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岩 《四川草原》2009,(2):55-56
<正>草地畜牧业是海西地区的主导产业之一,但多年来因草地严重退化,产草量下降,放牧方式与饲养方式落后,雪灾、旱灾等因素的影响,海西州畜牧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因此,加大牧区防灾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尤其是畜用棚圈和草地围栏建设,是改变传统的放牧与饲养方式,提高草地产草量,缓解畜草矛盾,抵御冷季严寒、防止雪灾,提高仔畜成活率和出栏率,确保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草地畜牧业是海西地区的主导产业之一,但多年来因草地严重退化,产草量下降,放牧方式与饲养方式落后,雪灾、旱灾等因素的影响,严重制约着海西州畜牧业的迅速发展。因此,加大牧区防灾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尤其是畜用棚圈和草地围栏建设,是改变传统的放牧与饲养方式,提高草地产草量,缓解畜草矛盾,抵御冬季严寒,防止雪灾,提高仔畜成活率和出栏率,确保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1海西州畜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1·1雪灾频繁,损失严重雪灾是我州畜牧业生产的主要灾害,冷季常会出现较大降雪,因持续低温及积雪覆盖草场,使家畜饱受饥饿和寒冷,导致…  相似文献   

3.
饲养牲畜是草地放牧的目标,放牧饲养牲畜是草地饲草资源利用的最有效途径。放牧饲养要素包括草地生产率、适宜载畜率、饲草质量、牲畜生长需要和采食量及放牧方式。本文对这些要素进行了归纳分析,目的在于推进发展草地放牧饲养理论并推导草地生产和保护性利用的关键技术。本文介绍了草地生产率研究方法、适宜载畜率确定标准、划区轮牧区块数计算方法及间歇休牧期和放牧期确定方法。草地放牧饲养理论:基于土壤和气候,改善草地生产和饲草质量,制定适宜载畜率,确定合理放牧方式,满足放牧牲畜最佳生长需要,并维持草地健康,实现“双赢”或“三赢”。草地保护性利用关键技术:放牧场或割草场施肥,调整适宜的载畜率,延迟放牧及间歇休牧,确切的划区轮牧体系,放牧场和割草场等量配置,二时段饲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放牧牦牛是青藏高原的当家畜种,是草地畜牧业"草—畜—粪—土—草"物质养分循环系统的重要参与者。牦牛粪便还用可能是影响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方式之一。深入研究放牧牦牛粪便排泄行为及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对于科学利用放牧牦牛粪便,推动高寒草地畜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畜控草”与新疆草畜平衡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期以来,社会各界及业内都把"以草定畜"视为对天然草地放牧管理与生态保护和建设的终极目标,"以草定畜"似乎已被广泛认同,但是,在草原牧区实现"以草定畜"依然任重道远。在新疆天山北坡,同地带、同一类型的山地草甸草地,在夏季与冬季两种不同放牧利用制度下,植被成分差异显著,在冬季放牧利用制度下,山地草甸草地植被成分中,阔叶杂类草及小灌木明显增多,牧草再生性减弱;而在夏季放牧利用制度下,植被成分中小杂类草与禾本科牧草明显增多,牧草再生性增强;在降水量较丰富的中山带,禁牧封育2~3年后,植被成分中饲用价值低、家畜不宜采食的粗大杂类草明显增多。"以畜控草"应该成为更加积极的草地管理态度和方式。在目前天然草地放牧量难以较大幅度减控的情况下,通过"以畜控草",可以既保持草地植被健康状况又有利于草原畜牧业的发展,这对于实施牧民定居与冷季舍饲的新疆草原牧区,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雪灾及其防御对策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陈全功 《草业科学》1996,13(6):60-63
1995年10月至1996年4月的雪灾给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畜牧业带业的巨大损失及深刻地教训,围绕正在实施的草地基本建设,提出了围栏草地综合治理,人工草地建植,牦牛和藏羊肥育场建设,放牧管理等方面的建议,以提高抗灾保畜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正> 南坪县畜牧业历史悠久,当地农民长期以来有饲养家畜的习惯和丰富的放牧经验,畜牧业在农业上占有一定的位置。为了摸清草地资源,合理地开发利用天然草地,以草定畜,发挥不同草地类型的优势,1983年在县区划办和牧业局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饲草饲料是发展畜牧业的物质基础,其质量的好坏和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畜牧业生产的发展.目前,我国草地资源因过度毁林、毁草、开荒,天然草地面积逐年减少,现有的草地也因过度放牧,草地牧草质量降低,优良牧草在草地中的比例下降,自然更新困难,草地严重超载和管理不当而严重退化,载畜能力下降.因此,南方地区草食家畜的发展,仅仅依靠天然的草山草坡是不行的.特别是在冬春季节,由于天然牧草枯竭,造成长期以来夏秋季节牲畜增膘、冬春季节牲畜掉膘的规律性变化的现象.草食家畜饲养周期长,出栏率低,制约着农民的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全县天然草地载畜量的调查,美姑县天然草地严重超载,造成草地退化,发展畜牧业必须与天然草地保护和建设相结合,通过人工种草、天然草地改良,改良草食畜品种,实行以草定畜,达到草地生态保护与牧业发展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有着大面积的天然草原,畜牧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草原,属于以放牧为主的草原畜牧业经营体系。草原畜牧业既是以草地为基础,就必然会涉及到土—草—畜之间的关系。因此,要搞好草原畜牧业,就要了解和研究放牧草地、土壤及放  相似文献   

11.
牛羊在泸水县畜牧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存栏数占牲畜存栏总数的50.8%,近几年虽改变过去追求存栏数、向提高牛羊出栏数与产肉量方向发展,但在生产中草与畜的矛盾仍突出,草场改良面积极少、存在牛羊超载严重,基本为本地品种,未进行杂交改良,个体生产性能低等等问题.急需加大投入,加快草场建设,发展规模养殖,推行放牧与圈养相结合的饲养方式,引入良种进行杂交改良,提高饲养效益,促进牛羊生产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草畜平衡调控实用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贵州实施退牧还草岩溶草地治理工程等草地建设与草地畜牧业发展实践,以实例深入浅出地诠释了如何以草定畜、以畜管草、以栏管畜、草畜平衡,对草畜平衡调控、提高草地资源利用率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全县天然草地载畜量的调查,美姑县天然草地严重超载,造成草地退化,发展畜牧业必须与天然草地保护和建设相结合,通过人工种草、天然草地改良,改良草食畜品种,实行以草定畜,达到草地生态保护与牧业发展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4.
郑群英  泽柏  朱昌平 《草业科学》2005,22(12):70-73
草地资源有效利用和放牧管理中的饲养预算是新西兰畜牧业的两大特点,将该项技术应用于我国草地畜牧业可有效提高草地利用率和家畜饲养水平.  相似文献   

15.
载畜率调控的理论与牧场管理实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畜草平衡是牧场管理的核心和理论基础,在草地放牧生态系统中,草与畜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载畜率的调控是实现畜草平衡的有力技术手段,载畜率的研究促进了草地学和畜牧学的结合,发展了放牧生态学。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分析了载畜率与牧草生产,草地土壤,家畜营养,草畜产品输出以及草地管理措施的关系,探讨了提高载畜率经济效益的途径以及最佳载畜率估测和最小财务风险放牧经营,论述了牧场对载畜率缓冲性和载畜率对保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黄南州草地畜牧业畜草平衡现状入手,分析了造成畜草矛盾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持之以恒地防治草地鼠虫害,以草定畜,减轻草场压力,缓解畜草矛盾,加强人工草地建设,提高第一性生产力,加快牲畜周转,提高草地产出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昭通市发展草食畜牧业的优势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红 《草业科学》2009,26(6):187-190
发展草食畜牧业是建立生态农业系统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优化畜牧产业结构、稳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畜牧业效益的重要途径。草地是发展草食畜的战略资源,昭通市具有丰富的草地资源,具备发展草食畜牧业的多种优势;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前提下,提出了改良草地、退耕还草、建立高质量的人工草地、因地制宜、进行合理化布局、品种改良的种养结构调整、转变传统的饲养方式、积极开发畜产品市场、逐步完善畜牧体系、加强政府领导、加大投入、促进草食牲畜大发展等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草地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变化和生态系统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综述了我国草地的利用现状和问题,并就草地的主要利用方式——放牧对草地生态系统中植物、土壤和家畜的影响进行了总结,提出适度放牧可以有效促进草地生产力的提高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在草地管理过程中,控制适宜的载畜率是当前草地畜牧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阐述黄南州草地畜牧业发展和畜草平衡现状入手,分析了造成畜草矛盾的主要原因,针对性地提出了持之以恒,灭治草原鼠虫害;以草定畜,减轻草场压力,缓解畜草矛盾;加强人工草地建设,提高生产力;加快牲畜周转,提高草地产出能力的4项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为了完善草地畜牧研究与生产,系统论述了草地畜牧理论及实践体系。草地生态系统过程决定草地生态系统功能及其属性,其资源属性决定生产草食牲畜的利用途径,发展形成草地畜牧业。基于草地营养循环,草地畜牧过程由草地放牧亚系统及储料饲喂亚系统构成基本封闭的循环系统;基于能量流动和生产实践,草地畜牧过程由草地资源生产及草地资源利用、产品输出构成一个开放的线性系统,二者统一于放牧场内发生,放牧场是草地畜牧管理的基本单元。草地畜牧学是草地畜牧业的理论基础,研究草地资源生产、草地营养供给与牲畜营养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学科。草地畜牧学的基本研究内容为草地土壤培肥、草地资源生产、草地资源利用。割草与放牧饲养为草地资源利用的基本方式,产量与有效营养浓度乘积的最大值或累积最大值是草地割草或放牧利用关键,放牧能是草地放牧所特有的能量消耗组分。草地放牧饲养需要有计划、有规定、有处方,形成计划放牧;草地储料饲养需要有目标、有预案、有设计,形成设计饲养;最终提高饲草转化率及饲养效益,实现放牧场管理的某一特定目标。草食牲畜饲养经历了零散饲养、连续放牧饲养、划区轮牧饲养及集约大规模饲养的发展阶段。草地畜牧为粮食节约型肉品生产途径,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及肉品供给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并具有积极的生态意义和富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