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农药的安全间隔期是指最后一次施药至放牧、收获、使用、消耗农作物前的时期,即自喷药到残留量降至允许残留量所需的时间。各种药剂因其分解、消失的速度不同,加之各种作物的生长趋势和季节不同,其施用农药后的安全间隔期也不同。在农业生产中,最后一次喷药与收获之间的时间必须大于安全间隔期,不允许在安全间隔期内收获作物。因此,了解作物的安全间隔期对保证粮食、果蔬的食用安全有重要意义。 1 小麦上常用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40%乐果乳油10天,10%三氯苯醚菊酯乳油7天,50%多菌灵可  相似文献   

2.
专家热线     
《农村新技术》2007,(12):66-67
云南读者郭玉清问:什么叫农药安全间隔期?一般农作物安全间隔期是多少?答:农药的安全间隔期,是指最后一次施药至收获、使用、消耗农作物前,自喷药到残留量降至允许含量所需的时间。1.小麦。70%的甲基硫菌灵可湿  相似文献   

3.
正无公害蔬菜首先要严格控制使用农药,尽量使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方法来防治病虫害,即使使用农药,也不能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还要严格控制农药的使用次数和浓度。在大田管理期,农药最多喷洒2~3次,而且要间隔交替使用不同的农药。据调查,全国菜园每667m2农药施用量为2~3 kg,擅自提高浓度、增加喷药次数的现象普遍存在。严禁安全间隔期使用农药。安全间隔期就是在蔬菜成熟至采摘以前的一段时间禁止使用农药的时期。不同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不同。许多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一种测定芒果果实中多菌灵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芒果不同喷药时间多菌灵的残留量,外标法定量。[结果]多菌灵农药残留较高,且基本上呈施药后间隔期越短,农药残留越高的趋势。采前7 d多菌灵农药残留达到1.20 mg/kg,间隔期7~30 d多菌灵残留介于0.09~1.20 mg/kg,采前35 d多菌灵残留量为未检出。多菌灵的检出限为0.02mg/kg,平均回收率在85%~105%,相对标准偏差小于4%。[结论]该方法准确、操作简便、灵敏度高,能满足农药残留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5.
选取青菜、西红柿、黄瓜、芫荽、韭菜、辣椒等6种常见蔬菜,采用气相色谱法开展不同喷药量农药残留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农药喷施量直接影响蔬菜农药残留的安全间隔期,喷施量越大安全间隔期越长。青菜中农药残留的衰减期相对其他蔬菜长1~2 d,辣椒的药残衰减相对较快,以期以试验结果指导全县蔬菜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高效氯氰菊酯在甘蓝上的残留动态和去除效果,为甘蓝的安全食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不同时间和不同处理方法对高效氯氰菊酯残留量的影响。[结果]高效氯氰菊酯在甘蓝植株上的半衰期为0.98 d;在甘蓝植株中前7 d降解速度较快,随后趋于平衡,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在国家规定的安全间隔期内采收高效氯氰菊酯单剂的残留超标,即其在施药后的第3天残留量均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1 mg/kg),因国家规定的的安全间隔期为3 d,因此高效氯氰菊酯在秋冬季节的安全间隔期相对有所延长。存放时间越长、水温越高、洗涤剂浓度越大、洗涤浸泡时间越长,供试农药的去除率越高,基本可以保证甘蓝的放心安全使用。[结论]国家应根据季节的不同安全间隔期有所区别,在安全间隔期内采收甘蓝经过各种程序处理后食用是相对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旱生空心莲子草中限用农药残留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植物品种,相同的处理方法和检测方法,克百威农药残留量不仅比氧化乐果农药残留量高,而且持续时间长;克百威的安全间隔期是22 d,氧化乐果的安全间隔期是14 d;且流动的水对时鲜蔬菜瓜果的冲洗,可以明显降低其农药残留量。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2000,(9)
“放心菜”是指在空气、土壤、水源的洁净度符合国家规定的条件下,生产出来的农药残留量符合国家标准的蔬菜。要符合国家标准,关键是安全使用农药。要掌握农药的种类、使用方法和安全间隔期。《杭州市蔬菜农药残留量  相似文献   

9.
采用气相色谱法(GC-ECD)进行农药残留检测,研究了毒死蜱、氰戊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在春季结球甘蓝中的残留降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3种农药的半衰期不同,在甘蓝中不具有积累性残留效果.按照农药推荐使用量,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的半衰期分别为2.1、3.7和2.8 d.参照我国、日本和国际法典委员会(CAC)规定的残留限量要求,计算出3种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建议高效氯氰菊酯的安全间隔期为3 d,适合在甘蓝种植中使用;其他两种农药的安全间隔期范围在3~14d之间,应该执行良好农业操作,严格遵照农药标签说明使用.结论认为3种农药不同的最大残留限量(MRL)都在其理论MRL的范围内,都具有安全属性.  相似文献   

10.
农药在大棚与露地蔬菜中降解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在大棚和露地的早熟5号白菜上施用常量或高浓度乙酰甲胺磷和毒死蜱,分析不同时间蔬菜样品中的残留量,建立2种农药的降解模型,并推导出到达残留限量时所需的时间。结果表明,在相近的初始积累量下,到达残留限量所需的时间,大棚的乙酰甲胺磷比露地的延长118 h,毒死蜱则提早34 h;与常量组相比较,高浓度所需的时间明显延长,但和初始浓度没有比例关系。由于条件不同,大棚和露地蔬菜上的农药降解速率不同,安全间隔期变化较大。各种农药在不同栽培模式下的安全间隔期应经实验具体确定。  相似文献   

11.
蔬菜农药残留一直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为确保蔬菜安全,在农业生产中不允许在安全间隔期内收获作物。蔬菜农药安全间隔期是指蔬菜最后一次施药的时间至蔬菜收获时相隔的天数,各种药剂因其分解、消失的速度不同,加之各种作物的生长趋势和季节不同,其施用农药后的安全间隔期也不同。现将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在蔬菜上常使用的农药合理使用标准介绍如下,供菜农在蔬菜上市前使用农药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毒死蜱在叶菜上的残留及降解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芥菜为例,对露地条件下生产的叶菜类蔬菜中毒死蜱的残留及降解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毒死蜱在芥菜中的降解速率在喷药后5 d内呈直线下降趋势,第5 d后降解趋于平稳;毒死蜱在芥菜中的残留量随着喷施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以毒死蜱最高推荐浓度和低于最高推荐浓度3倍的药液量进行喷洒,在7 d安全间隔期及安全间隔期满2d后,毒死蜱在芥菜中的残留量均高于国家标准.因此,建议对毒死蜱的推荐使用浓度、施用次数、安全间隔期等做进一步的试验研究,以确保蔬菜的食用安全.  相似文献   

13.
为找出不同农药在不同品种蔬菜中的安全间隔期及降解规律,采用大田试验和实验室定量检测两种手段,研究了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在四种蔬菜中的残留量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种类农药在不同品种蔬菜中的安全间隔期不同,其中:三唑酮在四种蔬菜中的安全间隔期一般为14~21d,高效氯氰菊酯为0~3d,氯氟氰菊酯为3~5d;不同种类农药在不同品种蔬菜中的降解速率不同,三唑酮的降解速率依次为菜花﹥芹菜﹥白菜﹥甘蓝,高效氯氰菊酯的降解速率依次为白菜﹥芹菜﹥菜花﹥甘蓝,氯氟氰菊酯的降解速率依次为芹菜﹥菜花﹥白菜﹥甘蓝。  相似文献   

14.
冬韭是人们喜欢的蔬菜食品之一。通过对韭菜生产区的调查分析,病害主要有灰霉病和疫病,害虫主要有韭蛆,且呈逐年加重的趋势。防治过程中往往使用了高浓度的化学农药,且不注意农药的安全间隔期,盲目增加喷药次数。由于韭菜生产周期比较短,这些化学农药在韭菜产品中的残留量较高,  相似文献   

15.
用气相色谱法检测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氰戊菊酶在甘兰及蕃茄上的残留。样品用石油醚、丙酮(1+1)提取,苯—乙酸乙酯通过弗罗里硅土淋洗净化。色谱分析用0.8m×3mm玻璃柱填充涂有3%ov—101的 Gas Chrom Q 担体(80—100目)用电子捕获检测器,一般可检出氰戊菊酯的最小检出量为0.87×10~(-11)克。同时研究提出氰戊菊酯在甘兰和番茄上的安全使用方法。在甘兰生长期喷施40ppm 氰戊菊酯溶液,喷药后11天,药液在甘兰上消失90%以上,残留半衰期约2.9—3.7,甘兰的生长稀释,降低了甘兰中的农药残留水平。在生长期喷施20%氰戊菊酯乳油25—40毫升/亩.施药2—3次,间隔期5天,在甘兰中的农药残留量低于1.0mg/kg(允许残留量)。在夏季,番茄生长期喷施60ppm 的氰戊菊酯溶液,喷药后8天,药剂在番茄果上消失80%以上,残留半衰期约为2.3天。喷施20%氰戊菊酯乳油30—40毫升/亩,用药2次,间隔期3天在番茄全果中的农药残留量低于0.2mg/kg(允许残留量)。  相似文献   

16.
为评价吡唑醚菌酯、灭蝇胺、多菌灵、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甲氰菊酯5种农药在豇豆上的使用安全性,以5种农药的最大推荐剂量和1.2倍最大推荐剂量施用,采收不同间隔期的样品进行残留分析。结果表明:豇豆中灭蝇胺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分别按最大推荐剂量105 mL/hm2、11.25 mL/hm2施用不会导致农药残留饮食风险,且分别在药后2 h、1 d的残留值低于最大残留限量值0.5 mg/kg、0.015 mg/kg,可安全使用,即安全间隔期分别为2 h、1 d。甲氰菊酯、多菌灵和吡唑醚菌酯3种农药在国内未有最大残留限量规定,参考其他豆类蔬菜的最大残留限量值,甲氰菊酯在最大推荐剂量下的安全间隔期为7 d,残留量为0.059 mg/kg;多菌灵和吡唑醚菌酯安全间隔期至少在14 d以上。为确保豇豆质量安全,甲氰菊酯、多菌灵和吡唑醚菌酯3种农药在豇豆盛产期应慎用。  相似文献   

17.
冬韭是人们喜欢的蔬菜食品之一.通过对韭菜生产区的调查分析,病害主要有灰霉病和疫病,害虫主要有韭蛆,且呈逐年加重的趋势.防治过程中往往使用了高浓度的化学农药,且不注意农药的安全间隔期,盲目增加喷药次数.由于韭菜生产周期比较短,这些化学农药在韭菜产品中的残留量较高,食用后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针对上述状况,并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对韭菜整个生长期进行无公害管理,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8.
正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是指最后一次施用农药的时间到农产品收获时相隔的天数,可保证收获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量不会超过国家规定的允许标准。不同农药或同一种农药施用在不同作物上的安全间隔期不一样,农民朋友在使用农药时,一定要看清农药标签标注的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和每季最多用药次数,确保农产品在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过后才采收,不得随意增加施药次数和施药量,以  相似文献   

19.
几种农药在茶叶上的残留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几种农药在茶叶上施用后的残留动态,于2014年研究了防治茶叶病虫害高效低毒的主要药剂的消解动态;采用新型静电喷雾器械对8种农药在茶叶上进行喷雾,分别在不同时间对茶叶取样并进行农药残留消解动态检测。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2 h虫螨腈在茶叶中的残留降到了41.00 mg/kg,联苯菊酯1 d后在茶叶中的残留降到了2.90 mg/kg,均达到了欧盟规定的农药最大残留量(MRL)标准;在茶树上利用静电喷雾的方法进行施药,可以有效降低农药残留量,缩短茶叶采摘的安全间隔期,为茶园安全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一、现代农业生态条件下的植保概况随着现代农业生态条件的恶化,农作物病虫草害泛滥成灾,如棉花棉铃虫正常情况下是每年四代,而现在则变成了五代,而且到棉花生长后期要乱代。加上喷施农药无的放矢,任意加大用药量,使靶标生物产生抗药性,用药次数增多,用药浓度增加,用药时间大大超过了安全间隔期,使农药在植物产品中和土壤中的残留量越来越多。二、现代农业生态条件下的植保与环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