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绝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都在农村,市场经济给农村社会生活带来深刻变化,这种变化使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代表的民间传统文化日益丧失其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因此在农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现实意义.在农村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大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传活动,提高农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唤醒农民的文化自觉和自豪感;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纳入新农村文化建设,通过新农村文化建设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传播和发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机制,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我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和旅游开发条件下的江西古村落保护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新农村建设与旅游开发的角度,以江西典型古村落为个案进行调查分析,认为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一次意义重大的历史性迈进,在古村落进行新农村建设和开展旅游则是正视传统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次契机,对提高农村农民生活水平,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促进农村文化水平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新农村建设规划不当、古村落旅游过度开发有可能给古村落历史文脉造成破坏,必须采取多种方法,将古村落的保护合理地纳入到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古村落旅游发展规划中,才能有效地保护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村落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文化建设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谭志国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235-2237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是我国当前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农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成长的摇篮,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力源泉,新农村文化建设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之间关系紧密。在新农村文化建设背景下,坚持政府主导,以农民为主体,资金为保障,制造文化建设良好舆论,并持之以恒,必将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工作的更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重要的活态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长时间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重要文化积淀。在农村地区的文化礼堂建设过程中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内容,能够借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作用提高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效果,促进群众文化生活的丰富,也能逐步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机传承。本文在简要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农村文化礼堂中建设地位的基础上,对优化应用措施进行了适当的研究,希望能够提高建设效果。  相似文献   

5.
李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439-17442
课题组在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化、现代化社会发展对农村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基于新农村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下,关于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反思。认为新农村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遣产保护之间的关系是一对矛盾的共同体,其面对的共同问题都是要留住人;同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新农村建设中应包涵的内容,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新农村规划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的思考,提出了现阶段新农村建设忽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种现象,并由此从规划角度提出: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需要考虑地域性、场所、互动模式以及有效的设施安排。  相似文献   

7.
针对西安农村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重登录、轻保护以及非遗保护与乡村生活、旅游业逐步脱节等问题,首先从西安乡村非遗保护综合价值阐释出发,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文化旅游业发展需求,阐明西安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背景与意义,其次对西安乡村非遗保护概况进行总结,指出西安乡村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整体保护欠缺、濒临失传、与缺乏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从加强调查整理、传承人保护、平台建设、教育推广、宣传普及等五个方面着手,提出西安农村地区非遗保护具体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1):135-137
随着新农村建设在我国各地不断深入推进,对农村居民产生了深远影响,由于各地在建设新农村认识和理解上的不同,在一些地方作为精神财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正在不断遭到破坏,甚至消失。结合微山湖古镇建设,从古镇的规划布局、建筑形态、建筑造型等方面进行分析地域特色的历史传统文化,在古镇建设中加以提炼,以物质的形态承托非物质历史传统文化,使新建村镇还原和保留历史风貌,传承历史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北京市大兴区长子营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随着首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亦庄南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城镇化建设矛盾突出.长子营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针对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启动非遗保护工程、打造“凤河京晋文化园”、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等,传承和保护长子营镇地方特色文化,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与城镇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论乡村文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特殊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崔福生 《农业考古》2006,(3):117-119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乡村文化在促进乡风形成、增强农民素质、改变农村面貌、丰富农民生活、凝聚农村人心等方面有着特殊的积极作用,但当前乡村文化的现状却不能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必须在发扬传统、切合时代、体现特色、打造品牌、夯实基础等方面进一步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承的,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珍贵文化资源,包括各类民俗活动、传统节庆、传统艺术等。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舟山发展乡村旅游,应挖掘舟山渔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发挥其在推动舟山乡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国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指明了方向。本文以广西钦州灵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采茶戏为例,通过实地调研,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分析非遗文化采茶戏保护与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将传统戏曲文化振兴和乡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目标相结合,提出适合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乡村振兴发展模式,并为其他非物质文化与乡村旅游的良性结合提供一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村庄规划应因地制宜,突出乡村特色、地方特色、民族特色。村庄特色塑造是新农村规划中的重要内容,村庄特色塑造要利用村庄的历史条件、自然条件以及人文条件等建设有特色的新农村,扩大和开发村庄的特色资源,发展一体化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区域文化的特色品牌,具有经济价值.在新农村建设中有效地开发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保护、管理、开发三位一体的发展策略,加快产业化,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意义;分析目前的开发现状,从三农机制认识现存问题.在新农村文化建设背景下,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利用教育平台、媒体宣传,多途径融资,遵循市场规律、消费需求,采取合理的营销策略,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9):250-251
襄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内容齐全,但其保护和传承现状令人堪忧。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利用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倾斜、资金支持与人们参与热情,寻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路径。  相似文献   

16.
基于乡村产业结构变更和乡村文化市场萎缩导致永丰农民画活态传承逐渐衰退的局面,在系统调查全国著名农民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的基础上,以永丰农民画主题旅游区的规划为案例,通过农民画创作空间、农民画展示体验、农民画衍生品开发等手段构建农民画主题乡村旅游综合体,将农民画艺术的保护和利用同乡村经济发展与人文体系建设相结合,探索了永丰农民画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有效途径,提出通过开发主题旅游来为无形的文化遗产创造有形的活态载体、挖掘文化遗产商业价值以及构建以文化遗产为核心的多功能产业链等非遗旅游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源泉和不竭动力。作为传承主体,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对传承项目的整理、改良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生产性、唯一性作用。通过对传承培养模式的探索,可进一步厘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认定程序、生活保障、传承现状等客观问题,进而探讨、尝试文化传承主体培养的方法论,以丰富乡村振兴所需要的精神价值和理念。  相似文献   

18.
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农村的发展和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本文结合乡村知识群体在S村经济建设、民主选举和参与村庄事务以及在乡村教育等农村工作中的引领作用作了简要的分析,衍生了乡村建设的依靠力量,要充分发挥和依靠乡村知识群体的作用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使中国农民过上富足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近发表的中央一号文件全面分析了当前农业和农村形势, 明确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就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建设要在着力解决直接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各类生产生活问题的基础上,切实加强乡村规划,使乡村的建设和管理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乡村建设规划的实施是一项长  相似文献   

20.
城乡一体化建设离不开新农村的建设。改善农村生活条件,让农民享受现代化生活是新农村建设的最终目的。但是,在目前的新农村建设中,出现了农村建设水平参差不齐、景观格局错乱、无规划建设、盲目招商引资以及不注重农村内在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基于此,本文就新农村景观方面的乡土特色表达进行深入探索,提出在新农村景观规划中表达乡土特色气息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