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俊  张劲军  李鸿英 《油气储运》2003,22(12):16-18
在给定门限偏差的条件下,模型预测结果的正确与否可以用二项式分布的可靠度函数来描述。用经历不同热历史、不同剪切历史、不同处理条件的47种油样的3458个粘度实测数据,对李鸿英等人提出的含蜡原油粘度模型预测结果的可靠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门限偏差分别为10%和15%时,粘度预测结果正确的可靠度在70.1%和81.9%以上,说明该粘度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罗会玖  李静  王义  孙志军  段亚青 《油气储运》2011,30(2):141-143,159,79
针对由于原油流向调整,中原油田-洛阳炼油厂输油管道(中洛管道)输送混合原油安全经济运行的需要,测试了进口原油与中原原油按不同比例混合后的流变参数,表明即使将混合比例调至4:1,混合原油的凝点仍高达14℃,不能实现全年常温输送。基于不同比例混合原油的物性,优选了混合原油凝点和粘度计算模型,与线性模型和刘天佑模型I、II相比,李闯文混合原油凝点预测模型的计算误差最小,其最大预测偏差仅1.5℃;在14种混合原油粘度预测模型中,Bingham修正模型Ⅱ的计算误差最小,其绝对平均预测偏差为6.6%,最大绝对预测偏差为22.1%。  相似文献   

3.
孟庆萍  杜彪 《油气储运》2007,26(12):29-32
基于140组北疆—吐哈、胜利—阿曼混合原油的粘度测量数据,对Lederer模型(经验常数α使用印度Shu关系式)的适用范围进行了研究,发现应用该模型计算高粘度比混合原油粘度时,存在一个临界温度,当混合原油温度在临界温度以上时,Lederer粘度模型具有很高的预测精度,其最小平均绝对相对偏差为3.97%,最大平均绝对相对偏差为9.15%;当在临界温度范围以下时,Lederer粘度模型的预测精度明显变差,其最小平均绝对相对偏差为13.57%,最大平均绝对相对偏差为109.8%,无法满足工程需要。这个临界温度随混合原油组分、混合比例不同而不同,一般低于高含蜡组分油的反常点。另外,还发现Lederer粘度模型预测值的平均相对偏差几乎全部为负偏差,即大部分预测值小于实测值,表明经验常数α引用Shu关系式还有待于修正。  相似文献   

4.
张辉  罗华平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23):133-135
样品温度对定量模型的精确度有一定的影响.该研究利用光纤光谱技术对不同温度的100个骏枣进行了分析,选择预处理方法为SNV建立的偏最小二乘法(PLS)骏枣温度定量模型.结果表明,骏枣在23℃温度下建立的模型预测能力较强,相关系数(R)为0.85367,校正标准偏差(RMSEC)为0.62,预测标准偏差(RM?SEP)为2.62.由此可见,利用光纤光谱技术研究骏枣温度定量模型的预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针对东北管网低输量输送大庆原油安全运行的要求,基于流变学理论分析和管输模拟试验研究结果,建立了大庆原油流变特性参数凝点、粘度(表观粘度)、屈服应力与管输条件下热历史和剪切历史关系的数学模型。引入了原油存在不完全可逆性参数的Houska触变模型适用于描述大庆原油的触变特性。通过试验,得到了铁大线、秦京线管输条件下大庆原油的触变模型参数。研究成果应用于大庆原油管道低输量运行特性和安全性评价,基于热油管道流动安全性定量评价方法,得到了铁秦线不同输量下最低安全进站温度。  相似文献   

6.
陈斌  蔡斌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077-7078
采用信号分析理论中的相关分析技术,将三组分的涤纶-棉-毛样品与二组分的棉-毛样品进行相关分析,提取出三组分样品中的棉-毛信息,并对毛的含量进行定量分析,在31个样品中选22个样品建立了基于偏最小二乘(PLS)方法的NIR(Near Infrared,NIR)校正模型,对余下的9个样品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借助相关分析算法,毛含量的预测相对均方差和相关系数分别从3.5575、0.9855提高到2.7835、0.9876。试验证明,多组分相关分析技术可以在复杂混合样品中提取出待测组分的近红外光谱信息,为建立较高精度的校正模型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7.
李玉凤  张劲军 《油气储运》2004,23(11):33-37
以剪切作用对加剂原油粘度影响的数学模型和含蜡原油粘温关系机理模型为研究核心,建立了管输过程中加剂原油粘度变化的预测方法,大大减少了试验模拟的工作量和时间.通过对加剂大庆原油、加剂青海一厂原油、加剂青海混合原油和加剂中原原油44组管输模拟试验数据的检验,得出预测结果与模拟试验结果的平均相对偏差为11.5%.粘度预测值、测量值与按照降凝剂效果评价规范的"快速降温"方法评价结果对比表明,以管输应用为目的的降凝剂效果评价必须考虑剪切效应,该研究成果为快速预测管输条件下降凝剂的改性效果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含水原油视粘度计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大庆含水原油视粘度与含水率、剪切速率和油温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研究,结果表明,含水原油的视粘度是温度、含水率以及剪切速率的函数.在转相点以前,视粘度随含水量的上升而增加,且受温度影响较大,同时剪切速率的影响也相当明显.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转相点的视粘度明显下降.在转相点以后,视粘度随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且受温度和剪切速率影响,乳状液视粘度进入高含水区后变化趋于平缓.运用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来模拟各种影响因素与含水原油视粘度之间的映射关系,建立了含水原油视粘度计算公式.这种方法综合考虑了温度、含水率以及剪切速率对含水原油的视粘度的影响,模型计算精度高,为准确计算高含水原油管道工艺参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柚子浓缩汁及清汁的流变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ND J-79型旋转式粘度计测定柚子浓缩汁、柚子清汁的流变特性值并绘制流变曲线,分析结果表明,柚子浓缩汁为假塑性流体,柚子清汁为牛顿流体.研究温度、浓度对柚子浓缩汁粘度影响的数学模型,得到温度对粘度影响的数学模型为η=kexp(Ea/RT),浓度对粘度影响的数学模型为η=Bexp(AC),温度和浓度对粘度综合影响的数学模型为η=K1exp(Ea/RT+K2C+K3C2).利用这些模型可以预测和控制实际生产中不同条件下柚子汁的粘度.  相似文献   

10.
李平  顾佰忠  李俊国 《油气储运》2001,20(10):43-45
通过测试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胜利原油,中原原油,河南原油及进口阿曼原油在不同的温度、剪切速率,恒温时间等条件下的平衡剪切时间,以确定各种条件对平衡剪切时间的影响,为原油的粘度测试提供有效的测量时间。  相似文献   

11.
剪切作用对加剂大庆原油粘度和凝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管流剪切、过泵剪切模拟试验以及管输模拟试验,研究了剪切作用对加剂大庆原油粘度和凝点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测粘温度和析蜡点中间值附近35℃和37℃的剪切作用对粘度的影响较大,剪切温度趋近于测粘温度和析蜡点时剪切作用对粘度影响变小,而对于凝点,不存在一个使剪切作用影响明显减小的较低剪切温度.剪切后温度下降幅度越大,剪切作用对粘度的影响越大.快速降温条件下加剂原油受到的剪切作用较小,很可能会夸大降凝剂的实际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人工神经网络预测含蜡原油的屈服应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含蜡原油输送管道的停输再启动问题,以室内模拟环道试验数据为基础,利用误差反向传播算法(BP算法)对相同运行工况含蜡原油在不同停输温度条件下的启动屈服应力进行计算,并由此预测了含蜡原油在不同启动温度条件下的启动屈服应力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BP神经网络对启动屈服值的预测值和试验值最大误差为1.9%,最小误差为0.12%.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储藏温度对糙米糊化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粘度速测仪对不同温度(30、25、20、15℃)条件下储藏的糙米进行定期测定。[结果]不同温度储藏样品的峰值粘度随着储藏时间延长不断增加,储藏温度越高峰值粘度上升越快;不同储藏温度、储藏时间对糙米峰值粘度影响均极显著;不同温度储藏糙米峰值粘度间差异极显著。30、25℃储藏样品的最低粘度随着储藏时间延长不断增加;储藏温度、时间对糙米最低粘度的影响显著;30、25℃与20和15℃糙米最低粘度间差异均极显著。不同温度储藏样品的崩解值随着储藏时间延长先增加后下降;储藏温度、储藏时间对糙崩解值影响极显著;不同温度储藏糙米崩解值差异均极显著。糙米最终粘度随储藏时间的延长而升高,温度越高最终粘度上升速度越快;储藏温度、储藏时间对最终粘度影响极显著;不同温度储藏糙米最终粘度间差异均极显著;不同温度储藏糙米回生值随时间的延长变化不同,储藏温度对回生值影响极显著。[结论]该研究为糙米的安全储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黄启玉  苗青  杨占品  范全宝 《油气储运》2002,21(1):32-33,36
系统研究了鲁宁管道所输胜利油,进口油按不同比例,不同温度混合时的粘度,提出了根据混合油粘度求混合油比例的一种新方法,该方法的原理是首先测量不同比例,不同温度混合原油粘度,回归混合原油比例与混合原油粘度,温度的关系式,利用回归公式对混合油比例进行计算,为管道安全运行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运用可见/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建立巴山木竹蛋白质定量分析模型的可行性。运用传统方法实测了样品蛋白质含量,并运用光谱分析软件建立了样品蛋白质含量与光谱数据的PLS与PCR校正模型。基于主要性能指标对不同光谱预处理与建模方法进行评价,筛选出最优校正模型并使用验证集样品对校正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了验证。巴山木竹竹叶与竹秆蛋白质最优校正模型的决定系数(R_c~2)分别为0.935和0.862,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分别为0.351和0.172;经外部验证,预测模型决定系数(R_p~2)分别为0.916和0.874,验证集样品的相对分析误差(RPD)分别为3.562和2.840。表明应用可见/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可以实现巴山木竹蛋白质含量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6.
利用NDJ-79型旋转式粘度计测定了大蒜汁和生姜汁的流变特性,结果表明,澄清大蒜汁、生姜汁均属牛顿流体。通过非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在不同温度下汁液的粘度与浓度和在不同浓度下温度与粘度关系的数学模型;最后通过逐渐逼近法求得浓度、温度对粘度综合影响的数学模型,从而为预测一定条件下的汁液粘度和有关食品工程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冷热原油顺序输送过程混油浓度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基于Fluent多相流(VOF)模型,采用有限容积法建立了顺序输送混油数学模型,针对冷热原油顺序途经90弯头、10m落差的管输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以大庆原油和俄罗斯原油为例,分析了不同输送顺序、流速、油温对混油浓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冷热原油顺序输送过程中,提高输送速率可以缩短混油段长度,且在流速一定的情况下,前行密度小、粘度低的俄油,后行大庆油的温度相对越低,掺混量越少;当后行密度小、粘度低的俄油,前行大庆油的温度相对越高,掺混量越少。该数值模拟结果与管道的实际运行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18.
以4个典型品质类型的早籼水稻品种为材料,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和淀粉粘度测定仪(RVA),对其在不同播期种植条件下的脱脂米粉样品与未脱脂米粉样品的DSC热谱和粘度特征值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脱脂米粉样品与未脱脂米粉样品在起始温度(To)、峰值温度(Tp)、终结温度(Tc)上的差异不明显,两者的DSC热谱差异主要表现在热焓值(⊿T)上,经脱脂处理后米粉样品在糊化过程中的热焓值(⊿T)较其未经脱脂的对照样品显著降低;在RVA粘度特征上,稻米米粉经脱脂处理后崩解值(Breakdown)明显升高,消减值(Setback)有所降低,而其在最高粘度(PV)、热浆粘度(HS)、最终粘度(FV)和回冷恢复值(Consistence)上的变化特征则不甚明显.  相似文献   

19.
湿度对可燃物时滞和平衡含水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可燃物在相同温度、不同湿度条件下的含水率随时间变化的过程,估测了可燃物的平衡含水率和时滞,并利用计算机统计软件建立了可燃物平衡含水率-湿度模型、时滞-湿度模型,分析了湿度对可燃物时滞及平衡含水率的影响.从而实现了通过获取气象因子来预测森林可燃物含水率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20.
基于近红外技术的落叶松木材密度预测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近红外光谱对落叶松(Larix gemelinii Rupr)样品密度进行了研究,分别运用偏最小二乘法及主成分回归建立预测模型,并用建立的模型分别对每一个样品进行了预测。基于偏最小二乘法的校正模型及验证模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964和0.918,校正标准误差及预测标准误差分别为0.016和0.021,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决定系数为0.93;主成分回归模型中,校正模型及验证模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954和0.911,校正标准误差及预测标准误差分别为0.017和0.023,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决定系数为0.91。研究表明:基于主成分回归法与偏最小二乘法的近红外光谱分析建模,都可以实现对落叶松木材密度的有效预测,但相比较而言,偏最小二乘法略优于主成分回归法,所建立的模型对落叶松木材密度预测更加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