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米螟在河北省是玉米的主要害虫,严重的影响玉米产量。解放以后,展开了空前大規模防治运动;冬季防治采用秸杆处理;夏季防治采用了六六六药液灌心叶、撒毒土、顆粒剂等一系列的有效防治方法,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已有的防治方法,还不能滿足农业上的要求,尤其是在玉米穗期的防治上,还存在着实际困难。因此,迫切要求寻找更有效的防治玉米螟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用麦蛾卵大量繁殖甘蓝夜蛾赤眼蜂(Trichogramma brassica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000年建成的麦蛾生产线基础上,经多次试验后完成了具有日生产赤眼蜂200万头生产能力的繁蜂设备,2001年最高日繁蜂量120万头。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和设备,扩大规模,提高繁蜂效率,日繁甘蓝夜蛾赤眼蜂1100万头,生产能力提高了5.5倍。生产成本比原来降低了47.3%。  相似文献   

3.
应用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松毛虫赤眼蜂几个种群间繁殖性状的杂交效果进行了研究。通过杂种优势率的统计检验及亲本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的分析,得出10个杂交组合中的最优组合为JNYT11×LT,JNYT11×XT。  相似文献   

4.
从1980年-1984年的五月下旬至九月底,按农业区划选有代表性的22个县、区(场),对湖北省赤眼蜂的种类、寄主和分布作了初步研究,兹简报如后。一、不同植物上寄主昆虫卵的数量分布在49种植物上采集的寄主昆虫卵计103,756粒,其分布状况见表1。  相似文献   

5.
6.
赤眼蜂及其寄主卵低温贮存时间对赤眼蜂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比较米蛾卵在4℃(±1℃)低温贮存不同时间后,对赤眼蜂寄生的影响以及赤眼蜂中期幼虫经低温后的表现。结果表明,米蛾卵低温贮存时间越长赤眼蜂对其寄生量越少,米蛾卵经低温贮存15 d,其被寄生量低于新鲜米蛾卵被寄生量的50%;赤眼蜂低温贮存时间越长,其羽化率越低,低温贮存25 d平均羽化率均低于50%。可以认为,在进行赤眼蜂人工生产时,米蛾卵低温贮存时间不宜超过15 d、赤眼蜂低温贮存不宜超过20 d。  相似文献   

7.
本文补充描述赤眼蜂属的触角和前翅的形态特征。在赤眼蜂属雌性触角中,过去一般描述为由6节组成,即柄节1节、梗节1节、环状节1节、索节2节、锤节1节。通过电镜观察,认为应有2个环状节,称为第1环状节及第2环状节,第2环状节楔形,与第1索节基部紧密相连。在赤眼蜂属雄性触角中,过去一般描述为由4节组成,即柄节1节、梗节1节、环状节1节、棒节1节,其棒节由相应于雌性触角的两索节及锤节愈合而成。通过电镜观察,认为亦存在第2环状节。第2环状节更紧密地镶入第1索节的基部,仅在外侧面观才易于发现。同时,相当于雌性触角的第1索节及第2索节的位置上,在腹面及两侧可见第1索片及第2索片。这两索片显示雄性触角棒节的不完全分节,同样显示雄性触角与雌性触角在形态结构上的联系。本文同时重新描述前翅上的翅脉于前翅表面及底面的毛列,并给予相应的名称。触角及前翅毛列的补充描述可能有助于该属的分类及种间区别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应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农林害虫,具有省工、安全、无污染、不杀伤天敌等优点,已在我省许多地区推广应用,取得了可喜的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目前生产松毛虫赤眼蜂都以柞蚕剖腹卵作中间寄主,由于其卵粒大,营养丰富,育出的蜂壮,繁殖系数也高,一直被公认是松毛虫赤眼蜂的优良中间寄主。但作者发现,近年来一些老繁蜂单位在高温季节繁蜂时常出现坏卵现象,腐败变质的蚕卵成为影响繁蜂数量和质量的制约因素。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卵粒霉变,是当前赤眼蜂生产过程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从1989~1991年我们选用了“菌虫杀灭剂”进行柞蚕剖腹卵消毒效果的研  相似文献   

9.
10.
柞蚕茧质与赤眼蜂柞蚕寄主卵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在供试验条件相同情况下,对同一品种、同一产地的柞蚕雌茧 不同种级,茧质,不同出库时期,暖茧温度对卵量的多因子互作试验研究。有明:用克蛹转化卵粒数衡量柞蚕雌性生殖力较单蛾产卵量更科学。  相似文献   

11.
1982~1985年在湖北省25个县(区),调查了49种植物,采集了130种昆虫卵,经饲养获得赤眼蜂24747头,已定出种名的有9种,其中5种为湖北省首次记录。根据9种赤眼蜂在湖北省不同农业区内的种类组成、分布频率及其所在地区的地理特点、气候条件、植被特征以及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等因素的综合分析,初步把湖北省赤眼蜂地理分布分为鄂南区I和鄂中北区Ⅱ。其中鄂南区Ⅰ分为鄂西南林特区Ⅰ_A和鄂东南稻麻区I_B二小区,鄂中北区Ⅱ分为鄂西北林特区Ⅱ_A、鄂中东北粮棉区Ⅱ_B、鄂西粮特区Ⅱ_C、江汉平原粮棉区Ⅱ_D、鄂东沿江平原粮棉区Ⅱ_E五小区。  相似文献   

12.
枝孢属(CladosporiumLink)的国内新记录种:紊乱枝孢(C.confusumMatsushima),标本采自云南绿春黄连山自然保护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内,生于死枝条。另有3个种生于未见报道的新寄主植物上,即生于茶梨(AnnesleafragransWall.)叶上的高枝孢[C.elatum(Harz)Nannfeldt],莉竹(Bam─busablunmeanaSchult)叶上的尖孢枝孢(C.oxysporumBerkeley&Curtis)以及盈江南星(ArisamaeinkingensisH.Li)肉穗花序和花序苞片上的枝状枝孢[C.cladosporioides(Fresenius)deVrics]。文中对这些种分别作了描述并附图说明。  相似文献   

13.
枝孢属(Cladosporium Link)的国内新记录种:紊乱枝孢(C.confusum Matsushima),标本采自云南绿春黄连山自然保护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内,生于死枝条。另有3个种生于未见报道的新寄主植物上,即生于茶梨(Anneslea fragrans Wall.)叶上的高枝孢[C.elatum(Harz) Nannfeldt],箣竹(Bam-busa blunmeana Schult)叶上的尖孢枝孢(C.oxysporum Berkeley & Curtis)以及盈江南星(Arisamae inkingensis H.Li)肉穗花序和花序苞片上的枝状枝孢[C.cladosporioides(Fresenius) de Vrics]。文中对这些种分别作了描述并附图说明。  相似文献   

14.
用米蛾卵繁殖拟澳洲赤眼蜂时,每个米蛾卵平均仅可寄生1.12个拟澳洲赤眼蜂,一卵一蜂的频率达90%以上,繁蜂时不合适的蜂、卵配合比例可影响米蛾卵的有效寄生率、繁蜂系数等效果。不同蜂卵比与米蛾卵寄生率的相关性呈一不对称波形曲线,有关部分的相关方程式为y=17.26 14.01lnx。根据实验并综合考虑繁蜂效益所求得的拟澳洲赤眼蜂和米蛾卵的配合比例在1:25~30左右。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湖北省9种赤眼蜂在不同生境植物上的分布作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9种赤眼蜂可寄生在21科25属25种植物的虫卵上,根据25种植物的生态特点,可划为农田型、沼泽型、林间型和广布型四类。属于农田型有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和广赤眼蜂(T.evanescens),林间型有舟蛾赤眼蜂(T.closterae)和风蝶赤眼蜂(T.seticini),沼泽型有稻螟赤眼蜂(T.japonicum),广布型有拟澳洲赤眼蜂(T.Confusum)、松毛虫赤眼上(T.dendrolimi)、毒蛾赤眼峰(T.ivelae)和粘虫赤眼蜂(T.1eucaniae)。  相似文献   

16.
螟黄赤眼蜂对甘蔗螟虫的控制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新植蔗田和宿根蔗田释放螟苏赤眼蜂控制甘蔗螟虫,以甘蔗被害节为调查指标,结果发现,螟黄赤眼蜂对黄螟有较好的控制效果,而且在倒6-19节及全株的被害节率都明显低于对照,同时宿根蔗区又好于新植蔗糖区,在宿根蔗区对黄螟的防治效果尤其显著,全株的防效达到22.28%。  相似文献   

17.
通过1982—1984年在林内用185000粒柞蚕(Anthcraea Pernyi)卵的招引和以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uperans)卵中的分离结果表明,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在松林内形不成优势种群。落叶松毛虫卵不是松毛虫赤眼蜂的主要寄主,只是补充寄主。黑龙江省林区的气象因子不能满足松毛虫赤眼蜂大量繁殖的条件。所以人工施放赤眼蜂是落叶松毛虫卵寄生率低(0—19.7%)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中国隆背溞属(甲壳纲:双甲目)一新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中国隆背 属的一新记录,补充了属的特征并编制了本属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9.
用紫外光吸收法测定不同种根结线虫侵染的核酸含量,结果表明:在植物体内根结中核酸含量显著高于同株健部根及健株健根;病株除根结外,不同部位核酸含量均显著低于健株对应部位,全株也显著较健株含量低。这一趋势在根结内线虫核酸量低的情况下也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