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0年以来,我省农田害鼠逐年加重,危害面积不断扩大,每年全省农田鼠害发生面积达1100~1500万亩,占全省粮食作物总面积的22~30%,鼠密度一般为10~20%,全省每年农田害鼠损失粮食2.5—3亿公斤,为了探讨农田鼠害防治指标,1989年晚稻期间,我们在萍乡市及赣县进行了农田害鼠损  相似文献   

2.
采用夹鼠法对灵川县农田和住宅区的鼠情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农田区的优势鼠种为黄毛鼠,住宅区的优势鼠种为褐家鼠。在灵川县鼠害的发生有2次高峰,分别为4月上中旬和9月。文章还根据灵川县鼠类的发生和为害规律,提出了害鼠的防治措施和意见。  相似文献   

3.
黄毛鼠发生规律的研究罗银瑞(江西吉安县植保站343100)黄毛鼠是我县农田害鼠的优势鼠种,1985~1987年调查黄毛鼠占57.8%。为了有效地防除农田害鼠,笔者对黄毛鼠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研究方法采用贵溪捕鼠器械厂生产的120...  相似文献   

4.
唐山市南临渤海,北靠燕山,气候温和,作物种类多,农田生态非常适合鼠害发生,是农田鼠害重发区,在55.3万hm2耕地中,常年鼠害发生面积达20万hm2左右,产量损失最高可达20%。同时,破坏田间环境,影响耕作及灌溉,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一大自然灾害。为了有效控制农田鼠害,我们根据本市害鼠  相似文献   

5.
六枝特区位于贵州省西部 ,东经105°08′~105°43′,北纬25°59′~26°33′,气候温暖湿润 ,年均气温14.5℃ ,年均降水量1300~1500mm ,无霜期294d。全年粮食作物播面4.20万hm2,农田鼠害发生面积1.61万hm2,占播面的38.33%。农田鼠害发生面广、危害重、损失大 ,是制约六枝特区农业生产的重要灾害之一。通过1995年至2001年连续7年对六枝特区主要害鼠进行季节性监测 ,以及开展综合治理技术研究。掌握了害鼠种类及优势种组成、发生、繁殖特点 ,探索出一套适合六枝实际的综合…  相似文献   

6.
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 Pullas)是我国东部、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稻区主要害鼠,亦是欧亚大陆农田优势鼠种。一般鼠密度10~20%,即100鼠夹,捕鼠10~20只,高的达30%以上,为害损失率一般在3~10%,其危害性已超过水稻的主要病虫害,开展防治势在必行,并需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防治指标为依据。稻田鼠害防治指标的拟订,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复杂,在国内外研究甚少。为此,我们于1986年开始组织了安吉、桐庐、临  相似文献   

7.
天水市中华鼢鼠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水市地处甘肃省东南部,境内沟壑纵横、山峦起伏,属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气候的过渡地带,海拔755~3120m,年均气温5~12℃,年降雨530mm左右。全市粮田面积460万亩,小麦、玉米、马铃薯为三大主要农作物。自1993年以来,全市持续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极有利于鼠类繁殖为害。据统计,全市年发生鼠害面积约250万亩,占粮田面积的50%左右,年损失粮食约3000万kg。农田害鼠主要种类有中华鼢鼠、金花鼠、鸣声鼠、大家鼠、小仓鼠等,特别是中华鼢鼠发生范围广、为害面积大,造成的损失严重。仅小麦田中华鼢鼠年发生面积平均达150万亩,年损失粮食1000万kg以…  相似文献   

8.
鼠害是融水县当前农业的一大灾害,经调查,发现有黄毛鼠、田小鼠、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等。居民住宅点褐家鼠最多,占调查总数的90.32%。农田害鼠以黄毛鼠居多,是融水县农田害鼠的主要优势种群。田小鼠次之,调查结果发现农田害鼠活动时间是停晚19时开始,21-22时活动高峰,22-零时活动渐减弱。为防治鼠害,灭鼠工作要常抓不懈,特别抓好3-4月的害鼠繁殖高峰期。合理使用灭鼠药,推广使用敌鼠钠盐、杀鼠类、溴敌隆;发动群众联防,做到统一时间、行动、供药、投药;室内室外、农田坡地、草地全面投毒,则效果持久、显著。  相似文献   

9.
据预测,2004年我国农区鼠害为中等偏重发生,部分地区大发生.据全国农区鼠情监测网监测,2003年秋冬季至2004年春季,全国农区鼠密度上升明显,陕西省平均捕获率为4%,最高达13%以上;吉林省2003年秋季玉米田、大豆田平均害鼠密度达18.9%,2004年春季农田平均鼠密度达30%;湖南省平均捕获率为7.5%,最高达12.85;广西自治区鼠密度一般为4.0%~9.3%,高的达19.6%~40.4%.福建省鼠密度一般达到10%~20%,高的达到35%~40%.根据前期鼠情及未来天气预报等因素分析,预计2004年农田鼠害发生面积5亿亩次以上,涉及农户1~1.5亿户.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南方部分丘陵地区农田鼠密度有所回升,湖南省常宁鼠情监测点调查结果表明,2010年1-4月平均鼠密度较2009年同期平均鼠密度上升1倍;2010年5月农田鼠密度达到12.90%。常宁农田以黄毛鼠和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分别占61.29%和29.03%,繁殖指数分别为2.33和2.25,黑线姬鼠繁殖指数高于洞庭湖丘岗区同期的平均值,体型较大的黄毛鼠和褐家鼠增加较快;2011年4月江西新余市丘陵区的农田害鼠密度为11.97%.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对上述鼠害均需要采取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1.
南疆农区鼠害严重,但基础资料不足。为摸清当地鼠害发生特点,提供有效治理依据,本研究于2018年-2019年在南疆5地州39乡64村开展实地与问卷调查,并采用夹捕法调查害鼠种群构成。结果表明,南疆5地州农村普遍遭受鼠害影响,喀什与和田地区农田受害比例达89.4%,问卷结果表明农户和农田鼠害发生率均大于75%,且西部地区重于东部,约一半受访农户估计每年因鼠害损失超过500元。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是农户主要害鼠,占比超过70%;农田则以小家鼠Mus musculus和乌拉尔姬鼠Apodemus uralensis为主。这些结果表明,南疆农区鼠害处于重发态势,褐家鼠是主要鼠害来源,并有外来入侵风险。下一步应聚焦于监测主要害鼠种群动态规律,阐明褐家鼠来源和侵入机制,并探索建立适于当地的害鼠防治模式。  相似文献   

12.
据报道,广西农田鼠害1991年度发生危害的面积达57.89万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40.29%,估计损失粮食达30.73万吨(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病虫测报站,1992).另据查,农田害鼠的平均密度大于10.1%,调查区90%以上县的密度大于5.1%,由此可见农田鼠害是普遍地严重的,并呈日渐加重的势态.对广西农区害鼠防制问题的认识,作者曾载文(广西植保,1992(1);1991(1、2)指出,害鼠防制实际上是一项社会福利和环境保护课题,同时是多学科技术综合应用的生物学工程.因此,为了交流防制经验、促进技术发展和提高控制效果,本文就广西农区害鼠防制时机选择问题提出浅析,供讨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广东省典型作物种植区害鼠群落结构状况,采用夹夜法对分布在省内5地(市)的代表性样地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黄毛鼠、小家鼠是省内作物种植区优势密度鼠种,板齿鼠为次优势密度鼠种;黄毛鼠、板齿鼠是省内作物种植区的两种优势生物量害鼠;褐家鼠和黄胸鼠等家栖鼠在作物种植区的密度及生物量也有明显升高.分析调查结果,黄毛鼠、板齿鼠依然是本省作物种植区主要害鼠鼠种.在防控中必须重点针对其生物学习性研究持续治理对策.同时,要密切注意害鼠群落中家栖鼠密度变化,及时调整防控策略,以全面做好农业鼠害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4.
我区地处云南西南部。近年来,因自然条件和生态条件改变等原因,农田鼠害发生严重,每年发生达35—40万亩,占全区耕地面积的10%以上,损失粮食(田间)达5000吨以上,有的地方鼠害造成的损失已超过病虫草害。为了提高农田鼠害的综合治理效果,我站从1989年6月开始,在凤庆、云县、耿马和临沧等地建立了鼠情监测点,逐月开展田间鼠情调查,对农田害鼠变化规律进行了初步探讨。现初报如下:1 监测方法结合我区的地理环境和作物布局,设4个常年监测点,各监测点定人、定时、定点、定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农村害鼠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初探熊先梅,许艳云(湖北省武汉植保总站武汉430070)90年代以来,农村鼠密度再次回升,成为影响农业生产中的一个突出问题。1995年湖北省农田鼠害发生面积178万hm2,达防治指标的有100万hm2次,损失粮食约40...  相似文献   

16.
农户贮粮鼠害的损失 ,在本县近几年来平均为1 %~ 8% ,最高达 1 2 %。害鼠不但盗食、污染粮食 ,还有鼠传疾病的潜在威胁。研究控制贮粮鼠害的配套技术 ,是广大农民保粮、保健康的需要。1 试验方法试验在江宁县湖熟镇进行。农户室内鼠密度每月调查 50户 2 0 0夹次 ,调查粮仓、厨房、院落等不同生境的种群密度 ,分析害鼠繁殖规律。贮粮鼠害损失调查 ,采用定户、每月调查贮存稻谷鼠害损失。通过系统调查 ,综合分析农户害鼠发生规律与贮粮鼠害损失的关系 ,探索控制鼠害的防治策略和防治方法。2 研究结果2 .1 不同生境害鼠种群消长规律 通过 …  相似文献   

17.
多年调查研究表明,福建省农田害鼠种类有黄毛鼠、黄胸鼠、褐家鼠、小家鼠、板齿鼠、社鼠、黑线姬鼠、卡氏小鼠、针毛鼠等16种.农田优势种为黄毛鼠.4~5月和8~9月为害鼠活动高峰期,也是防治适期.毒饵站灭鼠效果略高于常规裸投灭鼠,且毒饵不易霉变,比常规裸投节省饵料30%,无二次中毒现象发生,在农区有重要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96年广西农作物病虫的发生程度属中等偏重、农田草鼠害属中等发生程度。主要病虫草鼠的发生面积为1013.5万hm2次,其中病害为250.62万hm2次,虫害为529.45万hm2次,农田草害为138.73万hm2次,农田鼠害为94.73万hm2次。现将水稻、玉米、甘蔗、柑桔等作物主要病虫草鼠发生为害概况分述如下。1 水稻病虫害  1996年水稻病虫的总体发生程度属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全年发生574.82万hm2次,占水稻种植面积的241.96%,较历年(1984~1995年,下同)平均值增加17.5%;防治后挽回稻谷176.49万t,实际损失25.41万t。虫害与病害相比,虫害发生面积比病害面积多…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农区害鼠数量消长动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徽省是全国粮食主产省份之一。全省现有耕地420万hm2以上,其中小麦、水稻等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分别为187万hm2、213万hm2。同时又是1个人口大省,现有农户1 600万户以上。全省农区(农田、农舍)害鼠发生较为严重。据统计,常年发生鼠害面积农田约80万hm2,农户害鼠发生普遍率达80%以上,农区害鼠密度较高(百夹捕获率),平均农田为4.77%,农舍为7.73%。2003年全省实施农区统一灭鼠。近2年来,通过对贵池市、和县、霍邱县、宁国市、利辛县、屯溪区、萧县等全省鼠情监测点监测结果进行了系统研究。1害鼠发生种类本省农区害鼠有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  相似文献   

20.
<正>害鼠从农业生产的播种、作物生长、成熟、收获到储藏均造成一定的危害。在通城县农区(农田、农舍)鼠种主要有黄胸鼠、褐家鼠、小家鼠、黑线姬鼠、黄毛鼠。其中农田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褐家鼠、黄毛鼠;农舍优势鼠种为黄胸鼠、褐家鼠、小家鼠。笔者从事鼠情监测和防控工作多年,现就.通城县害鼠发生与防控进行浅显归纳分析。鼠情监测点基本情况和方法监测地点系统监测地点设在隽水镇上活村,农户700多户,种植面积153.3hm2,适宜多种作物种植,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