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年来,在弗吉尼亚大田试验条件下,采用不同杀菌剂处理研究不同白粉病成株期抗性在保护小麦籽粒产量方面的效果,于小麦的3-4个生长期,对白粉病发生严重度进行了评估,根据资料计算平均白粉病严重度和白粉病扩展曲线的面积,感病品种Saluda的平均MMSO为5.3%,两年内该品种的MMS和籽粒产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与全生长季进行防治的小区相比,Saluda未处理小区的产量损失平均为13.4%。生长季早 相似文献
2.
小麦白粉病是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的小麦叶部真菌病害,显著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由于现有品种的白粉病抗性不断丧失,使得进一步挖掘新的白粉病抗源及抗病基因十分重要。本研究以硬粒小麦品种UC1113和Kofa构建的包含93个株系的F8代RIL群体为材料,利用235个多态性标记构建遗传图谱,并结合白粉病成株抗性表型数据,对4个环境下的白粉病成株抗性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在RIL群体中共定位到4个与白粉病成株抗性相关的QTL,分别位于1AL、4AL(2)和5AL染色体上。其中,来自UC1113的3个QTL( QPm.hnau-1AL 、 QPm.hnau-4AL.1 和 QPm.hnau-4AL.2 )为新的白粉病成株抗性QTL。本研究为小麦白粉病抗性基因挖掘和抗病育种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3.
白粉病对冬小麦籽粒品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小麦感染白粉病后籽粒品质及产量的变化,选用对白粉病高感的小麦品种偃展4110和中抗品种豫农416为材料,利用人工接种并结合药剂控制发病等级的方法,分析了白粉病对小麦籽粒蛋白组分、面团流变学参数及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白粉病病情指数的增加,小麦籽粒总蛋白质、清蛋白和麦谷蛋白含量降低,而醇溶蛋白和球蛋白含量增加,蛋白组分间不平衡加剧,同时,弱化度降低、稳定时间、粉质质量指数、拉伸曲线面积和降落值提高。病情指数增加导致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和反弹值降低。在产量构成因素中,白粉病对穗粒数的影响相对较小,对千粒重的影响最大,白粉病严重时,千粒重降低5~7g,偃展4110和豫农416的产量损失分别达26.2%和15.8%。 相似文献
4.
苗期抗性不同的水稻品种成株期对褐飞虱的抗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浙江富阳评价了汕优63(含Bph1)、IR42(含bph2)、IR56(含Bph3)和TN1(感虫对照)以及新近育成的杂交稻中浙优1号、国稻6号等苗期抗性不同的水稻品种成株期对褐飞虱的抗性。结果表明,苗期中抗(5级)以上的水稻品种在成株期均表现出明显的抗性;苗期高感(9级)的水稻品种成株期亦感虫,但田间虱烧出现时间和虱烧程度有所差异。苗期高感的中浙优1号田间“虱烧”发生时间比同样高感的TN1晚5 d,推测中浙优1号对褐飞虱有一定的耐受性,这是在苗期鉴定中不能体现的。因此,应重视对苗期感虫的优良水稻品种的成株期抗性鉴定。 相似文献
5.
源自苏联的波斯小麦Cypa35-3对陕西关中地区白粉菌优势小种表现为成株期高抗白粉病。为明确Cypa35-3抗白粉病基因所在染色体位置及其抗白粉病基因的遗传规律,利用Cypa35-3与高感白粉病的加拿大二粒小麦Flavescens进行杂交,在成株期自然发病条件下对亲本及其杂交F1、F2、F2∶3群体进行白粉病抗性评价与遗传分析;选用分布于A、B染色体组14对染色体上共计601对SSR标记,利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SA)对Cypa35-3的F2群体进行多态性标记筛选。结果表明,Cypa35-3的成株期白粉病抗性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暂命名为PmCypa35-3。通过群体筛选,获得4对位于1B染色体上的SSR标记,分别为Xbarc81、Xcfd48、Xbarc61、Xbarc302,其中Xbarc81、Xcfd48位于PmCypa35-3两侧,遗传距离分别为25.2 cM、8.6 cM。由此将成株期抗白粉病基因PmCypa35-3初步定位于1B染色体。通过与1B染色体上及波斯小麦中正式命名的抗白粉病基因... 相似文献
6.
《大豆科学》2015,(6)
通过接种我国黄淮海及长江流域大豆产区流行株系SC3和SC7,对50份大豆品种(系)进行了成株抗性及种粒抗性(包括种粒斑驳抗性及种传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仅有2份大豆品种(SD1112和驻豆11)对SC3和SC7株系表现抗病。对SC3和SC7具有种粒斑驳抗性的材料分别为4和3份,接种两个株系后的大豆品种(系)的平均斑驳率分别为44.98%和49.42%,其中A3、SD1112和SD1108对SC3和SC7株系均具有种粒斑驳抗性。所选大豆品种(系)对SC3和SC7株系的平均种传率分别为1.47%和1.22%,对上述两个株系具有种传抗性的大豆品种(系)分别为19和29份。本研究首次鉴定了大豆品种对SC3和SC7株系的种粒抗性,为SMV种粒抗性育种工作拓展了种质抗源。 相似文献
7.
小麦种质P10078的成株期条锈病抗性特征及遗传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小麦抗病种质P10078的抗条锈病特征及抗病遗传规律,利用4个小麦条锈菌小种CYR32、CYR33、V26/CM42和Sull-7对P10078进行了苗期分小种鉴定,并分别在陕西杨凌人工接种病圃和甘肃天水自然诱发病圃连续多年对P10078与感病品种铭贤169及其杂交后代(F_1、F_2、F_(2∶3))进行成株期抗条锈病鉴定。结果发现,P10078苗期对CYR32、V26/CM42表现为感病(IT:7~8),对V26/CM42和Sull-7表现为抗病(IT:2),成株期对混合小种表现为高度抗病(IT:1,S:1%),表明P10078为包含全生育期抗病基因的成株期抗病品种;F_2抗感分离比为3∶1,F_(2∶3)抗感分离比为1∶2∶1,表明P10078成株期抗性由一对显性主效基因控制。P10078所含抗条锈基因为未知抗性基因。 相似文献
8.
白粉病造成了苏联许多地区,其中包括库班地区小麦产量的惨重损失.目前这一病害的病原茵Erysiphe graminis f. sp. tritici March真菌形态的形成正在急剧发展,摆在育种家面前的艰巨任务就是培育出抑制这种病害大发生的小麦品种.本研究旨在对来自北哈萨克和乌克兰区域内化有希望的66个抗当地病原种群的冬小麦品种进行研究.在试验小区的行间补种感病株(20株/m~2)m造成发病环境来评价品种的抗性.根据?(1980)标准确定试验材料的感病程度(%),植株感病型(级)根据?和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小麦高温成株抗条锈性表达的生育阶段,接种前后温度与高温成株抗秀锈性的关系,高温成株抗条锈性的遗传机制、小种专化性,、保产效果及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小麦高温成株抗条锈性以我国小麦抗条锈育种及条锈病防治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11.
豌豆白粉病抗性的遗传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秘鲁的Harland(1948)关于豌豆(PisumsativumL.)对白粉病(ErysiphepisiDCexSaintAmans)的抗性是由单隐性基因(er)控制的报告发表以来,秘鲁及印度的一些学者也相继得到同样的结论。但一些工作者报道,在几... 相似文献
12.
13.
为给大麦抗白粉病育种提供参考依据,以1个感白粉病、4个抗白粉病大麦品种为亲本,按Griffing的双列杂交法Ⅰ配制20个杂交组合,在田间自然条件下研究了大麦白粉病抗性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大麦白粉病抗性在杂交组合间存在显著差异。5个亲本中,木石港3号和CM72的一般配合力较好,均表现为较大的负向效应,能极显著提高杂种后代抗白粉病能力;S096的一般配合力中等,也表现为负向效应,能显著地提高杂种后代抗白粉病能力,因而这三个品种在大麦抗白粉病育种中利用价值较高。大麦白粉病抗性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同时受加性和显性效应的作用,且加性效应更重要。大麦白粉病抗性的狭义遗传力较低,早代选择不宜太严。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不同抗条锈性类型品种的反应特征,以利于抗条锈种质资源的选择和抗锈育种选育,在大田成株期、条锈病压力相同的条件下,对分属不同抗性类型的五个冬小麦品种的条锈病感染响应动态和产量损失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感快锈类型(HX型)、高感中度快锈兼具高温抗性类型(L1型)、高感中度慢锈兼具高温抗性类型(L10型)、慢锈类型(LB型)、慢锈兼具高温抗性类型(NS型)的普遍率、严重度、病情指数呈现规律性变化,随生育进程的推进,五个类型小麦在不同生育阶段表现出明显的个性特征。慢锈类型品种潜育期最长,特别是与高温抗性结合的品种,对锈菌的生长发育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和发生;HX型品种潜育期最短,其他类型居于二者之间。LB和NS型品种不会出现免疫现象,反应型一般为0;~2型。高感类型千粒重和产量损失较大。 相似文献
15.
16.
以前报道过10个冬小麦品系抗白粉病的基因数量与遗传模式,但这些基因的同位关系及其定位还没有确定。10个抗白粉病小麦品系中,有8个相互杂交并与13个已知抗白粉病基因的不同寄主品系杂交。各杂交组合中,取F2300-800个幼苗在温室内评定了对白粉病127号小种的反应,以确定这种同位关系以及8个小麦品系中抗白粉病基因的各个特性。在C39、A55-2、R107、Armada和SI5中鉴定出Pm4b这个常见 相似文献
17.
18.
小麦白粉病抗性基因在山西省的有效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小麦白粉病抗性基因在山西省的有效性,在温室条件下,通过闭囊壳释放子囊孢子侵染麦苗发病,利用28个已知抗病基因品种(系)对分离自山西省不同生态区的166个小麦白粉病菌株进行了毒性基因频率测定.结果表明,毒性基因V4a、V4b、V13、V20、V21、VXBD、V2+6、V4+8、V2+Mli、V4b+Mli、V5+6、V1+2+9的出现频率为3.6%~29.7%,其对应抗性基因Pm4a、Pm4b、Pm13、Pm20、Pm21、PmXBD、Pm2+6、Pm4+8、Pm2+Mli、Pm4b+Mli、Pm5+6、Pm1+2+9为目前山西省小麦白粉病菌的有效抗病基因,可供转育利用;毒性基因V1、V2、V3a、V3d、V3f、V6、V17、V19、V2+Ta的出现频率为38.6%~79.4%,其对应抗性基因Pm1、Pm2、Pm3a、Pm3d、Pm3f、Pm6、Pm17、Pm19、Pm2+Ta的利用价值已下降;毒性基因V3b、V3c、V3e、V5、V7、V8的出现频率为92.5%~98.7%,其对应抗性基因Pm3b、Pm3c、Pm3e、Pm5、Pm7、Pm8单独使用无利用价值.对各抗性基因在山西省小麦三个生态区的有效性差异分析认为,各生态区应针对毒性基因的变化动态结合农艺性状选择选用合适的抗性基因进行转育.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适宜南疆冬小麦种植的株行配置模式,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15 cm×1.7 cm、12.5 cm×2 cm、10 cm×2.5 cm、7.5 cm×3.3 cm、5 cm×5 cm共5个行、株距配置模式下2个穗型冬小麦品种(新冬22号和新冬50号)籽粒灌浆特性,用Logistic方程拟合籽粒灌浆过程,对南疆冬小麦籽粒灌浆特征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行距缩小,多穗型品种新冬22号达到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先推迟后提前,受快增期灌浆速率的影响,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均先降低后升高,千粒重先降低后增加;大穗型品种新冬50号达到最大灌浆速率时间随行距缩小而推迟,受渐增期、快增期、缓增期灌浆速率的影响,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呈降低趋势,千粒重逐渐降低。随着行距缩小、株距扩大,在未发生倒伏的情况下,两个品种的有效穗数和产量呈增加趋势。南疆400万株·hm~(-2)种植密度条件下,冬小麦5 cm×5 cm模式为最佳株行配置模式,但多穗型品种存在倒伏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软质冬小麦籽粒特性的变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籽粒硬度是美国小麦贸易中关键的籽粒性状之一。本研究昆在鉴定品种、环境、品种×环境互作对闰硬度的效应。籽粒硬度由鉴定法测得。此外,对粒重和粒宽也进行了研究。11个软质冬小麦品种被种子米歇根州的19种环境下,设有重复,品种×环境互作对粒重、粒宽和硬度都有显著效应。品种间和环境籽粒硬度的变异都较大,而且呈现连续变异,Hunh的非参数稳定性统计值表明品种的排序稳定性无差异。品种×环境互作效应的主成份分析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