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温高密度封隔液是高温高压井完井关键技术之一,目前密度超过1.60 g/cm3无固相盐水封隔液只有溴盐、锌盐或者甲酸铯溶液,溴盐毒性大,锌盐高温腐蚀性难以控制,而甲酸铯价格昂贵,难以满足高温高压井完井技术要求,开发针对高温高压井的新型无固相高密度清洁盐水封隔液势在必行。以磷酸三钾TKP为主剂并添加其他处理剂优化而成可溶性盐SW4,研发了一种新型钾基磷酸盐无固相高密度封隔液,测试了其密度调节能力、水溶液的流变性和流变模式、金属腐蚀性、高温稳定性、生物毒性等性能。结果表明,SW4封隔液常温条件下最大密度可达1.90 g/cm3;随密度增大,其水溶液黏度上升,其流变模式为牛顿流体;密度1.85 g/cm3的封隔液在150℃、7 d条件下对A3钢、N80钢、TN110Cr13S和TN110Cr13M钢的腐蚀速率均小于0.076 mm/a, N80钢在1.80 g/cm3 SW4封隔液中的腐蚀性明显低于同等条件下的溴化钠、溴化钙和溴化锌,与甲酸铯相当;在同等加量条件下,SW4能够提供更多的K+  相似文献   

2.
以酸性红B模拟有机废水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超声波/纳米铁协同降解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处理液体系pH值、超声处理声能密度以及纳米铁的投加量等参量对酸性红B的降解效果均有影响。结果证明,采用超声波/纳米铁协同处理酸性红B模拟废水明显提高了其降解率。在处理液pH值为1.0、处理液温度控制在(30±0.5)℃、超声波声能密度为500 W/L、纳米铁的投加量为3 g/L条件下,协同处理30 min后,对酸性红B有机物的降解率达到90%。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有深松机在红壤耕地犁底层土壤深松阻力大、幅宽小、效率低等问题,设计一种基于气压劈裂的气压深松铲。采用CFD软件建立南方耕地红壤犁底层土壤的模型进行深松气压范围标定,并针对相同气压2 MPa下不同容重犁底层土壤的扩散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壤犁底层容重1.8g/cm~3土壤的有效起劈气压范围为1.6~2.4MPa;容重1.6g/cm~3、1.8g/cm~3的犁底层土壤裂隙主要沿水平方向扩散,容重1.4g/cm~3的犁底层土壤裂隙则同时沿竖直方向与水平方向扩散;容重越大的犁底层土壤,深松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4.
植保无人机棉田喷洒农药沉积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3WQF120-12型油动单旋翼植保无人机进行喷雾试验,探索植保无人机在棉花上喷洒的雾滴沉积分布规律。以吡虫啉(imidacloprid)和丁硫克百威(carbosulfan)为试验药剂,在2种施药量(常规剂量和减量20%)、2种喷雾量(12、15L/hm~2)条件下喷雾,以诱惑红水溶液为药剂沉积指示剂,采用雾滴测试卡检测雾滴沉积分布情况,并利用图像分析软件DepositScan分析雾滴沉积分布状况。试验结果显示:喷液量对吡虫啉在棉花冠层的雾滴沉积分布影响较大,90g/hm~2吡虫啉施药时,采用12、15L/hm~2的喷液量进行无人机喷雾,在棉花冠层的沉积量分别为99.64、128.04μg/cm~2;按照72g/hm~2剂量喷雾时,2种喷液量处理在棉花上的沉积量分别为75.09、101.32μg/cm~2。施药量影响丁硫克百威在棉花上的沉积,喷液量为12L/hm~2时,施药量为480、600g/hm~2的喷雾处理在棉花上的沉积量分别为613.92、801.59μg/cm~2;喷液量为15L/hm~2时,2种施药量处理在棉花上的沉积量分别为620.17、870.64μg/cm~2。雾滴沉积分布结果显示,15L/hm~2的喷雾处理在棉花叶片背面的雾滴沉积密度较大,为0.8~238.9个/cm~2;12L/hm~2的处理在叶片正面和背面的雾滴密度较小,分别为1.4~65.9、1.1~110.7个/cm~2;上述2种喷雾处理在棉花叶片正面的雾滴粒径较大,分别为83~441、113~418μm,而在棉花叶片背面的雾滴粒径较小,仅为72~242、102~252μm。  相似文献   

5.
江汉盆地盐间页岩油储量丰富,主要采用水平井和分段压裂方式进行开发.江汉油区盐间页岩油水平井固井存在地层承压能力低、极易压漏地层、水平段封固段长易漏失、气层活跃易发生油气水窜、水平段要进行分段压裂等难点,对固井水泥浆的综合性能要求较高.而常规漂珠低密度水泥浆流变性能差、候凝时间长、水泥石强度低,难以满足现场固井质量要求.针对上述问题,开发了一种新型纳米液体减轻剂CP-56,该材料悬浮稳定性好,通过增大水灰比降低水泥浆密度,可迅速与水泥反应产生交联结构,提高浆体稳定性.辅以适当外加剂,形成了密度在1.40~1.60g/cm3的纳米低密度水泥浆体系.室内试验结果表明,该体系浆体流变性好,失水量小,稠化时间可调,防气窜性能好,抗压强度发展快且强度高,防漏能力好;现场成功应用在江汉油田蚌页油1 HF井,固井质量优质,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针对低压易漏失井的固井漏失问题,研发出一种温度范围45~75℃、密度范围1.10~1.30g/cm3中低温超低密度水泥浆体系(该水泥浆体系由水泥、增强材料、减轻材料以及固井外加剂构成).对水泥浆体系减轻材料进行了选择性研究,对增强材料及材料的整体粒度分布进行了优化配级研究,并对该水泥浆性能进行了综合测试.该超低度密度水泥浆在52℃下,24h抗压强度大于9MPa,上下密度差0.03g/cm3,流动度18cm,API失水量50ml以内,零游离液,综合性能良好,能够有效解决低压易漏井固井过程中的漏失问题,保证固井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栽培于广东省华南植物园和东莞旗峰公园内19年生、16年生油榄仁进行了木材物理力学清材试样测试,分析其株内与株间的材性变异,研究该树种的实木利用价值。测试结果显示:样木气干密度0.70g/cm~3,绝干密度0.67 g/cm~3,基本密度0.58 g/cm~3,体积干缩系数54.15%;木材顺纹抗弯强度99.55 mPa,抗弯弹性模量1.25 g Pa,木材顺纹抗压强度46.00 mPa,木材全部径向与弦向横纹抗压强度9.61 mPa和7.39mPa,木材径面、弦面和端面硬度分别55.60 mPa、63.71 m Pa和65.52 m Pa。经分析,木材力学强度随树高方向和年轮方向呈规律性变化,树高中部和边材部分整体强度好;19年生较16年生样木力学强度好;自然种植较人工种植样木力学强度差异少;测试值变异系数在12.02%~19.30%之间。综合得知,所测油榄仁材性属常用实木材中等强度水平,木材力学性能表现良好,可以满足一般实木用材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8.
甘蓝型油菜子叶原生质体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甘蓝型油菜中双6号子叶为材料制备原生质体,采用固液结合培养,探讨了其原生质体分离、培养与再生的优化条件,获得了再生植株。结果表明:混合酶液(0.5%纤维素酶+0.1%果胶酶+0.2 mol/L甘露醇+80 mmol/L CaCl2)与SCM溶液按3∶7的比例混合,酶解14 h可获得高产率中双6号子叶原生质体;原生质体在前人设计的B、C固液相结合培养基上培养效果好;最佳分化培养基为E培养基+1.0 g/L 6-BA+0.1 g/L NAA+0.02 g/L GA3+30μmol/L AgNO3;所有再生芽均在无激素的MS培养基上生根。研究结果为建立成熟的甘蓝型油菜原生质体再生体系提供了新的配方与依据。  相似文献   

9.
优化酶-超声波法提取桑葚中花青素的工艺参数并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采用超声波 提取功率、纤维素酶添加量、提取时间和固液比进行工艺研究。运用光照、温度、金属离子等对 其稳定性进行研究。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波提取功率180W,纤维素酶添加量8mg/g, 提取时间25min,固液比1:20g/mL。花青素对光热敏感,H2O2和Fe3+对其稳定性影响较大,糖对 其稳定性基本无影响。该研究可为桑葚花青素的工业化生产、储存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选取大花序桉为实验材料,开展不同树龄大花序桉物理性质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5年生、17年生、29年生、35年生大花序桉木材气干密度分别为0.712 g/cm~3、0.871 g/cm~3、0.988 g/cm~3、0.989 g/cm~3,弦向气干干缩率分别为5.77%、6.25%、7.50%、6.03%,径向气干干缩率分别为3.96%、4.12%、4.88%、3.96%,体积气干干缩率分别为10.66%、11.35%、12.57%、10.57%,差异干缩分别为1.46、1.52、1.54、1.52。随树龄增大,大花序桉木材密度逐渐增大,干缩率先增大再减小,29年生大花序桉干缩率最大。  相似文献   

11.
兔瘟是1984年在我国新发现的一种烈性家兔病毒性传染病。病原特性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兔瘟病毒无囊膜,二十面体对称,抗乙醚和氯仿,耐pH3和50℃60min处理,CsCl浮密度为:空心颗粒1.31g/cm~3,实心颗粒1.40g/cm~3,沉降系数为85s,对人O型红血球有很强的凝集能力等。由于病毒尚未能在体外细胞培养系统很好适应,因而只能根据其理化特性、形态结构特征和组成成份以及病理学等方面加以鉴定。本病毒很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加杨和格鲁德杨物理力学性质的测定分析,以期为加杨和格鲁德杨人工林的定向培育和高效利用提供理论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加杨的气干密度为0.468 g/cm~3,基本密度为0.372 g/cm~3;径向干缩系数为0.133%,弦向干缩系数为0.270%,体积干缩系数0.553%,抗弯弹性模量为9 302.99 Mpa,抗弯强度为79.69 MPa,顺纹抗压强度为40.32MPa。格鲁德杨的气干密度为0.453 g/cm~3,基本密度为0.355 g/cm~3,径向干缩系数为0.205%,弦向干缩系数为0.304%,体积干缩系数0.554%,抗弯弹性模量为9 014.44 MPa,抗弯强度为55.87 MPa,顺纹抗压强度为33.09MPa;综合分析各项指标,加杨材性较优于格鲁德杨。  相似文献   

13.
深水固井作业面临低温、易漏失等难题,常规低密度水泥浆低温条件下浆体流变性能差、早强强度发展缓慢、水泥石强度大幅降低,严重影响固井胶结质量,为此,开发了一种新型生物灰低密度水泥浆体系:根据紧密堆积理论,结合室内研究,配研制了一种新型增强减轻材料生物灰低密度混合材料;同时优选锂盐复合低温早强剂ACL,辅以适当外加剂,形成了密度在1.40~1.60g/cm~3的生物灰低温低密度水泥浆体系。该体系低温下浆体流变性好、失水小、稠化时间可调,水泥浆在50℃养护12h后抗压强度可达6.0MPa,24h抗压强度可达13.9MPa。该体系在渤海BZ34-9油田B11井应用,固井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14.
以茯苓菌丝生物量和三萜含量为指标,研究在普通液体培养基中添加松木酶解液对茯苓生长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松木酶解液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固液比1:20,浸提温度50℃,浸提时间24h,纤维素酶添加量为310u/g,在该条件下得到的松木酶解液作为液体培养基成分培养的茯苓,菌丝干重为6.104g/L,三萜含量为24.37μg/5g。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离子液体预处理对木质纤维素糖化的影响,用离子液体1-烯丙基-3-甲基咪唑盐酸盐([Amim][CI])预处理稻草粉,结果发现处理后酶解得糖率显著提高.采用正交试验得到的最优木质素提取工艺条件为固液比350g/kg,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12 h,粒度40目;有利于酶解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固液比250g/kg.根取温度90℃,提取时间12 h,粒度40目.所用离子液体重复使用9次后,酶解效果与木质素提取率几乎不变,可以大幅度降低预处理成本.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分散固相萃取-分散液液微萃取与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同时测定荔枝或香蕉中痕量氟硅唑、戊唑醇和烯唑醇3种农药残留的新方法.分散固相萃取方法以乙腈为萃取液,以N-丙基-乙二胺(PSA)和C18为吸附剂.对影响分散液液微萃取萃取效率的因素,如萃取溶剂种类及体积、分散剂、萃取时间等进行了优化.在最佳实验条件下,3种农药的线性范围为0.01~10 μg/mL (r2≥0.999 7).在2种样本中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目标分析物其平均回收率在73.6%~106.3%,相对标准偏差(n=6)小于3.8%,检出限为0.995~1.22 μg/kg.用于实际样品中氟硅唑、戊唑醇和烯唑醇3种农药残留分析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7.
深松整地对玉米生育的影响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松整地比未深松整地,生育进程提前2~3天,田间持水量提高8.4%,土壤容重降低0.06g/cm~3,土壤孔隙度提高2.4%。平均每亩增产7.3%。  相似文献   

18.
甘薯脱毒苗不同培养载体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鲁薯7号和鲁薯8号脱毒甘薯试管苗为材料,进行了不同载体栽培技术研究。试验采用棉纤维(液固相)、固体(固相)和液体(液相)3种培养基;在以棉纤维为载体的培养体系中,试管苗生长速度快,植株生长健壮,整个生长状况明显高于液相和固相,相对于固相而言,可节约30%以上的成本。,  相似文献   

19.
采用正交试验对平田头菇菌丝体液体培养基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平田头菇菌丝体液体培养基最佳配方是25 g/L葡萄糖、250 g/L马铃薯(浸提液)、40 g/L麦麸(浸提液)、4 g/L蛋白胨、5 g/L KH2PO4、2.5 g/L MgSO4·7H2O、16 mg/L维生素B1,pH值自然,28℃静置培养10 d,其菌丝体生物量(干质量)可达13.52 g/L。  相似文献   

20.
<正>4月24日,省科技厅在武汉组织召开专家会议,对长江大学牵头完成的3项科技成果进行了鉴定,1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由石油工程学院许明标教授主持完成的"页岩气开发钻井关键流体技术"成果,针对页岩气开发过程中的钻井液、前置液、固井水泥浆、固井工艺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研发了适合页岩气开发钻井液及固井技术,有效地解决了超大位移水平井在钻井、固井及完井作业中所面临的技术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