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正> 沙果是深受群众欢迎的小型杂果,在我场栽植数量较多。但由于沙果着色不整齐,成熟期不一致,采收期长达半月之久,给生产和销售带来很大不便。为此,1984年以我场15年生沙果为试材进行了乙烯利催熟试验,初步结果表明;于采收前一周左右喷布400~900ppm 乙烯利,着色早、果实成熟一致,采收期可提前10~15天,一次采收即可收获90%以上的着色果;经处理的果实色泽鲜艳,可溶  相似文献   

2.
乙烯利不同催熟方式对番茄品质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用乙烯利对番茄果实进行株上涂抹和采下浸果两种方式的催熟,通过营养分析后得知:与自然成熟的果实相比,各催熟果实中维生素C(Vc)和茄红素的含量均显降低,其中茄红素的降低幅度更大;不同催熟方式之间,株上催熟的果实中Vc和茄红素的含量要明显高于采下催熟的;另外,株上催熟、采下催熟与自然成熟三种方式成熟的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TSS)、总糖、滴定酸的含量均无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平和县于2013年引进种植火焰葡萄柚,经植物学特性、物候期观察,果实性状和品质测试,结果表明:火焰葡萄柚适合在平和县栽培,早结、丰产,但较琯溪蜜柚感柑桔溃疡病;果实色泽艳丽,多汁化渣,低固酸比,可作为辅栽品种调剂发展。同时,根据不同采收期果实品质表现,建议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为火焰葡萄柚在平和县的成熟采收期。  相似文献   

4.
乙烯利催熟果实根据加工的需要,可以调节果品加工时问,既可赶前加工;还可以调节市场需求,提前上市,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 催熟方法;当桃子长到预定大小,足够加工的大小时,一般约在桃子成熟前15—25天。对桃果实喷布250ppm的乙烯利,使其催熟。 催熟效果:凡是喷乙烯利的桃子比不喷的提前5-8天成熟。催熟规律是:喷药早的,催熟慢,效果低,喷药晚的(接近成熟期)催熟快,效果高。经过两年的试验,一般在果实成熟前20天左右喷药为宜。乙烯利的浓度不宜过高,高了易发生药害。如落叶,落果,甚者枝条死亡。一般以不超过625ppm为限,最好在250ppm上下.利用乙…  相似文献   

5.
以不同采收期茭白果实为材料,研究了茭白的含水率、VC、总糖、蛋白质和硝酸盐含量等指标.研究结果表明,茭白含水率随采收期延长呈下降趋势,数值范围为92.8%~94.5%;总糖含量则随采收期延长从0.97%增加至2.03%;VC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含量范围为55.8~102.0 mg/kg;蛋白质含量在茭白幼嫩时最高,达23.6%,延长采收期则含量下降,范围为17.7%~20.0%;硝酸盐含量随采收期延长而增加,含量范围为0425 mg/kg.说明不同采收期对茭白品质有较大影响,可根据品质营养要求适当调节采收时期.  相似文献   

6.
采用大区试验方法,分析‘红颜’、‘章姬’、‘鬼怒甘’3个草莓品种在5个果实生长期中硬度和糖度的变化。结果表明:3个草莓品种的果实糖度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规律,不同的采收期对3个品种果实糖度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且均以12月30日采收的果实糖度最大,但3个品种间果实糖度差异不明显,以‘红颜’果实糖度最大,‘章姬’次之;草莓果实硬度总体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规律,不同的采收期对3个草莓品种果实硬度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但3个品种间果实硬度差异也不明显,同时,表现出果实生长期平均气温越低草莓果实越硬;提出玉溪地区鲜食草莓的最适宜采果期在12月14日~次年2月29日。  相似文献   

7.
以新品种‘秦超’桃为试材,研究不同贮藏温度与不同采收期对‘秦超’桃果实品质的影响,探索不同贮藏温度与不同采收期下果实品质的变化,为‘秦超’桃贮藏与采收提供实践指导。结果表明:常温下‘秦超’桃平均贮藏天数为21d,低温贮藏为58d。低温下能较好保持桃果实整个贮藏期间的果面色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桃果实的失重率、腐烂率,明显延缓果肉硬度下降速率。在不同采收期间,随采收期延迟,‘秦超’桃果实单果质量不断增加,硬度、果面色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能保持较好状态,成熟后树上挂果可延长30~40d。‘秦超’桃具有很好的贮藏性能,低温贮藏较常温贮藏可以有效保持‘秦超’桃的果实品质,延长果实品质的贮藏时间。延迟采收期,‘秦超’桃单果质量有大幅度增加,果实能够充分着色,提高果实外观品质。  相似文献   

8.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果实中挥发物质,可以探索不同种类,不同品种,不同采收期和贮藏期果实的挥发性物质成份及含量变化。对鉴定果实品种和质量,确定适宜的采收期和贮藏期,研究果实的生化分类和成熟衰老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果实中挥发性物质成分十  相似文献   

9.
黑穗醋栗果实成熟过程主要营养成分变化规律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黑穗醋栗果实的各种营养物质,在整个发育成熟过程中,各阶段的变化不同。薄皮和厚皮两品种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果实内总糖含量随果实成熟逐渐增加,果实成熟后略有减少,总糖中以果糖和葡萄糖为主;有机酸含量随果实成熟逐渐减少。接近成熟时增长缓慢;维生素C、氨基酸的相对含量的幼果中最多,随着果实的成熟逐渐减少。氨基酸在果实成熟时相对含量最低,其后略有增加;而维生素C则一直下降,果实成熟时下降缓慢。相关分析表明  相似文献   

10.
桃果的成熟期和采收期并不完全一致,另外还应根据果实的用途和运输上市条件考虑采收期。远距离运输和加工制罐用的果实,一般在7-8成熟采收,近距离运输8成熟采收,然后经批发零售到消费者手中就可基本表现该品种的优良性状。城市近郊就地上市,可在9成熟采收。供外运和加工的可一次性采完,近郊直销的,可充分成熟分期采收。一些易变软或软尖品种如冈山500号、麦香等,应早些采收,避免软烂损失。一般晚熟品种采收期可长些。而中熟品种成熟期正值雨季,还需根据天气情况及时采收。桃的成熟度大致以如下.准划分:七成熟:绿色大部分退去…  相似文献   

11.
翠冠与玉冠梨果实发育过程中色素、糖、酸累积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明确不同皮色梨品种果实色素、内在品质成分的变化特性,以褐皮梨新品系玉冠与绿皮梨品种翠冠为试材,测定了果实发育进程中纵横径、果皮与果肉色素含量的动态变化,以及在成熟至采收期间,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糖含量的变化特性。结果显示,2品种果实发育均呈"S"型曲线动态变化,果皮与果肉总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含量及在测定期间的动态变化规律亦无显著差异。在成熟前14d至采收,果实生长趋缓,糖、酸含量急剧变化,2品种表现出各自特点,生产上应针对不同品种的内在品质形成特性,适期采收。  相似文献   

12.
不同采收期对‘北国蓝’果实性状及酿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葡萄新品种‘北国蓝’果实为试材,对各采收期的果实及其原酒的理化指标进行测定,研究不同采收期对果实品质及其酒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期对‘北国蓝’的果实品质有明显影响,随着采收期的延迟果粒直径、平均粒重、平均穗重、出酒率、总糖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果实总酚、单宁含量持续增加,较第一次采收分别增加了27.94%和92.50%;滴定酸含量无规律性变化,但10月5日含量最低(18.27g/L),各不同采收期差异显著。不同采收期果实酿造的葡萄酒滴定酸含量与果实滴定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葡萄酒总酚和单宁含量与果实总酚和单宁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果实品质和酿酒特性分析表明,‘北国蓝’在当地最佳采收时期为9月30日至10月5日。  相似文献   

13.
不同采收期对烟台苹果果实品质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择三个成熟期中优质且具有特色的苹果品种,即早熟品种嘎啦、中熟品种红将军和晚熟品种烟富3号作为试验材料,通过对三种烟台苹果的外观指标、营养指标和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测定分析,比较了不同品种苹果果实品质差异,研究了采收期对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期的延长,苹果的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随采收期的延长逐渐增加,硬度、可滴定酸和总酚含量显著降低(P0.05)。不同采收期苹果的维生素C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采收期对苹果风味成分的组成有较大影响。因此,适当延长采收期有助于苹果糖类物质的积累,使糖酸比增加,也有利于苹果香气成分的积累,起到提高苹果感官品质的作用,但采收期对不同品种苹果品质的影响有所差异,应该针对不同品种苹果在采收期的选取上有所调整,才能使苹果感官品质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4.
以中熟品种‘黄冠’和晚熟品种‘雪花’‘鸭梨’和‘迎霜’的果实为试材,测定其不同采收期果实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淀粉含量,分析其变化规律及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并观察不同采收期果实切面I-KI溶液染色变化,综合评判各品种的成熟期及适宜采收期,以期了解梨果实成熟过程中淀粉的变化规律,探究利用碘-淀粉染色图判断梨果实成熟期的可行性。结果表明:1)随着采收期的延长,梨果实硬度逐渐下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逐渐升高,淀粉含量逐渐下降。2)淀粉含量的变化与其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存在较强的相关性;3)果实横切面的染色程度随成熟度的提高逐渐变浅。‘黄冠’和‘雪花’梨果实的淀粉水解先发生在果心周围,逐渐向外扩散,染色图呈现出较明显的区域和颜色变化。而‘鸭梨’和‘迎霜’梨果实染色区域变化不明显,呈现出整体颜色逐渐变浅的变化。根据梨果实染色情况将其划分为6个等级,染色等级为3时,适宜作为冷库长期贮藏,染色等级4~5时,适宜作为鲜食或加工。综上,果实淀粉含量的变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果实成熟度及内在品质,但不同品种淀粉水解特性不同,利用淀粉染色图谱判断果实成熟期需依品种而定。  相似文献   

15.
鸭梨不同采期对采后生理生化变化和贮藏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鸭梨在采前随成熟度增加和采后果肉中淀粉酶活力下降,转化酶活力、蛋白含量和离子外渗量增加。在整个成熟过程中,没有测出纤维素酶的活性。 在分期采收的鸭梨中,晚采的果实较早采果实更快地出现乙烯加速生成和呼吸跃变。在树上成熟的果实中,没有检测出乙烯的累积,可能鸭梨在树上的成熟不需要乙烯的触发。 不同采收期对鸭梨黑心病发生有明显影响,早采果实黑心病发病率远低于晚采的。与采后常温下放置时间长短没有明显关系。这可能与树上成熟过程中某些导致鸭梨黑心病敏感性增加的物质累积有关。  相似文献   

16.
<正>市面上的柿子按品质可分为甜柿和涩柿。涩柿成熟后,仍有强烈涩味,必须经过脱涩处理才能食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柿专家杨勇介绍,柿子的脱涩实际上就是果实的后熟及人工催熟。在生产上,人工催熟柿子的常见方法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7.
在研究CPPU促进猕猴桃果实增大效果的基础上,在使用CPPU后对猕猴桃果实品质的影响和连年使用CPPU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PPU有催熟作用,用CPPU处理的果实成熟期可提前10-15d,使用浓度越高催熟作用越明显,而且采收后在室温条件下,果实的后熟过程也加快。处理果含糖量增加。有机酸含量有下降趋势。维生素C含量在高浓度(20-30mg·1 ̄(-1))情况下有下降趋势。但品尝表明,对食用品质并无不良影响。使用CPPU浸果不影响花芽的形成,但连续使用对促进果实的膨大作用,在不同条件下表现不同。在高水平的管理条件下,连续使用CPPU效果好,如果管理较差,肥、水跟不上,其效果就差。  相似文献   

18.
宫内伊予柑果实发育期间色泽和色素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宫内伊予柑为试材, 对果实发育期间色泽、色素种类及含量, 尤其是类胡萝卜素组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幼果中高含量的叶绿素使果实呈现青绿色, 采前8周起类胡萝卜素开始积累, 采前4周起随叶绿素含量下降黄色得以显现。果实类胡萝卜素主要存在于果皮中, 成熟果实果皮类胡萝卜素含量达囊瓣的16.62倍, 总量占整果的83.62%。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HPLC - PDAD) 技术,对采前12周至采收期的果皮类胡萝卜素组成进行了分析, 共分离出类胡萝卜素组分23种, 其中7种得到鉴定。在采收期果皮中, 已鉴定的类胡萝卜素中以β - 隐黄质和玉米黄素较丰富, 占总类胡萝卜素的8.00%和6.78%; β - 胡萝卜素不足总类胡萝卜素的1% , 没有检测出α - 胡萝卜素和番茄红素。果实成熟过程中β - 隐黄质及玉米黄素含量上升, 并伴随α - 胡萝卜素、叶黄质和β - 胡萝卜素含量下降, 暗示类胡萝卜素的β主链合成能力和β环羟化活性急剧增强, 与此同时, 阿朴类胡萝卜素的出现则表明类胡萝卜素的裂解能力随果实成熟而上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华硕’苹果采收期的有效判定方法,并确定‘华硕’苹果的最佳采收期。【方法】对不同采收成熟度的‘华硕’果实进行淀粉染色,分析品质指标参数之间的差异性和相关性;同时对不同采收期‘华硕’苹果进行低温与货架期贮藏,测定主要品质变化情况。【结果】乙烯释放速率、淀粉染色指数与糖酸比是可以判定‘华硕’苹果采收成熟度的可靠指标。采收期Ⅱ的‘华硕’苹果在采收时以及冷藏和货架期均表现出较好的品质。货架末期,采收期Ⅱ的果实硬度、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分别为1.52 N·cm~(-2)、9.50 g·100 g~(-1)和0.58 g·100 g~(-1),均高于其他2个采收期,早采或晚采都不适宜‘华硕’苹果采后果实品质的维持。【结论】采收期Ⅱ是‘华硕’苹果适宜的采收期,该采收期果实的淀粉染色等级为3~4级,乙烯释放速率为(10.65±0.60)μL·kg~(-1)·h~(-1),淀粉指数为(3.40±0.20),糖酸比为(10.57±0.14)。  相似文献   

20.
【导读】延缓或促进果实成熟,调节市场供给,是提高水果生产经营效益的现实需求。延缓果实成熟的方法主要有低温贮藏或1-甲基环丙烯处理,影响果实内源乙烯释放及果实软化过程,进而达到延长果实贮藏寿命的目的;而促进果实成熟的方法主要是采用乙烯利或乙烯气体等催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