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现有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华  胡玉平 《中国林业》2001,(22):22-23
退耕还林还草实行“三补两免两落实”政策,解决了当前退耕后农民在一个时期内的生计问题,同时缓解了农民在农业税、生活需要上的经济负担,一定程度地解决了造林种草种苗的费用。总的来讲,退耕还林还草政策较优惠,农民普遍欢迎,有利于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但通过两年来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笔者认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相关政策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完善:一、退耕还林还草面积应以实际水平面积为准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要求以实际的水平面积为准,但目前农户的承包面积并非是实际水平面积,而是传统的承包面积,是以指手为界或…  相似文献   

2.
大通县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两年来的问卷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青海省大通县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两年来干部、群众对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态度、前景等进行问卷调查 ,发现有 98 5 %的干部、82 2 %的农民赞成退耕还林还草政策 ;绝大多数的干部、近半数的农民认为退耕 8年后的目标还是能够实现的。问卷调查也表明 ,虽然绝大多数干部群众支持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但对退耕 8年后的经济效益等也心存疑虑。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必须坚持“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宜林则林、宜草则草、林草复合”的方针 ,努力做到四个“确保” ,才能真正实现“退得下、稳得住、不反弹、能致富”的退耕还林还草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3.
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生态环境,加快国土绿化进程,增加林草植被面积,减轻水土流失和风沙的危害,做出了退耕还林的重大决策,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支持。9年来,造林绿化面积过亿,退耕受益农民过亿。这项伟大的工程,生态效益明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由于解决退耕还林农户长远生计问题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随着退耕还林政策补助的陆续到期,部分退耕农户生计将出现困难。为此,国务院发出《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继续对退耕农户给予适当补助,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解决退耕还林农户生活困难和长远生计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是我国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20周年。9月5日,记者在陕西延安召开的全国退耕还林还草工作会议上了解到,1999年以来,我国累计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总面积5.08亿亩,占我国重点工程造林总面积的40%,成林面积近4亿亩,超过全国人工林保存面积的三分之一。中央累计投入5112亿元,相当于三峡工程动态总投资的两倍多。据介绍,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20年来,全国累计实施退耕  相似文献   

5.
关于大方县退耕还林工程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省大方县的主要做法 大方县 2000年 3月被列入贵州省 14个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县后,工程实施进展顺利。到 2000年 11月底,全县 0.1万公顷退耕还林还草任务已全部落实,涉及 29个村 3483户,已退耕造林面积 82公顷,成活率 90%以上。退耕还林还草的粮食和现金补助已全部兑现,退耕未还林还草的粮食、现金补助已兑现 50%。农民群众退耕还林还草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冬季造林种草整地等准备工作已全面展开。 为走出一条“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的退耕还林还草之路,县委、县政府在规划布局上,突出重点,集中连片,坚…  相似文献   

6.
一、工程实施情况到2010年底,临洮县共完成退耕还林(草)工程面积28633.3公顷,其中退耕还林7661.3公顷,还草672公顷,荒山造林18966.7公顷,封山育林1333.3公顷。经国家、省、市多次验收,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都在85%以上。二、成果巩固的措施1、退耕还林与农村能源建设相结合因地制宜,解决了退耕还林工程区退耕农户的生活用能源问题。大力发展薪炭林、沼气池、太阳能、节柴灶等,缓解农村能源供需矛盾。采取国家补助、地方配套和农民自筹相结合的方式,使退耕还林重点地区的农村能源问题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2、退耕还林与基本农田建设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作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当前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作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计划管理、退耕还林还草面积、退耕地界定和布局、退耕后还的方向、种苗、退还主体不一致、前期工作经费、林草管护、退耕后不反弹以及承包耕地再分配和剩余劳动力转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退耕还林(草)工程虽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许多具体问题有待解决。本文就退耕还林(草)面积不实、退耕户变卖补助粮、种苗质量不高、移民退耕地归属、缺少活动经费及补植补播费等问题成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三年来,武川县14万农民在县委、政府的带领下,共退耕15.3万亩,还林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作中有关问题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当前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作普通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计划管理;退耕还林还草面积;退耕地界定和布局;退耕后还林的方向;种苗补助费;退还主体不一致;前期工作经费;林草管护形式与经费、退耕后不反弹以及承包耕地再分配和剩余劳动力转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扩大退耕还林还草范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提供信息支持,基于辽宁省12个县区的农户退耕意愿调研数据,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了退耕农户退耕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的退耕意愿不高,对现有退耕政策补偿满意度低;退耕地有零碎分布的特点,生态林比例大,林木长势较好。退耕地林木长势和退耕政策补偿满意度是影响农户退耕意愿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大退耕还林生态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户的环保意识、加强退耕林地的经营管护、完善退耕补偿政策,是有效增强农户的退耕意愿,切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并进一步扩大退耕还林还草范围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2.
国务院 《新疆林业》2007,(5):15-15,2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实施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生态环境做出的重大决策,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支持。自1999年开始试点以来,工程进展总体顺利,成效显著,加快了国土绿化进程,增加了林草植被,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强度减轻;退耕还林(含草,下同)对农户的直补政策深得人心,粮食和生活费补助已成为退耕农户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退耕农户生活得到改善。但是,由于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问题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随着退耕还林政策补助陆续到期,部分退耕农户生计将出现困难。  相似文献   

13.
绿化资讯     
退耕还林政策近期完善10月10日,国家林业局召开退耕还林专题新闻发布会,对《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做了更进一步的部署和落实。要点有五条:一是原先退耕还林补助政策再延长一个周期,还生态林8年、还经济林5年、还草两年。二是在延长期内,从粮食补助资金中拿出一半对退耕农户进行直接补助,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现金105元,黄河流域及北方地区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现金70元。三是从粮食补助资金中拿出另一半作为巩固退耕还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一退两还"工程的深入开展,农户退耕意愿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出来,成为巩固退耕成果和确保退耕还林工程进一步实施的重要因素。通过对陕北地区吴起县进行的调研,发现后退耕时代陕北地区农民对退耕还林成果维护积极性较低。为此笔者对新阶段影响农户意愿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寻求相关措施来调整农户的想法和行为,在提高工程的有效性方面做了有益的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为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青海省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一年多来,进展顺利,成绩显著。但是,也存在许多问题,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影响林草建设的质量和成效。本文主要就政策、技术两个方面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退耕还林还草的粮补与钱补标准问题。按照国家和省政府出台的政策,退耕每亩补助粮食200斤,现金20元,还林还草种苗补助50元。但是,由于各地条件差异大,群众反映不一。条件差的地区原来亩产150斤至200斤左右,退耕户基本满  相似文献   

16.
退耕还林(草)工程在改善我国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对于农民而言,失地即意味着失业,国家的补贴政策只能在短期内缓解退耕对农户种植业纯收入的冲击,一旦补贴停止,未找到新的收入来源的退耕农户是不是会选择复耕、破坏现有的成果就成了一个未知数。所以认为消极依靠政府的"输血"来维持的退耕还林工程,其经济可持续性令人堪忧,主张在后退耕时代,退耕政策要重视提高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为退耕地区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富余劳动力寻求新的就业途径。具体从规范畜牧业生产、发展林下经济、培育区域特色主导产业、形成现代农业组织模式、拓宽就业渠道与鼓励农民创业等几个方面展开讨论,探索退耕区后续产业的健康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外退耕还林实施背景,指出我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对退耕土地范围的规定尚存在不足。并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了辽宁省退耕还林还草土地范围。  相似文献   

18.
做好退耕还林工作,必须解决好农林人口的人均基本农田问题;十分注意更新群众的观念;及时出台有关配套政策,如将退耕地从在册耕地中注销,减免退耕地的农业税;建立健全退耕还林的保障机制和补偿机制;正确处理好退耕还林与稳定承包政策、与还草还牧、与扶贫开发的关系;密切注意退耕还林与一定的经济扶持相结合,与提高科技含量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为搞好退耕补助粮食供应,满足退耕区人民群众生活的基本需要,确保“以粮代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顺利实施,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粮食储备局、国家林业局、财政部、农业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联合出台了退耕还林还草的粮食供应的暂行办法。  相似文献   

20.
<正>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始于1999年,是迄今为止我国政策性最强、投资量最大、涉及面最广、群众参与程度最高的一项生态林业工程。退耕还林20年间,宁夏累计兑现退耕还林政策补助资金130.27亿元,其中直补给退耕农户的资金94.22亿元,惠及全区32.3万农户、153万农民,人均直接受益6158元。昔日区内荒山秃岭水土流失、"风吹沙子走、抬脚不见踪"的旧貌,换成了山川秀美的新颜,农民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的生活状态彻底改变。宁夏海原县借助退耕还林工程,20年如一日不懈努力,在山川大地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