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草鱼血清生长激素水平的日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鱼血清生长激素水平的日变化DAILYVARIATIONSOFSERUMGROWTHHORMONELEVELSINGRASSCARP¥ZhangWeiminandLinHaoran(BiologyDepartmeatofZhongshanUniver... 相似文献
3.
饥饿对草鱼血清游离氨基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池塘捕获的体重(1.70±0.80)k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饲养在室内水族箱内,分别测定了空腹(禁食1 d,26样本)、饥饿15 d(15样本)、饥饿30 d(15样本)的草鱼血清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显示:草鱼血清游离氨基酸总量基本恒定,空腹、饥饿15 d和饥饿30 d的氨基酸总量无显著差异;处于饥饿状态的草鱼血清游离必需氨基酸总量极显著地高于空腹状态,非必需氨基酸总量极显著地低于空腹状态;血清赖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和胱氨酸含量因饥饿显著升高,而组氨酸、苯丙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谷氨酸和酪氨酸因饥饿显著降低;饥饿15 d和饥饿30 d各氨基酸含量均未见差异。草鱼血清游离氨基酸含量在正常摄食情况下主要受饲料蛋白质影响,处于饥饿状态下主要来源于肌体蛋白质的分解,比较正常摄食后和饥饿状态下血清游离氨基酸的组成可评价饲料蛋白质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不同菜粕水平对草鱼生长、血清生化指标和毒素残留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5
为考察不同菜粕水平(0~50.0%)对草鱼生长、饲料利用、血清生化指标和毒素残留的影响。对不同体重的草鱼(初始平均体重约5.0g和18.7g)分别进行了8周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菜粕水平的升高,不同体重的草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蛋白质效率均有所下降,但在0、10.0%、20.0%和30.0%组没有显著差异;草鱼(初始平均体重约5.0g)肌肉和肝脏中硫代葡萄糖甙、嚷唑烷硫酮和异硫氰酸盐的含量随饲料中菜粕水平的升高而升高;不同菜粕水平对草鱼(初始平均体重约18.7g)血清中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尿素氮、血糖、肌肝、B和T3/T4均无显著影响,而对T4和T3+T4有显著影响,并且对肝脏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损害。通过两个试验的研究认为草鱼幼鱼饲料中菜籽粕用量以少于30.0%为宜。 相似文献
5.
<正> 1979年以来,通过在实践中观察研究,证实塘边植柳,可以预防草鱼肠炎及并发症。一、情况调查:在多年观察的基础上,1982年又集中调查了11个公社的17个大队23个鱼塘。调查结果表明:凡塘边有较大的柳树者,草鱼基本上未患肠炎。典型的例子如阁楼坨公社齐庄子大队,有一口10.2亩的鱼塘,岸边有40余株大柳树,1981和1982两年仅死亡一尾草鱼;而毗邻的前小营大队的一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干扰素3(Interferon 3,IFN3)在抗病毒免疫应答中的作用,以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巨噬细胞cDNA为模板,PCR扩增IFN3成熟肽基因序列,制备草鱼IFN3蛋白的多克隆抗体,同时研究了IFN3在草鱼不同免疫组织中的蛋白表达,以及草鱼呼肠孤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GCRV)感染草鱼肾细胞系(Ctenopharyngodon idella kidney,CIK)后不同时间点的表达。结果显示,细菌表达的重组IFN3大小约为45 kD,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抗体效价约为1∶3 200,制备的多克隆抗体既能识别原核表达的重组蛋白,也能识别个体水平上和细胞水平上的内源蛋白。草鱼主要免疫组织中,肝胰腺和皮肤检测到相应条带。CIK细胞感染病毒后12 h开始检测到IFN3蛋白,随感染时间的延长,IFN3蛋白表达量有所增加。蛋白水平上检测IFN3的表达,为深入研究草鱼的抗病毒免疫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卵黄抗体促进肉鸭生长的作用机理,通过在7~49日龄肉鸭日粮中添加0.1%的卵黄抗体,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中甲状腺素及IGF-Ⅰ含量.结果表明肉鸭日粮中添加卵黄抗体可使肉鸭血清T3、T4、IGF-Ⅰ含量升高.T3、T4、IGF-Ⅰ含量分别较对照组提高24.49%(P<0.05)、3.69%(P<0.10)和38.97%(P<0.05).血清T3、T4以及IGF-Ⅰ含量变化对卵黄抗体促进肉鸭新陈代谢、提高生产性能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9.
草鱼幼鱼肌醇营养需要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酪蛋白、明胶和鱼粉为蛋白源,配制含肌醇水平分别为0、50 mg/kg、100 mg/kg、200 mg/kg、400 mg/kg8、00 mg/kg、1 600 mg/kg的7组实验饲料。每组设3个重复,连续投喂体质量(4.78±0.18)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幼鱼9周,通过测定生长指标、部分血清生化指标和全鱼营养成分来评价饲料肌醇添加水平对草鱼幼鱼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肌醇添加水平≥200 mg/kg使草鱼幼鱼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血清中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提高(P<0.05),而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比对照组有显著降低(P<0.05);200 mg/kg和400 mg/kg肌醇添加组草鱼幼鱼饲料系数(FCR)比对照组有显著降低(P<0.05);饲料中添加肌醇对草鱼幼鱼存活率、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全鱼营养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对WGR、FCR、TC、TG和LDL-C进行折线回归分析得出饲料中肌醇添加水平为166~214 mg/kg对草鱼幼鱼的生长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10.
11.
报道草鱼配合饲料中加入不同含量田菁粉,对鱼的生长、消化吸收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建议饲料中田菁粉的添加量不宜超过14.39%。 相似文献
12.
13.
试验按生态基表面积占水泥池水体表面积比值(比表面积),设置50%(S-50)、100%(S-100)、150%(S-150)和对照组(无生态基)四个试验组,研究生态基挂设密度对草鱼生长性能和血清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S-100和S-150处理组草鱼的末重、增重率及特定生长率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S-50组,饲料转化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S-100处理组存活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S-100组水体COD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的,附着生物量(VSS)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S-100与S-150组的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S-50组。试验组谷草转氨酶活性(AST)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生态基挂设密度影响草鱼的生长及其血清酶活性,挂设密度过高抑制微生物的附着生长,但超过100%的生态基挂设密度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促进草鱼机体内的活性氧自由基代谢平衡,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促进草鱼生长。在本试验条件下,当挂设生态基的表面积占池塘水体表面积比值(比表面积)100%时,不仅可显著促进草鱼生长,提高养殖产量,降低饵料系数,而且能有效减少生态基使用量,进而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4.
黄鳝血清白蛋白的纯化及抗体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阴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从黄鳝血清中得到其血清白蛋白,命名为MAA-serum,分子量为67kDa,为单链非糖蛋白,其N末端氨基酸序列为GHKKW。用0.5mg/只MAA-serum作为免疫源免疫大白兔,经3次免疫后,抽取大白兔血液,分离血清,饱和硫酸氨沉淀,获得抗MAA-serum的多克隆抗体。经ELISA方法测定该抗体与黄鳝血清白蛋白的免疫反应,抗体滴度为1∶100000。经初步研究发现黄鳝皮肤中也有大量血清白蛋白分布,该抗体为进一步研究MAA-serum在皮肤中的分布及生物学功能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不同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水平膨化饲料对大规格草鱼生长、肠道消化酶及血清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不同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水平膨化饲料对大规格草鱼生长、体成分、肠道消化酶和血清指标的影响,以初始体质量(398.6±5.9)g的大规格草鱼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水平分别为C31P30、C34P28、C37P26、C40P24、C43P22、C46P20、C49P18的7组膨化饲料,养殖周期为16周。实验结果显示,各饲料组草鱼成活率(SR)差异不显著,随着蛋白质水平的下降、碳水化合物水平的升高,增重率(WGR)呈下降趋势,蛋白质效率(PER)呈升高趋势;肝体比(HSI)、脏体比(VSI)、肠体比(ISI)、肌肉和肝脏粗脂肪(CF)含量均有随饲料碳水化合物水平升高而升高的趋势。随着饲料中碳水化合物水平升高、蛋白质水平下降,各组间草鱼肌肉粗蛋白质(CP)含量无显著差异;肝糖原、肌糖原含量呈升高趋势,饲料中碳水化合物水平分别高于46%和40%时,肝糖原、肌糖原含量显著升高。肠道胰蛋白酶(PRS)和淀粉酶(AMS)活性随饲料中碳水化合物水平的升高呈先下降后升高趋势,脂肪酶(LPS)活性呈升高趋势;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及谷草转氨酶与丙转氨酶(GOT/GPT)比值都随饲料中碳水化合物水平升高和蛋白质水平下降而呈升高的趋势。本实验结果显示:当饲料碳水化合物水平高于37%、蛋白质水平低于26%时,将显著影响草鱼的生长,饲料中高碳水化合物水平将导致鱼体肝体比、脏体比、肠体比以及肌肉和肝脏脂肪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16.
利用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研制的防治草鱼“三病”的中草药--“鱼血清”,1999年-2000年在4.7亩池塘进行草鱼夏花当年养成商品鱼试验,1999年投放夏花草鱼20000尾,年产草鱼9129.5kg,成活率86%,商品率72.7%,投入产出比1:1.28;2000年投放夏花草鱼12000尾,年产草鱼8020kg,成活率95%,商品率85%,投入产出比1:1.49。 相似文献
17.
18.
19.
在池塘养殖条件下,草鱼种(始重15 ̄30g/尾)在6 ̄8月份生长速率明显高于其他月份,而以6月份生长速度最快,冬季生长最慢;其血清GH水平也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4 ̄5月份血清GH明显高于其他时期,而4月份达峰值。 相似文献
20.
采用切鳍法和挂牌法对体长为11~17cm、体重50~70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进行标志研究,用铜丝从背鳍第一与第二支鳍骨间缝隙穿过,将椭圆型塑料标牌(长8mm×宽5mm×厚1mm)挂在背鳍基前,标志牌及铜丝的平均总重量为0.04g,不影响草鱼正常游泳和摄食等活动;暂养10d的标志牌保持率达到82.4%,土塘饲养70d的成活率为91.5%,标记保持率为79.9%。切鳍法标记草鱼暂养10d后,标志保持率100%,土塘饲养70d后,成活率为83.6%,80.7%的草鱼被剪鳍条已完全或接近完全再生,标记保持率只有19.3%。挂牌标记比切鳍法标记的成活率高7.9%。需要2周时间进行食性转化训练,将饲料食性转回天然食性即草食性。研究结果显示,切鳍法因切除的腹鳍可以完全再生,只适合短期标志(约30d);挂牌法具有较高的标志保持率、标牌保留时间较长和标牌醒目等特点,可用于较长时间的试验研究。2种标志方法均可应用于草鱼增殖放流的效果评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