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刺槐光合生理生态特性日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了解刺槐光合生理生态特性及生长的适宜生态条件,培育出优质高产的林木,采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对刺槐的光合生理特性日变化及其与气象因子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1)刺槐的Pn日变化呈“双峰型”曲线,有明显的“午休”现象,第一个峰出现在9:00左右,第二个峰出现在15:00左右,第一个峰值明显高于第二个峰值。(2)Tr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气孔的活动状态,Ci因为Gs的降低而减少,刺槐的光合速率控制因子为气孔限制。(3)Pn与Gs成极显著正相关,与Tr成显著性正相关。环境因子主要是影响叶片的Tr、Vpdl和Tl来影响Pn,PAR对Pn的影响较大,但可能不是导致刺槐光合“午休”的直接因素。  相似文献   

2.
辣椒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系统测定了辣椒的净光合速率及其日变化。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净光合速率在12-14μmolCO2.m^-2、s^-1之间,部分品种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不同叶位间净光合速率明显不同,幼叶净光合净速率较高,老叶净光合速率较低,健壮叶片净光合速率最高,光合速率日变化为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午休”现象,造成光合“午休”的原因。在10:00之后以非气孔限制因素为主。光量子通量密度明显影响辣椒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和  相似文献   

3.
茄子Pn日变化及光合“午休”的生理生态子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两个品种圆茄(二苠茄和快圆茄)为试材,系统研究了其光合速率(Pn)日变化及影响光合“午休”生理生态因子。结果表明,茄子晴天Pn日变化无论品种是否相同(二苠茄和快圆茄)、生育期是否相同(苗期、初花期和盛果期)、叶位是否相同(上部叶片、中部叶片和底部叶片),无一例外地表现为“双峰”曲线,即有光合“午休”现象存在,只是“午休”的时间和程度上有差异;光合“午休”时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细胞间隙CO2浓度(Ci)、大气CO2浓度(Ca)均下降,而光合有效辐射(PAR)和叶片温度(TL)此时几乎处于最大值,茄子光合“午休”是由气孔因素引起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半阴坡、半阳坡、阳坡11龄人工刺槐林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土壤含水量和刺槐的株高、冠幅、胸径、新枝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该区土壤肥力水平偏低,有效养分缺乏。(2)整个生长季内,三个立地条件的土壤养分含量是:生长初期>生长中期>生长末期,说明林地自肥能力弱,地力在逐渐的衰退;(3)不同立地类型之间,土壤养分含量差异不显著,三个立地条件下的人工刺槐林土壤含水量差异显著,而三个立地条件下的刺槐生长量却有差异,因此认为,引起刺槐林生产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土壤含水量,土壤养分的缺乏,更加恶化了刺槐的生长条件。要想彻底改变刺槐生长“小老树”的局面,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人工刺槐林的水肥条件;(4)三个立地条件之间,刺槐的生长量、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含水量大小均为:半阴坡>半阳坡>阳坡,所以,在建造人工刺槐林时,在半阴坡、半阳坡、阳坡三个立地类型之中,宜选择在立地条件好的半阴坡进行。基于上述分析,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进行林草植被建设时,必须慎重考虑不同立地条件下的土壤水分生态环境和土壤养分背景。  相似文献   

5.
陆地生态系统CO_2和水热通量变化特征及其环境控制机制是理解生态系统水碳耦合循环过程和模型开发的基础.农田生态系统水碳通量特征的研究对把握作物生产力水平和水分利用效率的高低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涡度相关技术对华北平原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齐穗期水碳通量的日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C_3作物冬小麦构成的农田生态系统晴天CO_2通量、水汽通量和冠层导度均存在明显的"午休"现象,"午休"的原因是晴天强光造成的"光抑制";CO_2通量对光合有效辐射呈米氏响应,其表观量子效率为0.002 997 mg/μmol,潜在最大碳通量为3.349 4 mg/(m~2·s);水汽通量和冠层导度与光合有效辐射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线性关系,但在相同光合有效辐射下,下午的冠层导度明显小于上午,其原因在于同化产物的反馈抑制;下午的水汽通量明显大于上午,则主要受控于温度和VPD的变化.由于下午的水汽通量大于上午,而CO_2通量在上午和下午无明显差异,使得农田生态系统上午的水分利用效率明显高于下午.  相似文献   

6.
淮河流域农田CO2和热通量日、季节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淮河流域寿县国家气候观象台2007年7月至2008年6月全年每天48 个时次的湍流通量涡度观测资料,分析近地层CO2和热通量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CO2、净辐射和潜热通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日变化幅度随季节变化明显,表现在春、夏两季CO2、净辐射和潜热通量日变化幅度大, 冬、秋季变化幅度较小;分季节研究发现CO2通量在夏季和春季(水稻及小麦生长期)较大,而在下垫面无作物以及被积雪覆盖时只有-0.051 mg﹒m-2﹒h-1 ~-0.047 mg﹒m-2﹒h-1,整个观测期CO2通量日平均值约为-0.59mg﹒m-2﹒h-1,农田明显为CO2的汇;净辐射和潜热通量在5 月份最大, 1 月份最小。  相似文献   

7.
淮河流域麦田湍流通量输送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景  严平  伍琼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4):319-323
利用淮河流域寿县国家气候观象台2007年11月至2008年5月的湍流通量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区域麦田湍流通量输送特征,结果表明:小麦各生育期净辐射通量、显热通量和潜热通量都存在明显的日变化;净辐射日变化最大值出现在成熟期;显热通量在中午温度最高时达到最大值,夜间显热通量多为负值;潜热通量峰值出现时间比净辐射通量峰值延迟1h左右;自拔节期开始,麦田潜热通量日平均值都大于50.0 ;三叶期和分蘖期,土壤热通量日平均值都为负值,其它时期为正值;H/Rn和LE/Rn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且变化方向相反。  相似文献   

8.
在大田不同供水条件下,于小麦孕穗期和灌浆期对小麦叶片气体交换参数的日变化进行了连续测定。结果表明,小麦叶片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a)蒸腾速率(Tr)以及叶肉细胞间隙CO2浓度(Ci)均有较明显的日变化,不同供水条件下,Pn的日变化趋势不同,充分供不时为典型的双峰曲线,中午有明显的“午休”现象,当非充分供水时,Pn午休现象明显,且持续时间长,第二高峰表现不明显。供水条件较好时,小麦叶片Gs,  相似文献   

9.
摘要:了解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以农地为对照,该研究通过对侧柏天然次生林、不同林龄(5,20,30年)刺槐人工林、荆条灌丛和苜蓿草地6种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土壤生物学特性的探索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的植被恢复类型土壤生物学特性均有明显增强,土壤微生物量及土壤酶活性显著提高。采用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和尿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7项指标计算该区域土壤生物学特性,进行土壤生物学特性等量评价。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大小顺序为:30年刺槐、20年刺槐、侧柏、荆条、5年刺槐、苜蓿、农地。该区采用刺槐恢复模式效果较优于苜蓿及荆条、侧柏模式。  相似文献   

10.
温室盆栽茶梅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温室盆栽茶梅的光合特性,为温室茶梅的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4年生盆栽茶梅为试验材料,采用美国CI-301PS型便携式光合仪,对其光合特性及其相关生理生态因子指标进行测定,并通过统计分析,探索影响光合作用的主导因子。【结果】(1)茶梅叶片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型,有明显“午休”现象。光合作用的饱和点为221μmol·/m2·s,补偿点为13.9μmol·/m2·s。叶温27.5℃时光合速率最大,超过时逐步下降。(2)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环境CO2浓度、光合有效辐射、叶温均与净光合速率呈显著相关,其中气孔导度是影响光合作用的主导生理因子,有效辐射为影响光合作用的主导生态因子。(3)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分别与大气CO2浓度、光合有效辐射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茶梅叶片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型,有明显“午休”现象;气孔导度是影响光合作用的主导生理因子,有效辐射为影响光合作用的主导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11.
为了实现低山丘陵区退化生态环境的高效修复,筛选出适合该地区推广种植的植被修复模式,采用定位监测法,对典型月份下6种植被的土壤水分时空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植被土壤水分在不同月份间具有较大的变化,且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对所有植被而言,表层土壤的水分变化较大,深层土壤的水分变化较小,土壤水分变化随土壤深度呈先减后增再减的趋势;所有植被土壤水分在所监测的月份中均呈倒“S”形分布,且11月份水分变化幅度略大于4月份和7月份;与其他植被相比,刺槐+苜蓿和荒草地在所监测月份的土壤水分中综合表现较好;同时,每种植被的土壤水分也都呈现出自身特定的时空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为指导甜玉米科学灌溉,在云南省元谋县开展了膜下滴灌条件下小春甜玉米生长季蒸发蒸腾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试验研究.试验根据实时监测甜玉米生育期根系层内土壤水分和试验区域气象因素状况,分析甜玉米生育期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过程和不同生育期根系吸水深度,研究甜玉米生育期蒸发蒸腾量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苗期至灌浆乳熟期甜玉米根系不断...  相似文献   

13.
咸阳地区参考蒸散量变化特征及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咸阳地区作物参考蒸散量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利用1981—2012年咸阳地区的气象资料,根据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参考蒸散量(ET_0),分析咸阳地区的ET_0及主要气象因子的变化趋势,并通过响应曲线和敏感矩阵分析咸阳地区ET_0对气温、日照时数、风速、相对湿度等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咸阳地区年平均日ET_0整体上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在以2.37 mm/d为平均值、±0.3 mm/d的范围内波动;(2)咸阳地区的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及最低气温均呈显著增长趋势,平均风速与平均相对湿度呈下降趋势;(3)咸阳地区多年日平均参考蒸散量年际变化以及四季变化趋势不明显;(4)气温、日照时数、平均风速的变化与日ET_0呈正比关系,而平均气压和平均相对湿度与日ET_0呈显著负相关,并且平均相对湿度对日ET_0的影响最为明显。该结果对确定咸阳地区的作物需水量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不同人工植被恢复模式对山核桃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讨山核桃林下不同人工植被恢复模式对山核桃林地土壤养分及山核桃产量的变化规律,对宁国仙霞镇典型山核桃生态严重退化的林地通过人工植被建植5年后的土壤养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pH 4.5~6.5;全钾的平均含量0.92 g/kg;全镁的平均含量0.98 g/kg。山核桃林下种植紫穗槐模式、山核桃林下施除草剂模式的含氮量较低;山核桃林下种植白三叶模式的全钙的含量66.25 mg/kg以及含氮量112.68 g/kg最高;山核桃林下种植百喜草模式的含水率17.68%最高,含氮量较高。山核桃林下种植紫穗槐模式样地产量最高,山核桃林下施除草剂模式样地产量最低。经多重比较,不同经营模式山核桃林下,种植紫穗槐模式有效增加山核桃的产量,种植百喜草模式对水分的保持效果最好,土壤pH 5.88对山核桃的生长比较有利。  相似文献   

15.
Components of the energy and heat balances were examined in two maize hybrids grown at three different plant densities (40, 70 and 100 thousand plants per hectare). One of the hybrids was drought tolerant, while the other was bred for cultivation under irrigated conditions. An increase in plant density influenced not only the size of the leaf area, but also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leaves at various plant heights. The extinction coefficient, which provides a quantification of radiation penetration, was higher in the irrigated treatments. By contrast to the other two treatments, the plant canopy in the thinly sown stands remained open throughout the vegetation period, and thus behaved quite differently to the closed stands, making it impossible to compare them. Smaller albedo values were recorded for the hybrid bred for irrigation and in thinly sown stands. The low plant density allowed more energy to reach the soil, from which it was reflected, making a considerable contribution to the final temperature in the stand. The latent heat, in keeping with the quantity of water transpired, was the greatest in the densely sown stands. There was littl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latent heat values of the normal and dense stands in either hybrid, indicating that they both had a similar sensitivity to increased stand density. If sufficient water is available it would appear that the stand density could be increased even for the drought-tolerant hybrid.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广西十万大山南麓典型季雨林中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酶活性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之间的关系,采用空间代替时间方法,选择次生阔叶林、马尾松林、灌草丛和撂荒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其微生物数量、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土层土壤微生物总数量大小关系依此为:次生阔叶林>马尾松林>灌草丛>撂荒地,并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微生物类群呈现出:细菌>放线菌>真菌的格局。次生阔叶林的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为(19.61±0.48) g/kg,除了马尾松林的速效氮含量最高外,其余各养分含量高低均为次生阔叶林>马尾松林>灌草丛>撂荒地。各植被类型下土壤酶活性的垂直分布均表现为表层土壤酶活性大于下层;不同植被类型间土壤酶活性亦存在显著差异,次生阔叶林中土壤脲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高于马尾松林、灌草丛和撂荒地。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同一植被类型下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而撂荒地脲酶活性与全磷、速效磷含量呈负相关。土壤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可以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指标,期望为广西十万大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的自然恢复与重建提供更合理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刺槐Genomic-SSR与EST-SSR的遗传差异性进行研究,为今后刺槐遗传多样性分析等育种相关研究中合理选用不同来源的SSR分子标记奠定基础。[方法]选取来自美国四个不同采集地的种子育出的12个刺槐个体,试剂盒提取DNA后分别利用9对Genomic-SSR引物和9对EST-SSR引物进行扩增,并采取毛细管电泳检测扩增产物。利用所得条带信息及相关软件对两种SSR分子标记进行多态性、遗传相似系数相关性以及聚类等方面的比较分析。[结果]刺槐Genomic-SSR平均检测到的条带数为6.0、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1.3833、观测杂合度为0.5749、期望杂合度为0.6832;EST-SSR平均检测到的条带数为5.1、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1.2711、观测杂合度为0.5648、期望杂合度为0.6526。由Genomic-SSR计算得到的个体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以及聚类结果与两种SSR标记综合计算得到的遗传相似系数和聚类结果更为相似。[结论]刺槐Genomic-SSR与EST-SSR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性,但差异并不显著;刺槐Genomic-SSR能更加准确地揭示基因型之间的遗传关系;刺槐EST-SSR具有相对较强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18.
研究多态位点率和香农指数两种多样性参数所展示的飞蝗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采用多态位点率和香农指数对飞蝗不同地理种群的RAPD数据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飞蝗各种群平均多态位点率为59.17%-77.38%,平均香农指数为4.95-6.09。尽管两参数在不同引物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但各种群的两参数之间的差异都不显著(p<0.05)。将香农指数分解为种群内和种群间两种水平的多样性,种群内多样性都比种群间的要大,平均所占比率分别为66.85%和23.15%,与用其他方法得到的结果类似。多态位点率和香农指数展示出中国飞蝗不同地理种群具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两种多样性性参数分析RAPD数据来展示昆虫遗传多样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研究呼伦贝尔市1961—2018年潜在蒸散的时空变化,以期为当地气象生态研究提供基础的理论依据。基于呼伦贝尔1961—2018年16个气象站观测数据,采用趋势分析、M-K突变检验及偏相关系数等方法,从年、季节和年代际尺度分析了呼伦贝尔58年潜在蒸散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原因。结果表明:(1)1961—2018年,呼伦贝尔年平均潜在蒸散量变化在320~771 mm,整体上呈现条带状自东北向西南、东南两个方向递增;夏季潜在蒸散量平均值最高,其次为春季和秋季,冬季最低;(2)年均潜在蒸散以2.3 mm/a的速率增加,并在1998年发生突变,之后增加趋势更加明显;(3)西南部呼伦贝尔草原区和岭东农业区增加趋势明显高于中部大兴安岭林区;(4)呼伦贝尔潜在蒸散的变化主要与风速、水汽压和相对湿度呈现负相关,和平均气温、气压呈现正相关;影响年潜在蒸散的主要因子为相对湿度和平均气温。结合潜在蒸散变化趋势,有针对性的合理规划水资源,对该地区生态环境评估及环境变化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