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揭示和预测快速城市化与生态建设双重背景下喀斯特山地城市贵阳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的时间动态,从耕地承载力、生态承载力和社会经济承载力出发,运用熵权法对贵阳市1998-2018年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引入障碍度模型得出贵阳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的障碍因素,并预测研究区未来10年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998-201...  相似文献   

2.
为分析山东省土地利用变化格局,以期为土地管理决策、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山东省1997—2008年各市土地利用详细变更数据,选取农耕用地、牧草用地、园林用地、水域用地、城乡居住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和未利用土地等7种土地利用类型,在定量模型支持下对山东省不同时段及其内部不同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格局进行了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1997—2008年,山东省未利用地、耕地减少幅度较大,水域用地面积增长最显著;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动态度为0.96%;水域、交通用地、未利用地变化较为显著,其变化动态度分别为25.85%、2.26%和-2.14%。此外,各市耕地、园地、未利用土地和牧草地的相对变化率相距悬殊,证明山东省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具有显著的区域性差异。该研究揭示了山东省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对土地可持续利用、生态农业建设与人地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现代化进程中山东省农业生产效率测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对山东省农业生产投入产出效率进行有效评价,进而为科学推进低耗高产的可持续农业提供实践性参考,运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山东省17地市1993-2008年16年间的农业生产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各地市农业生产综合效率均值在演变趋势上分为3个阶段;不同区域在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鲁西地区农业生产在农技推广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存在明显不足,鲁中地区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结构急需改善。最后提出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应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要素重组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4.
为了深入探究城市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动态关系和互馈机制,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本研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灰色关联模型对2006—2015年兰州市城市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耦合协调以及关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兰州市城市化和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均呈上升趋势,且总体上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超前于城市化水平;耦合协调状态由中度失调逐渐转为优质协调,逐步趋于协调发展;城市化与土地集约利用2个系统之间互相关联,土地集约利用中的产出效益对城市化的影响最为明显,而社会城市化和生态城市化是影响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因素。在未来发展中,应发挥土地集约利用对城市化的反推作用,促进城市化进程,进一步提高协调性,从而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南疆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南疆的三地两州为例,计算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指数,利用ArcGIS平台及SPSS软件,运用协调度分析法和耦合度分析法等方法对2000—2013年间的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喀什等地区属于先是处于城市化发展超前于土地利用效益的阶段,然后是处于城市化发展滞后于土地利用效益的阶段,阿克苏地区处于城市化发展超前于土地利用效益的阶段,和田地区与克州是城市化发展滞后于土地利用效益的阶段;由城市化和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度可以看出,基本上都处于低水平耦合阶和磨合阶段;协调度分析得知,协调度水平总体不太高,区域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乌鲁木齐市自然资源、经济、生态环境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类型及它们未来的耦合协调度变化,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概念,构建了乌鲁木齐市自然资源·经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指标体系,并根据乌鲁木齐市2001—2013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对三者在研究期内整体的耦合协调度演变进行了定量的分析。利用GM(1, 1)预测模型,对研究区未来3年的耦合协调度发展趋势进行了模拟预测。结果表明:2001—2013年间,乌鲁木齐市整体的耦合协调度呈现缓慢上升趋势,其值介于0.279~0.502之间,从2001年的0.279增加到2013年的0.477,但2013年比2012年减少了0.025,从勉强协调变成了濒临失调;预测结果表明:未来3年,乌市自然资源·经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有所好转,耦合协调度分别是0.476、0.495、0.516,逐渐从濒临失调转换成勉强协调。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科学探究兰州市土地利用绩效动态变化及障碍因素作用机理,[方法]本研究从投入水平、利用程度、效益、生态可持续性4个层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优化TOPSIS法评价兰州市土地利用绩效情况,并采用障碍度模型及SPSS相关性检验对障碍因素进行判断和作用机理剖析。[结果]结果表明:兰州市土地利用绩效水平逐年升高,2006-2015年的绩效数值从0.192增至0.707,实现了由低绩效向良好绩效的转变;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障碍度逐年降低,而土地投入和生态可持续性障碍度逐年升高。长远来看,土地利用程度仍是影响兰州市土地利用综合绩效的首要因素。[结论]因此,应着力提升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合理控制人口密度,开发“空间立体式”模式,科学调节土地利用结构,促进整体资源优化。  相似文献   

8.
刘岩  徐广才 《中国农学通报》2021,37(23):158-164
本文通过构建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出北京市生态涵养区37个乡镇的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的数值,以期为北京生态涵养区生态与产业建设协调发展做出贡献。结合北京生态涵养区乡镇产业和生态保护基本情况,将乡镇产业和生态保护分别设为子系统,从产业的产值、产业的现代化水平、农业资源环境角度选取16个指标。采用熵值法计算产业和生态的指标权重,得到综合评价值S(1,Z)和S(2,Z),进而得到生态涵养区的耦合度C及耦合协调度D。结果显示:延庆区东北部刘斌堡乡、千家店镇、旧县镇、永宁镇和香营乡,门头沟区西南部雁翅镇,怀柔区西北部宝山镇,密云区东北部不老屯镇、大城子镇和太师屯镇耦合协调发展程度均较低,属于协调度较差的勉强协调发展区域。平谷区峪口镇、王辛庄镇及密云的东邵渠镇属于协调程度较好的中级协调发展区域。通过耦合度及耦合度协调度模型发现,37个乡镇的耦合度数值均较高,差异性不明显,从耦合协调度发展类型来看,37个乡镇的耦合协调程度未来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9.
长沙市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土地利用变化是城市生态环境改变的重要因素。长沙市作为中部经济发达、人口众多的大城市,其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速度很快。强烈的土地需求对土地利用的强度、方式、规模、布局等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强烈的冲击,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本文引入城市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的概念,分析长沙市土地利用现状,阐述城市土地利用生态风险产生的原因,识别与土地利用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K均值聚类等方法,建立了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分析和评价长沙市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结果发现该区所研究时段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总体上变大,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值从1996年的-0.85286(Ⅴ),变为2006年的1.321039(Ⅰ),期间变化波动明显,风险值在1996-1999年和2003-2006年趋于上升,2000-2002年趋于下降。根据此评价结论提出一系列规避和应对生态风险,协调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气孔控制着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两个相互耦合的过程,气孔导度与光合速率的耦合关系是理解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水循环及其耦合关系的基础。利用LI-6400光合仪控制光强和CO2浓度变化,分析了C3和C4作物气孔导度-光合速率耦合关系的差异。结果表明:即使CO2浓度变化条件下,Ball-Berry模型也能很好地模拟气孔导度与光合速率二者的耦合关系。气孔导度与净光合速率之间的耦合系数体现了不同作物之间水-碳交换比例的差异,反映了气孔限制和内部生理生化过程限制在不同作物上所占的比例。由于该系数在C3作物和C4作物之间存在明显差异,C3作物中,陆生C3作物和水生C3作物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作物的生态功能类型可以大体划分为3类:C4作物、陆生C3作物和水生C3作物。这种生态功能类型的划分为提高碳循环、水循环以及水碳耦合循环模型在区域尺度上应用的精度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经济耦合协调度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李萍  谭静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1):364-367
解决城市用地供需矛盾的关键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了测度城市经济与土地利用效率之间的协调程度,通过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城市经济与土地利用效率进行综合评价,然后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度函数,测算地级城市经济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分别得到四川省18个城市1998至2008年的协调度,同时对不同地级城市、不同年份的计算结果作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动态地分析与考察,结果表明四川省地级城市经济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协调程度虽然逐步提高,但是总体上水平不高,只有发展经济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并举,才能改进协调度,从而为政府实施城市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土地利用战略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各地级市经济与环境耦合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珊珊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23):193-198
探究河南省各地市经济与环境因子相互作用情况,旨在全面认清各市经济与环境的耦合度现状,为各区域政策的制定与调整提供借鉴,实现河南省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基于对河南省18市2008—2012年各项指标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出区域经济与环境内部各因子相互作用的关联度模型和耦合度模型,用定量方法分析经济与环境系统耦合的主要因素,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河南省各地市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胁迫作用以及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性都较大,其中环境建设和环境治理对经济发展的约束性最大,而经济结构和经济实力对生态环境胁制作用最大。河南省各地市经济与环境耦合度空间分异规律显著,大致将其划分为协调、磨合、拮抗和低水平耦合4种类型,其中以磨合、拮抗类型为主;2008—2012年河南省各地市经济与环境耦合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期间耦合度时序变动较大。  相似文献   

13.
分析江苏省及三大区域的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推进其城镇化高质量发展。通过构建人口与土地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法和熵值法确定权重,并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0—2018年江苏省和2018年13个地级市的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2000—2001、2003—2013年江苏省人口城镇化指数略高于土地城镇化指数,属于土地城镇化滞后型;2002、2014—2018年江苏省土地城镇化指数高于人口城镇化指数,属于人口城镇化滞后型。(2)江苏省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度等级分别为失调(2000—2001年),中低度协调(2002—2004年),中度协调(2005—2008年),中高度协调(2009—2012年),高度协调(2013—2018年)。(3)江苏省人口与土地城镇化滞后型空间呈现“南北”结构,江苏省城镇化水平不均衡且两极化现象突出。(4)除徐州市外,江苏省的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度呈现“由南向北递减的阶梯状分布”,其中南京市的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度最高,宿迁市最低。该研究得出了江苏省人口与土地城镇化的时间演变规律及空间格局特征,为江苏省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宁夏新型城镇化与人居环境发展时空耦合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宁夏城镇化发展水平与人居环境的协调关系问题,利用协调度与耦合度评价模型,测算宁夏5个地级市2005—2015年新型城镇化与人居环境协调度指数与耦合度指数,并分析5 个地级市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从整体发展态势看,2005—2015 年研究区除固原市和中卫市外,各市新型城镇化与人居环境协调度指数、耦合度指数均呈现良好上升趋势;(2)从时间序列看,研究区新型城镇化与人居环境协调关系大部分处于高度协调阶段,耦合度除中卫市和固原市外,基本处于磨合阶段与高水平耦合阶段;(3)从空间格局看,研究区新型城镇化与人居环境耦合协调度差异不大,各市均有较高的耦合度。通过分析研究,针对研究区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人居环境发展现状提出建议,包括优化城镇空间格局,加强城镇综合承载力;加强户籍改革,推动农民市民化进程;提高居民环境意识,选择合理的城市发展速度与规模。本研究对城乡规划与城镇化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现状评价及其空间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促进山东省城市土地利用向集约化方向发展,以2010年山东省17个地级城市为研究对象,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山东省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现状及其空间差异。结果表明,山东省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度均不高,且区域差异明显。从空间角度来看,山东半岛的青岛、烟台、威海3市和济南的分值最高,而德州、聊城、菏泽、枣庄等远离山东省中心城市核心竞争群的城市得分较低。其格局大致形成由东北向西南穿插全省逐级递减,形成一个“N”字型的空间布局。进一步将上述17个城市可划分为4种不同的土地集约利用类型。最后结合山东省实际情况,提出了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