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作地点:文华盆景联谊园 改作时间:2012年10月16日盆景改作不仅是盆景制作的继续,更是盆景的冉创作若是改变表现形式的改作,那不光是从另一思路的再创意更是一次挖掘主体潜艺价值的实践。  相似文献   

2.
正盆景改作盆景是"有生命的艺术品",有生命,就有变化,这些变化或来源于植物自身的生长,或通过修剪、蟠扎、换盆等盆景造型技法来实现。对于已经成型,甚至获得过大奖的盆景重新造型,进行二度创作,谓之"改作"。这是盆景创作的继续,成功的改作能使盆景脱胎换骨,焕然一新,具有"凤凰涅槃,再获重生"的艺术效果。对于成型的盆景,看久了难免会产生审美疲劳,遇到这种情况不妨换个盆,换种盆景造型,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也是对盆景的一种改作。如锦鸡儿盆景"野趣"、雀梅盆景  相似文献   

3.
组合盆景的制作,大凡采用两种方法:一是新作,确定题材以后按创意组合成型;二是改作,按原来的素材,根据新的创意进行增、删、补、移的调整,使之出现新的格局,新的意象,提升艺术感染力。我采用的是第二种——改作。《祖孙情深》的素材,最初是两盆相对独立,基部粗细相当的小叶黄杨(图1、图2)。因为  相似文献   

4.
讣告     
植物盆景,随着时光的流动,它总是要这样那样,或快或慢地不断变化着。做为一个盆景人,怎样遵循、把握这种变化,适时的使用恰当的技艺、技巧予以改作,以求得变化和在变化中又求得新意。这,实际上是一个盆景人,不断学习不断充实不断提高的过程。 2001年,文者虽在《中国花卉盆景》当年的第8期,写了一篇《我给一株铁树接个头》的文章,介绍自己这盆拱卫式铁树盆景的制作经过(见图照1)。至今,已有四五个年头了,盆景本身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被接上的那个大的球体,底部周围也丛生了不少子球。这样就对原来盆景的整体和谐有了不少的冲击,美的画面受到了影响。于是就动了改作念头。  相似文献   

5.
有残缺的树木盆景如何加工改作? 在我们身边,常有一些残缺树木盆景,留之缺乏观赏价值,弃之又觉可惜。对于这类盆景其实可加工改作。方法有以下几种: (1)修整加工,继续培养:对于长势较差或造型欠佳者,首先对总体造型(特别是主干和骨干枝条)作一番观察,找出姿态结构中的优势所在,确定造型方案,以剪、扎并用的方法,对其加工改  相似文献   

6.
盆景具有创作的连续性和可变性。树小盆景最具有代表性,其中松柏类盆景的可变化性最为典型。就盆景创作规律而言,从素材的培养开始到实施每一个具体制作环节,一件作品的完成时间大约在10年左右。在这漫长的连续制作过程中。作者根据作品的不断生长变化,会在不同的制作阶段改变自己的审美认识,从而重新确立创作方案,对原作品进行改作。从实际创作意义上,改作是盆景创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性,也可以说是盆景创作的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7.
我于2006年5月在《中国花卉盆景》上刊登了《盆景改作笔记》,至今已有两年了。可能大家要问,盆景改作得怎么样了?效果好不好?就此我再来谈一下。  相似文献   

8.
<正>这棵桧柏是一棵半成品,已经制作几个年头了。盆景是活的艺术,因树木的不断生长,作者的创作情趣也在发生改变,对作品的审美要求也会变得更加严格。这种时候,作者不会只拘泥于一种树形的创作,而会开放思维大胆尝试,通过对作品的改作实现一种突破,提高观赏效果。这棵树我认为仍有潜在的美未被发掘出来,于是决定改作。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作品(图1、图2)现在的优、缺点:1、干的过渡自然协调,舍利干坚韧古朴,两根干一前一后,有主有次,且走势一  相似文献   

9.
盆景改作的目的,是为了艺术的升华。既然是改作,顾名思义,就是从实际出发,在“改”字上做文章,决不是简单的位置转换或角度调整。  相似文献   

10.
<正>马齿苋树极皮实,管理粗放,容易繁殖,扦插极易成活。既可在炎炎烈日下正常生长,又可在室内光亮处长期摆放。只要不使盆土经常过湿(以免烂根),初学养花者也很易养活。它株型紧凑,叶片小而密生,光亮美观,生长较快,发芽力强,剪裁余地大,耐修剪。枝条柔软,易于造型,也易于改作,很适合制作盆景。在其生长的各个阶段,都可以塑造成自己喜欢的各种形状,做成微型、小型甚至中型盆景。如果日后不满意,还可随时进行改作(图中那棵曲干式盆景连主干形态都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动,又经过了2年多的定型培养)。  相似文献   

11.
现场造型改作,立竿见影,直观现实。老师启发,初学启蒙,别开思路,无疑是给初学者上的一堂直观的一目了然的盆景技艺操作教学课,有一定的吸引力。但也会给某些读者产生误导——"盆景制作就这么简单"?所谓改作,是通过作者的审美意识,打破常规的想象力,在确保植物生存的前提下,把一件普通的坯材(作品)改造成一件有欣赏价值的坯材(作品)。有些作品力求表现形态美,只得其形,缺  相似文献   

12.
2009年6月,台湾颜子景大师应邀在山东文登中华盆景园做了一次黑松盆景改作的表演,现将全过程实录于下。  相似文献   

13.
对于首届花卉博览会上新出现的长江万里图,崂山绿石及一些挂盘盆景之类无生命的所谓创新盆景,人们贬褒不一。我认为,如果不注重盆景艺术的实质,只在形式上下功夫、作文章,片面追求写意,那么现在制作技术日臻完美的塑料盆景,倒是比长江万里图之类有胜之而无不及。但是塑料盆景就是做得再好看,再能以假乱真,也绝不能与盆景园里的盆景相提并论。那么盆景艺术究竟贵在何处?这就是传统盆景的  相似文献   

14.
“打造中国环保,需要全民参与”。这是一位环保专家说过的话。作为盆景工作者与爱好者更是义不容辞,因为他们是环境美的创造者。《中国花卉盆景》杂志2002年第七期编者按指出:“每一位盆景工作者,务必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杜绝采挖、砍伐野生树木的不良行为。”因此,自育盆景素材是盆景艺术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来说一段故事。 是日。袁师傅(袁启瑞)预约给相思盆景留影,以便日后回味,供改作参考。几个痴友相约前去,本着参观、学习、请教、见识的目的,劳碌半天后就餐时,话题集中在这盆奇特相思树盆景的命题上。 一说,就叫“盆景”罢。理由是:本身桩材就是一个能盛水的盆,盆上有丰富的景物。山、石、水、人物、自然环境俱全,那不就是盆上的景吗?现实。  相似文献   

16.
拜读唐秋武的《〈松鹤万年〉25春秋》一文(见《中国花卉盆景》2002年4期47页),收益甚多。本文仅对原作与改作发表一点看法,向大家求教。《松鹤万年》原作(见原文图3)以根代干,奇特而苍劲。整体树相为写意式松树形象和抽象式仙鹤形象。二象一体,巧妙融合,共同表现了美好事物万古常青的主题。  相似文献   

17.
去年第八期上,曾刊有林凤书同志撰写的《赏山水盆景(寒江独钓)》一文,并配有照图。现请作品的作者冯舜钦同志介绍他创作雪景盆景的一些经验。考虑到今年有不少新订户,且去年八期印刷质量也有问题,故再将照图刊登一次,供鉴赏。  相似文献   

18.
盆景鉴赏的心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盆景鉴赏,作为一种审美活动,获得审美享受和进行再创造是它的根本特征。因而,盆景鉴赏中鉴赏主体心理机能方面的特点无疑是受这根本特征制约的。一般说来,盆景鉴赏的心理特征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充满联想和想象:在盆景鉴赏中,鉴赏主体的各种心理机能都被调动了起来,且十分活跃。盆景鉴赏由感受形象到审美判断再到体味、玩赏,  相似文献   

19.
多年以前,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贺淦荪教授说过:“刘传刚是块搞盆景的料。”其时,刘传附拜在教授门下不久,他便以一盆枫树组合《雪压冬林》,夺得海峡两岸盆景大奖赛金奖,一时名声大噪。此后,他更是连连获奖,以至同好戏称他是“捞奖专业户”。1993年3月,为了寻求盆景事业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他毅然走出他从  相似文献   

20.
盆景不同于其他造型艺术的根本点在于它是一种活性的有生命的艺术,从创作开始就步入到一条无休无止的培育、造型、养护、改作、换盆、换土、施肥、灭虫等具体操作之中。其生长性、可塑性、可观性又随环境、季节、村种特性、人工施技、营养供给等不断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