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以采自高寒草甸野生老芒麦(Elymus.sibiricus)种子为材料,单一氮素添加为对照,采用营养液沙培方式研究硝态和铵态氮及其不同配比(NO3^--N∶NH4^+-N分别为0∶10、3∶7、5∶5、7∶3和10∶0)对老芒麦苗期生长特性的影响,旨在探索不同氮素形态对老芒麦的促生效应,以期找到最佳的氮素形态配比。结果表明:混合态氮素较单一氮素施入能够更好促进老芒麦的生长,硝态和铵态氮配比为7∶3时,老芒麦株高、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较其他处理高,硝酸还原酶活性较单一NO3^--N和NH4^+-N处理分别提高了48.54%和74.71%,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提高了10.16%和7.30%。硝态和铵态氮配比为5∶5时根系活力最高,该处理下老芒麦根系活力较单一NH4^+-N和NO3^--N处理分别提高了31.05%和8.08%,且与对照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NO3^--N∶NH4^+-N为3∶7时根长和全氮含量达到最大,全氮含量分别比NO3^--N和NH4^+-N为唯一氮源时提高了43.90%和29.76%,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经隶属函数度进一步综合分析得出,NO3^--N∶NH4^+-N为7∶3时氮素能更好地提高老芒麦生理活性,且促进其生长。  相似文献   

2.
土壤无机氮是可以直接被植物根系吸收的氮素形态,也是表征土壤肥力的重要参数。基于内蒙古贝加尔针茅草原长期氮素添加(NH4NO3)试验平台,本研究选取4个氮素添加水平,分别是0(CK)、30(N30)、50(N50)和100 kg N·hm-2·a-1(N100),探究氮素添加对土壤无机氮的影响。于2015年生长季(6—10月)每月中旬分别采集0~10、10~20、20~30、30~40 cm四个土层深度的土壤样品,测定土壤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含量。结果表明:贝加尔针茅草原0~40 cm土壤中,CK、N30和N50处理的土壤铵态氮含量较土壤硝态氮含量高,N100处理中,二者几乎各占一半,生长季内无机氮含量的变化趋势与硝态氮一致;各处理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和无机氮含量在土层间的关系均表现为:0~1010~2020~3030~40 cm,且都随氮素添加水平增加而增加。经方差分析表明,氮素添加、取样时间、土层深度及三者交互作用对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和无机氮含量均有极显著影响;本试验中,在自然水热条件下,N100处理有明显的硝态氮累积,达"氮饱和点"。  相似文献   

3.
不同氮源处理对高羊茅耐热性的调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氮源[硝态氮(NO3--N)、铵态氮(NO4--N)、硝酸铵态氮(NH4NO3-N)]对高羊茅品种凌志Festuca arundinecea cv.Barlexas在高温(38/30℃)胁迫下的生态、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温胁迫下:1)铵态氮和硝态氮处理株的叶绿素含量、根冠比、叶片相对含水量都持续下降;硝酸铵态氮处理株先升后降;在同等胁迫水平下.硝酸铵态氮处理株的这些指标含量最高,铵态氮处理株最低;2)铵态氮和硝态氮处理株的叶片过氧化氢、超氧阴离子及丙二醛含量都持续上升;硝酸铵态氮处理株的在胁迫初期降低,随后上升;在同等胁迫水平下.硝酸铵态氮处理株的最低,铵态氮处理株最高;3)整个胁迫过程中,硝酸铵态氮处理株的叶片平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最高,铵态氮处理株的最低.说明在夏季给高羊茅施入硝酸铵态氯效果最佳,有利于提高其耐热性,使其安全越夏.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高寒草甸草地植被对模拟增温和不同氮素添加的响应机制,试验在野外条件下对三江源区高寒草甸进行模拟增温和铵态氮、硝态氮的氮素添加,进行植物群落结构调查,检测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植物种群重要值。结果表明:增温施铵态氮、增温施硝态氮处理的植被高度显著高于对照(P0.05),盖度无显著差异(P0.05);生物量增温施铵态氮、增温施硝态氮处理显著高于增温不施氮处理和对照(P0.05),并且从高度和优良牧草生物量来看增温施铵态氮、增温施硝态氮处理均高于其他处理,但高度增温施硝态氮增温施铵态氮,生物量增温施铵态氮增温施硝态氮,增温施铵态氮处理优势种重要值比较高,增温不施氮处理能增加群落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且阻碍了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增温施铵态氮处理的土壤水分含量相对较高。说明增温和施铵态氮互作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氮素对紫花苜蓿根茎叶氮含量及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营养液砂培方法进行室内盆栽试验,以紫花苜蓿品种甘农3号(Medicago sativa cv.Gannong No.3)和陇东苜蓿(Medicago sativa cv.Longdong)为材料,比较研究了2种氮素形态(铵态氮、硝态氮)和5个氮素水平(0、105、210、315、420 mg/L)对现蕾期紫花苜蓿各部位氮含量及硝酸还原酶活性(NR)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氮素形态均能显著提高紫花苜蓿根茎叶中硝态氮含量,铵态氮含量、全氮含量及硝酸还原酶活性,且随着氮水平的提高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210 mg/L处理达峰值。从氮素形态分析,铵态氮肥有利于铵态氮含量的增加,且根茎叶中铵态氮含量、全氮含量在铵态氮210 mg/L处理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硝态氮肥有利于硝态氮含量的增加,且根茎叶中硝态氮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NR)在硝态氮210 mg/L处理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各部位中,相同氮素形态下,根茎叶中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全氮含量及NR活性均表现为叶片根部茎部,且甘农3号表现优于陇东苜蓿。基于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考虑,铵态氮210 mg/L是培养紫花苜蓿较好的形态和水平。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氮素形态对不同茬次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氮素积累及利用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设置不施氮(对照)、单施硝态氮、单施铵态氮以及硝态氮和铵态氮1?1混施4个处理,通过分析添加不同形态氮素对不同茬次紫花苜蓿氮素积累和利用的影响,探索不同形态氮肥在紫花苜蓿生产中的应用方式.结果表明:各处理组的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刈割茬次增加,混合施氮处理组的土壤硝态氮含量最高;土壤铵态氮含量在不同茬次及不同处理下都没有显著的变化(P>0.05).生长第1年的紫花苜蓿在混合施氮和单施硝态氮处理组的氮素积累量、氮素吸收效率和氮肥利用率要显著高于单施铵态氮处理组(P<0.05),且在刈割第2茬时达到高峰.研究认为在pH 7.3~8.6的中性偏碱性土壤中,单施硝态氮和混合施氮更有利于提高紫花苜蓿的产量,增强其对氮素的吸收、利用和积累.随着刈割茬次的增加,紫花苜蓿对氮素的依赖增强,建议在第2次刈割后追施硝态氮或混合施氮,以保证其产量和质量,从而提升饲用品质.  相似文献   

7.
氮素形态对不同茬次紫花苜蓿氮素积累及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氮素形态对不同茬次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氮素积累及利用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设置不施氮(对照)、单施硝态氮、单施铵态氮以及硝态氮和铵态氮1:1混施4个处理,通过分析添加不同形态氮素对不同茬次紫花苜蓿氮素积累和利用的影响,探索不同形态氮肥在紫花苜蓿生产中的应用方式。结果表明:各处理组的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随刈割茬次增加,混合施氮处理组的土壤硝态氮含量最高;土壤铵态氮含量在不同茬次及不同处理下都没有显著的变化(P 0.05)。生长第1年的紫花苜蓿在混合施氮和单施硝态氮处理组的氮素积累量、氮素吸收效率和氮肥利用率要显著高于单施铵态氮处理组(P 0.05),且在刈割第2茬时达到高峰。研究认为在pH 7.3~8.6的中性偏碱性土壤中,单施硝态氮和混合施氮更有利于提高紫花苜蓿的产量,增强其对氮素的吸收、利用和积累。随着刈割茬次的增加,紫花苜蓿对氮素的依赖增强,建议在第2次刈割后追施硝态氮或混合施氮,以保证其产量和质量,从而提升饲用品质。  相似文献   

8.
米糠、锯末与蛋鸡粪堆肥过程中氮素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米糠、锯末与蛋鸡粪堆肥过程中氮素的变化特征,旨在为制定蛋鸡粪堆肥规模化生产中减少氮素损失、减少氨气挥发的调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试验设4个处理,蛋鸡粪-米糠、蛋鸡粪-锯末,隔天翻堆1次;蛋鸡粪-米糠-锯末、蛋鸡粪-锯末,每天翻堆1次,定期测定物料理化指标。研究表明,堆肥过程中,铵态氮向硝态氮转化受抑制,氮素转化以有机氮与铵态氮间的相互转化以及铵态氮以氨气形式挥发为主,铵态氮主要以氨气形式挥发造成全氮损失。氮素转化与损失与堆肥温度、pH、O2等环境参数有关,高温、高pH促进氨气挥发;充足的氧气可促进铵态氮向微生物量态氮(有机氮)转化。这些参数主要受堆体结构对堆肥氧气供应和有机质分解的影响。因此,可以尝试在米糠和锯末中添加来源广泛的秸秆类辅料,通过改善堆体结构(容重)来减少氮素损失。  相似文献   

9.
高温胁迫下不同氮肥处理对高羊茅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NO3--N、NH4+-N、NH4NO3-N)处理对高羊茅品种凌志Festuca arundinacea cv. Barlexas在高温38/30 ℃(昼/夜)胁迫下叶片内硝态氮含量、铵态氮含量以及参与氮同化和代谢过程的主要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经过不同氮肥处理的植株中硝态氮含量先升后降,而铵态氮含量呈上升趋势,其中NH4NO3-N处理株的硝态氮含量最高,铵态氮含量最低,NH4+-N处理株的铵态氮含量最高;不同处理株中的硝酸还原酶(NR)活性呈下降趋势,而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总体上,NH4NO3-N处理株的NR、GS和GOGAT活性最高;NH4NO3-N和NO3--N处理株的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均呈下降趋势,而NH4+-N处理株的GDH活性呈上升趋势。在试验条件下,经NH4NO3-N处理的高羊茅受氧化胁迫程度最小,耐热性最好,有利于高羊茅越夏和延长其绿期。  相似文献   

10.
氮素形态对饲料桑树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饲料桑树品种“青龙桑”(Morus alba cv Qinglong)为试验材料,通过水培方式研究了等氮条件下铵态氮和硝态氮两种形态氮源及其配比对桑树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桑树幼苗在单一硝态氮或单一铵态氮条件下,植株高度、叶片数、叶片面积和根系长度均低于铵态氮和硝态氮配合施用,桑树叶片和根系生物量的变化也呈现类似趋势。铵态氮和硝态氮摩尔浓度比为50∶50和25∶75时桑树幼苗生长和生物量最高,而当铵态氮和硝态氮摩尔浓度比例为25∶75时桑树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水分利用效率(WUE)高于其他处理,单一硝态氮或单一铵态氮处理降低了桑树叶片表观量子效率(AQE),提高了桑树叶片的光补偿点(LCP)。以上结果说明饲料桑树是一种偏硝性的植物,以铵态氮和硝态氮摩尔浓度比为(50∶50)~(25∶75)最适合。  相似文献   

11.
在返青时选取东北天然羊草草地保护区内的柱形土样放在花盆内,采用两种15N同位素Ca(15NO3)2和(15NH4)2SO4研究所施氮肥的去向.结果表明,两种形态的氮肥利用率差异很大,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利用率分别为11.2%和20.13%;NH+4-N的损失率很大,为61.9%;硝态氮的损失率很低,仅为10.7%.由此表明,该类型草地在进行施氮中硝态氮同铵态氮相比更适合该类型草地.  相似文献   

12.
氮肥的过量施用,导致土壤中过量的氮易随渗漏、径流等方式进入水体,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加剧。矿山生态型水蓼为前期试验筛选的氮磷修复植物,明确根系形态变化对无机氮处理的响应特征可以为矿山生态型水蓼对氮素的吸收积累机理提供一定理论基础。采用砂培试验,以氮磷富集植物矿山生态型水蓼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铵态氮浓度(25、50、75 mg·L~(-1))和硝态氮浓度(25、50、75 mg·L~(-1)),研究了矿山生态型水蓼植株氮积累以及根系形态各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矿山生态型水蓼生物量和氮积累量均在供氮50 mg·L~(-1)时达到最大值。供氮浓度为50和75 mg·L~(-1)时,矿山生态型水蓼生物量表现为硝态氮处理显著高于铵态氮处理。矿山生态型水蓼氮含量和氮积累量均表现为铵态氮处理高于硝态氮处理。随着铵态氮浓度的增加,矿山生态型水蓼的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均显著减小;随着硝态氮浓度的增加,矿山生态型水蓼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均在供氮50 mg·L~(-1)时最大。在供氮为25 mg·L~(-1)时,矿山生态型水蓼根系形态各参数表现为铵态氮处理大于硝态氮处理,在供氮50和75 mg·L~(-1)时则表现为硝态氮处理显著大于铵态氮处理。适宜浓度硝态氮能促进矿山生态型水蓼的生长和侧根发育,从而促进对氮素的吸收。而铵态氮浓度过高会抑制矿山生态型水蓼的根系生长,但并不抑制其对氮素的吸收积累能力,这可能与矿山生态型水蓼根系的抗逆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添加不同形态氮素对紫花苜蓿幼根中硝酸盐转运蛋白基因NRT1.3表达的影响,试验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对照(不加氮)、添加硝态氮、添加铵态氮和添加混合态氮,在紫花苜蓿分枝期测定了添加不同形态氮素后紫花苜蓿幼根中硝酸盐转运蛋白基因NRT1.3表达量的差异以及苜蓿生理指标、土壤氮含量对该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花苜蓿根中硝酸盐转运蛋白基因NRT1.3的表达量随着氮素的添加而显著增加(P0.05),在添加混合态氮的处理中达到最高;土壤全氮、硝态氮和铵态氮浓度随氮素添加而显著升高(P0.05),紫花苜蓿根中硝酸盐转运蛋白基因NRT1.3的表达量与土壤氮素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此外,试验结果也表明NRT1.3基因的表达与紫花苜蓿的株高、鲜重及叶绿素、硝酸盐含量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微生物菌剂对牛粪好氧堆肥效果的影响,旨在筛选出适宜牛粪好氧堆肥的微生物菌剂,促进有机物质转化、养分释放,改善堆肥环境质量。通过添加4种不同微生物菌剂对牛粪进行好氧堆肥,并对堆肥温度、含水率、p H、电导率(EC)、碳氮比(C/N)、发芽指数(GI)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添加微生物菌剂均可不同程度加速堆肥升温,加快堆体水分的蒸发,促进有机氮、无机氮的相互转化,提高堆肥种子发芽指数,降低碳氮比,其中以添加地衣芽胞杆菌、里氏木霉、热带假丝酵母、嗜热侧孢霉的试验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堆肥时添加高温期堆料对青藏高原羊粪堆肥有机成分降解及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在青藏高原地区将高温期羊粪堆料添加于羊粪和油菜秸秆混合物中,以不添加高温期堆料作为对照,进行了28 d条垛式堆肥试验,通过测定堆肥过程中堆肥温度、pH、总有机碳、总氮、铵态氮、硝态氮、种子发芽指数、有机质、木质纤维素等指标以及各种酶活性来判断高温期堆料对青藏高原羊粪堆肥发酵品质的影响。【结果】添加高温期堆料可促进堆体升温,提升堆体最高温度,并延长堆体高温期6 d;堆肥结束时,与对照组相比,添加高温期堆料可显著降低堆肥中铵态氮与硝态氮比值、E4/E6以及碳氮比(P<0.05);可显著提高堆肥种子发芽指数(P<0.05);可显著提高有机质、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率(P<0.05);并可显著提升堆肥过程中蛋白质酶、脲酶、蔗糖酶、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过氧化物酶及多酚氧化酶活性(P<0.05)。【结论】高温期堆料可促进青藏高原羊粪堆肥有机成分降解,提升堆肥产品腐熟度及提升堆肥过程中多种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豆科牧草对不同形态氮素的吸收,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试验探究不同形态氮肥对紫花苜蓿生长、硝酸盐转运蛋白基因MtNRT1.3表达和氮吸收的影响。试验设有4个处理,分别为不施氮处理(对照组,Con)、施铵态氮(NH4Cl—T1)、硝态氮(NaNO3—T2)和混合氮(铵态氮、硝态氮1:1混合—T3),各形态氮肥施加总量为按纯氮250 mg(每1 kg土)。试验结果表明,施氮处理提高了紫花苜蓿中的氮含量,施加各种氮肥均提高了紫花苜蓿根中MtNRT1.3基因的表达量,且该基因的表达量与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呈正相关性(P<0.01)。相比于铵态氮肥,施加硝态氮肥不但可增加植株中硝态氮含量,而且能提高植株铵态氮含量;相比于单施硝态氮和铵态氮肥,混合氮肥对提高植株氮含量效果最好;施加硝态氮肥更有利于紫花苜蓿地上部分生物量的累积。因此,对紫花苜蓿施加氮肥应重视铵态氮和硝态氮的比例,增加硝态氮的比例更有利于紫花苜蓿的生长和对氮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17.
绵羊新鲜粪尿对土壤和植物氮转化与含量影响的结果表明 ,0~ 10 cm土壤可交换性铵态氮在绵羊宿营之后即达到最大值 ,然后逐渐下降。 10~ 2 0 cm土层最大值出现要迟半个月。绵羊宿营(UDT)处理、尿 (U)处理和粪尿 (UD)处理的土壤铵态氮浓度都较高。土壤中出现高浓度可交换性铵态氮与游离氨的相互转换 ,可能形成高浓度的游离氨 ,对植物产生一定毒害。土壤可交换性亚硝态氮在 7月 30日之前变化呈波浪型 ,说明一部分亚硝态氮迅速转化为硝态氮 ,一部分被植物吸收 ;7月 30日后 ,土壤亚硝态氮快速积累 ,形成高浓度 ,对植物产生毒害作用。土壤可交换性硝态氮与亚硝态氮的变化相关显著。植物体内粗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表明 ,在 7月 30日前无变化或有所下降 ,而 7月 30日后迅速上升 ,但时间较短 ;至 8月 11日即不再上升而开始下降。植物体内粗蛋白质的两次下降是植物受到氨和亚硝态氮毒害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低碳氮比对蛋鸡粪与蔗渣好氧堆肥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低碳氮比(C/N)的蛋鸡粪与蔗渣好氧堆肥研究,旨在探讨充分利用蔗渣资源开展蛋鸡粪资源化利用的现实性与可行性.试验将蛋鸡粪与蔗渣混合制成C/N比值分别为17.88和13.94的两个处理组,好氧堆肥,测定6周堆肥过程中堆体温度、物料C/N、水溶性碳、水溶性氮、铵态氮、硝态氮、全钾、总磷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2个堆体温度都能快速升至50℃以上,并维持3周,但C/N 17.88组更快升至60℃并在此温度维持时间较长,同时加快了物料铵态氮向硝态氮转化,相对缩短了物料腐熟时间;C/N 13.94组铵态氮较高,pH值也高,N素损失较多,延长了腐熟时间;蔗渣可导致堆肥物料可利用碳少.分析表明,在减少N素损失和提高蔗渣降解率的措施下,低C/N的蛋鸡粪与蔗渣好氧堆肥在生产上具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微生态制剂发酵猪粪堆肥的可行性,本试验在猪粪堆肥中接种芽孢杆菌,通过测定温度、水分、pH值、全碳、全氮、C/N比,综合评定添加菌剂对堆肥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0.1%和0.2%微生态制剂的处理组,堆肥温度在50℃以上维持的时间均为23天,最高温度达到73℃;而对照组堆肥温度在50℃以上维持的时间只有10天。添加微生态制剂能够提高堆肥的最高温度,延长高温持续的时间,促进碳、氮降解,有利于堆肥的腐熟及无害化。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添加辅料及微生物菌剂对牛粪高温好氧堆肥的影响,试验对不同处理牛粪的温度、p H值、GI值、含水率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添加微生物菌剂后牛粪堆肥效果无明显差异,不添加可降低生产成本;若为提高堆肥效果而添加菌剂,可同时添加秸秆等辅料适当提高碳氮比有利于堆肥,且能解决畜牧业固体废弃物因焚烧和任意堆放污染环境的问题。各处理堆肥产物经实验室测定,其碳氮比(C/N)、含水率、氮、磷、钾总有效养分、有机质等指标均符合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和有机肥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