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β-内酰胺类药物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配伍常获得协同作用。使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明显下降,药物增效几倍至十几倍,并可使产酶菌株对药物恢复敏感。常见的如将克拉维酸与氨苄西林合用,阿莫西林和苏巴坦钠。使后者的最低抑菌浓度成倍下降。临床上常用药物还有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氨苄西林+舒巴坦甲苯磺酸盐。  相似文献   

2.
阿莫西林(Amoxicillin),是一种最常用的青霉素类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阿莫西林对β-内酰胺酶不稳定,克拉维酸为不可逆性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阿莫西林联合,可保护阿莫西林免遭β-内酰胺酶水解,并使阿莫西林的抗菌作用显著增强和抗菌谱拓宽.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复方制剂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1].本试验以猪为研究对象,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猪血浆中AMO和CLA的含量,旨在为兽医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1常用药物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氨苄西林,内服1次量为每千克体重10毫克或肌肉注射为1次量每千克体重10毫克,1日2~3次。阿莫西林,内服1次量为每千克体重10~15毫克,1日2次。目前兽医临床上使用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有克拉维酸和舒巴坦。用法与用量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2:1),内服1次量每  相似文献   

4.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目前最主要的兽医临床抗感染药物,阿莫西林就是其中的一种,其广谱高效的抗菌作用得到众多使用者的青睐。而存在的弊端,使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组合受到很高的关注。1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作用机制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结构中,母核由噻唑环(A)和β-内酰胺环(B)并合而成,为抗菌活性重要部分,β-内酰胺环破坏后抗菌活性即消失。很多对阿莫西林敏感的细  相似文献   

5.
由于β-内酰胺类药物的广泛应用,在临床上出现了许多产生β-内酰胺酶的耐药菌株。为了消除细菌的耐药性和防止新的耐药菌株的出现,在80年代就开发出了β-内酰胺酶抑制药物,与β-内酰胺类药物联合应用。如90年代上市的他唑西林(tazocillin)、阿莫维酸钾胶囊等制剂就是β-内酰胺类药物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临床应用效果很好。克拉维酸(clavulanicacid),又名棒酸,是由克拉维链霉菌分离到的一种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其本身的抑菌作用非常微弱,临床上主要用作β-内酰胺酶的抑制剂与β-内酰胺酶类药物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6.
洪学 《湖南饲料》2007,(1):42-43
兽用抗菌类药物合理配伍,可达到协同或相加的作用,从而增强疗效;配伍不当则可能发生拮抗作用,使药物之间的药效相互作用抵消,疗效下降或丧失,甚至还可能引起毒副反应。联合应用抗菌类药物应掌握适应症,注意各个药物品种的针对性,争取药物之间协同联合,避免拮抗作用。现将常用的药物的配伍简介如下:一、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克拉维酸(棒酸)、舒巴坦、他佐巴坦合用有较好的抑酶保护和协同增效作用,青霉素类和丙磺舒合用有协同作用。与氨基糖甙类呈协同作用,但剂量应基本平衡。青霉素类不能与…  相似文献   

7.
20世纪40年代,第一个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的研制和应用,开创了抗生素治疗细菌性疾病的光辉时代。但细菌的耐药性也因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而变得日益普遍,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最主要的耐药机制是产生β-内酰胺酶,破坏β-内酰胺环使抗生素失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研制应用,恢复了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有效性,使β-内酰胺类抗生素得以继续发挥其在临床上强大的治疗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β-内酰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及其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用的抗菌活性,以及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概况。为有效地应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控制耐药菌感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比较研究了阿莫西林、阿莫西林+舒巴坦钠、头孢噻肟钠、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对24株鸡源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茵效果,结果表明β-内酰胺酶抑制剂舒巴坦钠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两者联用对临床耐药茵具有良好的杀灭效果.  相似文献   

9.
由于抗生素的大量、反复使用,造成耐药性严重,耐药性与日俱增。但是在临床治疗中,抗生素的使用仍然必不可少,那么联合用药也就非常重要,为了客观评价了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联合用药的抑菌作用,笔者通过动物体外实验,对普杆仙(主要成分为阿莫西林、舒巴坦钠)治疗大肠杆菌病的疗效进行了临床试验,以期能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0.
近几十年来 ,由于 β -内酰胺类药物的广泛应用 ,在临床上出现了许多产生 β -内酰胺酶的耐药菌株。为了消除细菌的耐药性和防止新的耐药菌株的出现 ,在 80年代就开发出了β -内酰胺酶抑制剂类药物 ,在临床应用上和β -内酰胺类药物联合应用。如 90年代上市的他唑西林 (tazocillin)、阿莫维酸钾胶囊等制剂就是β -内酰胺类药物和β -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 ,临床应用效果很好。克拉维酸 (clavulanicacid) ,又名棒酸 ,是由克拉维链霉菌分离到的一种β -内酰胺酶抑制剂。其本身的抑菌作用非常微弱 ,临床上主要用作…  相似文献   

11.
吴佳宁 《养猪》2006,(3):59-59
正确的药物配伍可增强药物疗效、缩短疗程、降低成本。常见药物配伍有以下几类。1.β-内酰胺类包括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类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克拉维酸、舒巴坦合用有增效作用。青霉素类与氨基苷类(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除外)等量配伍有协同作用,但大剂量青霉素类药物可降低氨基苷类药物的活性;其禁与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磺胺类、氨茶碱等药物合用,但因青霉素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可用青霉素与磺胺嘧啶分别注射治疗脑膜炎。青霉素G、苯唑青霉素与甲氧嘧啶联合应用有增效作用。青霉素与葡萄糖注射液配伍效价降低,应用生理盐水稀…  相似文献   

12.
正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指化学结构中具有β-内酰胺环的一大类抗生素,包括临床最常用的青霉素、头孢菌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此类抗生素具有杀菌活性强、毒性低、适应症广及临床疗效好的优点。要规范使用抗生素,尽量减量使用,直至不用。一、青霉素类  相似文献   

13.
β-内酰胺酶是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细菌分泌的一种胞外酶,该酶可选择性分解牛奶中残留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通过水解使β-内酰胺环打开而失去抗菌活性,类型众多,底物不同,特性各异。β-内酰胺酶包括以下几种:(1)青霉素酶,主要水解青霉素类,能被克拉维酸抑制;(2)头孢菌素酶,能水解头孢菌素,但对青霉素水解作用很弱,  相似文献   

14.
克拉维酸是一种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阿莫西林同时应用时使得通过产生β-内酰胺酶对阿莫西林耐药的大多数细菌重新成为敏感菌。对来源于鸡、猪的共31株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表明,70%以上菌株对阿莫西林耐药;克拉维酸与阿莫西林联合使用使MIC显著下降;与单一使用阿莫西林相比,头孢氨苄青霉素对大多数分离菌的MIC较低。  相似文献   

15.
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了β-内酰胺环类抗生素及其与抑制剂联用时对临床分离鸡致病菌的抗菌活性,并进行了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测。结果表明:这三株分离菌对β-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低,甚至耐药。但头孢氨苄/舒巴坦(2:1)、阿莫西林/棒酸(2:1)、头孢曲松/TB(4:1)、头孢哌酮/TB(4:1)配比联用时,可以恢复三株分离菌对β-内酰胺环类抗生素的敏感性。检测结果表明,有一株菌产ESBLs。  相似文献   

16.
β-内酰胺酶抑制剂舒巴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β-内酰胺类抗生素通过共价键与细菌细胞壁合成有关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而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选择性好,是很重要的一类抗感染药物[1].但近年来,耐药菌株的产生,使其疗效大大下降.β-内酰胺酶的产生是细菌对该类抗生素产生耐药的主要机制,对于细菌因产生β-内酰胺酶而引起的耐药性已成为临床治疗中的严重问题[2,3].在对待产酶耐药菌的感染时,使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将其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结合,保持甚至加强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抗菌活性,不失为一快捷、有效的方法[4].  相似文献   

17.
试验观察了β-内酰胺酶抑制剂舒巴坦与氨苄西林联用的体内外协同抗菌作用。结果表明:氨苄西林与舒巴坦联用对5个标准菌株的抗菌活性与氨苄西林相似,对除绿脓杆菌外的6株临床分离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较显著高于氨苄西林。临床分离菌株均可产生β-内酰胺酶并可不同程度的水解氨苄西林,在不加入舒巴坦时,β-内酰胺酶对氨苄西林的水解率为57.64%-100%,加入舒巴坦时,β-内酰胺酶对氨苄西林的水解率降低。舒巴坦对临床分离菌株产生的5种β-内酰胺酶均有抑制作用,在1μg/ml时的抑制率为9.35%-67.20%,10μg/ml时为50%-93.19%,显示出明显的抑酶保护作用。氨苄西林与舒巴坦联用对氨苄西林耐药菌株引起的鸡白痢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按5mg/kg肌注的治愈率为91.18%,显著高于氨苄西林混饮,与舒他西林相似。提示二者联用体内体外均有协同抗菌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lactams)是指化学结构中具有β-内酰胺环的一大类抗生素,具有共同的抗菌作用机制,即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属于繁殖期杀菌药,主要包括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此类抗生素具有杀菌活性强、毒性低、适应症广及临床疗效好等优点,一直以来在临床上视为抗感染的首选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9.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及其在畜牧生产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分子中含有头孢烯的半合成抗生素,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的7-氨基头孢烷酸的衍生物,具有相似的杀菌机制.本类药可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繁殖期杀菌.对细菌的选择作用强,尤其对巴氏杆菌和链球菌病都有很强的杀伤能力,而对人几乎没有毒性.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耐青霉素酶、过敏反应较青霉素类少见等优点,是高效、低毒、临床广泛应用的重要抗生素.在牛羊疾病预防与治疗中使用非常广泛,现在将常用的头孢类药物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的耐药菌株显著增加,成为预防和控制临床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主要障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β-lactamases,ESBLs)是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最重要的机制,它能水解氧氨基头孢菌素和氨曲南,但也能被β-内酰胺酶抑制剂所抑制。ESBLs产生的细菌,不仅对β-内酰胺环类抗生素耐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