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研究表明 ,以多毛的野豌豆作为有机覆盖物能减少马铃薯甲虫的为害。马铃薯甲虫主要为害马铃薯、茄子、番茄 ,不仅造成作物减产 ,而且需投入大量的防治费用。现在许多种植者使用合成杀虫剂吡虫啉来防治 ,但是这种害虫具有对杀虫剂产生抗性的趋势 ,所以有必要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一种非化学防治的方法如以多毛野豌豆覆地可作为马铃薯甲虫可持续综合治理策略的有效组成部分。在秋天种植多毛野豌豆 ,春天种植马铃薯前将其刈割然后覆于地表。野豌豆不仅阻止甲虫迁移到马铃薯上为害 ,而且因其为豆科植物 ,所以也为土壤增加了氮素营养。覆盖野… 相似文献
2.
3.
4.
马铃薯干腐病是马铃薯在贮藏中发生的一种严重的腐烂病害,在种薯窖藏期间造成很大的损失,严重影响种薯的质量及商品薯的商品性。1发病症状1.1主要浸染块茎发病初期仅局部变褐色稍凹陷,扩大后病部出现很多皱褶,呈同心轮纹状,其上有时长出灰白色的绒状颗粒。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马铃薯种植面积在我省逐年上升,相应病害的发生也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前几年在我省很少发生的马铃薯黑茎病,近几年发展的较快,给许多农民造成巨大损失。由于是种传病害,许多农户对它认识不够,对种薯挑选不严格,特别是在切种薯块时不能严格消毒,以至于田间造成大面积发病,损失严重。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渭源县属高寒山区,海拔1800~2600m,夏秋无高温,在马铃薯块茎形成和膨大期气温16~20℃,是马铃薯高效优质生产基地,马铃薯种植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45%。近年来,由于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轮作周期缩短,田间管理粗放,加之晚疫病病菌生理小种发生变化,导致品种抗病性下降。据田间调查,病田率在85%以上,病株率在45%以上,每667m^2减产11%~24%,同时还造成贮藏期大量烂窖。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黑胫病的识别与防治技术236500安徽省界首市农科所谢兰光,刘民马铃薯黑胫病,又叫黑脚病,黑杆病,近年来马铃薯黑胫病在我市连年大面积发生,造成产量、品质和商品率大幅度降低。据我们1992~1994年调查,马铃薯黑胫病田块普发率达70.4%。为了... 相似文献
9.
10.
11.
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Say)(英文:Colorado potato beetle;意大利文:dorifora)]属鞘翅目叶甲科,是世界毁灭性检疫害虫之一。其发源地为墨西哥北部的洛基山东麓,1824年已有记述,其初始寄主为杂草。该虫扩散能力强,传播途径多,在欧美一些国家传播蔓延,目前已在我国周边国家、地区发现,是我国重点外检对象。马铃薯甲虫主要为害茄科作物马铃薯、番茄、茄子、辣椒、烟草等。笔者在意大利访问学习期间,注意到马铃薯甲虫在茄子上的为害极其严重。 相似文献
12.
一、块茎黑心病 1.症状在块茎中心部出现由黑色至蓝色的不规则花纹。缺氧严重时整个块茎都可能变黑。通常病组织与健康组织边界较明显。 2.原因是块茎内部缺氧所引起的。在贮藏窖密封严实或薯堆过大时,都会由于内部供氧不足而发生此病。黑心病的出现还与温度有关。一般来说,在较低的温度下,症状发展较慢。然而在0~2.5℃又比在5℃下发展快。另外在36~40℃和0℃的极端温度下,也都极易出现黑心病。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氧气不易迅速地通过组织进行扩散。 3.预防主要是注意贮藏期间保持薯堆良好的通气性,并保持适宜的贮藏温… 相似文献
13.
蔬菜花斑虫(马铃薯甲虫)的发生、危害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蔬菜花斑虫[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 Say)]原分布于前苏联及一些欧美国家,是一种国际检疫性害虫,该虫食性杂,能飞翔,难防治[1-2].自1993年传人新握伊犁地区,1997年传人天山北坡经济带上的昌吉州,发生面积逐年扩大.蔬菜花斑虫传播途径广,繁殖能力强、抗逆性强.寄主作物较多,除马铃薯外,还为害茄子、番茄、烟草、辣椒等一些经济作物[3].特别是在加工番茄上,近几年来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其受害日趋加重.相关资料显示,蔬菜花斑虫种群有较强的适应当地较丰富的新寄主植物能力,为害方式主要是取食叶片,可将植株叶片吃光,仅剩茎秆[4]. 相似文献
14.
15.
针对讷河市马铃薯常见的生理病害(冷害、绿皮、空心、二次生长、裂沟、块茎薯皮粗糙和薯形不整、黑心病等)的形成原因,总结其解决方法及防治措施。实践证明,这些措施可有效提高商品薯的商品性,增加农户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17.
晚疫病为马铃薯的主要病害,分布广泛,发生普遍。在马铃薯产区常年发病,通常造成轻度产量损失,重病地块或大发生年损失严重。 相似文献
19.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innaeus,1758),属鳞翅目(Lepidoptera)菜蛾科(Plutellidae),又称吊丝虫、小青虫、两头尖等。它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的迁飞性害虫,在热带和亚热带的危害程度较重。在我国各地小菜蛾均有发生,主要在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地区的蔬菜种植区域危害较重,发生严重时可造成90%以上的作物损失。通常认为小菜蛾不能在我国北方地区越冬,河南是小菜蛾越冬的“边缘”地带,春季的北方虫源由南方迁飞而来。其寄主为甘蓝、花椰菜、白菜、萝卜、油菜等蔬菜及二月兰等十字花科植物,全球每年防治小菜蛾需要花费40亿~50亿美元。 相似文献
20.
本期特邀嘉宾:虞国跃研究员张君明副研究员 《蔬菜》2021,(6):82-84
正菜螟Hellula undalis(Fabricius,1794),属鳞翅目螟蛾科(Piralidae),又名萝卜螟、甘蓝螟、白菜螟、菜心野螟、卷心菜螟等。菜螟分布很广,国外分布于日本、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非洲、大洋洲等,国内分布于北京、陕西、甘肃、内蒙古、河北、山西、河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