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作家茶趣     
武清爽 《茶叶通讯》2005,32(2):47-47
茶能助文思,更能显示出作家的儒雅之气。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非常喜欢饮茶,而且还颇有研究。昔年的广州陶陶居、陆园、北园、妙奇香等茶楼,鲁迅先生都曾为座上客。而且他品茗还有独特功夫,他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种清福,首先必须有功夫,其次是练习出来的特别感觉。”作家老舍生前嗜好品茶,他曾说过:“喝茶本身是一门艺术。”为祖国茶文化的发展,他文思泉涌,笔耕不辍,留下闻名中外的剧本《茶馆》。如今,人们为怀念他,在北京建有“老舍茶馆”。此茶馆的一茶联:“满座老舍客,客舍老座满。”正巧妙地揉…  相似文献   

2.
曹雪芹品茶     
《广东茶业》2004,(6):29-29
茶事趣闻之一。品香泉,源于北京香山法海寺南麓,品香泉?”雪芹曰:“吾尝遍七十泉,烹茶要属品香泉。”曹雪芹常来此烹茶。其友鄂比问:“香山七十泉,何独喜一日,鄂比请其喝茶,雪芹刚喝半碗,便问:“此水取自何泉?”鄂比笑曰:“品香泉。”雪芹说:“别噱人,这茶上半碗水清味正,是品香泉,下半碗差多矣,  相似文献   

3.
李江天  章夫 《茶报》2004,(1):20-21
“坐茶馆”是成都人一种特别的嗜好,茶馆遍布城乡各个角落,店家如云。时至今日,成都的茶馆、茶楼已发展到4000余家,这还仅仅只是官方统计的粗略数字,如果再上家庭式小茶馆、饭店套茶馆、旅店套茶馆,以及商场内也开设的小茶馆等等,那就不计其数了。从豪华时尚的高档茶楼到街边的老树下的露天小茶馆一应俱全,消费从两三元放开喝的“老虎灶”茶到数百元一碗的“蒙顶银针”豪华享用,一年四季生意生隆,这在全国绝无仅有。  相似文献   

4.
在闽南和潮汕一带,人们都把茶叶称为茶米。意思是说在人们生活中茶与米都显得同样的重要。早在一千年前,宋代王安石在《义茶法》中就说:“夫茶之为用,等于盐米,不可一日以无。”顾元庆在《菜谱》中则说:“人饮真菜能止渴、消食、除痰、少睡、利尿、明目、益思、除烦、去腻,人固不可一日无茶”。陈藏器《本草拾遗》云:“诸药为病之药,茶为各病之药。”故自元代以来就有“早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说。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有一句谚语:“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条”、“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茶叶在我国先民生活…  相似文献   

5.
赵燕燕 《茶叶》2009,35(2):122-122
4月13日上午十点,第十二届西湖国际茶会在中国茶叶博物馆吉庆台举行,本届茶会是2009茶文化博览会的主体项目之一,由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杭州市园林文物局)主办,中国茶叶博物馆承办,以“倡导科学饮茶提升生活品质打造休闲之都”为主题,旨在营造“喝茶好、喝好茶、茶好喝、好喝茶”的氛围,以进一步打响“杭为茶都”品牌。  相似文献   

6.
王家斌 《茶叶》2001,27(2):12-13
绍兴县是我国重点产茶县。绍兴茶业在我国茶业发展史上有着光辉的一页,其种茶历史可追溯到汉代,古越人称为“大茗”。唐代,陆羽《茶经》就有“浙东以越州上”的文字记载。宋代,会稽山日铸(日注)茶已“名扬天下”,与城内卧龙山的“瑞龙茶”相提并论。北宋欧阳修《归田录》:“草茶盛于两浙(浙东、浙西),两浙之品,日铸第一。”日铸在绍兴县平水镇镜内,有日铸岭,是日铸茶的原产区。 陆游,爱国诗人,山阴人(今绍兴县)。在他的诗集中有一百多首诗提到“茶事”,例如《安国院*试日铸茶》诗中:  相似文献   

7.
普洱茶之外     
我想古今中外也不会有哪个人把国产的茶叶都喝一遍?你就是多么嗜茶,也只能偏爱哪几种。如南方多数人偏爱绿茶;北方多数人偏爱花茶。各地茶馆、茶楼、茶艺馆,按地域特点只卖当地人爱喝的茶。甚至有的茶艺馆,对生僻一点的名茶都不知道。我去北方某茶艺馆喝“太平猴魁”,茶艺小姐说没有,嘴里还嘟囔说,不是动物园,哪里有猴喝的茶。我这“猴”只当没听见,讪讪地要了一壶别的茶。卖茶叶的北京张一元,天津正兴德,也不可能国产的茶叶都卖。而城市的茶叶城,倒使茶叶的品种多起来。我作为北方嗜茶人,有意把名茶都尝一遍,尤其对过去贵族们喝过的茶,像托…  相似文献   

8.
广东茶文化是我国茶文化中一颗璀灿的明珠,而广东茶联是广东茶文化一朵奇葩。不管是茶亭、茶坊、茶寮,还是茶楼、茶馆、茶艺馆,亦是茶居、茶庄、茶社、酒店等到处都有寓意深远的茶联。它们与当地的历史、风俗、风土人情、周围景物融为一体,给人的人生的启迪和美的享受,形成了独特的广东茶文化特色。 茶联构思独特,对仗工整,雅洁清心,尝心悦目,寓意深远,通俗易懂,琅琅上口,读后使人倍感亲切,浮想联翩,留恋难返。诗中有联,联中有诗。1941年柳亚子先生在写给毛泽东主席的一首诗中写有“云天倘许同忧国,粤海难忘共品茶”,而毛泽东主席在写给柳亚子的回诗中写有“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这两首诗都不是很好的茶联吗? (一)  相似文献   

9.
饮茶话茶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茶馆饮茶,一人为独饮能得神。“独携夫上小园月、来试人间第二泉”,杯茶独酌,慰孤独,益神思,得茶之神韵。二人为对饮能得趣。寒夜与友同桌对饮,促膝相谈,“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得茶之趣。三人成品饮能得味。三口为品,三人同桌,各舒己见,可领略茶之味。四人以上为聚饮能得乐。多人聚集,以茶为友,举办茶宴、茶话会,一边品赏茶的香色味,一边畅谈工作、学习和生活,其乐无穷。茶馆,有的叫茶楼、茶坊、条居、茶屋、茶室、茶社、茶园、茶庄、茶肆、茶轩、茶苑,叫法不同但都是饮茶场所。现代的茶馆装饰古雅,自然质朴,不…  相似文献   

10.
知性普洱     
初识普洱茶,始于儿时和父亲在茶楼饮早茶,那时只觉得它耐冲泡,亲眼目睹服务员十几次续水后,茶汤依然红亮甘醇。再识普洱茶,是2002年在一次朋友的聚会上,一位爱喝茶的朋友小心翼翼地从包里取出一小块普洱茶,自豪地说这“生茶”有二十几年的历史了,价钱不菲。至于什么品牌,我已经不记得,但当时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很多人听完后都围了过来品试,品后,有人说好茶,很醇厚!有人说很香,太好了!我也喝了两杯,细细品味,感觉到有少许霉味,但碍于情面,也跟着点点头。  相似文献   

11.
一、茶在边疆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中国边茶是指销往我国边疆的各种茶叶总称。我国边疆藏、蒙、维吾尔、哈萨克等族同胞都把茶叶作为日常生活必须品,这些地区流传着“宁可三日无油盐、不可一日不喝茶”;“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的谚语。藏、蒙等族同胞为什么必须饮茶呢?历史上对这问题有很多解释:北宋徽宗年间(公元1099年)官吏程之郡说:“食肉饮酪,故贵茶而病  相似文献   

12.
在闽南和潮汕一带,人们都把茶叶称为茶米。为什么叫茶米?意思是说在人们生活中茶与米都显得同样的重要。早在一千年前。宋代王安石在《义茶法》中就说:“夫茶之为用,等于盐米,不可一日以无。”顾元庆在《茶谱》中则说:“人饮真茶能止渴、消食、除痰、少睡、利尿、明目、益思、除烦、去腻,  相似文献   

13.
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纵观中国茶文化史,茶与经济是密不可分的,经济发达的朝代,茶文化亦发展。如唐、宋即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世界上第一部茶叶巨著《茶经》在唐代陆羽之手诞生,因此他被称为“茶圣”。宋代的“斗茶”之风不仅风靡全国,且传之日本。日本人民注入本民族的文化内涵,形成了日本茶道。而遍及祖国大江南北的茶馆、茶肆、茶楼、茶坊,则兴起于明末清初。以北京茶馆为例,有民族形式建筑、衬托特有的儒雅气质的“老舍茶馆”,有饮茶兼卖满汉点的“红炉馆”,有饮茶兼听评书的“书茶馆”,有开设在古刹名寺,荷塘芦丛、山凹松林、瓜棚豆架及菜圃之间的“野茶馆”,还有江南水乡的小茶馆。这些各具特色的茶馆,既是民间知识交流的载体,亦是人们身心休息和娱乐的去处,也是民事活动的场所。由于中国历史的特定性,曾有一时这些茶馆被称之为是资产阶级的小资情调,而被取消,中国茶文化走向萧条。它的复兴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繁荣兴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一度被冷落了的茶文化又再次被提及。1989年在北京举办的“首届中国茶与文化展示周”,拉开了中国茶文化热潮的序幕。随之作为弘扬茶文化窗口的杭州“茶人之家”率先成立。作为中国第一家茶艺馆“福建茶艺馆”在福州西湖之畔的博物馆内诞生。这十五年来,茶文化浪潮是一浪高过一浪,在这股热流中,茶艺馆作为茶文化的载体,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一个新兴的行业。  相似文献   

14.
前几天在上海,我抽空到了嘉定的宜茶馆,想了解一下他们的经营方式。到了嘉定后,发现到处是咖啡馆,就在宜茶馆周围,不到3分钟路程就有上岛、迪欧、见地三家咖啡馆。在嘉定有规模的茶馆就宜茶馆一家,咖啡馆已经有十多家,茶馆在嘉定显得势单力薄。后来一了解,整个上海咖啡馆已经远远多于茶馆,咖啡已经开始与茶争夺市场,没想到来势还如此凶猛。发起这场战争的是咖啡。去年,咖啡企业就提出“把中国人的茶换成咖啡”,而且加大在中国的推广力度。茶与咖啡,两者都是无酒精饮料,一中一西,一可添水一不续杯,一者传统一者时尚,两者在市场上个性鲜明,但…  相似文献   

15.
品茗杂说     
秦威 《福建茶叶》2000,(4):48-49
1 茶之精神古今中外的茶人对茶都一些十分独到的认识 ,形成的别具特色的茶之理念 ,或称之为茶礼、或称之为茶道。唐朝的陆羽写了一本《茶经》 ,书中提到了茶的精神 :精、俭。“精”是专精 ;“俭”是简约。唐朝时喝“煮茶” ,用风炉来煮水。陆羽在风炉上铸了六个字“伊公羹、陆氏茶”。伊尹是商汤时代的宰相 ,他本是以做羹汤的道理 ,建议治国之道 ,伊尹用鼎的功夫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陆羽希望通过泡茶 ,对社会有帮助。宋代的徽宗皇帝痴迷于茶 ,以“国不可一日无君 ,君不可一日无茶”之说传世 ,宋徽宗著有《大观茶论》 ,序中写道 :“茶之为物 …  相似文献   

16.
《茶报》2004,(4):7-7
8月20日下午,学会假座秋萍茶宴馆,隆重举行上海茶馆工作会议。会议由学会副理事长刘修明主持,主要有四项议程:传达在北京召开的2004首届全国茶馆经理人会议盛况;为上海十一家荣获“全国百佳茶馆”称号的单位颁奖;湖心亭茶楼荣雅予经理、雨轩茶艺馆欧阳雯经理、  相似文献   

17.
1茶馆文化是社会文明发展的产物我国茶馆历史久远,唐代《封氏见闻记》一书中就有“自邹、齐、沧、棣、浙至就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俗道,投钱取饮”的记载。到了宋代,全国不少地方茶馆、茶室等已很普遍。明代的大碗茶已正式列入三百六十行。清代饮茶风俗在民间很快普及。全国各地到处都有茶馆,茶馆、茶楼的内容也更加丰富,逐步形成各自的风格流派。如今,在祖国大地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城镇乡村那大小不等的茶馆、茶艺馆、茶楼、茶苑、茶艺中心、茶艺乐园、茶室星罗棋布,虽然名称各异,但其内容和形式都是以茶为载体…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一声京味十足的吆喝声“:欢迎——楼上请,您呐!”2005年4月28日晚,北京老舍茶馆迎来了海峡对岸的贵客,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携夫人和部分国民党大陆访问团团员数十人来到茶馆品茶,听戏。是日晚,老舍茶馆充满了迎宾的喜庆气氛。茶馆1000平方米演出大厅红灯高挂,黑褐色八仙桌上摆放着黄白花纹的服务员穿梭往来。而雕花屏风,京剧脸谱,古乐编钟令人如一座民俗博物馆。品上好名茶、赏古风国粹。服务员首先为连战等客人斟上了千元一斤的浙江省新昌县大佛龙井茶。老舍茶馆总经理尹智尹说“:这是老北京最喜欢待客的茶”。谈到连战一行在老舍茶…  相似文献   

19.
《中国茶叶》2014,(6):23-23
茶是非常健康的饮品。但人们常说:“隔夜茶,毒如蛇”,因此很多人在喝茶的时候,都会选择喝刚泡好的新茶,而把前一天泡的茶水倒掉。近日,有网友发帖认为:“茶水久放会馊,还能产生大量的亚硝酸盐,从而对人体产生危害,所以隔夜茶不能喝”,隔夜茶真的对人体有害吗?央视《是真的吗》节目组对这一说法展开了调查,  相似文献   

20.
茶缘     
喝茶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引人入境,两个知己喝喝茶,消除一切烦恼,谈谈知心话,喝一杯松芽,山川花木情,有着王绍康优雅情怀,闻起香气,品其滋味后,赋诗一首:云雾山中采,日月精气成,雪松披霜露,风骨显精神,香高尤久远,味醇更幽馨,万千人手过,极品数松针。茶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古人云: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油盐柴米酱醋茶。你知道古人是怎样喝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