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夏洛来牛该品种是改良肉牛的首选品种。生长性能强.问料转化率高、瘦肉率高,并且肉质优良,有大理石花纹。此外,繁殖性能好,双犊率高,产奶量高,寿命长。其体型大,毛色为白色或乳白色。早期生长迅速.初生公犊体重45.4公斤,母犊44.7公斤,屠宰率为60%-70%。夏洛来公牛与其他品种母牛杂交,后代的生长速度及胴体结构均会有很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比较秦川肉牛、荷斯坦牛及其杂交后代生长发育及产肉性能等经济性状。【方法】选择健康的6月龄秦川肉牛新品系公牛、阉牛、母牛(分别简称为秦川公牛、秦川阉牛、秦川母牛)、荷斯坦公牛、阉牛(分别简称为奶牛公牛、奶牛阉牛)和荷斯坦牛与秦川肉牛新品系杂交后代公牛、阉牛、母牛(分别简称为奶秦杂公牛、奶秦杂阉牛、奶秦杂母牛)各5头,共8组,进行18个月的标准化育肥,测定7~24月龄的体质量,每隔90d测定1次,计算平均日增质量;至24月龄屠宰实验牛并进行胴体分割,测定屠宰率、净肉率、胴体产肉率、肉骨比及各部位肉质量。【结果】各组试验牛在13~18月龄生长发育速度最快,荷斯坦牛生长发育速度较秦川肉牛和奶秦杂牛快。秦川肉牛的产肉性能明显优于荷斯坦牛,但与奶秦杂牛差异不显著。【结论】杂交改良牛既遗传了秦川肉牛优良肉质性能,也遗传了荷斯坦牛生长速度快的优点;秦川肉牛新品系已具备肉牛品种的基本特征;荷斯坦牛公犊经过育肥,也表现出良好的肉用性能。  相似文献   

3.
秦川牛的初生重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原产于陕西省关中平原的秦川牛是我国一个著名品种,它不仅役用性能优良,而且具有独特的肉用性能。秦川牛的初生重是该品种牛的一个重要生物学性状,其平均初生重:公犊(N=352头)26.7(S.E.=0.22)公斤,母犊(N=288头)25.3(S.E.=0.21)公斤;分别占成年母牛平均体重的6.13%和5.81%。影响秦川牛初生重的重要因素是:犊牛性别(P<0.001~0.005),母亲(P<0.001),父亲(P<0.025),出生年度(P<0.025),场别×出生年度(P<0.025),性别×年度×季度(P<0.025)。母牛从3岁(初产)到11岁(第9胎),所产犊牛初生重逐渐增加至最大重量,其平均值:公犊28.9公斤,母犊26.4公斤;此后则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4.
利木赞牛与中国西部2个黄牛群体杂交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利木赞牛的品种特性人手,在中国西部两个黄牛群体(秦川牛和固原牛)引进利木赞牛进行黄牛改良的过程中,通过体尺测定试验(秦川牛、固原牛及其利杂牛)得知杂交牛各项体尺指标和体重均得到明显改善(P〈O.01或P〈0.05),尤其杂交牛的肉用指数(BPI)均得到极显著的提高(P〈0.01),表明两个黄牛群体在肉用性能改进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固原牛提高的程度比秦川牛更加明显;通过育肥屠宰试验(固原牛及其利杂牛)得知利木赞杂交牛平均日增重比固原牛增加20%,屠宰率和眼肌面积分别提高了8.58%和27.62%,充分显示了利木赞牛杂交带来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改良牛具有体型大、增重快、产肉率高等特点。夏本杂交犊牛,在良好的环境条件下,哺乳期日增重0.6公斤~1.14公斤,30日龄体重可达500公斤~550公斤,比本地黄牛提高47%~87%。尽管改良牛有生长和发育快的遗传性,若培养条件跟不上,获得的遣传性不可能成为显性,易出现“幼稚型牛”,象本地牛,甚至没有原来本地牛的耐粗饲、适应性强的特点,致使改良工作前功尽弃。所以,必须把改良与饲养并重。饲养犊牛要做好以下几个主要环节。1.三定三查三定是定奶温,一般定在37℃左右;按牛犊大小定饲料数量;定时饲喂。可造成犊牛条件反射…  相似文献   

6.
用西门塔尔牛细管冻精为父本,以新疆博州本地蒙古牛为母本,初生重西F1公犊比蒙古牛提高36.96%,母犊提高38.03%,断奶重公犊提高153.49%,母犊提高146.08%。同龄西F1屠宰率、净肉率比本地蒙古牛提高13.03%、18%。平均每头西F1牛可增肉135 kg,按每kg牛肉15元计算,增效2025元。细管冻精配种可降低成本120元。  相似文献   

7.
1.1 年龄选择。肥育前的肉牛按年龄划分为断奶犊牛、1岁牛、2岁牛和3岁牛。如果犊牛断奶后一直饲喂营养水平较高的饲料,第一年的日增重最高,之后每年的日增重都要下降,2岁时日增重仅为1岁时的70%,3岁时日增重又只有2岁时的50%。如果营养条件不好,体瘦但健康的2岁牛肥育时增重速度比1岁牛犊,1岁牛又比犊牛生长快。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垦区以“两牛一猪”为主的畜牧业取得了很大发展,黄牛役用下岗后,经30多年的杂交改良,肉用性能有所提高,但产乳量仍很少,仅够育犊。繁殖母牛2年产1犊,产值低、效益差,饲养头数在减少,下滑速度较快。扭转这一局面最根本的办法是增加繁殖母牛的产值,产肉(犊)的同时也产奶(商品奶),惟一的措施是引进德系西门塔尔牛(Fleck—vieh)级进杂交改良。下面将黑龙江垦区肉牛未来20年的发展战略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9.
犊牛从断奶后到产犊前习惯上称为育成牛(或后备牛).更确切地说,从断奶后到配种年龄(6~18月龄)称育成牛,从配种怀孕到产犊期间(18~27月龄)称青年牛.后备母牛饲养好坏,直接影响到奶牛的发育、第一次发情、配种及产后奶产量.  相似文献   

10.
犊牛从断奶直到第一胎产犊前习惯上称为育成牛(或后备牛),更确切地说,从断奶后到配种年龄(6~18月龄)称育成牛,从配种怀孕到产犊期间(18~27月龄)称青年牛.后备母牛饲养好坏,直接影响到奶牛的发育、第一次发情、配种、产后奶产量.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犊牛早期断奶是国外一些养牛业发达国家在犊牛培育上采用的一项新技术。它的特点之一是哺乳期短,哺乳量少,节省大量鲜奶、减轻劳动强度,降低培育成本。另一个特点是犊牛较早地采食植物饲料,能够促进其消化器官,特别是瘤胃的发育,提高粗饲料的利用率,提高乳牛的终生经济效益。目前,国内普遍存在着犊牛哺乳期长,哺乳量大,培育成本高等问题。而犊牛早期断奶,不仅有利于乳用母犊(包括肉乳兼用牛)的培育,而且为公犊肥育利用开拓了新的境界,解决了公犊肥育成本高的一个关键问题,避免了有利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12.
<正>(续第1期第36页)一、犊牛的生长发育特点犊牛阶段是指从牛犊出生到6月龄断奶为止的阶段。这是犊牛对外界条件逐渐适应,各种组织器官功能上逐步完善的时期。该时期牛的生长速度和强度是一生中最快的时期。犊牛哺乳期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靠母乳提供,因而母牛的泌乳量对哺乳犊牛的生长速度影响极大。一般犊牛断奶重的变异性,50%~60%是受母牛产奶量的影响。因此,如果母牛  相似文献   

13.
<正> 1 肉牛。肉牛在1岁前生长迅速,增重快,1岁以后生长速度逐渐减慢。一般地说,第2年增重仅为第1年的70%,第3年增重仅为第2年的50%。随着年龄的增长,增重速度减慢,肉质也变差。一般犊斗出生后到1.5岁,体重达到300公斤左右出栏比较合适。这段时间牛增重快,饲料报酬高,肉质细嫩,饲养成本低。架子牛经过3~4个月的强度育肥,体重达到500公斤后屠宰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IRX3(Iroquois homeobox 3)基因在秦川牛各组织中的表达规律,为通过现代分子技术手段改良秦川牛肉用性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秦川牛IRX3的mRNA序列设计实时定量特异性引物,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IRX3基因在秦川牛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胎儿、6月龄、24月龄)不同组织(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大肠、小肠、肌肉(背最长肌))及在6月龄、18月龄、24月龄、60月龄秦川牛脂肪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IRX3基因在秦川牛胎牛、6月龄、24月龄3个阶段均在肺部组织中表达量最高(P0.01)。IRX3基因在秦川牛心脏、肝脏中的表达量随年龄的增长而极显著增加(P0.01);在背最长肌中的表达量随生长发育过程的推进而极显著减少(P0.01);在大肠、肺脏组织中的表达量从胎牛到6月龄逐渐降低,从6月龄到24月龄极显著增加(P0.01)。随着年龄的增长,秦川牛脂肪组织中IRX3基因的表达量呈先升高后降低最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18月龄表达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P0.01);其次是6月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24~60月龄(P0.01)。【结论】IRX3基因在不同阶段秦川牛的肺部组织中均有较高水平的表达;IRX3基因在脂肪组织中的表达量与牛生长速度正相关,推测IRX3基因在秦川牛发育过程中与脂肪沉积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5.
快速育肥肉牛首先要挑选体格长、大,身体健康的架子牛。从生长速度与适应性上看,应该挑选1-4岁,体重在200~300公斤左右的牛;从体形上看,要选用四肢高,体形大,后部高于前部,后肢飞节高,皮肤松驰柔软的牛;另外还要选用吃草快,不挑食,生长速度快的牛。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是为解决在犊牛培育上还存在着哺乳期长、喂奶量多、成本高的问题,针对我省实际情况而进行的。试验共分四组,第一组哺乳期30天喂160公斤奶、二、三组分别为45天喂240公斤奶、60天喂340公斤奶、对照组为105天喂600公斤奶。每组各五头牛,体重相似,对吃奶少的乳犊,在较早日龄补饲优质植物性饲料,为的是刺激胃肠的发育,促进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建立,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从试验效果来看,乳犊在前期喂奶少增重慢,但后期能得到补偿,9——12月龄的平均日增重试验组均已超过对照组,12——18月龄效果更为明显,18月龄时全部参加配种。体尺测定结果三个试验组略低于对照组,但均属正常发育。试验一组每天采食、反刍时间长,每一食丸咀嚼次数最多,而对照组最少。每日精料和粗料的进食量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在6个月龄的饲料和其他费用试验组牛远低于对照组牛从本试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培育乳犊的奶量由600——800公斤降为200——300公斤,哺乳期由4——5个月减为2个月是可行的,目前山西省每年约可产乳犊8000头,如果采用此法培育约可增加商品奶300万公斤,仅牛奶一项可增收180万元。  相似文献   

17.
按照适地的原则,我们选择西门塔尔杂交牛、利木赞杂交牛、夏洛来杂交牛、海福特杂交牛、秦川牛、南阳牛等6个类型的牛与本地的鲁西黄牛作生长性能及经济效益对比试验。本着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回报的原则,通过对比试验筛选出适合当地的育肥肉牛,以利推广。1试验动物的选择与分组在两个肉牛养殖示范区选用从河南、辽宁、内蒙、陕西等良种肉牛改良站引进的12月龄西门塔尔杂交牛、利木赞  相似文献   

18.
后备乳牛又称培育乳牛,是母乳牛从出生到第一胎产犊前的总称。一般可分为哺乳期犊牛、犊牛、发育牛和育成牛几个生长阶段。后备乳牛选育的好坏直接决定奶牛养殖的成效。在不少奶牛养殖场(户)中,往往是只注重生产牛的饲养管理,而忽视后备牛的饲养管理,导致后备牛淘汰率高,或直接影响后备牛的发育、发情、配种受胎和产犊后的产奶量。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奶牛技术服务实践.就后备乳牛的养殖技术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9.
产于陕西省渭河流域八百里秦川的秦川牛,是千百年来我国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的宝贵财富,中外驰名。近年由于“奶牛热”的兴起,在秦川牛中心产区出现了用黑白花奶公牛或其他兼用品种对秦川牛进行杂交现象,给这一品种资源的保存带来了严重后果,如不采取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将有灭种的可能。为此,特提出如下的保种方案:以现有的扶风、乾县、蒲城、礼泉四个国营秦川牛场为一级保种基地,要求总共饲养种公牛50头,基础母牛450头。采取相互协作,执行统一的保种方案;实行小群闭锁、合并随机留种、随机交配的方式,使每代近交系数的增量控制在0.25%以下,在40个世代、150年内的平均近交系数不超过10%。使秦川牛的有效群体含量不减少,优良基因不丢失,近交退化现象不发生,把秦川牛这一优良品种的基因库在国营牛场中保存下来。为了保证泰川牛保种工作的顺利开展,还必须采取以下三项必要措施:①建立保种选育区,作为二级保种基地。选育区由原来的13个减为7个,包括东、西两片,四场、七县、70个乡(社),1.5万头左右的基础母牛,进行联片选育。②拨给国营牛场保种费和保种选育区优惠费每年各15万元,扶持保种工作。③成立秦川牛育种委员会,加强保种、改良工作的具体领导。为了迅速改进秦川牛生长较慢、增重不高,尻部尖斜,大腿肌肉不够充实,母牛乳房发育较差等缺点,在保种选育区的一定范围内,可引用红色被毛的乳用短角牛和丹麦红牛对泰川牛进行导入杂交,提高产乳、产肉性能,丰富秦川牛的基因库。经过改良的泰川牛,预计年平均产奶量可达2,000~3,000公斤,乳脂率4.5%以上,日增重1公斤以上,屠宰率60%左右。  相似文献   

20.
1.淮北黄牛。淮北黄牛主要分布在安徽的阜阳、毫州及宿州等淮河以北地区.属于我国著名的黄牛品种南阳牛的地方类群.淮北黄牛在长期饲养过程中.先后引入过秦川牛、海福特牛、利木赞牛、夏洛莱牛、皮埃蒙特牛、西门达尔牛等品种杂交改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