着和谐的统一 ,都散发着浓郁的传统气息 ,无论是独特门廊 ,传统中堂 ,雅致的楼内之楼 ,小中见大的舞台 ,都让您感到是在传统文化中徜徉。可是在大庆开这样的茶艺馆也并不是很容易的事。大庆是个新兴的石油城市 ,她仅有二十几年的历史 ,茶文化史更不敢与同等城市相比。过去 ,石油工人喝的都是保健茶 ,成吨趸进 ,定时发放 ,大碗泡 ,大碗喝 ,没有人讲茶道茶艺茶文化 ,工人们戏称他们喝的茶是“涨肚黄”。这几年 ,悄然兴起的茶文化热也波…  相似文献   

4.
逸人 《农业考古》2001,(4):130-131
西子湖畔近年消然崛起一种新兴行业———茶艺馆。而让人倍感欣慰的是 ,多达四、五十家竞争剧烈的这种文化休闲场所 ,没有一家搞“三陪”。近日在广州举办的第六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上 ,专家学者们把各地茶艺馆依据现状划分为三个类别 :清茶馆、荤茶馆和花茶馆。顾名思义 ,花茶馆就是充斥“三陪”的 ,也有变相聚赌的 ,惟清茶馆最能体现中华茶文化的境界 ,成为人们消闲遣兴、交友联谊、洽谈商务、品茗论道的好去处 ,对弘扬茶文化、开拓茶旅游、发展茶经济、繁荣茶科学起到了积极作用。当与会者了解到惠州的茶艺馆全是清一色的清茶馆 ,无不为之…  相似文献   

5.
茶艺馆经营策略初探广东韶关茶叶进出口公司叶勇茶艺馆是弘扬中国茶文化的窗口和前沿阵地,是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统一体,作为企业,它不仅向人们提供精神与物质的享受,也努力为自身创造经济效益。经营策略,指的是企业经营战略的具体化,是企业应付市场环境变...  相似文献   

6.
茶文化与饮食文化、旅游文化、企业文化等众多的文化热一样,已经成为众所瞩目的文化热点。申城首家茶艺馆——宋园茶艺馆去年七月十日开馆迄今,轰动效应不减,吸引数千爱茶人士品茗观赏,海内外报纸、电台纷纷采访报导,称誉沪上。“宋园”超乎意料的社会反响,使我们对茶艺馆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也促使我们对茶艺馆应负的社会责任这一课题加以探讨、摸索、实践、总结。结合“宋园”的实践,我们体会到现代茶艺馆的社会责任有以下五个方面,不当之处,万望各界爱茶人赐教。  相似文献   

7.
竞争环境与茶文化产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一个新型产业——茶文化产业浮出水面,并逐步发展和壮大。所谓茶文化产业,是指从事茶文化产品和茶文化服务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为这种生产和经营活动提供相关服务的产业。基本上有以下内容:茶叶经营、茶具经营、茶艺馆经营、茶艺师培训、茶文化产品广告传媒和各类茶文化活动(包括茶文化旅游、茶文化艺术节等)。  相似文献   

8.
源于晋唐的中国茶馆,历经1700多年的流变发展,在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休闲娱乐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从茶坊、茶肆到茶馆、茶艺馆、茶会所,再到如今盛行的茶书院,品茗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正逐渐从公共空间向个人空间发展,这也是当下茶文化发展的一种趋势和走向。本文拟以杭州地区的茶馆、茶会所等茶空间为具体研究对象,分析其发展进化过程,对于进一步促进茶业发展,弘扬茶文化,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上海第一家融茶文化、茶经济、茶科研于一体的茶艺馆——宋园茶艺馆自去年七月十日开馆以来,已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和支持。上海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新闻报、工业经济报、电台、电视一台、二台等二十多家新闻机构相继发表消息和专访文章;数千名文化教育界、政界、工艺美术界等各界“茶人”以及茶文化爱好者慕名而来,品茗谈艺,了解茶文化知识,交流茶事信息,甚至有多名八十多岁的老者冒暑远道而来,情景十分感人;包括瑞典瑞华公司等众多企业和社会团体已前来举办团体专题茶事活动,目前前来预约登记团体活动的单位仍连接不断。宋园茶艺馆发展前景十分可观。  相似文献   

10.
金秋八月,丹桂飘香,正是品茶赏花的大好时节。九月十六日的下午,《中国茶叶大事记》、《茶叶经营史录》两书的编委及各省、市茶叶专家、教授一行三十余人,假座宋园茶艺馆品茗谈艺。宋园茶艺馆环境古朴典雅,展品琳琅满目,其中有中顾委委员陈野苹和原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夏征农的题词;有著名书画家们有关茶文化的诗词、书画的佳作;还有清末秀才、一百一十高龄苏局仙老人临终前为“宋园”题写的“茶寿”字幅;以及各种造型、精巧别致的茶具、工艺品。与会茶人无不为之击节赞叹。这时,中国茶叶总公司李嘉志总经理提出倡议:请在座的茶叶界最年长的十位老人题词记盛。年逾八旬的上海市茶叶学会理事长钱樑先生,率先提笔疾书“弘扬茶文化”一幅草书,拉开了这次茶事联谊活动的帷  相似文献   

11.
西安鼓楼茶艺情韩星海“晨钟暮鼓”是为了惊醒世上沉迷的人。就在古城西安中心广场,钟鼓楼脚下的西侧,座落着一个档次较高的茶艺馆,这里每天云集着切磋品茗技艺的高手,共同探求着茶文化的发展,也丰富了普通品饮者的情趣,为这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2.
自从1989年在北京举办《茶与文化展示周》以来,仅仅十年期间,在祖国大陆已出现热浪滚滚的茶文化高潮。作为茶文化高潮的标志,除了各地纷纷举办的茶文化节和国际茶会、专家学者们撰写了大量的茶文化论著和出版茶文化刊物之外,雨后春笋般涌现的茶艺馆尤其引人注目。特别是九十年代后期,各地掀起了茶艺馆热潮,仅是首都北京,目前就有一百多家,形势非常喜人。茶艺馆不同于传统的老茶馆,不仅在于它的装潢华美、新潮或者古典高雅,还在于它具有更高的文化品位。更重要的是现代茶艺馆的经营者具有自觉、主动的文化意识,把向群众传授品…  相似文献   

13.
茶饮、茶艺大概宛如诗的雅与风,值得有心人细细玩味。因为个人兴趣,一直梦想着开一家茶艺馆,它既可以给忙碌的都市人提供一处品清茶、平心情的好去处,同时又能让人们闲暇之余品茗赏艺。随着茶文化的兴起,各地荼艺馆越办越多,有时在一条街上会出现好几家不同的茶馆。  相似文献   

14.
20 0 1年 9月 8日 ,湖州陆羽茶文化研究会在浙江德清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苕溪茶会暨三味茶馆开张”活动。如今 ,德清城乡有灵通信息、延年益寿、深受农村中老年人喜爱的老茶馆 2 14家 ;有放松心性、陶冶情操、深受白领阶层和中青年常去的大小茶艺馆 4 0多家 ,全县城乡每天有 3.7万多人在茶馆中喝茶品茗 ,其乐融融。新世纪新开张的三味茶馆 ,又以增添乡土文化气息特色而吸引了众多的远近茶客 ,天天下午和晚上门庭若市 ,热闹非凡。这家座落在老县城县桥河畔 ,是忻国梅和忻国莉两姐妹下岗后 ,利用私房装璜一新的茶艺馆 ,一楼是品茗大厅、二…  相似文献   

15.
茶是我国国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兴盛于唐宋,以后逐渐成为中华民族普遍喜爱的自然、健康的饮品,简称中国的“国饮”。也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饮茶品茗不仅是中国人的“国饮”,而且是中华民族动静相宜的一种生活艺术,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茶文化。七年前的广州人还不知道什么叫“茶艺”,但是台湾人率先把台湾茶艺带到了广州,开了一、二间茶艺馆。这时,广州人才开始知道,除了铁广州早茶外,还多了一种更高雅的品茶去处——环境静谧幽雅、品味脱俗的茶艺馆。广东历来就有饮茶的传统习俗,最具代表和特色的应该算…  相似文献   

16.
茶艺馆与休闲茶坊最大的区别在于,茶艺馆定位于白领、商务、文化人士,讲求文化、格调与精致,以高雅的茶艺和温馨的环境而称道,以享受茶文化为营销口碑。  相似文献   

17.
己巳年新春元宵日(1990年2月10日),我国第一家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茶文化为宗旨,以促进文化、旅游和经贸事业为目的的福建茶艺馆,在风光宜人的福州西湖之滨隆重开放了。福建茶艺馆的建筑格局参考了我国明清时期江南园林的营造法式,在400平方米的有限空间布置了“亭、台、楼、廊、水池、假山”等不同景观,由此产生相互关联对比的艺术效果。北苑楼、闽南厅,是馆内主要的演示茶艺和品茗的场所。北苑楼取名于北宋建州名茶产地建瓯凤山之北苑茶  相似文献   

18.
茶人如是说     
张建国 (沁园春茶楼经理 )我原来是卖茶叶的 ,去年开了家茶楼 ,对茶来说了解一些 ,对省会的茶叶消费也有所了解。50年代以前 ,石家庄的茶叶量是中等水平 ,花园街、湾里庙一带也散落着几家茶馆 ,后来就绝迹了。现在 ,石家庄市作为一个省会城市 ,茶叶的消费与全国同类城市相比为倒数第三名 ,一年人均饮茶 2两。消费者对茶叶的知识是个空白。眼下 ,省会的茶艺馆、茶楼遍地开花 ,是个很可喜的事情 ,这对于普及茶文化 ,推广茶知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但是 ,如果不把握好方向 ,保持茶业经营的纯洁性 ,就极有可能走入歧途。相反 ,只有接近平民 ,走入…  相似文献   

19.
茶文化在社区文化中的积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文化在社区文化中的积极作用上海宋园茶艺馆卢祺义近年来,茶文化已在不少社区蓬勃兴起,作为我国茶叶出口重要口岸的上海也不例外:各种茶艺表演及茶文化研讨活动此起彼伏,方兴未艾;闸北区政府以宋园茶艺馆为依托,决定把茶文化列为社区特色文化,目前正与上海市茶叶...  相似文献   

20.
陈铭华 《农业考古》2002,(2):151-151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百花园中一朵奇葩的茶文化 ,得到社会的重新认识和推崇 ,由此兴起了上海茶文化热潮。 1 991年 7月 ,上海首家集茶文化、茶经济于一体的茶艺馆———宋园茶艺馆的建立 ,为茶文化活动的开展增添了新的内涵。 1 992年 8月 ,“宋园”建立了上海第一支以小学生表演茶艺为主体的苗苗茶艺队 ,也是当时全国第一支少儿茶艺队。以后逐渐形成了以上海黄浦、闸北和浦东为基础 ,以上海市黄浦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为培训基地的少儿茶艺活动中心。上海市教委还专门组建了上海市中小学茶艺教研组 ,在上海的中小学中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