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采用1956~2010年黑龙江省双鸭山单站逐日最低气温资料,利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分析该市霜冻变化特征。分析表明:双鸭山市近55年来的平均初霜冻日为9月28日、终霜冻日为5月8日,平均无霜冻期为143天;初、终霜冻日年代变化表现为20世纪50~60年代初霜冻日偏早、终霜冻日偏晚,70、80年代初、终霜冻日接近55年平均,90年代以后初霜冻日偏晚、终霜冻日偏早;初、终霜冻日和无霜冻期的线性变化趋势分别为2.0d/10a、-3.5d/10a和5.6d/10a。  相似文献   

2.
陇县南靠关山,北有千山,境内丘陵起伏,沟壑纵横。最高海拔2,434米,最低海拔895米。极端最高气温40.3℃,极端最低气温-17.5℃,平均温度10.8℃。年平均10℃以上积温3,808℃,年平均日照2,027.3时,年平均降雨592.9毫米。初霜期10月11日,最迟终霜期5月9日,平均无霜期206天。地理条件、自然气候都较适应核桃生长。因此核桃生产历史悠久。解放以后,省、地确定我县为核桃生产基地之一。截止  相似文献   

3.
一、试验内容和方法 (一)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兰州市东岗镇大青山本所试验基地。年平均降雨量326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470毫米,为降雨量的4.5倍。年平均气温9.4℃,绝对最高温度39.1℃,绝对最低温度-28.2℃。初霜期9月下旬,晚霜期5月上旬,无霜期为188天。圃地为轻粘壤土,PH值为8.0。 (二)种条来源与种条处理种条采自兰州市安宁区咸水沟河北杨天然林一年生根蘖苗。插穗长25厘米,其处理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山东毛白杨在我圃年生长规律及其特性,81年我们对其作了定期定株观察调查,以便日后对该种苗木人工调控管理提出一些参考依据。一、圃地自然环境及育苗措施简介我校苗圃地势平坦,土层深厚为川地褐土,地下水位3米左右,土壤含速效磷5.8ppm,含 N 量0.086%,有机质1.127%,PH 值7.5,年平均气温9.8℃,气温稳定通过10℃的多年平均积温值为3426℃,一般终霜期在4月中旬,初霜期在10月上旬,无霜期  相似文献   

5.
一、自然概况内蒙古阿里河林区位于大兴安岭东侧,嫩江流域的甘河上游。其地理坐标是:东经123°10′—124°12′,北纬50°30′—51°24′,东西宽64公里,南北长147公里。该林区年平均气温-2℃—3℃之间,最低气温-40℃左右,最高气温37℃左右,无霜期短,一般初霜期在9月初,终霜期在6  相似文献   

6.
刘公岛位于威海市境内,北纬37°52′~54′,东经122°26′~30′,最高点旗顶山海拔159.5m,总面积3.15km2。刘公岛南面坡度平缓,北面地势陡峭,成土母岩主要为石灰岩、片麻岩等岩类。土壤有棕壤、沙壤等土类。刘公岛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区,历年平均气温12℃,8月份气温最高,月平均气温24.7℃,最低气温在1月份,月平均-1.9℃,历史极端最高气温35.5℃,极端最低气温-14.7℃,阳坡比阴坡早解冻半个月。年平均无霜期220天,始霜期10月底,终霜期4月中旬。夏季多南风,冬季多北风、西北风,历年最大风速40m/s。年平均降水量为750.2mm,多集中于7、8、9三…  相似文献   

7.
健杨苗失水对造林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木本身的水分状况,是影响造林成活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解苗木失水与造林成活率的关系,进一步探讨提高造林成活率的途径,我们于1984年在沂水县龙山苗圃做了本项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一、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系山间平原,壤土,PH值7,年平均气温11·6—12·6℃,初霜期10月下旬,终霜期4月上旬,平均无霜期206天。平均年降水量750—850毫米,7、8两个月降水量占全年的60%,年平均蒸发量1893.3毫米,年日照时数为2420.6小时。  相似文献   

8.
选择新疆乌拉泊库区沙枣、银白杨、大果榆、白榆和火炬等5种乔木树种,于2009年5月份和8月份对树干液流和气象进行同步监测。结果表明:(1)沙枣、银白杨和火炬树干液流表现为单峰曲线;大果榆和白榆树干液流则为双峰曲线;5月份平均液流流速为火炬银白杨沙枣大果榆白榆;8月份树干液流平均流速为沙枣白榆大果榆火炬=银白杨。(2)5种树种的树干液流流速与气温、太阳辐射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空气相对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除大果榆树干液流与风速呈显著相关外,其余树种树干液流流速与风速关系不密切。(3)沙枣、大果榆和白榆8月份树干液流流速比5月份高;火炬则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银白杨变化不明显;5种树种的日耗水量也表现出类似的变化;各树种5月份日耗水量为大果榆白榆火炬银白杨沙枣;8月份的日耗水量为大果榆白榆沙枣银白杨火炬。  相似文献   

9.
以长春市建植小叶女贞庭院绿篱为研究材料,观测群体花期、单株花期、单花序与单花花期,收集5月份有关气温数据,分析其对花期性状表现是否构成影响及程度。结果表明:2014—2016年小叶女贞开花时间为6月2日至25日之间,3 a群体花期平均为21.3 d,各年度相差在1 d之内,盛花期为12~13 d;单株开花时间最短植株为16 d,最长者为19 d,平均为17.5 d;单花序为8~12 d,单花为4~5 d。小叶女贞为夏初开花树种,此时气温等气象因子稳定,花期基本不受天气微小变化影响,开花时间亦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0.
50年民勤西沙窝蒸发量与主要气象因子变化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借助民勤典型荒漠地貌西沙窝的标准气象站观测资料,通过分析1966~2015年蒸发量与主要气象因子变化的相关关系以及关联的密切程度,揭示该区域的气候变暖与水分循环变化规律。结果表明:50年内,民勤西沙窝20 cm蒸发皿蒸发量呈下降趋势,下降速率平均在-118.7 mm/10 a范围内,影响蒸发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近地表空气湿度的不断增加与日照时数的持续下降,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881与0.903,均通过99%显著性水平;次要因素是年均风速逐渐下降,相关系数是0.736,通过95%的显著性检验;四季中春季蒸发量明显减小,约占去年减小的37.4%,其次是秋季,占11.43%,夏冬季变化不明显,这些因子的改变,形成了民勤荒漠区水分在热平衡中的转换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11.
季节性冰冻地区路基聚冰防治措施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东北季节性冰冻地区的路基若土体中含有较多的水,在温度下降的时候,会发生程度不同的聚冰、冻胀现象。由于土体含水量、土体毛细作用的强弱及温度变化速度的不同,又将产生轻度冻胀直至翻浆等不同程度的病害。本文对季节性冰冻地区聚冰现象提出了一些防治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2.
川西亚高山白桦林内空气和土壤温度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2年5月~10月对川西亚高山白桦林内空气和土壤温度的时空动态的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层次土壤温度的日变化对天气变化的响应不同。土壤越深,其温度的日变化越小,且最高温出现的时间会滞后。林内和林外空气温度的日变化对天气变化的响应也不同。2)土壤与空气温度的旬变化一致,即土壤温度的旬平均值随着空气温度的旬平均值升高而升高。气温旬平均值的变化幅度比土壤大,且气温的变化速度比土壤快,尤其是9月上旬以后,空气温度的下降非常明显。3)在6月和7月土壤的月平均温度小于空气的月平均温度,但是5月和8月到10月情况却相反。由于白桦次生林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空间结构简单,且叶面积指数较小,群落的透光系数较大,群落内外的空气温度差异也较小,体现出川西亚高山次生阔叶林的小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13.
国槐蚧虫寄生蜂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外观察发现,为害国槐的槐花球蚧和枣球蜡蚧体内有多种寄生蜂,发生时间在4月上旬至5月下旬。寄生蜂的寄生率可达90%,平均为55%。寄生在两种蚧虫体内寄生蜂的成虫羽化进度、寄生率等各不相同。经观察,寄生在槐花球蚧和枣球蜡蚧体内的寄生蜂每天羽化量最多时分别在14~15时、9~11时,羽化最高峰在5月13日左右、5月9日左右。  相似文献   

14.
松尺蠖在云南省宁蒗县1年发生1代,以幼虫危害云南松针叶.幼虫始见于11月下旬,6月上旬老熟幼虫停止取食并吐丝下垂于枯枝落叶中或钻入湿润疏松的土表(约2cm)深处化蛹,蛹期90d.成虫始见于8月,终止于10月上旬.卵始见于8月下旬,终止于11月下旬.8月下旬~9月下旬为该虫最佳灯诱杀虫期,3~5 月为最佳化学防治时期.  相似文献   

15.
柳厚壁叶蜂生物学特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厚壁叶蜂(Pontania dolichura)是严重危害柳树的一种害虫.调查结果表明,它在太原地区1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做茧过冬;翌年3月下旬化蛹,4月上旬为化蛹盛期,4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5月上旬为成虫羽化高峰期,成虫寿命10 d左右;成虫出土后,集中在柳树周围的花灌木上取食花蜜以补充营养.  相似文献   

16.
蟒河保护区猕猴生态观察与种群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1999年在蟒河自然保护区对猕猴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调查和观察。结果表明,猕猴分布面积占保护区面积的40%,种群密度为6.8只/km^2,发情期11月上旬至中旬,产仔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哺乳期3个月,有明显的领域行为和较特殊的社群结构。  相似文献   

17.
Repo T  Lehto T  Finér L 《Tree physiology》2008,28(10):1583-1591
In boreal regions, soil can remain frozen after the start of the growing season. We compared relationships between root characteristics and water relations in Scots pine (Pinus sylvestris L.) saplings subjected to soil frost treatments before and during the first week of the growing period in a controlled environment experiment. Delayed soil thawing delayed the onset of sap flow or totally blocked it if soil thawing lagged the start of the growing period by 7 days. This effect was reflected in the electrical impedance of needles and trunks and in the relative electrolyte leakage of needles. Prolonged soil frost reduced or completely inhibited root growth. In unfrozen soil, limited trunk sap flow was observed despite unfavorable aboveground growing conditions (low temperature, low irradiance, short photoperiod). Following the earliest soil thaw, sap flow varied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 depending on light and temperature conditions, phenological stage of the plant and the amount of live needles in the canopy.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delayed soil thawing can reduce tree growth, and if prolonged, it can be lethal.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介绍了冻土地区公路翻浆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胡柚花芽分化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冰冻切片法观察胡柚花芽分化各阶段的形态特征.胡柚花芽分化从12月中旬开始到次年4月中旬结束,可分为6个时期,历时120d左右。花芽分化和物候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刚进入盛果期的胡柚,其春梢结果母枝的各节位均能分化花芽,主要集中在其顶端的第1 ̄第4节位上.  相似文献   

20.
萧氏松茎象的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解剖萧氏松茎象虫害木的研究方法和林间的定期观察,可知该虫在湖南2年发生1代,4月中旬至5月中旬是成虫为林间活动的高峰期,9月下旬为化蛹高峰期.9月上旬到11中旬是人工捕虫的最佳时期.涂杆可减少30%萧氏松茎象入侵,药物注射可达95%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