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几种杀菌剂防治甜菜褐斑病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 年在内蒙古林西进行了3 种杀菌剂防治甜菜褐斑病药效比较试验, 结果表明: 以三苯基醋酸锡效果为最好,褐斑病罹病率较对照低28 个百分点, 甜菜根产量、含糖率、产糖量分别比对照提高22 .3% 、1.1 度、22 .6% 。可在甜菜生产中试用  相似文献   

2.
应用甜菜浸种剂试验结果表明,甜菜根产量较对照提高10.8%,产糖量提高14.2%,含糖率提高0.54个百分点,且有效地防止和控制立枯病和根腐病的发生,是目前直播甜菜提高产、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高效配方稀土硼肥对采种甜菜种子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湖西农场为采种甜菜种植老区, 为进一步提高种子产质量,进行了高效配方稀土硼肥用于采种甜菜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高效稀土微肥处理的种株越冬成活率、千粒重分别较对照提高1 .8 ~2 个百分点、1.8 ~2 .2g;种子产量与发芽率处理与对照比分别提高18 .7 % ~20.6 % 、7 .8 ~8 .2 个百分点。使用方法以拌种加始花期叶喷为好  相似文献   

4.
甜菜新品种内甜抗203(原名内102)是多胚型二倍体抗丛根病品种。该品种在内蒙古自治区甜菜品种抗病区域试验中,平均根产量44715.0kg/hm^2,比对照种甜研303提高97.7%;含糖率15.67%,比对照种提高1.34度;产糖量7006.8kg/hm^2,比对照种提高116.2%,丛根病病情指数17,比对照种降低18。在内蒙古自治区甜莱品种普通组生产试验中,根产量69225.0kg/hm^2,比对照提高62.0%;含糖率16.85%,比对照提高0.08度;产糖量11664.4kg/hm^2,比对照提高62.8%,达到丰产型品种标准;在内蒙古自治区甜菜品种抗病组生产试验中,根产量、含糖率、产糖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82.6%、1.10度、203.8%,丛根病病情指数比对照降低47.9,达抗丛根病型品种标准。  相似文献   

5.
吉洮201是以自育二倍体雄性不育系JTM一01A为母本,848S5一3315抗病系为父本配制的甜菜二倍体雄性不育条交种(原代号洮3315MSC).该品种在吉林省甜菜品种区域试验中(1991~1993年),平均块根产量、合糖率和产糖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0.8%、1.36度、21.2%;生产试验中根产量、含糖率、产糖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9.0%、1.08度、26.5%,且褐斑病病级低于对照1级,属抗病标准偏高糖型品种,适宜在吉林省西部、中部及内蒙古东部甜菜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甜菜施用生物钾肥对比试验结果显示,根产量、含糖率、产糖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4%、0.5度和15%,根腐病发病率比对照降低了10.8%,是一项经济实用的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7.
甜菜多系杂交种甜研八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甜研八号是以KH为骨干系,与4个自交系按4∶1(自交系等量)配制的多系自然杂交组合(代号KH-5),生产上利用一代杂交种。1991~1995年参加全国13个网点区域试验和4个点两年(1994~1995年)的生产试验,平均根产量为42638.6kg/hm2和43782.0kg/hm2,前者比对照增产9.0%,后者与对照持平(-0.1%),平均含糖率为16.6%和16.1%,比对照提高1.32度和1.35度,平均产糖量为7101.9kg/hm2和7003.7kg/hm2,比对照增产22.9%和9.5%;1993~1997年参加黑龙江省10个点区域试验和6个点两年(1996~1997年)的生产试验,平均根产量、含糖率和产糖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0.2%和27.8%、0.8度和0.64度、18.5%和34.9%。抗褐斑病和根腐病,较对照低0.8级,根腐病罹病率5.5%,亦较耐立枯病和丛根病。适宜在黑龙江省的佳木斯、齐齐哈尔、哈尔滨、大庆,内蒙古的中部、东部,宁夏的银川,甘肃的黄羊镇,新疆的石河子、和静等地种植。  相似文献   

8.
甜菜多倍体新品种甜研309的选育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甜研309是由四倍体甜427与二倍体甜211杂交而成的普通多倍体品种。该品种具有抗病性较强、含糖较高、丰产性稳定、适应性广等优点。区试中,平均根产量30562kg/hm2,分别比统一对照甜研302、当地对照增产5.01%、11.12%;平均含糖率15.18%,分别较上述对照提高0.16度、0.67度;产糖量4661kg/hm2,分别较上述对照提高5.82%、17.47%。甜研309在“八五”国家甜菜育种攻关项目中的丛根病品系鉴定试验中,在内蒙、宁夏、甘肃、新疆等试验点表现出较强的耐丛根病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甜菜共药与胚珠的培养,后代遗传学分析,优良品系与优势组合选育及产质量鉴定等生物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选育出一些有价值的高糖,抗病甜菜优良品系及优势组合,其中,组合88-30经1991 ̄1992年2点次异地鉴定结果;块根产量与对照相仿,含糖率比对照提高1.4度,产糖量较对照增加11.5%,进一步肯定了甜菜未授粉胚珠,花药培养技术在甜菜育种中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
优质丰产抗病甜菜新品种ZD204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ZD204为德国KWS公司和中国农科院甜菜研究所联合选育的甜菜二倍体多胚杂交种。该品种适应性强,丰产性突出,块根含糖率较高,属标准偏丰产型品种;抗褐斑病,耐丛根病和根腐病;糖汁纯度高,块根品质好,2000-2001年参加国家甜菜新品种区域试验,在全国三大甜菜产区32个试验点(次)平均根产量53724.3kg/hm^2,比对照增产27.9%;平均含糖率15.6%,比对照低0.4度,平均产糖量8263.5kg/hm^2,比对照提高26.8%,平均褐斑病病情为1.2级,发病程度与对照相仿;平均根腐病罹病率为0.5%,根腐病发病程度明显低于对照;在丛根病发病地区,ZD204发病率为1.0-7.7%,对照品种发病率为1.5%-76.6%,发病程度明显低于对照。适宜在东北,华北和西北三大甜菜产区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11.
The effects of lodging of rice plants from 20 d after full heading to maturity on yield and grain quality were investigated with a hybrid rice combination Liangyoupeijiu and a japonica rice cultivar CY-6.The results showed that,except for brown rice rate,almost all parameters for yield and grain quality including ratio of grain length to grain width,gelatinization temperature and gel consistency,wer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lodging and thus deteriorated.Regression analysis suggested that,lodging one day earlier at the grain-filling stage could cause 2.66% to 2.71% of yield loss,1.8 to 2.6 percentage points decrease of seed-setting rate,0.26 to 0.32 g reduction of 1000-grain weight,0.097 to 0.155 percentage point decline of milled rice rate,as well as 0.13 to 0.27 percentage point increase of chalky grain rate,and 0.021 to 0.024 percentage point rise of protein content,and subsequently lower the eating quality.  相似文献   

12.
花生施用氰氨化钙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氰氯化钙能明显增加花生分枝数,改善营养生长状况,增加双仁果数,提高百果重、百仁重和出仁率,最终提高花生产量。每公顷施用氰氮化钙75kg,较对照单株分枝增加3.6条,单株结果数增加2.2个,百果重增加21g,百仁重增加11.9g,出仁率提高2.8%,产量提高24.7%,公顷纯收益增加4640元。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垄作、平作、堆作三种不同种植方式对马铃薯产量、商品薯率、植株性状表现等作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方式对马铃薯产量影响较大。垄作种植产量最高,为2251 kg/667 m2,比堆作种植增产65.76%,增产达极显著水平,比平作种植增产21.82%,增产达显著水平;平作种植产量为1 848 kg/667 m2,位居第二,比堆作种植增产36.08%,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大中薯率垄作种植第一,为89.03%,比堆作种植高20.37个百分点;平作种植位居第二,为86.62%,比堆作种植高17.9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4.
冀中南地区马铃薯种薯大小对商品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5~35 g大小的费乌瑞它脱毒马铃薯种薯为材料,研究了冀中南地区不同种薯大小对商品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重量的种薯播种产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以种薯重量为20~25 g的小型种薯株高平均值最大,产量最高;整薯播种比切块播种产量增加,增产幅度为1.2%~26.7%。冀中南地区生产商品马铃薯,应采用重量为20~25 g左右的小整薯作为种薯,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5.
东北地区玉米氮高效品种筛选及产量组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筛选适宜农民种植的高产、养分高效玉米品种,提高东北地区的氮肥利用率,在吉林梨树、辽宁铁岭和黑龙江哈尔滨设置高氮与低氮两个氮水平,各选择20个玉米品种,通过两年定位的田间试验,对其产量及其组成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吉林梨树县地区,良玉918和德美1号两年均表现为双高效品种,先玉335和迪锋128均表现为高氮高效型品种。在辽宁铁岭地区双高效品种有宏硕899、锦华299、沈玉21和迪卡159,先玉335表现为高氮高效品种。在黑龙江哈尔滨,京科728、天农9、誉成1、先玉335为双高效品种,高氮高效品种是德育919和益农玉10。与所有供试品种的平均值相比,两年3个地点平均,双高效品种在正常施氮、低氮条件下分别增产12.8%和16.2%。高氮高效型品种在正常施氮条件下的增产率为6.4%。两个氮水平下,双高效品种具有较多的穗数和穗粒数,高氮高效品种仅在高氮水平下具有较多的穗粒数,低氮高效品种仅在低氮水平下具有较高的穗粒数。  相似文献   

16.
在正常发酵的水压箱中提取适量沼液,放在缸内浸种或用透气的编织等袋子将稻种装好系绳直接沉入水压箱中部浸种4~5d,然后将种子晾干、催芽,可提高秧苗素质。秧苗移栽后返青快、成活率高、生长旺盛,比清水浸种增产10.6%。用沼液浸种方法简单易行,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水稻新品种产量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2014年审定的10个水稻新品种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析了黑龙江省第二季温带水稻新品种产量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供试的10个品种中,绥粳16的产量受环境影响较小,稳产性好;龙粳42的产量受环境影响较大,产量不稳定,但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获得高产;参试品种在4个试验地点的表现有很大区别,不同品种在延寿县的表现较好,在方正县的产量差异较大,但是在适宜条件下能获得高产。参试的10个品种中有7个品种其亲本来自2个骨干亲本绥粳3号、绥粳4号,形成2条主干系,由这2大干系参与育成或者衍生出的水稻品种占了供试品种的70%,这7个品种稳产性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8.
对福建省建瓯市野生福建酸竹低效林实施松土、施肥等低效改造抚育措施,比较分析改造前后竹林立竹密度、地径、林龄结构及笋产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区相比,2007年改造区竹林立竹密度增加5021株-km-2,平均地径提高0.3cm,Ⅰ.Ⅲ度竹所占比例提高42%,产笋量增加433kg·km-2,经济效益明显,低效改造基本成功。  相似文献   

19.
淮北地区氮高效高产型粳稻品种群体生长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本研究旨在阐明淮北地区氮高效高产型粳稻品种的群体生长特征。【方法】在各自最适施氮水平下,选用淮北地区氮高效高产型、氮中效高产型和氮高效中产型3类代表性常规粳稻品种,研究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茎蘖动态、叶面积及物质生产与积累特征。【结果】拔节前氮高效高产型群体茎蘖数最少,拔节后平缓下降,最终成穗率最高;氮高效高产型水稻品种抽穗期叶面积指数最大,氮低效低产型最小,氮高效高产型水稻品种最大叶面积指数分别比氮中效高产型、氮高效中产型高2.53%、5.58%;有效叶面积率表现为氮高效高产型氮高效中产型氮中效高产型,高效叶面积率表现为氮中效高产型氮高效高产型氮高效中产型;抽穗至成熟阶段,氮中效高产型和氮高效高产型群体光合势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氮高效中产型,分别高10.58%和9.86%;氮高效高产型水稻成熟期干物质积累总量略低于氮中效高产型,抽穗至成熟阶段,随着籽粒产量的提高,干物质积累呈递增趋势,干物质积累比例以氮高效高产型最高;收获指数表现为氮高效型品种大于氮中效品种;氮高效高产型品种群体生长率在抽穗前低于氮中效高产型品种,而在抽穗至成熟阶段则显著高于氮中效高产型与氮高效中产型,分别高8.79%、17.46%。【结论】氮高效高产型水稻品种拔节前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和群体生长率均低于氮高效中产型和氮中效高产型;抽穗到成熟期光合势、收获指数、群体生长率、成穗率和干物质积累量及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