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研究山绿茶种子萌发特性,找到种子萌发的最佳条件,为山绿茶规范化、规模化种植提供种苗繁育途径和方法。方法:测定山绿茶种子形态、千粒重和含水量,研究在不同浸种时间、不同光照、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发芽率,并进一步比较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同时比较不同贮藏时间下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始发芽粒数和发芽天数的差异。结果:山绿茶种子平均长度为2.84 mm,宽度为1.11 mm,长宽比为2.50,千粒重平均为0.716 9 g,平均含水量为12.36%。在光照、温度等因素相同的条件下,种子浸种24 h发芽率最高;在较适宜的浸种时间和温度条件下,种子在光照下培养的发芽率极显著高于在黑暗下培养的发芽率;随着温度的增加,种子发芽率先升后降,30℃最适合种子萌发;不同的贮藏时间对山绿茶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始发芽粒数和发芽天数均有影响,4℃低温贮藏3个月的发芽率(96.33%)和发芽指数(13.78)均最高,且始发芽粒数最多(24粒),发芽所需天数最短(28 d)。结论:低温贮藏3个月,浸种24 h,30℃,光照条件,最适宜山绿茶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2.
《种子》2020,(9)
为了研究种翅和贮藏温度对木地肤(Kochia prostrata)种子萌发和种子寿命的影响,试验将收获的种子置于黑暗条件下,采用常温、冷藏(-18℃)分别贮藏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15个月,然后测定种子发芽率。结果表明,贮藏15个月后,常温贮藏去翅种比有翅种发芽率高13.44%;冷藏条件去翅种发芽率比有翅种高14.67%;-18℃贮藏15个月后,冷藏去翅种比常温贮藏去翅种发芽率高45.33%;冷藏有翅种比常温贮藏有翅种发芽率高44.00%。说明种翅抑制种子萌发,冷藏木地肤种子可延缓其生理衰退,延长种子寿命。  相似文献   

3.
探讨大叶千斤拔种子发芽最佳基本条件和种子的寿命,为栽培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测定种子的吸水率;通过磨破种皮、热水处理和浓硫酸处理等找到破除种子硬实的最佳方法;考察不同温度和光照、发芽床、贮藏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叶千斤拔种子吸水率为31.26%,种皮透水性差是影响种子发芽的关键因素。种子适宜萌发的温度范围为25~30℃,发芽前用磨擦种皮+80℃热水浸种4 h的方法可使种子的发芽率提高到66.67%;光照和发芽床对种子萌发无显著影响。种子在4℃低温条件下贮藏3年发芽率仍有61%,贮藏4年发芽率降至32%。综上,大叶千斤拔种子为硬实性种子,发芽前需要预处理;种子为高温萌发型、光中性种子;种子寿命在4年以上。  相似文献   

4.
采用8种不同贮藏方法对扁穗雀麦种子在贮藏3、6、12个月时进行发芽特性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贮藏方式在3个月时种子发芽率无差异,6个月和12个月时常温状态贮藏发芽率急剧下降,而4℃和-10℃温度条件下所有处理间发芽率差异不显著.综合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扁穗雀麦种子在4℃条件下以牛皮袋包装保存或在- 10℃下以玻璃瓶贮藏均较好,而常温则不利种子长期贮藏.  相似文献   

5.
通过在不同温度、不同浸种时间和温度、光照与黑暗等处理对齿果酸模进行发芽试验,测定不同条件对发芽势和发芽率的影响,探讨齿果酸模种子发芽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在15℃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达到最大,分别为92%和78%,然后随温度增加逐渐降低;浸种24 h发芽率和发芽势达到最大,达77.5%,浸种6 h与12 h对种子发芽率较低;20℃浸种处理发芽率和发芽势达到最大,分别达78.5%和73.5%,浸种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种子萌发。光照与黑暗对发芽率影响差异不显著,对发芽势影响显著。齿果酸模发芽最适合条件:20℃浸种24 h,15℃光照培养。  相似文献   

6.
牛大力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绍嫦  白隆华 《种子》2012,31(8):36-38
目的:研究牛大力种子萌发特性,找到种子萌发的最佳条件,为牛大力规范化、规模化种植提供种苗繁育途径和方法。方法:测定牛大力种子形态、千粒重和含水量,研究在不同浸种时间、不同光照、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发芽率,并进一步比较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同时比较在不同发芽床培养下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始发芽粒数和发芽天数的差异。结果:牛大力种子平均长度为1 042.24 mm,宽度为925.34 mm,长宽比为1.13,百粒重平均为45.00 g,含水量为2.51%。在光照、温度等因素相同的条件下,种子浸种24 h发芽率最高;在较适宜的浸种时间和温度条件下,种子在光照下培养的发芽率极显著高于在黑暗下培养的发芽率;随着温度的增加,种子发芽率先升后降,25~30℃最适合种子萌发;不同发芽床对牛大力种子发芽率有影响,纸上发芽率(92.00%)和发芽指数(15.78)均最高,且始发芽粒数最多(9粒),发芽所需天数最短(14.67 d)。结论:在双层纸床上,浸种24 h,25℃,光照条件,最适宜牛大力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7.
战骨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战骨种子的最佳发芽条件,为战骨的人工栽培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带果皮与不带果皮、不同成熟度、浸种时间、温度、发芽基质、贮藏时间、贮藏方法等处理对战骨种子进行发芽试验,统计其发芽率。结果:果皮与成熟度对战骨种子发芽率有显著影响;15~30℃,发芽率逐渐升高;浸种12~36h,发芽率降低;不同发芽基质间发芽率存在显著差异;贮藏一年后,战骨种子丧失发芽力。结论:战骨种子的最佳发芽条件为选取新采收的完全成熟、去掉果皮的战骨种子,浸种处理12 h,发芽基质采用沙,30℃培养。  相似文献   

8.
草果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 要:探讨草果种子休眠的原因及其萌发的最佳条件,为草果种子的质量检验方法及提高播种育苗成功率提供参考。浸种称重法测定种皮透水性;生物鉴定法检测发芽抑制物;设置不同前处理、不同光照和温度、不同发芽床以及不同贮藏方法等处理对草果种子进行发芽试验,测定发芽率。结果表明草果种子吸水率较低,吸水67 h仅达40%左右;种子水浸提液对白菜种子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经湿沙层积处理30天后的种子,其发芽率和发芽整齐度明显提高,较未处理种子发芽率提高近50%;以纱布作发芽床,30/20℃变温、12 h光照条件下种子发芽率最高,达54.75%。草果种子中存在发芽抑制物可能是导致其休眠的主要原因之一;湿沙层积处理可有效降解发芽抑制物,是草果种子最佳前处理方法;以纱布作发芽床,12 h光照、30/20℃变温条件是草果种子萌发的最适宜条件;草果种子以湿沙进行贮藏为好。  相似文献   

9.
叶底红种子发芽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不同条件下叶底红种子的发芽特性,通过发芽试验,考察了种子发芽过程和不同温度、光照、采收期、种子贮藏时间等因素处理条件对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叶底红种子属于无胚乳种子,种子发芽为子叶出土型。在温度10~25℃范围内,温度越高,种子发芽速度越快,25℃下的发芽时间为11天,30℃以上处于休眠状态;秋季采收的种子的发芽质量最好,幼苗长势也最好;种子发芽需要一定光照,播种以不覆土为好;贮藏期对发芽速度影响不显著,但对发芽率有极显著的影响,在贮藏30天内,发芽率下降5.7%,贮藏240天的种子只有12.7%的发芽率。  相似文献   

10.
银水苏种子发芽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研究不同温度对不同年度采收的银水苏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对种子发芽率、种子发芽强度及胚根长度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度采收的银水苏种子的发芽率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2006年的种子比2005年的种子发芽率高且发芽速度快;2006年采收的种子胚根平均长度极显著高于2005年的,发芽质量好,且以25℃下长势最好;贮藏时间不同,种子萌发最适宜的温度不同,2006年采收的银水苏种子发芽最适温度为25℃,而2005年则最适温度为30℃.综合分析认为,在自然阴凉干燥贮藏条件下,银水苏种子不宜采后隔年播种;种子发芽适宜温度为20-30℃,最适温为25℃.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探讨金铁锁种子适宜的贮藏技术,对不同温度贮藏条件下的金铁锁种子做发芽试验.方法:将金铁锁种子采集后晒干,放置在4,20℃和常温条件下贮藏,在贮藏8个月、10个月和1 2个月时,取出种子做发芽试验.结果:贮藏8个月时,20℃和常温贮藏条件的发芽势分别为56.67%和53.33%,与4℃贮藏条件的发芽势(27.92%)差异显著,发芽率以20℃贮藏最高(83.75%),与4℃和常温贮藏差异显著;贮藏10个月时,常温贮藏的种子失去发芽能力,发芽率为0,4℃和20℃贮藏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无显著差异;贮藏12个月时,4℃贮藏的发芽率最高为71.25%,与20℃贮藏的发芽率差异显著.结论:金铁锁种子应分开存放,对于存放时间超过10个月的种子,可以采用4℃低温冷藏的方式进行,对于存放时间不超过8个月的金铁锁种子,可以在常温下进行贮藏.  相似文献   

12.
傣药倒心盾翅藤扦插繁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不同扦插材料、扦插基质、外源激素、扦插时期筛选倒心盾翅藤扦插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倒心盾翅藤的根和茎均可以作为扦插材料,其中以半木质化枝条或根做扦插材料,以河沙作扦插基质,成活率可达到67.78%~100%。NAA和IAA两种激素可显著提高插穗的成活率。扦插时期以3月中旬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以锥连栎(Quercus franchetii)种子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温度(10,15,20,25,30,35,40℃)和去种皮与非去皮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种皮对锥连栎种子的萌发率(GP)、萌发指数(GI)和萌发速率系数(CRG)的影响极显著(p<0.01),温度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除萌发率外的其他2个萌发参数的影响均极显著(p<0.01).种皮对锥连栎种子的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除去种皮后,种子的萌发率及萌发指数极显著增加(p<0.01),且萌发进程加快.去种皮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最高萌发率达100%,升高或降低最适温度都会影响其萌发.有种皮种子萌发率最高仅为10%.锥连栎种皮水浸提液处理下的去种皮锥连栎和小麦种子的萌发率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种皮对锥连栎种子的萌发无化学他感作用,但具有明显的机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有珍稀植物伯乐树种子的类型和贮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伯乐树(Bretschneidara sinensis)是我国特有的单种科植物,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本试验研究了伯乐树种子的类型和贮藏方法,结果表明:伯乐树种子对脱水敏感,当相对失水率大于50%后即丧失萌发能力,但对低温(4~5℃)并不敏感,属于典型的中间性种子.低温下一定湿度的沙藏(含水率8%~12%)优于其它贮藏方法,但并不能长期在低温下贮藏,最长的贮藏时间也仅为1年左右.说明伯乐树种子为短命型种子,每年需采集新的种子以补充种子库.  相似文献   

15.
党参种子发芽率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给党参种子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做了党参种子发芽率的调查研究。首先,在党参不同产区收集党参种子18份,然后在不同条件下对党参种子的发芽状况做了比较,筛选出最适发芽条件。结果表明:党参种子最适发芽温度是20℃,并且需要光照;最适发芽床为纸床(TP),在折叠床上容易滋生霉斑,影响种子发芽;党参种子发芽率随贮藏时间加长而降低,陈种子严重影响着种子质量,新采的种子在常温条件下1年后即丧失活力,在-20℃低温条件下可以保存半年;山西种子发芽率高,其平均发芽率比甘肃地区的种子高出38.37%;党参种子质量标准涉及发芽率、净度、千粒重、含水量等指标,其中发芽率是决定种子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黑种草种子的吸水特性以及温度、光照和GA3对其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新采收的黑种草种子吸水迅速,具有明显的迅速吸水期和吸水平台期,不存在吸水障碍;具有一定程度的浅生理休眠和热抑制现象,且为需光种子,在恒温条件下仅在10,15℃有少量萌发,其中交替光照下的萌发率显著高于黑暗处理;在15℃/25℃变温和交替光照条件下的萌发率较高,但也仅有(61.5士7.6)%;0.1 mmol/L的GA3溶液可有效解除其休眠,使黑种草种子在15℃交替光照条件下的萌发率从(33.5±2.2)%升高至(76.7±7.0)%.  相似文献   

17.
以红蓼(Polygonum orientale L.)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药剂和不同水温浸种、不同储藏方式对红蓼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红蓼种子在0.5 g/mL浓度的NaOH下浸泡45 min发芽率最高,达99.63%;综合NaOH浓度及处理时间,在0.3~0.5 g/mL范围,浸泡45 min可以使红蓼种子发芽快而整齐,发芽率高.低温贮藏可以打破红蓼种子休眠,室外地表自然放置发芽率较高,达19.93%,显著高于常温保存.红蓼种子浸种2h后吸水速度最快,24 h达吸水高峰;60℃温水浸种24 h发芽效果好于其他水温,发芽率达26.67%;70℃处理种子失去生活力.萘乙酸、吲哚乙酸处理红蓼种子效果不显著.种皮硬度及休眠是影响红蓼种子发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为优化解除菜豆种子硬实的条件,本试验以盛冠硬实种子为材料,通过比较不同温度的温水浸种、热水浸种和低温贮藏处理不同时间对解除种子硬实的影响,筛选出最佳的硬实破除条件。结果表明,盛冠菜豆种子含水量为14.28%时,种子硬实率为38%;未处理的硬实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活力指数分别为26.5%,17%和23.17;经温水浸种、热水浸种和低温贮藏处理后的硬实种子均能一定程度解除种子硬实进而促进种子萌发,其中,各自处理的最佳条件分别是:60℃恒温浸种30 min,80℃恒温浸种 2 min以及-20℃贮藏7天。最后,比较3个处理间最佳的硬实破除条件,同时,考虑到菜豆种植的实际情况和硬实破除的最佳效果,对硬实率较高的盛冠菜豆种子用60℃恒温浸种30 min较适宜。  相似文献   

19.
光照和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2个重要环境因子,光敏色素是光和温度的受体,研究光敏色素协同光温信号调控种子萌发对于指导作物播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索NtPHYB1基因型如何响应光温环境变化而调控烟草种子萌发。结果表明,15种光温条件下萌发率的均值为野生型(wildtype,WT)种子显著大于NtPHYB1-RNAi和NtPHYB1-OE种子。在持续光照下, NtPHYB1-OE种子萌发被抑制,而在黑暗下NtPHYB1-RNAi种子萌发被抑制。在15℃,3种基因型种子萌发均被抑制,NtPHYB1-OE种子萌发率最低;在20℃和25℃,光促进或抑制种子萌发作用不明显,3种基因型种子萌发率均较高,NtPHYB1-OE和WT种子达到最大萌发率;在30℃和35℃,光对于种子维持较高萌发率是必不可少的,NtPHYB1-RNAi种子达到最大萌发率。综上所述,NtPHYB1、光周期和温度三者之间在调控烟草种子萌发时存在交互作用,通过修饰NtPHYB1基因和改善播种环境均可显著提高烟草种子的萌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