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稻黑蝽Scotinophara lurida(Burmeister)已成为四川德阳地区水稻主要害虫之一。对其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的研究表明,该虫在四川德阳地区一年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越冬成虫翌年4月中旬开始活动,4月下旬陆续进入稻田,6月上旬开始产卵,6月中、下旬进入产卵高峰期,6月下旬为卵孵盛期,8月中旬进入成虫羽化盛期,9月上旬陆续离开稻田,迁入越冬场所。若虫和成虫均刺吸水稻汁液,一般在田边1~3m危害,严重的全田危害。本文还分析了稻黑蝽严重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
通过2017~2018年对贵州省余庆县茶树黑刺粉虱发生情况调查结果表明:余庆县茶园黑刺粉虱1年发生3代,以若虫越冬;越冬代成虫始见期4月上旬、发生期4月上旬~5月上旬;第1代发生期在4月上旬~7月上旬,卵孵化高峰期5月上旬~中旬,成虫羽化高峰期在6月下旬~7月上旬;第2代发生期在6月中旬~10月上旬,卵孵化高峰期7月上旬末~中旬,成虫羽化高峰期在9月上旬;第3代发生期8月下旬~翌年5月上旬。4~9月温度影响第1代、第2代的生长发育,导致成虫羽化高峰期年度间存在差异。其防治策略为:以冬季清园和黄板诱杀成虫为基础,抓住成虫羽化高峰期和卵孵化高峰期及时施药防治。  相似文献   

3.
5月和6月是小麦生长关键期,是玉米、水稻和棉花生长初期,此时抓好麦蚜、一代玉米螟、棉盲蝽和稻水象甲的防治.对作物生长和保证粮食丰收致关重要.5月上、中旬是麦蚜和一代棉盲蝽发生高峰期,6月上、中旬是二代棉盲蝽和越冬代稻水象甲成虫本田发生高峰期,6月下旬是一代玉米螟发生危害高峰期.  相似文献   

4.
二斑黑绒天牛(Embrik=strandia bimaculataWhite)在山东泰安2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花椒枝干或树干的基部越冬。翌年3月下旬开始危害,5月底至6月上旬幼虫老熟化蛹,蛹期25天左右。6月下旬末初见成虫,7月上、中旬羽化盛期,末期在8月上旬。卵期15天。7月下旬幼虫孵化,并开始危害,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幼虫停止活动。幼虫一生危害时间为360~380天。药剂防治可在3月底越冬幼虫刚刚开始危害时,用毒签封堵虫孔;人工防治可结合花椒采摘剪除被害枝条或成虫期进行人工捕捉。  相似文献   

5.
经大田定点监测研究,桃小食心虫在庆阳1年发生2代,越冬代成虫于5月上中旬出现持续至6月下旬7月上旬,其中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为害盛期;第一代成虫发生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盛期为7月下旬降雨有利于桃小食心虫幼虫出土,越冬代幼虫出土高峰前必有较大降雨过程;成虫羽化后7~10 d是化学控制的关键时期,根据发生规律,制作出桃小食心虫防治图可以在苹果园防治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核桃小吉丁虫近几年发现危害核桃的重要害虫。以幼虫危害枝干皮层,受害严重的枝条,叶片枯黄早落,翌春枝条大部分枯死,造成大量枯枝。一年一代。以幼虫在木质部越冬,4月中旬开始化蛹,6月上旬为羽化盛期,6月下旬至7月初为卵孵化盛期,幼虫严重危害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下旬。树势强、受害轻,蛀道常能愈合:树势弱,蛀道多不能愈合。防治方法:①加强综合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虫力;②饵木诱杀。在成虫羽化产卵期,及时设立一些饵木,诱集成虫产卵后,及时烧毁;③彻底剪除早稍。结合采收核桃把受害叶片枯黄的枝条彻底剪除在成虫羽化前;④药剂防治。幼树被害…  相似文献   

7.
苏茶 《农家致富》2023,(6):28-29
<正>一、发生规律绿盲蝽在长江中下游茶区1年发生4~5代,以卵在豆类、茶树茎梢、树茬、剪口、杂草内越冬为主,越冬卵在3月底4月初孵化,4月上中旬为若虫孵化盛期,若虫孵出后均集中在新梢顶端危害尚未展开的幼叶,若虫期平均长达27天,成虫期30天以上。其生活隐蔽,爬行迅速,成虫善于飞翔,晴天日间多隐蔽在茶丛内,夜晚、晨昏爬至芽叶开始活动危害。至5月上中旬第一代成虫羽化后则陆续飞出,迁至其他植物上。10月中旬前后,最后一代绿盲蝽成虫回迁到茶树上产卵越冬。  相似文献   

8.
侧柏毒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国朋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7):139-139,107
侧柏毒蛾(Parocneria furvaLeech),在黄山市每年发生3代,以卵越冬。第二年2月下旬越冬卵开始孵化,5月上、中旬幼虫老熟化蛹。5月下旬、6月上旬成虫羽化,第一代成虫7月下旬出现,第二代成虫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出现,交尾产卵,以卵越冬。此虫大发生时,一株树上有虫千头,常造成很大灾害。防治此虫的关键,在于做好虫情测报,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对越冬代幼虫施防治,即可解除以后各代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浙江双栉蝠蛾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浙江双栉蝠蛾是福建省毛竹笋的一种新害虫,该虫在福建1年发生1代,6月中旬幼虫孵化,11月初至翌年2月上旬幼虫开始钻蛀毛竹笋萌发的不定根或冬笋,3月中旬至4月初幼虫开始大量集中在春笋的周围并蛀人笋内为害,幼虫历期长,达273~298 d.老熟幼虫在3月中旬开始结茧化蛹,化蛹盛期为4月中旬到下旬,蛹期23~28 d.4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羽化盛期为5月中旬.雌成虫羽化当天即可交尾产卵.雌成虫可多次产卵,平均产卵量为1 063粒,卵期25-30 d.  相似文献   

10.
<正>棉盲蝽受气候条件影响大,一般在相对湿度60%以上时大量孵化。6~8月份降雨偏多年份对棉盲椿的发生有利;蕾花多、棉花生长茂盛时发生较重。1抓住关键防治期第一次防治关键期在5月中下旬,百株有虫1~2头时开始集中防治。第二次防治关键期在6月上旬,棉花进入蕾期,也是2代羽化期,大量成虫转移棉田危害,百株有虫3~5头就要赶紧防治了。一、二代只要防治及时,比较容易治住。从6月下旬进入第三代孵化期,出现世代重叠,无明显代数  相似文献   

11.
黑胸扁叶甲是核桃楸的叶部主要害虫之一。在吉林地区1a发生1代,以成虫在枯枝落叶层、树皮缝内越冬。4月下旬越冬成虫开始活动,5月上旬成虫开始产卵,5月中旬幼虫孵化,6月上旬老熟幼虫化蛹,6月中旬为新1代成虫羽化盛期,10月中旬成虫开始越冬。采用树干注药防治效果为78~83%;叶面喷阿维菌素乳油1000倍液和喷施2.5%溴氰菊酯乳油8000倍液杀虫效果达到100%;苦参烟碱烟剂防治效果达85%。  相似文献   

12.
甜菜筒喙象是一种新发现的危害藜麦的害虫,为保证藜麦在国内的成功引进,采用定时定点的方法调查北京地区甜菜筒喙象的年生活史和生态特征,为防治该虫提供依据。调查结果显示,在北京地区甜菜筒喙象一年发生3代;越冬代成虫4月中旬开始产卵;第1代成虫5月下旬开始进行产卵,产卵高峰期为6月上旬至6月中旬,孵化高峰期为6月中旬至6月中下旬,化蛹高峰期为7月中旬至7月中下旬,羽化高峰期为7月下旬;第2代成虫于7月中下旬开始进行产卵。防治关键时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中旬,该时期为第一代甜菜筒喙象在藜麦上产卵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3.
棉铃虫在酱用番茄上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棉铃虫发生规律及习性 1.发生规律与习性 焉耆地区棉铃虫一年发生3代,以第2代危害最重,第3代次之.全年发生过程以二十二团为便.越冬蛹于4月未至5月初.当5厘米地温达到12.6~14.2℃时开始羽化.5月中旬达盛期.羽化期较长.5月底至6月初.第1代卵进入孵化盛期,幼虫期在6月上中旬,但发生量较少,寄主分散,主要为害春小麦、春玉米及食用西红柿等.第1代成虫于6月20日前后形成蛾峰,第2代卵孵化高峰在7月上旬,幼虫主要为害酱用番茄,且发生早,寄主集中,是防治的关键时期.第3代卵孵化高峰在8月中旬,可继续为害后期酱用番茄,一般年份达不到防治指标,第3代老熟幼虫入土2~5厘米越冬,形成次年越冬蛹.  相似文献   

14.
<正>棉盲蝽受气候条件影响大,一般在相对湿度60%以上时大量孵化。6~8月份降雨偏多年份对棉盲椿的发生有利;蕾花多、棉花生长茂盛时发生较重。1抓住关键防治期第一次防治关键期在5月中下旬,百株有虫1~2头时开始集中防治。第二次防治关键期在6月上旬,棉花进入蕾期,也是2代羽化期,大量成虫转移棉田危害,百株有虫3~5头就要赶紧防治了。一、二代只要防治及时,比较容易治住。从6月下旬进入第三代孵化期,出现世代重叠,无明显代数  相似文献   

15.
乌桕黄毒蛾Euproctis bipunctapex(Hampson,1891),属鳞翅目毒蛾科。浙江宁波地区1年发生2代,以低龄幼虫越冬。翌年4月上旬前后出蛰,5月下旬~6月中旬化蛹,6月中旬~7月上旬成虫羽化、产卵。6月下旬卵孵化见幼虫,可延续到9月上旬末,8月中旬第2代成虫羽化、产卵,9月上旬出现第2代幼虫,10月中旬或下旬幼虫不再取食,陆续进入丝幕开始越冬。  相似文献   

16.
烟草码绢金龟生活史及生活习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码绢金龟Maladera sp.是烟草上的一种重要食叶害虫。对码绢金龟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国内外还未见报道。本文通过1996~1998年的田间系统调查和室内饲养,弄清了码绢金龟的生活史、各虫态生活习性。在昆明,码绢金龟一年发生一代,以3龄幼虫在土中做土室越冬。越冬幼虫第2年4月上旬开始化蛹,4月中旬是化蛹盛期,4月下旬为化蛹末期,蛹期平均为21d。成虫5月上旬开始羽化出土,5月中旬进入羽化盛期,5月下旬为羽化末期。6月中旬至下旬为成虫发生为害盛期,成虫发生期约80d左右。田间成虫产卵盛期是6月下旬至7月上旬,每雌产卵量平均为27粒。7月上旬至中旬是卵孵化盛期,卵期平均为14.4d。幼虫发育至第2年4月,幼虫期约280d。土壤温度影响幼虫在土层中的栖息深度。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桑象虫危害特点、发生规律详细观察与调查,确定该害虫在子长县1年发生1代,以成虫危害为主,成虫在4月上旬出现,5月中旬开始产卵,6月上旬是产卵盛期。卵孵化幼虫蛀入皮下危害,蛹期开差较大,7~8月是羽化盛期,羽化成虫当年不危害,翌年3~4月再为害。依据其发生规律在防治中以早春防治为主,以成虫防治为主、幼虫防治为辅,生物农药的防效比较好,成虫以农药防治为主、人工防治为辅,优先选择生物农药。  相似文献   

18.
大青叶蝉(Cicadella viridis L.)在本地区一年2代,以卵在2至3年生幼嫩柳条表皮层下越冬.5月下旬至6月中旬越冬卵陆续孵化出若虫。6月中旬至7月中旬陆续羽化为越冬代成虫。第一代卵多于7月上中旬产生在禾本科作物和杂草的茎秆、叶鞘内.第一代若虫高峰出现在8月中旬左右,第一代成虫多在8月中旬至9月中旬羽化。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成虫则陆续转移到附近的柳树上产卵越冬。  相似文献   

19.
柞蚕生长 柞蚕也经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生长阶段.柞蚕以蛹态滞育,其一化性于3月下旬羽化为成虫,文尾产卵,于4月中旬孵化,5月下旬结茧化蛹滞育;二化性于4月中旬羽化为成虫,交尾产卵,于5月上旬孵化,6月上旬结茧化蛹,不滞育而于7月中下旬羽化产卵,8月上旬孵化为幼虫,9月下旬结茧化蛹滞育越冬.  相似文献   

20.
采用室内饲养与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东北地区亚洲飞蝗的生活史及主要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亚洲飞蝗在东北地区1年发生1代,以卵在土中越冬,越冬蝗卵6月上中旬开始孵化,6月中旬为孵化盛期,蝗蝻发育历期为28~35 d,每个龄期历时5~7d,7月上旬末期开始羽化为成虫,7月中旬为羽化盛期,成虫羽化后约7d雌雄两性开始交尾,7月下旬为交尾盛期,交尾约14 d后雌性开始产卵,产卵一直延续到9月末.生态环境条件对亚洲飞蝗的取食、蜕皮、羽化、交尾、产卵等生长发育及繁殖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