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宁波地区不同规模猪场粪便中重金属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对宁波地区大型、中型、小型三家猪场中大猪、中猪、保育猪粪便进行随机抽样,检测其中的铜、锌、铁、砷、汞、铅、镉重金属含量,根据农业部有机肥料行业标准NY525-2012和德国腐熟堆肥对重金属的限量标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铜超标率达到83.3%,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猪粪中铜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中小型规模猪场不同类型猪粪中铜含量均最高,大型猪场次之,中型猪场最低(P0.05);锌超标率达100%,不同规模猪场大猪粪中锌含量差异显著,小型猪场显著高于大型猪场(P0.05),大型猪场显著高于中型猪场(P0.05),中猪粪中锌含量无显著差异,大型猪场和小型猪场保育猪粪中锌含量显著高于中型猪场(P0.05);猪粪中铁的平均含量达2861.7mg/kg,不同规模猪场大猪粪中铁含量显著高于中型和小型猪场,中猪粪中铁含量差异不显著,保育猪粪中铁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中小型猪场最高,大型猪场次之,中型猪场最低;(2)不同规模猪场不同类型猪粪中汞含量存在差异显著,均未超标,中型猪场中猪和保育猪粪中汞含量超标;砷、铅、镉含量均未超标。不同规模猪场猪粪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小型猪场猪粪中铜、锌、铁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两个猪场。不同生长阶段猪粪便中重金属含量有差别,保育猪粪便中铜、锌、镉含量较高。试验结果表明:养猪业中应控制饲料中微量元素添加量,加强粪便无害化处理,降低土壤的重金属污染,从而减轻对环境的负担。  相似文献   

2.
研究检测了规模猪场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中不同阶段猪粪便特性。结果表明:季节对保育猪粪便中有机质、全氮、全磷、铜、锌含量影响显著,对育肥猪和繁育母猪粪便中含水率、有机质、全氮、全磷、铜、锌含量影响显著。春季,保育猪、育肥猪和繁殖母猪粪便中除全磷和锌含量差异不显著外,含水率、有机质、全氮、铜含量差异显著;夏季,保育猪、...  相似文献   

3.
规模猪场粪便中污染因子的四季动态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监测规模猪场粪便中污染因子的四季变化趋势,选择肥育猪、妊娠母猪、保育猪3种猪的粪便为研究对象,采用GB 8576—1988标准测定鲜粪的含水率,采用NY 525—2002标准测定风干粪样中的全氮、全磷和有机质含量,采用GB/T 17138—1997标准测定风干粪样中的铜、锌含量。结果表明,肥育猪和妊娠母猪鲜粪含水率的季节变化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保育猪为秋季〉冬季〉夏季〉春季;风干粪样中,除夏季保育猪排序略有不同外,3类猪群5项检测指标四季及年均值的大小顺序均为有机质〉全磷〉全氮〉铜〉锌;全氮含量,3类猪群均冬季最低,保育猪和妊娠母猪夏季最高,肥育猪秋季最高;全磷含量,保育猪夏季最低、春季最高,肥育猪与之相反,妊娠母猪春季最高、秋季最低;有机质含量,肥育猪和妊娠母猪夏季最高,保育猪和肥育猪春季最低;铜含量,3类猪群在四季的变化差异较大;锌含量,3类猪群均秋季最高。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对河南省12家规模化猪场饲料及粪便中氮磷、重金属及抗生素含量进行调查,采集断奶仔猪、保育猪和育肥猪3个阶段的饲料和粪便样品,测定样品中粗蛋白、总磷、部分重金属元素(锌、铜、砷)和抗生素(金霉素和喹乙醇)的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规模化猪场断奶仔猪饲料中粗蛋白、磷、铜、锌、砷、金霉素和喹乙醇平均含量分别为19.49%、0.60%、184.25 mg/kg、1853.33 mg/kg、4.79 mg/kg、3.50 mg/kg、22.95 mg/kg,保育猪饲料中上述各指标平均含量为18.26%、0.56%、174.00 mg/kg、719.17 mg/kg、7.55 mg/kg、7.00 mg/kg、24.04 mg/kg,肥育猪饲料中各指标平均含量为16.63%、0.47%、133.50 mg/kg、192.17 mg/kg、5.88 mg/kg、2.62 mg/kg、4.98 mg/kg;断奶仔猪粪便中粗蛋白、磷、铜、锌和砷平均含量分别为26.15%、2.57%、816.67 mg/kg、4 853.33 mg/kg、13.07 mg/kg,保育猪粪便中上述各指标平均含量分别为25.99%、2.89%、1 475.00 mg/kg、4 798.33 mg/kg、22.72 mg/kg,肥育猪粪便中各指标平均含量分别为21.64%、2.83%、948.33 mg/kg、1 730.00 mg/kg、41.21 mg/kg,所有猪粪便中均未检测出金霉素和喹乙醇。断奶仔猪和保育猪饲料中总磷含量与粪便中总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饲料中铜含量粪便中铜含量在断奶阶段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育肥阶段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饲料中锌含量与粪便中锌含量在保育阶段达到了显著正相关(P0.05);饲料中砷含量与粪便中砷含量均呈正相关,但相关性均未达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5.
规模猪场不同阶段猪粪便特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建凤  王诚  张印  蔺海朝  武英 《养猪》2012,(2):62-64
研究检测了规模猪场在不同季节不同阶段猪粪便及污水特性。结果表明,季节对保育猪粪便中有机质、全氮、全磷、铜、锌含量影响显著,对肥育猪粪便中全氮、全磷、铜、锌含量影响显著,对繁殖母猪粪便中含水率、全氮、铜、锌含量影响显著;在春、夏、秋3个季节保育猪、肥育猪和繁殖母猪粪便中检测指标差异较小,冬季差异较大。季节对污水检测指标中总磷、铜和锌影响极显著,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对某地区19个规模化猪场的育肥猪、保育猪及断奶仔猪的饲料和粪便进行随机抽样,检测其锌含量,并对两者锌含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饲料中锌浓度超标率为71.9%,粪便的锌含量超标率为29.8%;(2)除3号、12号和14号猪场的育肥猪以及1号、2号、4号、5号、12号和14号猪场的保育猪之外,其他猪场的各个生长阶段猪粪便锌含量显著高于对应饲料的锌含量(P0.05);除4号和15号猪场外,其余猪场断奶仔猪饲料的锌含量显著高于育肥猪和保育猪饲料的锌含量(P0.05);(3)猪粪便中锌含量与其饲料中锌含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594;育肥猪、保育猪和断奶仔猪的饲料与对应粪便中锌含量的线性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342、0.1761和0.8488;所有猪饲料与对应粪便中锌含量的线性回归方程的斜率为1.806,育肥猪、保育猪和断奶仔猪的饲料与对应粪便中锌含量线性回归方程的斜率分别为1.220、0.7219和1.494。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所调研地区规模化猪场饲料和粪便的平均锌含量均超出国家标准,且粪便中锌含量与饲料锌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生猪养殖过程中,为加快猪生长速度、提高饲料利用率和防止疾病,会在饲料中添加大量铜(Cu)、锌(Zn)、铁(Fe)等微量元素。但由于猪对金属元素的低消化吸收率,大量金属元素将以粪便的形式排出体外,而粪便中重金属的大量排放将会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文章结合国内多省市规模化猪场粪便重金属元素含量数据,阐述了造成猪粪便重金属元素含量高的原因以及重金属元素排放的危害,并提出降低规模化猪场粪便中重金属含量的防治措施。旨在为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河南省新乡市区附近猪场饲料和粪便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以判定粪便能否直接被利用,试验从猪场随机抽取各生长时期饲料及对应粪便样品20个,测定重金属锌(Zn)、锰(Mn)、铅(Pb)元素的含量。每个样品设2个重复,经灰化、消化处理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生仪(ICP)检测重金属元素含量。结果表明:粪便与饲料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呈正相关,不同生长时期猪粪便重金属元素含量不同,保育期仔猪粪便重金属Zn元素含量超出国家标准,对环境造成危害不能直接用来堆肥处理;妊娠前期母猪、妊娠后期母猪、新生仔猪、育肥期猪粪便中重金属Zn、Mn、Pb元素的含量在允许范围内,可以用来堆肥处理。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低剂量黏土铜在猪饲料中应用的可行性,试验选用健康状况良好、体重相近的小猪70头和中大猪(第1阶段中大猪)68头,每种猪群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猪群饲喂常规日粮(添加硫酸铜),试验组猪群饲喂用黏土铜替代硫酸铜的日粮,进行25 d的饲养试验,试验结束后小猪继续进行试验(第2阶段中大猪),测定小猪和不同阶段中大猪的生长性能和腹泻率,同时测定粪便样品中铜元素的含量,分析了试验组和对照组猪群在生长性能及粪便中铜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试验组小猪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分别降低了18.48%和13.19%,料重比增加6.27%,但差异不显著(P0.05),但在第2阶段的试验中试验组猪群健康状况恢复更快,腹泻率更低;第1阶段中大猪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分别降低2.30%和4.41%,日增重和腹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试验结束时,小猪和中大猪粪便中铜元素减排率可达94.97%和79.20%。说明低剂量黏土铜替代饲料中的硫酸铜对小猪和中大猪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且可以大大降低猪粪中重金属铜的排放量。  相似文献   

10.
为调查猪场猪轮状病毒(PoRVA)流行毒株以及不同阶段猪群PoRVA感染情况,从某规模猪场收集PoRVA阳性样本进行VP7基因测序分析,同时采集不同阶段猪群粪便样本,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进行PoRVA检测,分析猪场不同阶段猪群PoRVA感染情况。结果发现:该规模猪场PoRVA流行毒株主要为G9型猪轮状病毒;各阶段猪群粪便样,其阳性率介于1.5%~42.09%,其中7~23日龄哺乳仔猪粪便样,阳性率为8.66%,24~65日龄保育猪粪便样,阳性率为42.09%,育肥猪阳性率为2.66%,母猪为1.5%;从24~42日龄临床正常(55.08%)与腹泻猪(36%)之间的PoRVA阳性率比较结果,没有发现腹泻与感染PoRVA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猪是小袋纤毛虫重要的保虫宿主,主要寄生在大肠段,对肠黏膜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猪只感染小袋纤毛虫的比率为17%~100%,一般以热带、亚热带较为严重[1]。笔者用粪便直接涂片法镜检,检查了广东珠三角5个现代集约化猪场的小袋纤毛虫感染情况;同时还对猪群消化不良性下痢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各猪场除乳猪外,种猪、保育猪、生长猪、育肥猪的消化不良性下痢粪便含虫率均十分高(55.7%~92.91%);而各猪场、各年龄段的猪只正常粪便的含虫率均非常低,最高的生长猪为7.69%;另外,猪群消化不良性下痢的比例也很高,生长猪高达37.34%,育肥猪高达29.41%…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龙岩市部分猪场猪结肠小袋纤毛虫和猪等孢球虫的感染情况,采集龙岩市不同县(市、区)4个猪场不同年龄阶段猪群的245份粪便样品,进行直接涂片镜检检查。结果表明,4个猪场均检查到猪结肠小袋纤毛虫感染,平均感染率33.5%,其中种公猪感染率最高为51.7%,哺乳仔猪感染率最低为10.0%;2个猪场检查到猪等孢球虫感染,平均感染率2.0%,其中哺乳仔猪和保育猪感染率分别为5.2%和4.8%。调查结果为猪场采取合理措施防治猪结肠小袋纤毛虫和猪等孢球虫感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摸清当前安徽省猪群中PCV2感染情况及疫苗的免疫效果,本试验采集了12个猪场的289份猪扁桃体和289份猪血清样品,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扁桃体中的PCV2,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PCV2抗体。试验结果显示:猪群PCV2感染率为11.8%,其中大型猪场、中型猪场、小型猪场感染率分别为8%、0%、26%,生产母猪、后备母猪、保育猪及育肥猪感染率分别为12%、16%、0%、17%;猪群PCV2抗体阳性率92.4%,其中大型猪场、中型猪场、小型猪场阳性率分别为96%、82%、98%,生产母猪、后备母猪、保育猪、育肥猪阳性率分别为100%、91%、82%、98%。安徽省猪群存在PCV2隐性感染,其中小型猪场及育肥猪群感染率较高;不同养殖规模、不同生长阶段猪群猪圆环病毒疫苗免疫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郭建凤  王诚  蔺海朝  张印  武英 《养猪》2012,(3):73-76
研究检测了规模猪场在不同季节中不同阶段猪尿液特性。结果表明:季节对保育猪尿液中pH、COD(化学需氧量)、氨氮、凯氏氮、总磷、铜、锌含量影响显著,对肥育猪尿液中pH、COD、氨氮、凯氏氮、总磷、铜含量影响显著,对繁殖母猪尿液中pH、COD、凯氏氮、总磷、铜、锌含量影响显著;春季,保育猪、肥育猪和繁殖母猪尿液中检测指标差异显著,除pH以繁殖母猪最高、且与肥育猪和保育猪差异极显著外,COD、氨氮、凯氏氮、总磷、铜含量都以保育猪最高、且与肥育猪和繁殖母猪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夏季,3个阶段猪只的pH、氨氮、凯氏氮、铜差异显著;秋季,3个阶段猪只的pH、COD、凯氏氮、铜和锌差异显著;冬季,3个阶段猪只的COD、总磷、铜和锌差异极显著,且都以保育猪含量最高,除总磷含量保育猪与肥育猪间差异不显著外,保育猪的COD、铜和锌含量都与肥育猪和繁殖母猪阶段形成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兽医学报》2017,(1):40-46
为了掌握胞内劳森菌在湖北省5个疑似猪增生性肠炎暴发规模化猪场中的流行情况,我们建立了一种从粪便中检测胞内劳森菌的巢式PCR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采集于这5个规模化猪场不同生产阶段不同临床表现猪群的1 003份粪便样品进行监测。结果显示:5个猪场的胞内劳森菌检出率在11.5%~19.4%之间,平均阳性率为15.5%;就临床表现而言,腹泻猪粪便样品中胞内劳森菌的检出率高于非腹泻猪;就生产阶段而言,保育及育肥猪中胞内劳森菌的检出率高于断奶仔猪、母猪和公猪。我们还利用粪便检测胞内劳森菌呈阳性、疑似临床症状明显的猪的肠道制备的感染溶液进行了病例复制,试验猪在灌服感染溶液后出现了与胞内劳森菌感染相似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并且从感染猪的肠道组织和粪便中检测到了胞内劳森菌的存在。本试验对于进一步了解胞内劳森菌在我国猪群中的流行情况及致病性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规模化猪场结肠小袋纤毛虫感染情况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粪便检查法对伊川县有代表性的8个规模化猪场的母猪及不同阶段猪群的粪便586份进行结肠小袋纤毛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发现,各猪场的感染率在33.8%~56.6%之间,其中母猪感染率为41.1%,保育猪为51.2%,生长猪为46.9%,育肥猪为43.2%,总感染率为45.9%。有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猪群感染率为53.2%,而无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猪群感染率为38.5%,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7.
对江西省20个县(区)规模化猪场的饲料、饮水、猪粪和猪尿进行随机抽样,共采集样品440份,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分别检测铜、锌、铁、锰、铅和镉的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饲料中铜、锌、铁和锰的平均含量分别为71.00、146.88、273.95和91.15 mg/kg,猪饮水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4.15、169.12、177.46和78.58μg/L;饲料中铅和镉的含量平均为3.29和0.06 mg/kg,饮水中铅和镉的含量平均为0.45和0.1μg/L,饲料中铜和锌存在较大的超标风险。(2)不同猪场粪便和尿液中的重金属含量波动范围很大,粪便中铜、锌、铁和锰的平均含量分别为687.04、1 315.26、2 450.37和720.96 mg/kg,尿液中平均含量分别为0.44、1.43、1.58和0.58 mg/L,粪便中的铜和锌含量超标严重,镉的超标率为1.22%,铅未超标。(3)饲料中的铜、锌、铁与猪粪中的存在极显著性相关(P0.01),饮水中的铅会极显著的影响尿中的铜、锌、铁、锰和铅的含量,猪粪中的锌和铁、锰、铬存在极显著性相关(P0.01),尿液中的各元素之间存在极显著性相关(P0.01),说明猪粪和尿液中的重金属主要来源于饲料和饮水,粪污中各元素之间存在相互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生长猪饲料添加中等剂量铜的可能性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仔猪饲喂高铜日粮,使粪便明显变黑。由于受商家误导,一些养殖户认为猪采食后拉黑粪才是好饲料,导致目前肉猪生长肥育各阶段饲料的硫酸铜添加量逐年增加,许多商业饲料厂的中大猪饲粮铜水平高达160-180ppm。高钢对猪肝肾的危害及对环境的污染已成共识。为了探讨中等剂量钢在中大猪生产中应用的可能性,我们于1999年2月9日至3月17日在东芜食品出口公司塘厦猪场开展这个试验项目。1.材料和方法1.l试验设计及试验猪选择试验采用单因于试验设计法。在生产群中选择社x(大x长)三元杂生长猪50头(全部为母猪),分为中等铜组(A组,铜地p叫…  相似文献   

19.
饲料对生猪养殖小区粪便产量及粪便污染物背景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别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连续3d收集保育猪、育肥猪和妊娠母猪的饲料和粪便,研究常规生产条件下各阶段饲料对生猪粪便产量和粪便污染物背景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每头生猪的鲜粪平均收集量分别为:保育猪0.21~0.69kg/d、肥育猪0.51~1.64kg/d、妊娠母猪1.16~1.83kg/d;同一季节粪便的含水率、全氮、有机质、铜和锌浓度的变化趋势为:保育猪育肥猪妊娠母猪;全磷浓度的变化趋势是:保育猪育肥猪妊娠母猪。在常规生产条件下饲料营养和饲喂水平对粪便产量及粪便污染物含量有重要影响,饲料营养和饲喂水平是控制生猪清洁生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江西省泰和县规模化猪场结肠小袋纤毛虫的感染情况,于2018年3~5月随机选取泰和县周边5个规模化猪场,并采集5个猪场中不同年龄段腹泻猪共计100份粪便样本,采用直接涂片法检测观察。检测结果显示,34份样品为小袋纤毛虫阳性,阳性率为34%;在25份哺乳仔猪样本中,检测出小袋纤毛虫的有2份,阳性率为8%;在25份保育猪样本中,检测出小袋纤毛虫的有9份,阳性率为36%;在50份育成猪样本中,检测出小袋纤毛虫的有23份,阳性率为46%。5个猪场检测结果均为小袋纤毛虫阳性,猪场阳性率高达100%,各猪场感染率为20%~50%。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江西省泰和县规模化猪场均有小袋纤毛虫感染,且各阶段猪均有感染,感染率从高到低为:育肥猪、保育猪、哺乳仔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