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2003~2012年统计数据为基础,以2003年为基期,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研究了河南省18地市的农业产业结构竞争力的空间格局差异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表明:河南省种植业在各个地市的农业中仍处于主导地位,农业内部结构的区域差异明显;就总偏离量而言,信阳、驻马店、开封、安阳和周口在地市农业中占竞争优势;从产业部门来看,农、林、牧、渔、农林牧渔服务业竞争力最强的分别是信阳、洛阳、平顶山、商丘、驻马店。  相似文献   

2.
利用中国统计年鉴和上海郊区统计年鉴中的农林牧渔总产值等相关数据,分析了上海市1978年以来农业结构演变特征;以2003年为基期,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分析了2003-2009年上海市在长三角的农业竞争力情况及上海市郊9个区(县)的农业经济增长差异,并针对上海的农业地位和区域差异现状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
根据江苏沿海县域经济单元2002—2011年人口与GDP统计数据,计算了县域经济体的基尼系数、变异系数以及泰尔指数,定量分析了研究时段江苏沿海县域经济发展差异性的时空演化趋势。结果表明,沿海县域的产业结构特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江苏沿海12个县域经济整体经济发展差距经历了先增后减的过程,2009年后各县市之间以及各地级市之间的差距普遍减小;随着时间的推移,南通、盐城、连云港内部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一致性,地级市内部县域产业结构亦具有一致性,反映了产业结构对于县域经济的影响;三次产业增长率呈现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向第三产业推移的产业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4.
晋艺波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11):207-210
立足乡村振兴战略,基于甘肃省农业经济差异角度,以甘肃省14个市州为研究对象,以人均农林牧渔生产总值为测量指标,选择2011、2015,2019年数据,计算甘肃省农业经济变异系数,运用ESDA空间分析方法,从空间角度剖析甘肃省农业经济区域差异与变化。结果表明:甘肃省农业经济呈现非均衡特征发展,相对差异集中极化程度较高,竞争程度小;甘肃省农业经济呈单核心非均衡特征发展,离散、集聚特征不明显,河西地区成为发达区。基于分析结果认为甘肃省应该实施非均衡发展策略,培育兰州、天水、甘南为农业特色发展核心地区,由单核心发展迈向四核心发展。  相似文献   

5.
提升江苏农业核心竞争力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升农业核心竞争力,是江苏新时期发展现代农业产业所面临的新课题。文章从不同视角透析农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阐述提升江苏农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就着力提升农业核心竞争力所应采取的方略作出探讨性的提示。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区域农业竞争力评价与时空演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农业竞争力的提升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甘肃省14个地级市(州)1997、2002、2007和2012年的农业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与实证分析,并结合不同时间断面上农业竞争力等级分布图和插值效果图,归纳总结了甘肃省农业竞争力的时空演变规律特征。结果表明:甘肃省各地市(州)农业竞争力水平差异显著,地域分布呈现出由分散向集聚发展的态势,可以划分为河西走廊超强型、陇中陇东一般型和陇南临夏甘南偏弱型3种基本类型;农业空间扩展能力与其竞争力水平高度正相关,并呈现出由极点式到点轴式再到网络化的迹象;农业政策导向驱动、资源禀赋及经济驱动、产业结构及成长驱动共同驱使农业竞争力在空间范畴上格局置换。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空间差异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乡村生态振兴战略背景下,深入考察当前农业面源污染的空间差异以及影响因素,对推进乡村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03—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单元调查法和空间计量分析方法,探讨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空间差异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业面源污染的地区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其中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农业面源污染较轻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即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呈现出由东中部地区向西北和东北地区递减的趋势。空间计量分析表明,农业面源污染呈现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高污染集聚区域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低污染集聚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北和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生产效率、清洁能源技术、产业结构优化、环境治理投资是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因素。因此,建议强化环境治理投资,加强农业绿色科技投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立完善区域间联防联控,以提升乡村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农业自主能力创新的内涵出发,结合四川农业创新的实际情况,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进行四川省自主创新能力的区域差异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动态来看,2000年以来四川省农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绝对差异总体上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而相对差异变化起伏很大,总体上是上升的。静态来看,四川21个地级市中,成都市和雅安市农业自主创新能力属于第一等级(较高);绵阳、南充、宜宾、乐山、达州、眉山和内江7个地区属于第二等级,其余12个地区属于第三等级(较低)。  相似文献   

9.
农业竞争力的提升是区域农业规划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区域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对近年来国内有关区域农业规划与农业竞争力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分析与同顾,结果表明:农业竞争力研究成果丰硕,涵括农业竞争力内涵、农业竞争力评价模型与指标体系的构建、评价方法和影响因素等多个方面;区域农业规划的研究方兴未艾,但理论研究总体滞后于规划实践,主要研究集中在规划基础理论、方法和思路等方面:区域农业规划与农业竞争力的关系研究有待加强.并提出了未来研究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吕勇斌  纪倩倩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9):4745-4750
基于农村金融排斥的最新研究成果,构建农村金融排斥的综合评价指标,对中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排斥程度进行评价。利用Moran’s I指数和Moran散点图对中国农村金融排斥的空间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对农村金融排斥区域差异的空间效应进行了空间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农村金融排斥的空间效应显著,邻近地区的排斥程度会对该地区农民的收入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业生产结构变动的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化进程的深入推动了中国农业区域分工的进程,其变化主要表现在区域农业生产结构差异的变动中,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1980-2000年中国农业生产结构区域差异的变动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结构趋异是中国农业生产结构区域变化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12.
浙江金华市与绍兴市区域农业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评价农业竞争力的11项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法找出能反映各项指标的公因子,并对金华市和绍兴市2个地级市14个区(市、县)的农业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然后利用聚类分析,按竞争力的不同,把14个区(市、县)分成几类,找出每类农业发展的特点、程度和差异,以了解金华绍兴各区(市、县)目前农业发展的状况,分析各区域农业竞争力的优劣势,为农业发展水平的提高提供可供参考的建议及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城镇化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以江苏沿海14县(市、区)为研究对象,从人口、经济、社会和生态四大方面选取了13个指标,采用熵值法结合GIS技术,对江苏沿海地区县域尺度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了研究,得出:(1)江苏沿海地区县域城镇化水平整体上呈现由南到北递减的趋势,通州市、海门市、东台市城镇化水平较高,东海县、赣榆区、响水县、灌南县、灌云县较低。(2)人口城镇化发展水平整体上呈现"中间高,两边低"的态势,大丰市、东台市、射阳县、如东县发展水平较高;灌南县发展水平最低;经济城镇化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从南向北逐级递减"的分布特征,海门市、通州市、启东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灌南县、响水县、灌云县发展水平较低;社会生活城镇化发展水平由南到北基本呈递减趋势,通州市发展水平最高,灌南县、响水县、赣榆区、东海县、灌云县发展水平较低;生态城镇化发展水平呈"北高南低"的态势,滨海县、东海县、灌云县、东台市发展水平较高;通州市、如东县、海门市、启东市发展水平较低。(3)运用相关性分析对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固定资产投资、个体从业人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相关性较大;生态环境发展水平与城镇化呈负相关。(4)从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两方面的协调发展提出江苏沿海地区城镇化协调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区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区际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可以导致区域在许多特性上存在高度的相关性.本研究通过对环鄱阳湖地区43个县(市)第一产业增加值(1995-2007年)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性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①1995-2007年环鄱阳湖地区县域农业经济之间的空间差异总体上大致呈现缩小趋势;②环鄱阳湖地区县域农业经济局部空间差异不断缩小,特别是该地区的北部和南部,表现出与周边地区同步发展态势;③自1995年以来环鄱阳湖地区的南部县域对整个区域的极化效应明显大干其扩散效应,其南部和北部地区内部分别形成了与周边地区显著相似的区域.  相似文献   

15.
农业竞争力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业效益,促进农村发展具有重大作用。该文选取9项指标对安徽省区域农业竞争力采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通过分析,找出安徽各地市农业发展的特点、层次、差异,并据此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实现安徽农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2016年淮北市37个加密自动站降水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2016年淮北市37个加密自动站降水属正态分布,平均降水量825.1 mm,雨日116.9 d.降水量、降水强度全年和四季南北差异显著,雨日全年和春、秋、冬季南北差异显著,大运河沿线、市区分别为雨量、雨日低值区;降水强度市区高,大运河沿线低.降水多为局部或大部地区,覆盖率与降水量、持续天数和过程雨日三者的自然对数呈直线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新发展理念视角,构建了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多目标函数法对2016—2020年中国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1)从全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水平和2016—2020年中国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来看,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总体呈现单调递增趋势;从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均值来看,由东到西呈现逐渐递减的态势,表现为东北地区(0.461 8)>东部地区(0.460 6)>中部地区(0.433 5)>西部地区(0.398 3),区域间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较低且差异显著。(2)从分维度发展水平来看,区域内部差异显著,表现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动力水平最高,东北地区农业经济结构优化水平最高、农业经济绿色发展水平最低,表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各维度水平有较大的提升空间。(3)从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来看,农业经济高质量水平空间差异较大,资源禀赋较好的黑龙江、江苏、福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较好,资源禀赋较差、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云贵高原、青藏高原、六盘山区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较差。基于此,本文提出构建现代化农业生产、经...  相似文献   

18.
以四川省各市(州)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各区域实际情况构建出包含5个一级指标、15项二级指标组成的四川省区域农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出农业生产力、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农业规模和农业结构4个公因子并对各地市农业竞争力排序,而后依据上述4个公因子利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四川省21市(州)的农业竞争力进行了分类。基于2014年统计年鉴的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各市(州)按照农业竞争力水平情况可分为4类,其中成都市农业发展状况最好,甘孜州和阿坝州的农业竞争力最弱,与因子分析排序结果基本一致。最后,针对增强四川省农业竞争力提出了一系列相关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业经济韧性的空间差异与影响因素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指标体系法对2009—2018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农业经济韧性进行综合测算,明确其空间差异特征,同时借助泰尔指数法分解其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在此基础上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因素进行有效性识别。结果表明:①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农业经济韧性均呈明显上升趋势。从省际来看,山东农业经济韧性均值最高,西藏最低。从区域来看,中部地区农业经济韧性最高,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地区农业经济韧性明显低于其他地区。②中国农业经济韧性的总体差异、区域内及区域间差异均呈不断缩小的趋势。通过对农业经济韧性空间差异的泰尔指数分解可以发现,这种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内差异,而区域内差异主要由西部地区省际差异引起。③政府支持力度、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地区市场规模与环境规制强度是影响中国农业经济韧性的主要因素,农业经济规模与科技投入水平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力相对较弱。不同影响因子两两之间的交互作用均表现非线性增强与双因子增强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20.
以四川省各市(州)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各区域实际情况构建出包含5个一级指标、15项二级指标组成的四川省区域农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出农业生产力、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农业规模和农业结构4个公因子并对各地市农业竞争力排序,而后依据上述4个公因子利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四川省21市(州)的农业竞争力进行了分类。基于2014年统计年鉴的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各市(州)按照农业竞争力水平情况可分为4类,其中成都市农业发展状况最好,甘孜州和阿坝州的农业竞争力最弱,与因子分析排序结果基本一致。最后,针对增强四川省农业竞争力提出了一系列相关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