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烟蓟马对马铃薯组培苗的为害 烟蓟马(ThripstabaciLindeman)是一种严重为害马铃薯组培苗生长的害虫。成虫体长1.2~1.4mm,体色大部分为褐黄色,头褐黄色,复眼紫红色,触角7节,腹背有栗色横纹。若虫的体色变化较大,可从白色透明到浅黄色到深黄色。烟蓟马在我国华北地区露地一年发生3—4代,以成虫越冬为主。烟蓟马在组培苗中的年生活史与露地上的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采用梨树枝干缠绕瓦楞纸法、透明胶带法、涂抹粘虫胶环法、振落法、黄板诱捕法、目测法调查研究山西省梨木虱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越冬代梨木虱为成虫态,称为冬型梨木虱,在树干翘皮或枯叶下越冬,发生于10月至翌年4月的梨树休眠期、萌芽期,温度高时,有出离越冬场所活动现象,其基数决定梨木虱的年发生量。梨树生长季发生的梨木虱称为夏型梨木虱,有成虫、若虫、卵3个虫态,发生于3~10月,年发生4~5代,8月为发生高峰期;冬型梨木虱成虫体型较大,体色灰暗,夏型梨木虱成虫个体较小,体色多为黄色和绿色。  相似文献   

3.
水蜜桃在古田县栽培历史悠久 ,也是古田县主栽水果之一 ,原有种植面积 35 0 0hm2 ,但近几年受病虫为害影响 ,种植面积下降至 180 0hm2 。 1997—2 0 0 1年 ,笔者对为害较重的炭疽病、褐腐病、流胶病、桑白蚧、桃红颈天牛及桃蛀螟等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进行了探索。1 桑白蚧  在古田县一年发生 4代。以受精的雌成虫在桃树上越冬 ,翌年 2月下旬越冬成虫开始产卵 (暖冬年份 2月中旬可见产卵 ) ,卵产于雌虫介壳下 ,4月上旬产卵结束。第 1代若虫于 3月下旬始见 ,4月上旬至中旬初为若虫盛发高峰 ,4月下旬可见成虫。 5月下旬始见第 2代若虫 ,…  相似文献   

4.
康氏粉蚧的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氏粉蚧又叫梨粉蚧、李粉蚧、桑粉蚧。分布在各梨产区,主要为害梨、苹果、桃、李等果树。以若虫和雌成虫吸食果实、叶、芽、枝干和根的汁液。近年来,随着果实套袋数量的增多,发生日趋严重。1 发生规律 康氏粉蚧一年发生3代,以卵在树干、枝条的粗皮缝隙或土块、石缝及其它隐蔽场所越冬。第2年春天梨树发芽时,越冬卵孵化成若虫,在树体的幼嫩部分刺吸为害。第1代若虫发生在5月中下旬,第2代在7月中下旬,第3代在8月下旬。雌若虫发育期为35~50天,雄若虫发育期为25~37天。雌雄交尾后雄成虫死亡。雌成虫产卵在粗皮裂缝、枝杈处、果实的萼洼及梗…  相似文献   

5.
黄花菜蓟马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缨翅目昆虫通称为蓟马,在瓜果、蔬菜上发生为害的主要种类有瓜蓟马、葱蓟马等,此外还有稻蓟马、西花蓟马等。蓟马成虫体小,体长0.5~2 mm,很少超过7 mm,深褐色,翅2对,狭长透明;若虫体长1.2~1.4 mm,体色浅黄色至深褐色不等,二龄以后落入表土化蛹。蓟马喜欢温暖、干旱的天气,其适温为23~28℃,适宜空气湿度为40%~70%。1年发生8~10代,世代重  相似文献   

6.
冬春节瓜上蓟马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方晓 《蔬菜》2002,(7):25-26
海南冬春季栽培的节瓜,以收嫩瓜为主,特别是花冠新鲜未脱落的嫩瓜被视为高档蔬菜,经济价值高。然而海南冬春季是蓟马发生的高峰期,尤其在琼南地区(三亚等地)近几年发生更加严重,防治不及时,常常严重影响瓜的产量和商品性。因此,蓟马的防治是瓜农在生产中最头疼的事情。现将其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一、为害特点在海南为害节瓜的蓟马主要有棕榈蓟马(Thrips palmi Karny)和黄蓟马(Thrips flavus Schrank)两种,寄主除瓜类外还有茄果类、豆科、十字花科等多种植物。成虫和若虫锉吸节瓜心叶、嫩芽及幼果的汁液,使被…  相似文献   

7.
梨木虱是海城地区梨的主要害虫之一,其以若虫、成虫刺吸芽、叶和嫩梢的汁液进行为害.使叶片发生褐色枯斑,严重时全叶变褐,引起早期落叶;新梢被害后树体发育不良,树势衰弱,影响当年及来年的产量;果实受害后果面呈烟污状,外观品质下降。梨木虱在海城地区每年发生4代,以成虫在主、侧枝基部及树缝中越冬。由于越冬成虫出蛰后体表蜡质层加厚.不沾水和药液,给药物防治带来了很大困难。为寻求有效的防治方法,我们于梨木虱越冬成虫出蛰盛期用柴油乳剂进行防治试验,效果较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菜喜防治葱蓟马田间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葱蓟马.又叫烟蓟马,瓜蓟马、棉蓟马.主要为害大葱、洋葱以及大蒜、韭菜、瓜类、茄果类蔬菜。成虫和若虫以吸式口器吸食植物汁液,使被害叶片形成许多细密而长型的灰白色斑纹。严重时叶片变黄.失去膨压而下垂、扭曲.因其成虫能飞会跳.是较难防治的害虫之一。作者根据当地葱蓟马发生为害的情况,选用菜喜等农药,进行了田间防治效果试验。  相似文献   

9.
拉美斑潜蝇在西宁地区露地年发生4~5代,夏季25天左右发生一个世代,春秋季则需要35天左右,该虫在日光节能温室中越冬可周年危害,4月下旬从温室迁飞到露地,6~8月种群数量逐渐增加,为害严重,进入9月下旬随气温下降,成虫又迁飞回温室,冬季温室为害严重,给我市的蔬菜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为此,我所于1998年4月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以期筛选出高效低毒的药剂在生产上推广使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宋颖 《河北果树》2002,(4):44-44
1 发生规律 桑白蚧在大棚内一年发生 2代 ,越冬受精雌成虫 2月中下旬开始活动 ,吸食为害 ,3月下旬开始产卵 ,第 1代若虫 4月上旬开始孵化 ,4月中旬进入孵化盛期 ,若虫和雌成虫固着在枝条上刺吸汁液活动 ,并分泌白色蜡质物 ,逐渐形成介壳 ,5月上旬开始固定为害 ,5月末、6月初为羽化盛期 ,6月中旬开始产卵 ,6月下旬为产卵盛期 ,6月下旬第 2代若虫开始孵化 ,7月上旬进入孵化盛期 ,7月中旬固定为害 ,7月下旬开始羽化。2 综合防治2 1 人工防治 扣棚前用硬毛刷刷掉枝干上越冬雌成虫并集中处理 ;结合修剪 ,剪除为害严重的枝条集中烧毁。2 2…  相似文献   

11.
枣龟蜡蚧的发生与防治枣龟蜡蚧是为害枣树的重要害虫,以若虫和雌成虫固定在枝条上刺吸为害,被害枝条发育不良,甚至整株死亡,如防治不力,3~5年内全园毁灭。一般1年发生1代,以受精雌成虫固定在1、2年生枝上越冬,若虫发生期为7月上旬至7月中旬,若虫爬出外壳...  相似文献   

12.
梨圆蚧俗称虱子,属植物检疫对象,主要危害苹果、梨、桃、李、杏、枣等落叶果树,以雌成虫和若虫固定在枝条、果实和叶片上吸食汁液,严重削弱树势并影响果实的商品价值。该虫在鲁南地区一年发生3代,以2龄若虫越冬,越冬代成虫羽化期集中在5月上中旬,每头雌成虫产若虫60~100头,若虫出壳后迅速爬行到枝叶和果实上危害。第一代若虫盛期在6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不同浓度的球孢白僵菌Bb050230 菌株,对棕榈蓟马成虫和若虫进行致病力测定。结果
表明:球孢白僵菌对棕榈蓟马的成虫和若虫具有较高的毒力,用浓度为3.0×108 个·mL-1 的球孢白僵菌
孢子悬浮液接种8 d 后对棕榈蓟马成虫和若虫的累计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5.76% 和83.25%,致死中时间
(LT50)最短分别为4.43 d 和4.79 d,第8 天棕榈蓟马成虫和若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3.106×105
个·mL-1 和3.284×105 个·mL-1。  相似文献   

14.
柑桔矢尖蚧在赣州地区各县市均有分布。柑桔矢尖蚧除为害柑桔外,还为害龙眼。为害严重时,叶片干枯、卷缩、脱落,枝条干枯、死亡,导致树势衰弱,引起大量减产;果实被害后,严重影响果实外观,降低商品价值。从1989年开始,笔者对柑桔矢尖蚧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发生规律柑桔矢尖蚧一年发生四代,主要以尚未产卵的受精雌成虫越冬,越冬雌成虫于次年3月底或4月上旬产卵,4月上中旬出现第一代若虫,若虫多在柑桔老叶上危害;5月下旬至6月中旬为第M代若虫发生期,这个世代的大部分虫体在新叶上危害,小部…  相似文献   

15.
<正>近几年,红带网纹蓟马对河南省内乡油桃的危害逐年加重,2002年以来,我们对其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进行研究,结果如下。 (1)为害状 红带网纹蓟马以若虫、成虫为害花托、花萼、幼果,为害盛期从花后10天开始,受害花托、花萼萎缩但不脱落;受害果面黄褐色锈斑可占果面的20%-40%,果表粗糙;受害较轻的幼果,花托可正常脱落,但果面布满黄色斑点,经济价值降低。受害叶缘纵卷或似花叶状,不能充分展开。嫩枝或嫩叶有黄色小点,受害部分光泽下降,僵硬厚脆,生长缓慢。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韭菜韭蛆成虫发生动态监测及防治适期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安徽省韭菜韭蛆成虫发生动态,寻找防治最佳时期。该研究以安徽北部亳州市和中部合肥市为监测点,利用黄板诱集监测韭菜韭蛆成虫发生动态,并通过田间药效试验确定韭蛆防治适期。结果表明:大棚内韭菜韭蛆成虫全年有6个发生高峰,主为害代为越冬代、第1代和第2代;露地韭菜韭蛆成虫全年有5个发生高峰,主为害代为越冬代和第1代。此外,韭蛆成虫高峰期后1周施药处理防效最高,施药后2周和4周防效均在90%以上。安徽省韭菜韭蛆成虫的发生,呈春秋两季多峰型,大棚内韭菜防治关键期为当年11月,翌年2月中下旬及4月上中旬;露地韭菜防治关键期为11月及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东方褐盔蜡蚧在陕西关中地区葡萄园的为害特点、发生规律及传播途径,提出了防治上应重点抓好5月下旬~6月上中旬第1代1~2龄若虫发生期和果实采摘后若虫越冬前的农药防治。  相似文献   

18.
调查了桑白蚧在大棚樱桃上的发生规律并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大棚樱桃桑白蚧各式代、虫期的发生露地提前1个月。40%速扑杀防治越冬雌成虫药后30天效果达81.08%,防治第1代若虫喷施不同浓度的48%乐斯本、30%蜡蚧灵、40%速扑杀药后10天效果均达95.0%以上。  相似文献   

19.
枣球蜡蚧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0~2011年对西宁地区枣球蜡蚧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调查,并在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对枣球蜡蚧卵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枣球蜡蚧在西宁地区1a发生2代,以2龄若虫聚集在榆树枝条及其分叉处越冬越冬。翌年4月中旬越冬若虫开始取食为害,5月上旬2龄若虫蜕皮成为雌成虫,5月下旬第1代雌虫开始产卵,每雌虫产卵量586~1 100粒,平均产卵827粒。6月中旬卵开始孵化,卵期为30d,卵的孵化率为100%。若虫主要在6月下旬至8月为害。9月中旬第2代雌虫开始产卵,每雌虫产卵量250~620粒,平均473粒。第2代若虫在10月至11月上旬为害。卵发育起点温度7.39℃;有效积温266.53日.度;预测式为:N=(266.53±23.24)/T-(7.39±0.87)。  相似文献   

20.
梨木虱是梨树的主要害虫,在山西年发生3~4代,以成虫越冬,产卵后死亡。第2代以后田间各虫态并存,若虫有蜜露包裹(初孵若虫除外)。该虫在我省每年都有发生,防治不好时,常会给梨果生产造成严重损失。2010年,在本所梨园对第l代梨木虱卵消长情况进行了调查,确定了防治梨木虱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