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工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俊 《广西农学报》2008,23(1):40-42
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是现阶段农业生物灾害预报方式的重大创新。玉林市植保站经过三年开展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实践探索,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通过认真总结提出了三点建议:上级领导重视和支持是前提条件;工作人员素质急需提高;植保科技队伍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棉铃虫预报区特点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林  李钢 《安徽农业科学》1995,23(4):336-337,344
本文根据有代表性棉区县植保站提供的1977年以来棉铃虫测报资料,结合本省地理气候、棉田生态环境,将全省划分为三个棉铃虫预报区,着重对各预报区特点及区域发生危害特性进行比较分析,掌握区域发生危害特性,为提高测报质量和效益及制定科学防治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临清植保站1990~2004年逐年棉铃虫各主要危害代的累计卵量、发生程度等历史资料和同期气象资料的分析,寻找出与棉铃虫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的气象条件,利用DPS数据处理系统中的多元回归等分析方法,建立各代棉铃虫累计卵量、发生程度等的中短期气象等级预报、预测模式;并对2005年的棉铃虫发生情况进行预测检验,效果良好。为棉铃虫的有效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对农业防灾减灾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业正向现代化、专业化、商业化转变,作为生产中重要一环的病虫测报及防治与农业的高产、优产、高效息息相关。而基层植保站如果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农民,就要做出相应的改善与发展。作者就基层植保站测报功能的一些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4月7~9日在昆明召开了全省植保站长及大春作物病虫发生趋势分析会议,到会专家根据当年农业生产安排、长期气象趋势、冬春季病虫源基数情况,结合1980~2003年农作物病虫发生情况及防治特点综合分析,2004年云南省大春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2004年大春作物病虫害仍然保持中等偏重态  相似文献   

6.
胡学友  刘磊  张梦梅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11):172-172,42
凤台县植保站积极创办病虫电视预报节目,提高了病虫情报传递速率。本文介绍了凤台县病虫电视预报工作的开展情况及取得的经济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7.
根据各地植保站对二化螟冬后残留基数和发育进度调查,结合品种布局、气候情况及历史资料分析,对2009年我省一代二化螟发生趋势预报如下:  相似文献   

8.
陕西省泾阳县植保站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工作开展形式主要有新闻录制、专题制作、刻录光盘形式播出及利用网络发布等。针对工作存在问题,提出了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9.
第1代水稻三化螟发生发展的气象条件等级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恩施自治州植物保护站1965~1979年来凤、宣恩、恩施、建始4个地区植保站点15年的病虫测报资料,结合相应时段各气象站点地面观测资料,将恩施低山地区水稻作物分蘖至孕穗期主要病虫害1代三化螟全生育期间日平均灯诱数作为因变量,将病虫害发生发展前期气象因子作为自变量,采用常规统计分析方法,对第1代三化螟发生发展的轻重程度与气象条件进行了相关分析,最后采用多级逐步判别方法,建立第1代水稻三化螟发生发展不同等级气象条件预报模式。结果表明:第1代三化螟的发生发展与5月上旬的温雨系数、5月下旬的降水、6月上旬的平均最高气温关系最密切。  相似文献   

10.
黄健  李晶  张璞  李杨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913-12915,12922
国内棉铃虫划分为热带型、亚热带型、温带型和新疆型4个地理型,预测棉铃虫的发生对棉铃虫的防治和安排农事生产有着重大意义。笔者选取新疆麦盖提县植保站棉铃虫发生资料与同期气象资料按月平均处理后,通过相关分析法选出与发生等级相关的因子作为预测因子,分别用逐步回归法和人工神经网络建立该地的预测预报模型。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预报模型的拟合精度和预报精度高于逐步回归模型,在干旱区,温度对棉铃虫发生的影响强于降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河北农业》2004,(5):5-5
据各市、县冬、春季病虫害基数调查,结合农田生态条件,参考今年的气候条件,经过全省各市植保站及县区域测报站共同会商、分析,预计2004年河北省农作物主要病虫害总体将呈中等偏重发生,病虫害发生面积将达4.0亿亩次。其中东亚飞蝗、麦蚜、小麦吸浆虫、小麦纹枯病、草地螟、土蝗、棉铃虫、棉盲蝽象、棉黄枯萎病、烟粉虱、美洲斑潜蝇、稻水象甲将偏重至大发生;小麦条锈病。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植保站根据今年水稻、玉米品种布局,冬后病虫基数,常年病虫发生实况的调查情况,并结合四川省气象台长期天气预报综合分析,于近日对该省2006年水稻、玉米病虫发生趋势进行了预报。根据预测, 2006年四川省水稻、玉米病虫中等偏  相似文献   

13.
张国锋 《河北农业》2013,(11):38-40
二点委夜蛾属夜蛾科,2005年在河北省保定地区首次发现,2008年在元氏县调查,发生面积3万亩,涉及6个乡镇;2011年严重爆发,面积达12万亩,遍及全县15个乡镇;2012年继续蔓延,发生面积达22万亩。其发生蔓延之迅速,引起了县植保站高度警惕,经过几年的防控研究和实践,认为二点委夜蛾的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而基数与发生程度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豚草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正> 豚草属菊科豚草植物,是世界性公认的危险杂草,不仅污染空气,危害人类身体健康,还给农业生产带来感协。笔者与六安地区植保站刘培廷等,于1991年5月首次在霍山县东西溪、单龙寺两乡发现豚草。其他乡镇未见。1 生态环境与侵染来源霍山县位于大别山区,过去交通不便,豚草难以传播为害。后由于一些机械厂的迁入  相似文献   

15.
1985年8—9月在新疆进行专业考察期间,承各有关单位提供大量馆藏蝽科昆虫标本,其中特别是八一农学院、石河子农学院、新疆农业厅植保站、新疆林业厅森防站、昌吉州植保站、昌吉农校、哈密地区植保站、喀什地区植保站、喀什农校以及伊犁州植保站、塔城地区植保站等,更保存了丰富的蝽类标本,再结合五十年代后期我校杨惟义教授等在新期间所采,计共鉴定出蝽科昆虫46种,其中属于盾蝽亚科6种、益(?)亚科6种、蝽亚科34种,而未  相似文献   

16.
苹果炭疽菌叶枯病简称苹果叶枯病,病菌为叶枯炭疽病菌,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和果实,造成苹果早期大量落叶和“麻面果”,使苹果失去商品价值,对苹果的生产威胁巨大。据相关资料记载。该病于2010年8月份在我国安徽、河南、山东等地首次发现,主要为害嘎啦、金冠、秦冠、乔纳金、甜黄魁5个品种。现将临猗县苹果炭疽菌叶枯病发生为害情况及防治措施总结如下。1发生情况 苹果叶枯病2013年在临猗县首次发生。2013年7月上旬临猗县植保站陆续接到果农反映,嘎啦苹果树叶片发黄,大面积落叶,随后县植保站进行了实地调查,发现果树叶片上病斑连接成片,病害蔓延迅速,园内落叶现象极其严重。有的叶片形成红褐色大斑;有的叶片呈红、黄、绿花叶;有的叶片变黑、干枯、脱落,酷似褐斑病;有的嘎啦果实向阳面出现了类似套袋果内红点病的症状,这直接影响果实的外观品质和果农的经济效益。紧接着植保站对全县果园进行了普查,发现大面积落叶现象不仅限于嘎啦果园,花冠、秦冠、锦绣红、乔纳金等果园内也有。发生范围广、面积大,为害损失极为严重。特别是6-7月未喷药的嘎啦、花冠、秦冠、乔纳金等品种,病株率高达100%,病叶率达80%以上,病果率达50%以上。嘎啦和富士混栽园,落叶的只有嘎啦树,而同园的富士树并没有为害症状。经与果农沟通.降雨前园内叶片正常,生长旺盛,雨过天晴进地后,发现嘎啦树上叶片开始发黄,2-3天叶片就大量脱落,根本来不及防治。  相似文献   

17.
<正>黄朝炎是襄樊市植保站站长、高级农艺师,襄樊市植保学科带头人,被称为"襄樊第一拍"。他今年44岁,1984年参加工作,先后在教学岗位上、基层乡镇农技站、县(市)植保站一线从事植保工作,是襄樊农民熟悉的农业植保专家。他爱岗敬业、心系农  相似文献   

18.
大豆疫霉根腐病是一种分布广泛,危害极其严重的土传性病害,目前已成为世界大豆主产区的重要病害之一。该病害于1948年在美国印第安纳州首次发现,以后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巴西、阿根廷、俄罗斯等国家相继报道了该病的发生。1989年沈崇尧等首次报道了在我国东北地区发现了大豆疫霉根腐病。黑龙江省植保站1997、1998两年对黑龙江省大豆疫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仅黑龙江省发病面积已超过30万hm2。  相似文献   

19.
行业     
《新农业》2017,(12)
<正>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召开专题会议6月6日,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办,山东省植物保护总站、烟台市植保站、蓬莱市植保站及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全国农药减量控害技术培训班在蓬莱成功举办。北京、山东、江苏、陕西、吉林、安徽、河南、新疆等17个省市区植保系统200多人齐聚一堂,共同学习交流了农药减施增效技术。  相似文献   

20.
烟粉虱是我市近年来新爆发的主要危害茄果类蔬菜的害虫。2001年4月份在我市首次发现,当年仅零星在东海、赣榆等县发生危害。我市2002年在扬州农业大学杜予洲教授带领下,组织全市各县、区植保站对全市展开烟粉虱发生情况的调查,结果发现发生量、发生面积有加重趋势,仅赣榆县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