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池塘养殖模式草鱼的肌肉营养成分和氨基酸组成。[方法]研究鱼菜共生养殖模式、高密度精养模式和山塘不投饵养殖模式3种池塘养殖模式对草鱼肌肉营养成分及氨基酸组成的影响。[结果]3组草鱼的脏体指数为10.81%~12.28%,肝体指数为2.16%~2.68%,肥满度为1.61%~1.92%;3组草鱼肌肉中水分、灰分、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3组均测得18种常见氨基酸,氨基酸总量为170.0~203.3 g/kg,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为69.6~84.1 g/kg,占氨基酸总量的40.93%~41.80%;4种鲜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5.39%~36.64%。[结论]该研究可为草鱼池塘养殖品质的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开化清水草鱼的营养及肉质品质,分别对池塘养殖草鱼(对照组)及开化流水坑塘养殖6个月、12个月的开化清水草鱼进行营养成分及肉质品质分析。结果显示,开化清水草鱼的空壳率、体长体高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肥满度、肝体比和脏体比显著低于对照组;开化清水草鱼肌肉的粗蛋白、胶原蛋白及灰分含量、肌肉的硬度、胶黏性、咀嚼性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水分含量、粗脂肪含量、滴水损失率、冷冻渗出率及失水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开化清水草鱼肌肉中鲜味氨基酸显著高于对照组;12月组开化清水草鱼的不饱和脂肪酸占比76.59%,显著高于6月组的73.75%和对照组的71.01%。研究表明,开化清水草鱼在营养成分、口感以及风味方面优于普通池塘养殖草鱼,但6月组和12月组的开化清水草鱼营养及肉质品质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3种养殖模式下澳洲淡水龙虾肌肉中脂肪酸组成的差异,对脂肪酸品质进行综合评价,为澳洲淡水龙虾养殖模式筛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GB 5009.168-2016标准,测定稻田、池塘和水泥池等3种养殖模式下澳洲淡水龙虾成虾肌肉中脂肪酸的组成及其含量,并对脂肪酸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及评价,筛选最佳养殖模式。【结果】3种养殖模式下的澳洲淡水龙虾肌肉中均含有18种脂肪酸,且均以油酸含量最高,亚油酸次之;3种养殖模式下澳洲淡水龙虾肌肉中饱和脂肪酸、(n-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均以稻田养殖模式最高,而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和高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均以池塘养殖模式最高,单不饱和脂肪酸、(n-6)系多不饱和脂肪酸、(n-9)系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总量均以水泥池养殖模式最高。主成分分析显示,肉豆蔻酸、花生酸、棕榈油酸、二十碳三烯酸和DHA等5种脂肪酸的载荷权数均大于0.950,是澳洲淡水龙虾的主要特征脂肪酸,其对成虾脂肪酸品质的影响最大;由主成分表达函数式和贡献率,构建了澳洲淡水龙虾成虾脂肪酸品质综合评价函数式,计算得到3种养殖模式下成虾脂肪酸品质综合评价分值,表现为稻田养殖模式(4.116)水泥池养殖模式(-1.851)池塘养殖模式(-2.265)。【结论】稻田养殖模式下的澳洲淡水龙虾成虾的脂肪酸品质表现最优,为最佳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养殖模式对中华鳖(Trionyz sinensis)营养品质的影响,为深入探讨提高原生态养殖鳖营养、保健功能的途径和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原生态、池塘和温室养殖模式下中华鳖肌肉和裙边的基本营养成分及肌肉氨基酸、脂肪酸组成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池塘养殖鳖和温室养殖鳖相比,原生态养殖鳖的肌肉蛋白质、脂肪和胶原蛋白含量最高,水分含量最低;裙边水分、蛋白和胶原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池塘养殖鳖和温室养殖鳖(P<0.05,下同),但脂肪含量最低.从3种鳖的肌肉中能检测出16种氨基酸,且肌肉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总量均以原生态养殖鳖最高.从中华鳖肌肉中共检测到21种脂肪酸,包括7种饱和脂肪酸、6种单不饱和脂肪酸、8种多不饱和脂肪酸;原生态养殖鳖的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高于池塘养殖鳖和温室养殖鳖,温室养殖鳖的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最高,但除C18∶2n-6外,其他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以原生态养殖鳖最高.[结论]原生态养殖鳖的品质优于池塘养殖鳖和温室养殖鳖.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分析3种不同来源中华乌塘鳢成鱼肌肉的质构特性和营养成分差异,为中华乌塘鳢品质鉴定、养殖技术改进和红树林生态品牌创建及推广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分别测定中华乌塘鳢野生群体、红树林地埋管道生态养殖群体和池塘养殖群体肌肉的质构特性、滴水损失率、冷冻渗出率、pH、胶原蛋白含量、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等指标,并进行营养价值评价.[结果]野生和生态养殖的中华乌塘鳢肌肉硬度、内聚性、胶黏性及胶原蛋白含量间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但均显著高于池塘养殖中华乌塘鳢(P<0.05,下同);3种不同来源群体的肌肉弹性、咀嚼性和pH间存在显著差异,弹性和咀嚼性表现为生态养殖>野生>池塘养殖,pH表现为池塘养殖>生态养殖>野生;3种不同来源群体的肌肉滴水损失率和冷冻渗出率间无显著差异.常规营养成分中,池塘养殖群体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野生群体.3种不同来源群体的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相同,均测出18种氨基酸和18种脂肪酸,含量也基本一致,但野生和生态养殖群体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n-3族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池塘养殖群体.根据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3种不同来源群体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色氨酸,必需氨基酸与氨基酸总量比值(EAA/TAA)、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比值(EAA/NEAA)也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提出的理想模式,分别为42.67%~44.11%和89.07%~95.95%.[结论]中华乌塘鳢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特点,3种不同来源的中华乌塘鳢主要营养成分相似,但野生和红树林地埋管道生态养殖的中华乌塘鳢肌肉质构特性和保健价值优于池塘养殖中华乌塘鳢.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稻田养虾模式下不同饲料对克氏原螯虾肌肉质构特性和营养品质的影响。选取分别饲喂5种饲料和不饲喂饲料自由采食的养殖克氏原螯虾,采用物性分析、生化分析、色谱分析等方法,对克氏原螯虾质构特性、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稻田养殖条件下,饲喂大豆组克氏原螯虾肌肉的弹性、凝聚性、胶着性、咀嚼性和回复性等质构特性均优于其他组。测定的17种氨基酸中,自由采食组克氏原螯虾肌肉总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总量和呈味氨基酸总量均高于其他组。测定的39种脂肪酸中,自由采食组克氏原螯虾肌肉总脂肪酸含量最高,饲喂商品饲料B组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最高,不投喂饲料组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略低于饲喂商品饲料B,两者均高于其他组。结果表明,稻田养殖模式下不同饲料饲喂克氏原螯虾在肌肉的口感和营养品质方面存在一定差异,综合来看,饲喂大豆的克氏原螯虾在口感方面更具优势,而不饲喂饲料自由采食的克氏原螯虾在肌肉营养品质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7.
集装箱式与池塘养殖草鱼营养品质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比较集装箱式与池塘养殖草鱼鱼肉的食用品质差异,以蒸煮得率、色泽、三磷酸腺苷关联物含量、模拟消化后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为指标,研究2种养殖方式草鱼生、熟状态下的品质差异;利用感官评价、电子鼻和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技术,研究2种养殖方式草鱼在生、熟状态下的气味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差异.结果表明:1)集装箱式养殖和池...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黑龙江水域不同群体翘嘴鲌Culter alburnus的肌肉质构特征及营养成分差异,对黑龙江(HLR)、乌苏里江(WSR)、松花江(SHR)和兴凯湖(XKL)4个翘嘴鲌野生群体及兴凯湖翘嘴鲌养殖群体(XKY)的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和质构等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兴凯湖野生群体肌肉弹性和黏性显著高于其他群体(P<0.05),兴凯湖养殖群体肌肉硬度显著低于其他群体(P<0.05);兴凯湖野生群体、兴凯湖养殖群体和松花江群体肌肉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黑龙江群体和乌苏里江群体(P<0.05);5个群体肌肉中所含氨基酸种类相同,但含量有一定差异;兴凯湖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肌肉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群体(P<0.05);兴凯湖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的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群体(P<0.05),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则显著高于其他群体(P<0.05)。研究表明,黑龙江水域5个翘嘴鲌群体均具有良好的肌肉品质和营养组成,是营养价值较高的优质鱼类,其中兴凯湖野生群体表现最佳,具有更高的食用价值和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以9尾体重为(1 295.7±37.2)g的普通草鱼和9尾体重为(706.8±6.5)g脆化草鱼(脆肉鲩)为实验对象,对其肌肉理化及质构特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脆化草鱼肌肉粗蛋白含量高于普通草鱼(P<0.05),粗脂肪和铁含量比普通草鱼低(P<0.05),二者肌肉水分、粗灰分及钙、铬含量无显著差异;脆化草鱼肌肉pH、肌纤维密度和胶原蛋白含量均大于普通草鱼(P<0.05);脆化草鱼在2 h和4 h的肌肉滴水损失低于普通草鱼(P<0.05),但8 h后差别不大;脆化草鱼肌肉硬度和咀嚼力均比普通草鱼高(P<0.05)。对肉质性状指标分析表明,在一定范围内,肌纤维密度、pH、胶原蛋白有提高肉质品质的作用趋势;肌肉脂肪含量与肌肉硬度,肌纤维密度与肌肉滴水损失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研究亮点:脆化草鱼是鱼类肉品研究热点之一;本研究较全面的分析普通草鱼和脆化草鱼的肌肉特点,其中无机元素、质构参数、pH和滴水损失对其肉质的影响,在鱼类肉品研究中较少;同时探求了多因子对肉品影响及其相互作用关系,为鱼类肌肉品质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盐碱水和淡水养殖模式下尼罗罗非鱼肌肉品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盐碱水和淡水养殖的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肌肉品质的差异,对不同养殖模式(淡水养殖和盐碱水养殖)下的尼罗罗非鱼肌肉的营养成分以及感官特征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盐碱水养殖尼罗罗非鱼肌肉总体感官评分高于淡水养殖。盐碱水养殖的尼罗罗非鱼肌肉粗蛋白含量为19.74%,显著高于淡水养殖,水分含量为74.83%,显著低于淡水养殖,其他基础营养成分差异不显著。盐碱水养殖和淡水养殖的尼罗罗非鱼的必需氨基酸与氨基酸总量比值分别为41.76%和41.52%,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比值分别为71.69%和70.99%,2种养殖模式下养殖的尼罗罗非鱼肌肉的氨基酸组成均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理想模式,属于优质蛋白质源。盐碱水养殖的尼罗罗非鱼肌肉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61.66%,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EPA+DHA)的含量为5.77%,n-3/n-6的值为0.57,均显著高于淡水养殖。盐碱水养殖的尼罗罗非鱼肌肉的鲜味氨基酸总量为194.43 mg/kg,甜味氨基酸总量为1 214.90 mg/kg,总游离氨基酸量为1 752.40 mg/kg,均显著高于淡水养殖。盐碱水养殖的尼罗罗非鱼肌肉和盐碱水养殖水样中异味物质(土臭素和二-甲基异茨醇)含量均显著低于淡水养殖组。综上,盐碱水养殖的尼罗罗非鱼肌肉的营养价值和感官特征明显优于淡水养殖。  相似文献   

11.
在室内模拟实验的基础上,对现有工厂化养鱼池进行简单改造,在池底或池边建净化床,用增氧充气作为动力,促使池水循环、净化。报道了在自净池中进行牙鲆工厂化养殖的水质状况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养殖密度在3.00-5.20kg/m^2之间,自净池2d换1次水,水质指标符合养殖要求,达到了大幅度节水节电、减少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对在佛山市高明区采集的农田土壤和灌溉水样本进行重金属含量和农药残留量测定,并采用尼梅罗污染指数法对耕地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高明区的耕地质量处于较好的水平,受污染的比例不高,适合无公害蔬菜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施肥对幼蟹池塘养殖水质影响的初步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施肥对河蟹幼蟹养殖水质的影响,于2016年6—10月在上海崇明幼蟹培育基地选择6口池塘进行研究。实验设置不施肥处理组和施肥处理组,并对以上处理组和水源的水温(T)、溶解氧(DO)、pH、化学需氧量(CODMn)、总磷(TP)、磷酸盐(PO_4~(3-)-P)、总氮(TN)、铵态氮(NH_4~+-N)、硝酸盐(NO_3~--N)、亚硝酸盐(NO-2-N)、钙镁总硬度和叶绿素a(Chl. a)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幼蟹池塘水质变化具有明显季节特征,其中6月和9月两组池塘水质因子较为平稳,7—8月两组池塘CODMn、Chl. a出现显著升高而DO显著下降,养殖末期(10月)两组池塘除总硬度和DO大幅下降,剩余水质因子显著升高。实验中水源和两组池塘的水温和pH差异不显著(P 0. 05)。水源DO和NO_3~--N显著高于施肥与不施肥池塘(P 0. 05),不施肥池塘的TP、PO_4~(3-)-P、Chl. a和总硬度均显著低于施肥池塘(P 0. 05)。幼蟹池塘施肥后会引起TN、NH_4~+-N、NO_2~--N、NO_3~--N和CODMn短暂性显著升高(P 0. 05)。研究发现,对比两组池塘的综合效益,得出两者差异不显著。池塘施肥会因N、P营养元素积累过多,造成施肥池塘水质劣于不施肥池塘。因此,池塘养蟹采用不施肥的策略更符合生态养殖的理念。  相似文献   

14.
选择草鱼主养池塘为研究池塘,分析架设生物浮床的池塘中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和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的生长和肌肉品质特性。池塘养殖试验时间为180d,试验期间测定草鱼和团头鲂生长指标,并利用生化分析和物性分析方法测定肌肉营养成分、系水力和质构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池塘的草鱼和团头鲂的终末体质量高于对照池塘的养殖鱼类;试验池塘2种鱼的肥满度都显著高于对照池塘;试验池塘和对照池塘空壳体质量比没有显著差异。试验池塘草鱼和团头鲂的肌肉滴水损失和失水率均显著低于对照池塘,而熟肉率显著高于对照池塘。试验池塘的鱼类肌肉粗蛋白显著高于对照池塘;粗脂肪含量都高于对照池塘,在草鱼中差异显著,团头鲂差异不显著;试验池塘草鱼水分显著低于对照池塘,团头鲂水分和2种鱼灰分都没有显著差异。肌肉的质构特性分析表明,试验池塘草鱼的硬度、胶黏性、咀嚼性显著高于对照池塘;试验池塘草鱼回复性和凝聚性显著低于对照池塘,试验池塘团头鲂肌肉弹性显著高于对照池塘。  相似文献   

15.
为在皖北地区确定一种比较适宜的耕播方式和秸秆还田组合技术,以"皖麦6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耕播方式和秸秆还田对皖北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秸秆还田和耕播方式对小麦开花期旗叶光合参数以及叶绿素含量有显著影响,秸秆还田大体上提高了小麦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并且降低了胞间CO2浓度和旗叶MDA积累,在秸秆还田下,耕翻镇压(PCL)较旋耕(RL)显著提高了小麦光合性能,同时降低了MDA积累量;在小麦产量上,PCL(耕翻+镇压)和SPCL(秸秆+耕翻+镇压)产量最高,分别为9 048和8 889 kg·hm-2,且两者无显著差异;此外,秸秆还田显著提高小麦的籽粒品质性状,其中SPCL小麦籽粒品质相对较好。综合以上,秸秆还田配合耕翻镇压的耕作方式进行机械条播更适合皖北地区的小麦种植。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稻虾综合种养模式快速发展。红鳌螯虾作为名贵的淡水经济虾类,发展前景广阔。研究水稻-红鳌螯虾共作模式对稻田土壤养分、碳库,以及稻米品质的影响,对今后合理调控稻虾共作系统养分循环和平衡,优化施肥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大田试验,设置水稻单作和水稻-红鳌螯虾共作2种模式,研究2种模式对稻田土壤养分、碳库动态变化,以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水稻单种模式相比,在水稻整个生育期内,水稻-红鳌螯虾共作模式土壤氨态氮和速效磷平均含量分别显著(P<0.05)增加了24.16%和48.10%;土壤的硝态氮、速效钾、易氧化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分别降低了1.00%、16.40%、3.93%、16.59%和52.80%。稻米产量和品质方面,水稻-红鳌螯虾共作模式的水稻实际产量有所降低,但是可以降低稻米垩白度,稻米品质整体优于水稻单作模式。综上所述,水稻-红鳌螯虾共作模式可以增加稻田土壤氨态氮和速效磷含量,降低稻田活性碳库含量,降低稻米垩白度,提高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17.
有机、特别及常规栽培体系对蔬菜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田间定位试验法研究有机、特别和常规3种栽培体系对8种常见蔬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特别栽培体系中各蔬菜的硝酸盐含量低于常规栽培体系;有机蔬菜的蛋白质含量最低;栽培体系对蔬菜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无显著影响。综合各指标可见,西兰花以有机栽培为最好,而芹菜、菜豆分别以特别栽培和常规栽培品质最佳,其它蔬菜则无明确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有机、SEQ、特别与常规栽培对8种蔬菜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分析比较了田间试验第2年,有机、SEQ、特别与常规栽培对8种蔬菜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8种蔬菜的产量趋势基本一致,即常规最高,有机最低,特别与SEQ居中。与常规栽培相比,有机栽培蔬菜减产幅度达到11.1%~64.4%。有机与常规栽培萝h、西兰花、番茄的产量差异达到1%水平显著,其他5种蔬菜的产量差异未达到5%水平显著。有机栽培番茄、芹菜的品质显著优于常规栽培的,Vc、干物质、可溶性糖含量较高,硝酸盐含量较低。但是有机与常规栽培西兰花、黄瓜、毛豆的品质差异不大。SEQ、特别栽培蔬菜的品质介于有机与常规栽培之间。  相似文献   

19.
调查了大面积实施稻鸭共生技术地区的稻田表面水和周围流域河水以及水生生物相。结果表明:稻鸭共生田的表面水的EC、COD、T-N等值与传统栽培田水质相比普遍增高,稻鸭共生期间稻田排水易导致水质污染,为了防止周边水质的污染,需要彻底做好水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20.
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新近育成的优质面包小麦济南 17号、95 5 15 9和优质高产面条小麦 935 0 31为材料 ,选择不同气候、生态条件和不同地力水平的菏泽市 (鲁西南区 )和陵县 (鲁北区 )研究氮肥不同施用时期和不同施用量对小麦籽粒和面粉品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 :氮肥的施用时期和施用水平对小麦多项品质性状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春季追肥期的对比研究中 ,起身期追肥有关品质指标都较低 ,综合品质差 ;拔节期以后施肥对改善籽粒品质和面粉品质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拔节期和孕穗期 2次追肥对提高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以及面团稳定时间等具有明显的效果。在氮肥用量上 ,各项品质性状以 75kg/hm2的施N处理最差 ,纯N施用量在 15 0~ 30 0kg/hm2 范围内有利于提高综合品质。在小麦高、中产水平条件下 ,增施氮肥仍是一项改善和提高小麦品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