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近几年来,由于河蟹市场看好,通过大养蟹转为养大蟹,1993年全国河蟹产量1.75万吨,而到2006年我国河蟹产量达45万吨,我国大规格商品蟹(雌3两,雄4两)在市场占有了30%的比例.人工养蟹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所以,河蟹养蟹业与河蟹第三产业已成为人们发家致富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我镇地处长荡湖与鬲湖之间。1994年起进行8.2亩稻田养蟹试验,经10年发展,河蟹面积扩大到14000亩。上世纪90年代,只要养蟹,价格与收入都较高。而近几年,蟹要讲无公害、更要比单只蟹重。2000年前,我们用当年早繁幼蟹放养,产量、回捕率尚可,但规格小;而外地扣蟹种回捕率低、产量低,收益差。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从2001年开始,进行三方面探索:一是改当年早繁幼蟹为扣蟹种;二是改外地扣蟹种为当地扣蟹种;三是改密养为稀放。经3年摸索,获得较好的收益。如我镇原司马村26户养蟹户,养蟹552亩,亩均净利2650元。其中25户523亩采用当地扣蟹种,亩均净利2810元,最高1户10亩蟹,亩均净收入5200元。  相似文献   

3.
河蟹为中国特产,因大螯上密生绒毛,而称之为中华绒螯蟹,我国河蟹增殖和养殖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养殖区域主要集中在沿海几个省份。目前的养殖方式主要有:池塘养蟹、湖泊网围养蟹、稻田养蟹、小型湖泊和水库养蟹。由于我地区年积温比较低(昼间10℃以上年积温2200~2900小时),目前还没有比较成熟的,适合该大水面河蟹养殖技术可借鉴。为此,依据突泉县的地理环境特点,结合河蟹不同品系的生态习性,总结出适合于本地区的河蟹养殖技术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4.
养殖河蟹见效快、收益高,但池塘养蟹往往有部分蟹栖居在离开水体的洞穴里,不能正常摄食和脱壳生长。该类蟹规格小、色泽黑、口味差,经济价值极低,这种蟹通常称“懒蟹”、“洞蟹”,影响河蟹的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5.
改当年上市为第2年上市(改放养蟹苗为放养蟹种) 河蟹当年上市可加速资金周转,降低生产成本和风险。但是,当年蟹苗(大眼幼体)养殖的成蟹规格小(50~60克/只),缺乏市场竞争力.且售价低。建议改1年上市为2年上市。即第一年以培育蟹种为主.第二年再经过强化培育,养成上市。  相似文献   

6.
邵东宏 《甘肃农业》2002,(10):45-46
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又名大闸蟹,上个世纪80年代,人工繁殖蟹苗获得成功,人工养殖河蟹也很快发展起来,但主要在我国长江两岸和沿海养殖河蟹比较成功.甘肃省养殖河蟹还是一个新的课题.我们参考国内池塘养蟹的成功典范,针对河西走廊的气候特点,2001年我们在甘肃河西水产良种试验场进行了池塘种草养殖河蟹技术探索.2001年4月17日投放5g/只的蟹种1.12万只,截止9月27日全部收获,共捕平均100g的成蟹350kg,成活率34%,平均单产46.7kg/亩.现将有关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湖泊网围养蟹是一项新的养殖工艺。我省在1989年试点成功的基础上,1990年全省推广网围养蟹面积达5800亩,比1989年扩大5.8倍,产量3.56万千克,比1989年增长8.8倍。1991年全省网围养蟹面积扩大到2.7万亩,遍及全省主要湖区,已投放幼蟹10万千克左右。 本文是笔者根据近两年来各地网围养蟹的资料和经验总结的网围养蟹技术要点。 一、选好网围养蟹的场址 网围养蟹是在湖、河内圈定一定范围的水域,让幼蟹在网围内生长育肥,最终获得大规格的商品蟹。因而网围区内的水质条件,基础饵料,环境及  相似文献   

8.
从河蟹市场分析看中华绒螯蟹养殖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 ,俗称大闸蟹 ,通常又称河蟹 ,是我国的特产。产自我国各个地方的河蟹 ,在形态和生态上略有区别 ,其中以昆山阳澄湖和江苏太湖的清水大闸蟹最负盛誉。然而 ,当前河蟹的品质明显衰退 ,熟色不红、蟹壳硬、肉质粗松、腥味加重、口味不佳。同时 ,大闸蟹退位给了小绿蟹 ,即小规格蟹的数量多于大规格。河蟹养殖的经济效益严重滑坡。上海是河蟹运销和消费的重要城市 ,通过连续的市场调查 ,追踪和分析上海河蟹市场价格变化的特征及其折射出来的问题 ,将指导河蟹生产经营活动 ,使养蟹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健康道路。图 1  1994- 199…  相似文献   

9.
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 ,俗称大闸蟹 ,通常又称河蟹 ,是我国的特产。产自我国各个地方的河蟹 ,在形态和生态上略有区别 ,其中以昆山阳澄湖和江苏太湖的清水大闸蟹最负盛誉。然而 ,当前河蟹的品质明显衰退 ,熟色不红、蟹壳硬、肉质粗松、腥味加重、口味不佳。同时 ,大闸蟹退位给了小绿蟹 ,即小规格蟹的数量多于大规格。河蟹养殖的经济效益严重滑坡。上海是河蟹运销和消费的重要城市 ,通过连续的市场调查 ,追踪和分析上海河蟹市场价格变化的特征及其折射出来的问题 ,将指导河蟹生产经营活动 ,使养蟹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健康道路。图 1  1994- 199…  相似文献   

10.
养蟹要养水,养水就要种草。培养优质草养殖水体是养殖优质大规格河蟹的重要前提。成蟹养殖生产中常用的水草主要有四种:金鱼藻、轮叶黑藻、苦草、伊乐藻。这四种水草都是沉水性植物,也是经过多年实践证明可用于养殖河蟹的水草良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稻田养殖辽河蟹及长江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辽河蟹成蟹的个体大于长江蟹,且成活率及产量高于长江蟹。由于这2种结果直接决定经济效益,认为,辽河水系河蟹在宁夏地区大面积推广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河蟹喜欢在水草丰富,水质清新的环境中生活,水草的多少,对养蟹成败非常重要.养蟹池中,适当栽培水草,能够满足河蟹多方面的需求,保证河蟹正常生长.在养蟹池中,适合河蟹需要的水草种类主要有苦草、轮叶黑藻、青萍、眼子菜等水草.现将它们的作用及栽培方法简介如下,供养蟹户参考.  相似文献   

13.
养殖河蟹仅见效快,而且收益高,但池塘养蟹往往有部分蟹,栖居在离开水体的洞穴里,不能正常摄食和脱壳生长。该类蟹规格小、色泽黑、口味差、经济价值极低,这种蟹通常称为“懒蟹”、“洞蟹”,影响着河蟹养殖的效益。  相似文献   

14.
宝应县黄塍乡大李庄村的梅长河,因连续4年养蟹赚钱而在当地出了名。1997年,梅长河通过竞争承包了村里的20亩水面,投放V期幼蟹和大眼幼体,进行高密度精养,效益显著。1998年他又承包了邻居的5亩池塘,采取留部分扣蟹存塘、适当降低放养密度、提高河蟹上市规格的做法,又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河蟹养殖发展迅速,尤其在稻田养蟹方面获得了稻蟹双丰收。本对稻田养蟹中田块的选择、蟹种的放养、投饵以及如何施肥和用药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稻蟹共作对水环境和水稻产量的影响,在水稻本田期、返青期、分蘖期、拔节期、扬花期和灌浆期分别采集不同河蟹放养密度的稻蟹共作稻田(低密度,仔蟹放养密度18 ind/m2;高密度,仔蟹放养密度54 ind/m2)和不养蟹稻田(CK)水体的水样,分析不同稻田的水质和水稻产量。结果表明:在水稻生长周期,不养蟹稻田溶解氧含量高于养蟹稻田,其中扬花期,不养蟹稻田显著高于养蟹稻田(P0.05);低密度养蟹稻田和高密度养蟹稻田差异不显著(P0.05)。分蘖期,高密度养蟹稻田氨氮含量最高,不养蟹稻田和高密度养蟹稻田呈显著差异(P0.05)。灌浆期时,不养蟹稻田总磷含量最高,不养蟹稻田和养蟹稻田呈显著的差异(P0.05),低密度养蟹稻田和高密度养蟹稻田差异不显著(P0.05)。水稻生长周期,从分蘖期开始缺乏磷肥,从扬花期和灌浆期开始缺乏氮肥。分蘖期放养蟹苗比较适宜,此期以后亚硝酸盐和氨氮含量迅速下降,低于仔蟹的安全浓度。低密度养蟹稻田水稻产量最高,且与不养蟹稻田和高密度养蟹稻田呈差异显著(P0.05),不养蟹稻田和高密度养蟹稻田水稻产量差异显著(P0.05),不养蟹稻田水稻产量最低。  相似文献   

17.
关注稻田养殖生物的生存状况有利于促进水稻与水产养殖生物稳产与高产。河蟹生长受多种环境因素影响,水稻田间管理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稻蟹共生模式目前主要采用人工管理,农事活动会对河蟹生存产生一定的影响,目前该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选取距离因子、水位因子以及施肥因子,分析比较田块到主路不同距离、稻田灌水和施肥等因素对河蟹筑穴习性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人类活动使得靠近主路处理田块蟹洞数量显著增加,河蟹成活率下降5.34百分点,产量降低10.58%。同时,田面水深与稻田蟹洞个数呈显著负相关,水浅导致河蟹筑穴行为增加;施氮量与河蟹产量呈正相关关系,施氮量与蟹洞个数无相关性,河蟹筑穴行为影响不大,且河蟹的大部分生育期内田面水铵氮含量也不超标。通过适当调节田间管理措施,如减少人类活动和增加田面水深等措施可达到在稻田养蟹过程中提高河蟹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唐书芹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20):169-169
稻田养蟹,能清除稻田杂草,减少水稻病虫害,改良土壤增加水稻产量;同时水稻又为河蟹生长、发育、觅食、蜕壳、栖息提供良好的环境,达到稻蟹互长、高产高效之目的。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监利县柘木乡湖滨村农民张双林1995年承包了村里的2hm^2塘养蟹。尽管懂得一些养蟹技术,但没有理论功底。1996年他报名参加了华中农业大学举办的特种水产养殖函授班,一边学理论,一边实践,又多次赴浙江等沿海农村学习人家养蟹技术,终于掌握了河蟹从幼苗到成蟹全部养殖技术,每年卖河蟹收入在10万元以上,面积也扩大到90hm^2。  相似文献   

20.
稻田养蟹效益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德生 《新农业》2004,(6):38-38
稻田养蟹就是在同一块稻田地,在同一个季节,既种稻又养河蟹,是—项种养巧妙结合的童体模式。由于稻田施用优质腐熟农家肥和生物肥,喷洒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安全农药,因此减轻了农业污染,可使稻蟹在适宜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共生互利,从而能获取稻丰蟹肥的良好效果。这项种养结合新技术,为发展农业生产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