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旱地玉米免耕整秸秆半覆盖耕作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旱地玉米免耕整秸秆半覆盖三年多点试验的结果表明:免耕覆盖的比传统耕作增产13.5%—190.9%,平均增产30.9%。增产的主要原因是秸秆覆盖。免耕覆盖主要配套技术是:整秸秆半覆盖,每亩覆盖干秸秆500—1000公斤,化学除草,采用免耕覆盖播种机,免耕3—4年。免耕覆盖可提高土壤含水量1—4个百分点,提高水分利用率0.13—0.5kg/mm·亩;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钾含量;可改善土壤结构;可减少水土流失60%左右;由于土壤温度下降,玉米前期生长慢后期生长快,生育期推迟,但后期地下、地上生长量均超过传统耕作。伏、秋干旱时叶片萎蔫和枯黄期推迟,每亩增产和节能省工可增加经济效益65—76元。此项技术适于在年平均气温8℃以上的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玉米和高粱两种作物秸秆有余的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3.
张玉姐 《科学种养》2010,(12):58-59
<正>免耕机播冬小麦是保护性耕作的关键环节,因为播种质量关系到出苗率和分蘖率,直接影响到穗数和产量。在大量甚至全量秸秆和残茬覆盖的条件下,实施免耕机播,要保证质量,确实难度很大。我作为一名基层农机化技术员,在多年的实践中,摸索出了保证播种质量  相似文献   

4.
农田保护性耕作方式是指通过不破坏耕作层并连续多年水旱轮作、作物秸秆还田,以建成耕层深厚、富含腐殖质、保水保肥及持续生产的农田。为此,我们在单季晚稻上进行了农田保护性耕作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不同的农田保护性耕作措施在产量和经济效益方面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变化趋势,表现较好的免耕 Agri-sc处理,在产量上比ck(翻耕直播)高17·9kg,增加3·4%,在经济效益上比ck纯收入增加67·3元/667m2,增幅为13·1%;在农艺性状上除了出苗率、分蘖以及有效穗高于对照外,千粒重、株高和穗长差异不明显,总粒数、实粒数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5.
土壤质地和耕作方式对干土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恒温培养与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质地土壤经过两年常耕与免耕后的干土效应。结果表明,土壤经晒干后,速效氮与速效钾的含量显著提高,盆栽条件下水稻吸磷量也大幅度增加,表现出明显的干土效应,干土效应的大小,因土壤质地与耕作方式而异,淤泥大于土壤又大于沙土,免耕田土壤大于常耕田土壤。  相似文献   

6.
西北内陆灌溉农业区地膜作物茬少免耕耕作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膜作物茬少免耕耕作技术是利用普通地膜分解慢的特点,一次覆膜连续利用2-3年,前茬作物收获后以残茬地膜覆盖代替土壤耕作,利用残茬地膜仍具有增温和保墒作用,协调土壤肥力因素,实现后茬作物高产效的一种新型耕作栽培技术。该技术具有减少耕作费用和地膜用量,防止地表土壤风蚀,节水增温,高产高效等特点,有利于农业的增产增收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在河西内陆河灌区采用储水灌溉结合留茬覆盖免耕技术的试验研究表明:留茬覆盖免耕在夏季和冬季休闲期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储水定额;留茬覆盖免耕依据气温和春小麦生育期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调温效应,留茬覆盖免耕产生的“增温效应”和“降温效应”在土壤表层表现突出;对春小麦条锈病、白粉病和散黑穗病调查发现,留茬覆盖免耕和秸秆还田处理对这3种病害的发生几乎没有影响;随储水定额的增加,条锈病发病减轻,散黑穗病发病加重,对春小麦白粉病影响不大;不同处理对春小麦产量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国外典型免耕技术的概念是免除播种以外的其它所有土壤作业,包括基本土壤耕作和表土耕作,仅开小沟播种,动土范围缩到最小程度,用化学除草代替中耕,并有残茬覆盖。我圊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农业大国,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耕作制度,既有为世界称赞的精耕细作,也有少、免耕技术。如铁(板)茬播种直接播种,砂田种植,带状耕作等都是少、免耕的传统技术。少耕就是减少一些田间作业环节的土壤耕作技术。覆盖则更加灵活,有秸秆或其它残茬,也有用石砾,杂草等。  相似文献   

9.
玉米免耕(少耕)栽培技术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4种玉米栽培方式比较试验,探讨了玉米免耕(少耕)栽培的技术效果。结果表明免耕移栽覆盖秸秆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著名农业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李立科等撰文《改革耕作,开发农田蒸发水》,力推“留茬免耕秸秆全程覆盖耕作技术”。文章指出“该技术把农民经济效益和国家生态效益结合了起来,生产过程就是治理生态的过程,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对我国西北干旱地区传统耕作技术的革命,也是今后旱地耕作法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试验通过少免耕栽培与常规栽培对比试验,分析少免耕栽培方式对甜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与常规栽培相比,少免耕栽培的甜玉米出苗齐,苗期长势优;对甜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及果穗性状影响不大;甜玉米鲜苞产量略少,但纯收入仍增收2%以上.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适宜平塘县玉米免(少)耕栽培技术,进行了免耕玉米不同覆盖物和不同栽培方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免耕覆盖栽培与常规翻耕栽培比较,产量无显著差异,并可节省成本,改良土壤,可在土壤条件适合的区域,特别是人畜劳力缺乏的地方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夏玉米是徐州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以麦后复播为主,种植面积常年在13.5万hm2左右。为了减少麦后焚烧造成的污染和土壤有机质的流失,保证夏玉米播种质量,我们总结了一套夏玉米高产、节本、增效的少免耕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少免耕土壤生态学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国内外少免耕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少免耕对土壤理化性状、生物性状、土壤水分利用的效应以及对作物病虫草害的影响和控制水土流失的作用,提出我国推行保护耕作应注意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5.
冬水田系指长年淹水,全年只种植一季水稻的水田。据南方13省市统计,我国目前还有4000多万亩冬水田,其中,四川占2000万亩。这类稻田冬季休闲,光温资源未充分加以利用。以四川盆地冬水田为例,其全年的光温潜力约为1176.45公斤/亩,而目前大部份冬水田一年仅种一季中稻,仅相当于全年光温潜力的61.9%。因此,冬水田的开发利用问题,已成为各级生产、科研部门所共同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6.
稻田半旱式免耕多熟耕作是将一年只种一季中稻的冬水田,实行半旱式起垄栽培,全年连续免耕种植小春、中稻、再生稻,变冬水田一年一熟为三熟,达到季季高产,全年增产。重庆市已把半旱式栽培作为300万亩冬水田开发工程的基本方式。为配合该工程的顺利实施,充分挖掘冬水田的增产潜力,本文研究了半旱式免耕多熟耕作的施肥方法。  相似文献   

17.
保护性耕作(Conservation Tillage,CT)已被认为是一种先进的农业技术,因为其抗旱和改善土壤物理条件的作用已在实践范围内得到证明。从大豆少、免耕以及桔秆覆盖角度,综合评述了国内外大豆保护性耕作研究的进展;提出了大豆保护性耕作研究有待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今后大豆保护性耕作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亚麻生长期间土壤耕层水分含量、纤维和籽粒产量、种植成本和麻农收益的影响,在光热丰富但干旱少雨的云南宾川县开展了亚麻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耕作处理相比,研究中设计的9种不同的保护性耕作方式,均可以显著提高亚麻生育期间农田耕层土壤的含水量,并在一定水平上提高亚麻的株高、茎粗、工艺长度、分枝数、单株蒴果数、单株茎质量;与常规耕作处理相比,不同保护性耕作处理对亚麻籽粒和纤维的增产效果不显著,但是在综合产量上看,完全免耕、不开沟、用厢沟边碎土盖种厚度不大于0.5 cm处理增产效果最佳,较常规耕作籽粒增产272 kg/hm2,纤维增产123 kg/hm2。因此,在光热丰富,但是干旱少雨的宾川及具有类似气候的地区,保护性耕作可以作为亚麻种植的良好选择,适宜的保护性耕作可以提高亚麻纤维和籽粒的产量,并可以降低亚麻种植成本,从而提高麻农种植收益。  相似文献   

19.
江苏秸秆全量还田少免耕稻作技术及其应用探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从促进江苏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了秸秆全量还田少免耕稻作技术发展的背景及现实意义,重点介绍了江苏省近几年研究并应用的超高茬麦田套播稻、秸秆全量还田浅旋耕抛秧及秸秆全量还田免耕抛秧等少免耕稻作技术体系,提出了秸秆还田少免耕稻作技术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残茬覆盖与耕作方式对夏玉米光合产物生产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大田试验,对小麦机械收获后残茬覆盖与不覆盖2种条件下,免耕、翻耕和间隔深松3种土壤耕作方式夏玉米光合产物的生产、积累和分配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残茬覆盖比不覆盖全生育期平均叶面积系数增加7.02%,总光合势增加7.07%,全生育期平均净同化率增加2.97%,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增加9.36%,经济系数增加1.57%,最终单位面积子粒产量增加10.4%,达极显著水平。深松分别比翻耕和免耕全生育期平均面积系数高3.43%和5.70%,总光合势高2.73%和5.66%,单株干物质积累量高2.94%和6.74%,经济系数高0.90%和1.53%,最终子粒产量增加3.92%和5.95%,差异极显著。覆盖加深松产量比不覆盖免耕高15.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