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水土保持区划历经70年发展日趋成熟,明确了水土保持工作的发展方向,但却难以直接指导水土保持措施布设,故本研究提出在小流域(50 km2)尺度划分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包含水土流失敏感性、土壤侵蚀态势、生态系统服务三个维度的指标体系。并且针对目前应用于分区的方法众多,其分区效果有待评价的问题。以江西省宁都县小洋小流域为例,使用三种聚类评价指标对三种常用聚类算法所得水土流失防治分区方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k-means算法最适用于小洋小流域水土流失防治分区。水土流失防治分区探讨了复杂环境特点和社会发展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水土保持措施布设意见,为小流域合理配置水土保持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提高综合治理效益。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在森林公园区域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技术体系,以北京市海淀区北安河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工程为例,根据森林公园的特殊需求制定和调整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中各分区内所对应的技术措施及其布局,尽量采用近自然、生态型的措施与技术手段进行综合治理,在保障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等功能的基础上,突出森林公园的景观效果,弥补了在森林公园内进行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空白。  相似文献   

3.
以开县石碗溪流域为例,论述了山区小流域自然资源的垂直分异特性,并在垂直分异的基础上,对该流域进行了综合分区,同时,结合成都山地灾害研究所在该地实施的生态项目,提出了垂直分异综合分区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北方水源区,水土流失严重和水资源严重短缺是最主要的生态和社会问题,传统的小流域治理模式已不适应形势的发展,甚至阻碍区域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其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方略应是把流域上下游水资源优化配置,将全流域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作为今后水土流失治理的重要目标,建设生态输水小流域。生态输水小流域治理以生态补偿为前提,强调对小流域进行生态功能分区与定位,总体治理思路是集水区总体弱化治理、生产生活区强化治理、复合区适度治理,水土保持措施配置以最大限度地向下游输水、输好水为原则。  相似文献   

5.
根据锦凌水库上游小流域特点,借鉴其它水库水源保护经验,对锦凌水库上游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进行了初步探讨。以减少土壤侵蚀、改善水质为目标,以植被恢复和水源保护为主线,点、线、面相结合,立体配置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建设清洁型小流域,保护锦凌水库水源。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大伙房水源地水质现有污染源,有针对地提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对策,对大伙房水库流域内农田面源污染、畜禽养殖废水、农村生活污水、水土流失等污染源的排放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具体要求,从切实做好综合规划、分区开展水源保护、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构建长效投入机制四个方面提出适合于大伙房水源地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建设对策,以期为大伙房水源地水质保护与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羊马河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为例,针对羊马河流域水土流失、面源污染严重以及垃圾废物等环境问题,总结了建设清洁型小流域工程措施总体原则和分区治理理念,探讨了生态修复区、综合治理区和沟(河)道及湖库周边整治区的工程处理策略.研究成果对建设自行生态修复清洁型小流域系统,实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和农村条件改善之间的协调发展有...  相似文献   

8.
基于SCS-CN模型确定山区小流域蓄水容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流域蓄水容量是山丘区小流域山洪预警指标确定时土壤干湿状态的分类依据。山东省山洪灾害防治区小流域蓄水容量的确定,一般是根据山东省水文图集中的三大水文分区确定,且各分区面积较大,而山洪预警中山丘区小流域的面积一般在20 km~2左右,以图集中各分区的平均蓄水容量,代表局地一个小流域的蓄水容量,可能存在较大误差,并且图集中的流域蓄水容量是根据1975年之前的流域水文气象资料推算的,而近40年来,流域下垫面条件发生了较大改变,流域蓄水容量也可能发生了变化。因此,为了更精确地确定半干旱半湿润的北方地区,特别是水文资料短缺或无水文资料的山丘区小流域的蓄水容量,该文采用SCS-CN模型确定小流域蓄水容量。以猪洞河流域为研究区域,精选1990-2008年的6场典型实测降雨径流资料,确定伊府水库之上猪洞河流域7个子流域的蓄水容量分别是116.49、90.53、84.57、121.48、111.34、94.95和76.52 mm,整个猪洞河流域的平均蓄水容量是95.82 mm。并采用实测降雨径流分析法和SCS公式法,求得猪洞河流域的蓄水容量分别是88.97和98.98 mm,与前述方法确定的蓄水容量相差分别为7.7%和-3.2%。因此,综合分析3种方法,可认为SCS-CN模型确定小流域蓄水容量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基于略阳县水土流失发展现状及趋势,根据水土保持区划原则及分区依据,将略阳县划分成4个水土流失防治分区。针对分区水土流失特点,提出防治措施布局:西北部山地轻度水蚀综合治理区以小流域为单元,结合粮食生产、特色生态产品生产、秦蜀古道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县城周边景观建设,进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东北部山地微度水蚀水源涵养区以涵养水源、保护土壤为目标,采取封山育林措施,保护和恢复森林植被,增强森林水源涵养能力,促进植被自然恢复;西南部山地轻度水蚀预防保护区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改善和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东南部山地轻度水蚀生态修复区以加强矿产资源类生产建设项目监督管理及矿区生态修复为主,促进区域水土流失治理。  相似文献   

10.
以嘉荫县保兴小流域施工监理为例,阐述了该小流域综合治理过程的主要内容、方法、建设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就该工程提出的几点建议,以期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水土保持工程监理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1.
祁连山区山洪灾害临界雨量计算和风险区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祁连山区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植被和山洪灾害的调查资料,采用灾害实例调查法、频率分析法和产流分析法对比确定了临界雨量,根据洪水发生的频率和洪峰流量,划分典型流域的风险区域,可供祁连山区小流域山洪灾害防治应用和同类流域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构建基于垂向混合产流模型的北京山区山洪预警模型,为临界雨量的计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结合北京市的气候条件,选用垂向混合产流模型进行产流模拟,用单位线法和线性水库法进行坡面汇流模拟,用马斯京根法进行河道汇流模拟。安全流量则用淹没出流量代表。北京山区山洪预警模型中的参数可通过外业实验测定和历史数据率定获得。[结果]通过对降雨和流量历史资料的验证,确定性系数、洪峰流量、峰现时间、时效等级均符合洪水预报的要求和规定,是否发生山洪的预测结果也与实际情况一致,证明了该模型的准确性。[结论]该模型可以应用于北京山区的山洪预警,降低由山洪导致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的可能性。同时,该模型还可为北京山区山洪灾害临界雨量的推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西藏东南部山洪灾害过程水文动力模拟和临界雨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西藏山洪致灾临界雨量确定方法,为西藏地区水文气象预警提供基础数据资料,以服务于高原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方法]采用水文动力模式Floodarea模型对西藏东南部的一次山洪过程进行模拟研究,并利用气象资料逐时降水量进行了淹没高度计算,得到了山洪致灾临界雨量。通过实地考察获取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巴宜区2015年8月一次山洪灾害的基本参数资料,与模型模拟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和模型验证。[结果](1)Floodarea对暴雨诱发山洪过程的模拟结果较好,结合多源降水数据能更准确地模拟西藏山区山洪暴发的过程;(2)通过调整雨量情景设定可推算山洪不同淹没水深的临界雨量,得到较为准确的洪水淹没范围和降雨量—淹没深度关系;(3)应用降雨量—淹没深度关系计算得到巴宜区永久河山洪沟的4个淹没深度灾害山洪等级(0.1,0.6,1.2,1.8m)的6h累计临界雨量分别为33,55.7,75.4,91.9mm。[结论]研究结果表明Floodarea软件适用于西藏高原水文观测资料匮乏的复杂地形山区,能较准确地重现山洪灾害过程和确定山洪临界雨量,可为复杂地形山区山洪防治和预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低度冲击径流抑制技术之功能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坡地地表植被具有滞蓄地表径流与降低洪峰的自然功能,植被一旦遭受破坏,暴雨径流将因坡度陡急且无阻滞而加速集中,下游流量相对变高形成洪水,随着经济活动的日益发展造成居民生活空间暴露在山洪威胁下的情形与日俱增。集水区流域防洪减涝,过去大都强调将流域降雨径流集中往河川下游汇集,末端排洪集中处理。近期开始已改变利用流域综合性防洪减涝措施,其中低度冲击径流抑制技术也被广泛的应用。将对低度冲击径流抑制技术作一探讨,在水文循环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对其类型作一详细的分类与介绍。  相似文献   

15.
湖南四水流域洪涝灾害特性与减灾战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湖南湘资沅澧四水均属山区暴雨型河流 ,汛期洪涝灾害频发。通过对四水流域近数 10 a洪涝灾害资料分析表明 :洪涝灾害发生频率高 ,且具有多发性、共生性与地域差异性的整体特征。在时间分布上呈现明显的季节性、连年性和循环周期性 ;在空间分布上 ,中上游山丘区山洪灾害频发 ,中下游河谷平原洪涝灾害交织 ,下游尾闾洪溃涝渍灾害并发。随着时间的演进 ,洪涝灾损和发生频率均呈明显的增大趋势 ,据此提出了减灾战略以减轻洪涝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16.
2003年渭河下游洪灾分析及防洪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3年渭河下游洪灾是渭河上中游地区生态恶化、水土流失严重,入渭泥沙增多、泥沙大量淤积在下游河道,抬高下游河床,南山支流堤防质量差和排洪通道不畅等因素所致。渭河下游防洪存在着泥沙大量淤积、河势不稳多变、南山支流堤防标准低、水患威胁日益严重等问题,渭河防洪对策是在渭河全流域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加高加固防洪大堤和南山支流堤防、加强河道整治工程等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由于不合理的人为活动,森林植被遭受巨大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发生,对社会造成极大危害。劳动人民在平治水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尤其是在利用林草保持水土方面创造出许多有效措施。主要理论成果有山川为国家之本、森林能固土防灾、治水重在治山;实践经验为封山护林、荒山造林、堤防植树、草障住淤等。教训为:理论与实践脱节;重治水、轻治山,重工程措施、轻植物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从湖南省山丘区的特点出发:根据生态学和系统工程的原理;在充分利用雨水的基础上,研究灌溉问题。对缓解湖南省山丘区用水矛盾、减少水土流失、防止旱涝灾害、改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闫思嘉    晁云舒    潘辉    赵佳文    巫丽芸   《水土保持研究》2023,30(4):286-292
[目的]探究雨洪过程中不同降雨重现期下“源—汇”景观的时空动态演变特征,并生成雨洪灾害分布格局,从而为“源—汇”景观单元规划与区域雨洪灾害预防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永春县景观因子指标数据为基础,引入可反映格局与过程关系的景观“源—汇”理论,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从景观因子阻力与径流动力平衡关系的角度重新划分“源”“汇”景观。[结果]永春县初始“源”景观空间分布整体特征为“中部最高、西高东低”,且集中在戴云山脉附近,易成为山体径流的源头。永春县在自然排水状态下,易转化为“源”景观的土地利用类型排序为:草地>耕地>建设用地>林地>未利用地。草地一直具有较强的“源”作用,耕地在降雨重现期大于10年后“源”作用增强,建设用地与林地在降雨重现期小于20年时吸收雨水的能力较好,超过20年后建设用地的“源”作用偏强,林地的“汇”作用偏强,未利用地的“源”作用几乎无变化,其吸收雨水的能力有待后续的验证。当降雨重现期为100年时,永春西北部雨洪灾害风险较大,高风险区多集中在一都镇、桂洋镇、东关镇,需重点防患。[结论]永春县雨洪灾害受到西北部山体径流影响,未来应从降低“源”景观、增...  相似文献   

20.
泥石流是金沙江下游主要山地灾害之一,它对重大水电工程施工和运行期间的工程安全可能构成一定程度的威胁和危害。通过评估该区泥石流对重大水电工程的影响,指出泥石流对水电工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施工道路、水电工程附属设施及移民安置、库区泥沙、坝区工程设施等4个方面。以金沙江下游白鹤滩电站库区黑水河泥石流为例,具体分析了泥石流对水电工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水河泥石流可能堵塞主河,其堵塞回水和溃决洪水对白鹤滩电站建设的施工道路、临时设施有一定危害。此外,泥石流会将大量的泥砂带入库区,从而减少电站的有效库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