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依安县是我省主要的马铃薯产区,气候和土壤条件适于马铃薯的生长发育。随着我县马铃薯的生产发展,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每年种植面积在60万亩(每亩667平方米)左右,平均亩产1.5~2.0吨,亩  相似文献   

2.
通过现代农业技术研究,不断摸索改进马铃薯种植和施肥技术,达到增产增收提前上市的目的.马铃薯高产对于提高农民增收,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本文结合我区地理气象环境,通过覆膜种植,改善施肥,能有效提高马铃薯产量,提前上市,达到增产创收目标.  相似文献   

3.
宁夏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试验和配套机具研发工作,区内农机推广机构、生产企业先后设计研发了各类马铃薯种植机和挖掘机10余种。同时,宁夏自治区农机化技术推广站先后组织区内外马铃薯生产机械开展了4次马铃薯种植机和挖掘机对比选型会,择优筛选了多种马铃薯种植机和马铃薯挖掘机,在这些机械中,既有垄作种植机械,也有平作种植机械和覆膜种植机械;既有生产效率达0.67 hm2/h的大型机械,也有生产效率约0.067 hm2/h的中小型机械。总体上看,大中型机械性能稳定、作业可靠,基本能够满足宁夏区平坦、中大型地块的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的需求。2014年底,全区马铃薯种植机和挖掘机的保有量均突破2000台,机械化种植和挖掘水平均达到35%。目前,粗略估计全区各类马铃薯生产机械在3000台以上,机械化水平突破40%。  相似文献   

4.
宁夏南部山区地处黄土丘陵沟壑区,马铃薯是该区的主要粮菜兼用和传统种植的优势作物,社会、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全区年种植面积达15万hm2,占到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49.0%,年产鲜薯达432.9万吨,其中种薯65%为脱毒种薯,所产商品薯70%的用于淀粉加工,20%用于鲜薯外销,10%用于下年留种,5%用作蔬菜。近年随着其效益的攀升,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加快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根据马铃薯的生产情况及该区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在马铃薯栽培区划上,属于北方一季作区,大多在四月中下旬播种,五月底出苗,九月底成熟收获,特制定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技术,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马铃薯产业在我国西北地区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定西市每年马铃薯种植面积近26.7万hm2,马铃薯产量超过500万t。同时,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也逐年增加。但由于大量的淀粉渣没有得到合理利用,一方面造成对环境的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的农副食品,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现代的马铃薯种植过程中,各种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种植理论层出不穷,从而为马铃薯的增产和丰收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为我国农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马铃薯杂交实生苗培育是现代马铃薯种植过程中对马铃薯进行选种时必不可或缺的手段,同时其也是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实生苗培育的重要技术。然而就我国目前马铃薯杂交实生苗培育和早代选择的实际情况而言,其中还存在着一些较为严峻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马铃薯杂交实生苗的培育,同时还影响到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而为了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和促进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加大对其的分析研究力度不仅意义重大,而且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对马铃薯种植的深入分析,然后对马铃薯杂交实生苗培育和早代选择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不断的进步,各类经济产业都得以不断创新发展,农业市场亦是如此。马铃薯是我国较为常见的经济粮食作物。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马铃薯的高产种植、农作物质量要求在不断的提高。针对马铃薯在高寒地区产量较低、生长周期较长、种植效益不高等问题,仍需要不断加大科研投入。气候是影响马铃薯生长周期的重要因素。基于此,笔者针对若尔盖的马铃薯种植栽培技术进行探究,以期为若尔盖县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作为粮食作物之一,对种植当地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并且在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旱作马铃薯要想提高生产产量,就要在实际基础上创新种植技术.文章介绍了马铃薯的发展现状,探究分析了旱作马铃薯产量及水分运移受覆膜与沟垄种植模式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我区是哈尔滨市马铃薯产销大区,近几年来马铃薯产业在我区发展的很快。我们对我区马铃薯生产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1现状2013年的播种面积是9.5万亩(每亩667平方米),马铃薯种植面积基本稳定,产量也基本稳定,但由于价格波动较大,产值非常不稳定。与主栽粮食作物相比,马铃薯亩投入相对要大,大约是玉米、大豆的2倍,水稻的1.5倍,亩纯效益低的时候是水稻的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种植的田间管理技术关系到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是马铃薯种植的一个重要环节。马铃薯的田间管理包括出苗前的田间管理、苗期管理、结薯期的田间管理以及收获期的管理。马铃薯田间管理的目的是运用综合性的农业技术,为马铃薯的生长提供一个最适宜的状态,从而提高马铃薯种植的产量和质量,是终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巴里坤县农业种植结构调整,马铃薯种植已成为县内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近几年来,窖藏反季节马铃薯在疆内外享有一定的声誉,但也存在市场风险,2014年春季,大量窖藏反季节马铃薯滞销,滞销的马铃薯随着气候的变暖开始发芽,养殖户就利用多余的马铃薯饲喂家畜,家畜食入发芽、变质、腐败、青绿马铃薯及茎叶后发生中毒情况时有发生,给养殖业带来了一定的危害。1典型病例病例1:由于处在农忙期间没有时间和往常一样饲喂,养殖户  相似文献   

12.
我国马铃薯资源极为丰富,分布范围很广,近年来种植面积达7000多万亩,占世界第二,年总产量为5500万吨。少部分用作饲料。目前全国都在积极开发利用新的能量饲料来代替玉米等谷物,本文仅就马铃薯粉能量饲料的有关问题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13.
<正>民和县从2008年开始推广全膜双垄玉米种植技术以来,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丰富的玉米秸杆已成为发展畜牧业的物质基础。2015年全县玉米种植面积达到2.67万hm2,玉米秸杆产量达到160万t,加上其它农作物秸秆和退耕还林草种植的苜蓿、复种的饲草以及其它饲草料等,饲草总量达到240万t,能满足300万个羊单位的饲草需求。在饲草资源的保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是一种粮食和蔬菜兼用的高产作物。鲜薯中的淀粉、粗蛋白、维生素和氨基酸含量丰富 ,是优质的饲料作物之一。研究证明 ,马铃薯饲喂家畜的效果优于稻谷。本文主要就马铃薯的营养特点及预防马铃薯中毒的措施作一综述。1 我国的马铃薯生产概况马铃薯俗称土豆、洋芋 ,它具有抗逆性强、生育期短、高产、营养丰富、用途广泛等优点 ,喜好冷凉气候 ,不耐高温 ,怕霜冻。我国是马铃薯生产大国 ,据 1999年的统计资料报道 ,马铃薯种植面积达 4 2 1.6万hm2 ,年产量 6 0 0 0万t左右。一般认为鲜薯单产量为 15~ 4 5t/hm2 ,高产区可达 6 0~ 70t/hm2…  相似文献   

15.
张伦 《山东饲料》2015,(2):20+32
马铃薯晚疫病是由马铃薯晚疫病病原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是马铃薯病害中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凡种植马铃薯的地区都有发生。本文对马铃薯晚疫病的危害症状、侵染规律、发病条件、重发原因、防治措施等进行分析,希望对马铃薯的种植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6.
北方寒地马铃薯病害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是黑龙省依安县主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每年都在0.8万公顷。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品种退化及不合理轮作等原因马铃薯病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目前黑龙省依安县比较普遍的马铃薯病害有晚疫病、早疫病、环腐病、软腐病、黑胫病、病毒病等,现将其症状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晚疫病(真菌性病害)叶片上出现的病斑像被开水浸泡过,几天内坏死,干燥时变成褐色潮湿时变成黑色在阴湿条件下,叶背面可以看到霉似的孢子串枝。茎秆经常从病斑  相似文献   

17.
<正>0.前言马铃薯又名土豆、地蛋、洋芋、山药蛋等,在我国广泛种植。近年来马铃薯种植面积增加迅速,已成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物。要发挥马铃薯的增产潜力,需要尽量满足马铃薯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不但可以食用还可以作为多汁饲料饲喂畜禽,是营养价值高、适应性强、产量高的一种经济作物。马铃薯在种植过程中易被多种病毒侵染而发生品种的退化,从而导致产量和质量下降,给马铃薯种植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在种植前需要做好马铃薯的选择和处理工作,包括种薯的选择、种薯的催芽、种薯的切块,最好选择小整薯来进行播种,这样可以减少病毒的侵染,提高产量。另外,在马铃薯种植时还需要进行种薯拌种处理。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农科院、宁夏自治区农技总站、原州区农技推广中心经过6年不间断实验评价,日前在原州区培育出世界高端马铃薯新品种。这种填补了国内外市场空白的红皮黄肉、紫色薯肉的彩色马铃薯。将解决宁夏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科技含量低、销售不畅等问题,改变马铃薯种植格局。  相似文献   

20.
2012年10月23日,福建省寿宁县计划投入956万元规划发展粮食、经济作物生产、畜牧、服务体系建设等四大类农业项目。寿宁县在粮食方面总投资190万元,主要投入再生稻高产模式示范、紫甘薯品种示范推广、脱毒马铃薯高产高效示范、水稻种植保险等项目建设;经济作物生产方面,总投资68万元,主要投入南阳天丘综合开发示范场33.33hm2中药材基地、1.33hm2中药材苗圃、反季节蔬菜、代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