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细胞遗传学方法对转基因鲤鲫杂交(F1)回交三倍体子代鱼进行了红细胞及其核大小的测量和DNA含量的测定,结果为:采用血涂片法测量鲤鲫杂交回交子代红细胞面积和体积分别是二倍体红鲫鱼的1.43倍和1.57倍,接近三倍体的理论预期值1.5倍;通过流式细胞仪对鲤鲫杂交子代细胞和二倍体细胞进行相对DNA含量测定,结果为:在所测的12尾鱼中,有9尾鲤鲫杂交回交子代鱼的DNA含量是对照鱼的1.5倍。占总鱼数的75%,在2~3倍体之间非常接近三倍体(非整倍三倍体)的鱼有3尾,占总鱼数的25%,本结果与其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鲤鲫杂交两种回交子代鱼的形态特征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雌性二倍体鲤鲫杂交分别与雄性鲤鱼和雄性鲫鱼回交,获得了鲤鲫杂交两种回交子代鱼,并对其1龄鱼的形态特征和内部器官结构进行了测定。回交鲤的主要性状为侧线鳞31~38;下咽齿2行,1.4/4.1;口须2对;肠长44~46 cm;体长为头长的(3.25±0.15)倍,为尾柄长(6.14±0.89)倍;头长为眼径的(4.76±0.27)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06±0.16)倍。回交鲫的主要性状为:侧线鳞27~36;下咽齿1行,4/4;口须1对;肠长24~62cm;体长为头长的(3.33±0.13)倍,为尾柄长的(6.36±0.54)倍;头长为眼径的(4.54±0.20)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0.90±0.28)倍。结果表明,鲤鲫杂交与鲤鱼回交子代的形态特征偏向于鲤鱼;与鲫鱼回交子代的形态特征偏向于鲫鱼。  相似文献   

3.
鲫、鲤杂交制种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彭泽鲫Carassiusauratusvar.Pengsenensis作母本、黑龙江野鲤Cyprinuscarpio作父本进行不同属间的远缘杂交,获得的杂交一代(F1)杂种优势明显。利用1#催产剂(HCG800IU/kg+LRH-A23μg/kg)进行人工催产,催产率为93%~100%,受精率为64 0%~75 4%,孵化率为81 7%~82 0%;将杂交鲫与双亲的生物学性状进行比较,杂交鲫与彭泽鲫相似(用数理统计中的独立性检验X2=0 075,X20 05=9 49,X20 05,差异不显著);对杂交鲫与双亲的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进行测定,杂交鲫与母本鲫的LDH酶谱相似。  相似文献   

4.
大鸭梨与不同倍性梨品种杂交后代染色体数目鉴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用去壁低渗-火焰干燥-Giemsa染色法对大鸭梨与不同倍性梨品种杂交后代的染色体数目进行了鉴定,共10个组合381株,发现 30株为三倍体(2 n=3 x=51),其中,1株为金花4号×大鸭梨的后代,8株为大鸭梨×金花4号的后代,3株为大鸭梨×秦酥的后代,6株为大水核×大鸭梨的后代,8株为安梨×大鸭梨的后代,2株为大鸭梨×安梨的后代,2株为白皮洋×大鸭梨的后代,三倍体的比例为 1.9%;68株为四倍体(2n=4x=68),其中1株为大鸭梨×安梨的后代,1株为安梨×大鸭梨的后代,1株为大水核X大鸭梨的后代,21株为沙01×大鸭梨的后代,44株为大鸭梨×沙01的后代,四倍体的比例为17.8%;12株为非整倍体,占观察总数的3.1%;余者为二倍体。结果表明,大鸭梨为倍性育种的优异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5.
紫薇异倍体的杂交亲和性分析及子代倍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二倍体红薇(H,2n)、三倍体紫薇(Z,3n)、四倍体紫薇(Z,4n)及四倍体银薇(Y,4n)为试材,进行杂交试验,检测紫薇异倍体杂交的亲和性,并采用细胞学倍性鉴定法对杂交子代的倍性进行鉴定和比较。结果显示:不同杂交组合子代的结实特性以及种子的出苗率均存在差异,其中Z(4n)×H(2n)的单果重(0.22 g)、单果种子数(40.1)、千粒重(1.79 g)及出苗率(36.4%)均高于H(2n)×Y(4n),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表明在二倍体与四倍体的杂交中,四倍体作为母本的亲和性更高;H(2n)×Z(3n)后代倍性主要为非整倍体,占80%以上,其次是2n,占11.8%;Y(4n)×H(2n)后代倍性主要为3n,占50%,其次是非整倍体,占40%;H(2n)×Z(3n)后代中,1株为3n,2株为非整倍体;Y(4n)×H(2n)后代中,6株为3n,3株为非整倍体;H(2n)×Y(4n)后代幼苗中,1株为2n,1株为3n;Z(4n)×Z(4n)后代中,1株为4n;在杂交组合H(2n)×Z(3n)、Y(4n)×H(2n)及H(2n)×Y(4n)后代中还出现三子叶变异的幼苗。  相似文献   

6.
基于流式细胞术(FCM)研究体系,构建能快速、准确鉴定桦木属植物倍性和测定DNA含量的研究体系,是测定不同桦木属植物倍性与基因组大小的有效方法。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7种桦树属类物种,以物种不同生长状态(嫩叶、幼叶、成熟叶)为实验材料,不同存储方式(常温、冷藏和聚乙烯吡咯烷酮保存PVP)进行实验处理,对9种常用的裂解液进行筛选与优化。结果表明:桦木属植物DNA含量测定中,新鲜幼叶以1% PVP浸泡常温保存,并使用MgSO4裂解液制备细胞核悬浮液上机效果最佳;桦木属植物中,基因组倍性依次为黑桦((2.09 ± 0.04) Gb,8倍体) > 坚桦((1.53 ± 0.08) Gb,6倍体) > 光皮桦((0.87 ± 0.05) Gb,4倍体)=岳桦((0.80 ± 0.07) Gb,4倍体) > 垂枝桦((0.46 ± 0.03) Gb,2倍体)=河桦((0.51 ± 0.01) Gb,2倍体)。因此,桦木属植物DNA倍性和DNA含量可以通过FCM研究体系进行测定,且3倍体((0.66 ± 0.02) Gb)子代的鉴定结果表明光皮桦与河桦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相似文献   

7.
大花萱草品种染色体倍性鉴定及杂交亲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常规根尖压片法对14个大花萱草品种染色体的数目进行了鉴定,并研究了不同倍性大花萱草间的杂交亲和性。结果表明,摩洛歌之夏、光辉路线等5个品种为二倍体,2n=2x=22;新西兰I为三倍体,2n=3x=33;火绒、新西兰B等8个品种为四倍体,2n=4x=44;萱草相同倍性品种间杂交亲和,不同倍性品种间杂交亲和性较差,难以获得杂种后代。  相似文献   

8.
钟声 《西南农业学报》2006,19(6):1034-1038
利用云南野生二倍体鸭茅与四倍体栽培种杂交,获得了杂交三倍体。三倍体具有双亲的形态特征,但高度不孕,结实率仅0.12%。与双亲相比:三倍体苗期生长速度比双亲都快;刈后再生速度与四倍体相近,比二倍体快(P<0.01);开花期与二倍体相似,比四倍体早29 d;全生育期比二倍体长30 d,比四倍体短51 d;分蘖能力强于二倍体,但不如四倍体。鸭茅三倍体后代染色体倍性特征复杂,混倍体、四倍体和五倍体等类型都存在。因此,尽管三倍体没有直接栽培利用价值,但是一种宝贵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9.
多倍体鲫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经过十多年的研究,在世界上首次研制出雌雄两性能育、遗传性状稳定的异源四倍体鲫鲤群体。两性可育四倍体鱼群体连续繁殖了11代(F3-F13),形成了一个染色体数目为200的新鱼种。用四倍体鲫鲤群体为父本与二倍体鱼母本交配大规模生产了具有生长速度快、不育等优点的三倍体鱼。本文介绍四倍体、三倍体鱼的生物学特性、生物学意义和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为研究对象,通过染色体计数法,对二倍体泥鳅与天然四倍体泥鳅正交(2n×4n)、反交(4n×2n)杂交后代的早期胚胎、6月龄及12月龄阶段的染色体数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早期胚胎正、反杂交后代的染色体数目为67~81、67~82,在良好的中期分裂相(100、100个)中,染色体数目为75的整三倍体众数百分比最高(22%,20%),此外还有大量染色体数目<75的亚三倍体(37%,51%)和染色体数目>75的超三倍体(41%,29%);6月龄正、反杂交后代的染色体数目为68~79、66~80,在良好的中期分裂相(58、63个)中,整三倍体(3n=75)众数百分比最高(26%,41%),此外还有大量亚三倍体(34%,49%)和超三倍体(40%,10%);12月龄正、反杂交后代的染色体数目为68~82、69~83,在良好的中期分裂相(71、50个)中,三倍体(3n=75)众数百分比最高(28%,54%),此外还有大量亚三倍体(48%,20%)和超三倍体(24%,26%)。研究表明,二倍体泥鳅与天然四倍体泥鳅正、反杂交后代均出现大量能存活的非整三倍体个体,并随养殖时间的延长,非整三倍体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
菊花染色体倍性鉴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荣邦  张秀海  吴忠义  黄丛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778-12780,12789
[目的]综述菊花染色体倍性鉴定的常用方法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方法]重点介绍了染色体计数法和流式细胞术法,简要介绍了染色体倍性鉴定在菊花品种鉴定和育种中的应用情况。[结果]染色体计数法一般分为取材、预处理、固定、解离、染色、制片、镜检和制作永久玻片等步骤。流式细胞术鉴定法目前已成为倍性鉴定的主要方法,尤其适合大量样品的染色体倍性分析。介绍了流式细胞仪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使用方法与操作步骤。染色体倍性鉴定方法在菊花品种鉴定和育种中的应用主要在品种鉴定、杂交组合的选配、杂交后代材料的提前筛选和亲缘关系的鉴定4个方面。[结论]染色体计数法和流式细胞术法2种方法的结合有利于提高染色体倍性鉴定的效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碧流河水库鲤和鲫生长特性及其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分析了碧流河水库鲤和鲫的生长特性。用臀鳍第3根鳍条(假硬刺)作为鉴定年龄的材料优于鳞片。鳞片与之年轮比较,其吻合率:鲤4年轮组为81.8%,5年轮组为50%,6年轮组仅33.30/;鲫4年轮组为75%,5年轮组为28.6%,6年轮组下降为11.1%,7年轮组完全不一致。体长(L)与鳍条半径(R)增长呈指数关系,鲤L=0.5833R~(0.8716),鲫L=1.1965R~(0.6744)。鲤和鲫渐近体长分别为71.47cm和30.14 cm,渐近体重为7410.2 g和815.79 g。拐点年龄鲤t=6.15龄,鲫t=5.19龄。底栖动物现存量为1.62 g/m~2,鱼产潜力为8.1 kg/hm~2。鉴于水库春季水位仍将呈下降趋势,为维持和提高种群数量,必须注意其苗种的人工投放。  相似文献   

13.
不同地域泥鳅和大鳞副泥鳅的染色体倍性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流式细胞仪对安徽蚌埠,湖北荆州,上海崇明、南汇、松江、金山6地的泥鳅和大鳞副泥鳅的血液细胞和成熟精巢进行了染色体倍性检测,并对泥鳅和大鳞副泥鳅二倍体DNA相对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①二倍体是泥鳅最主要的倍性形式,四倍体泥鳅出现的频率仅占总样本的1.12%,雄性和雌性泥鳅都发现了四倍体,这表明四倍体倍性与性别无关,与地域有关;②实验检测的四倍体均为泥鳅。未检测到大鳞副泥鳅存在四倍体,各地均未检测到泥鳅和大鳞副泥鳅的天然三倍体;③由于同一地域的泥鳅存在不同的倍性,故不能认为出自某一地域的泥鳅就仅有某种特定的倍性形式;④有部分样本流式细胞仪检测的DNA相对含量介于泥鳅和大鳞副泥鳅之间,这可能是由于在自然环境下,泥鳅和大鳞副泥鳅杂交,染色体发生交换所致。  相似文献   

14.
 将平均体重为(25.2±1.7)g/尾的225尾鲫鱼(Carasslius auratus)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不同处理组的鲫鱼随机饲喂昆虫壳聚糖水平为0,0.25%,0.50%,0.75%和1.00%的饲料,研究昆虫壳聚糖对鲫鱼部分生长性能指标及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昆虫壳聚糖的添加显著提高了鲫鱼的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P<0.05),鲫鱼的生长性能未随昆虫壳聚糖水平的升高而不断增加,以0.50%壳聚糖水平组最佳;昆虫壳聚糖的添加显著提高了鲫鱼肠道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活性(P<0.05),对肠道脂肪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各个处理组中,以0.50%壳聚糖水平组肠道消化酶活性最高。综合分析上述结果后,认为昆虫壳聚糖在鲫鱼饲料中的适宜添加水平为050%。  相似文献   

15.
淡水养殖鱼类结节病是近年来时常爆发的疾病之一,为了有效预防和防治该病,从合肥郊区某养殖场濒死的黄金鲫(鲤鱼♀×鲫鱼♂)体内分离优势致病菌(命名为AH菌株),对其进行了鉴定。采用传统细菌分类方法,测定该菌株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常见药物的敏感性;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16S rRNA特异片段进行克隆、序列测定分析。AH菌株与对照鮰爱德华氏菌在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基本一致。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分离的AH菌株与鮰爱德华氏菌(AB050826,NR_024769)菌株间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9.9%以上,在系统发育树上与鮰爱德华氏菌聚为一族。人工回归复感染健康黄金鲫鱼,出现与原发性相似的内脏类结节病症状。药敏实验结果显示:AH菌株对氧氟沙星等11种药物敏感,对四环素等4种抗生素耐药,对磺胺类药物复方新诺明中度敏感。综合分析认为鮰爱德华氏菌是黄金鲫内脏类结节病的重要致病菌,该结果为黄金鲫内脏类结节病有效防控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6.
共同富裕与城乡融合发展有着广泛的实践联系与内在的逻辑联系。城乡产业的深度融合、城乡人才的有序流动、城乡文化的交融互鉴、城乡生态的协同优化与城乡基层组织的联合聚力为共同富裕提供了支撑与保障。现今,共同富裕视域下城乡融合在总体向好的同时还存在一些不足,在城乡产业衔接紧密性、城乡人才要素流动性、城乡文化资源共享性、城乡生态资源互补性、城乡基层组织联动性方面有待提高。应着重通过健全城乡产业衔接共建机制、城乡人才双向流动机制、城乡文化资源共享机制、城乡生态资源互补机制与城乡基层组织协同共治机制等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路径指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