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瘦肉型后备母猪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中国规模化生猪养殖场,绝大部分都是饲养大约克、长白、杜洛克或其杂交的二元、三元等瘦肉型猪,饲养种猪的场都离不开猪群更新,猪群更新就是从后备母猪群中选择一定数量的后备母猪进入基础母猪群,从而达到猪群的生产平衡。猪场基础母猪群年更新率一般在30%以上,这一数字决定了后备母猪培育在生猪生产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分娩在母猪的繁殖生产中是一个关键事件,它对仔猪生产有的成活率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发挥重要的影响。给母猪创造一个适宜分娩的产房环境对母猪顺利生产至关重要。现代化养猪场产房的四种基本类型为:母猪产床、母猪围栏、室内群养、室外散养。在欧洲和北美洲,母猪围栏式和母猪产仔箱式产房被广泛应用,而后者又在其中占主导地位。1产房:产床式和围栏式通常产床由一个杆件系统组成,其可以将母猪限制在有限的空间内,使母猪只能躺下或站立而不能转动和移动。并  相似文献   

3.
母猪年生产力是指每头母猪每年提供断奶仔猪数量,是评价母猪繁殖效率的较好方法。总结多年来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认为提高母猪的年生产力要从母猪、仔猪和公猪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采取各种技术措施相结合。1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1.1猪群结构合理化猪群结构通常包括核心群防种群)、繁殖群和生产群满品群)。其规模以生产群情种场以繁殖群)母猪数量为基础,三者的数量关系约为,核心群:繁殖群:商品群一o.2-0.25:1:位民核心群规模大小除了要考虑保证供应繁殖群所需种猪数量外,还要根据各个猪场的发展方案、育种方向及方案而定。为了…  相似文献   

4.
母猪生产的目的就是生产数量多、个体重大、健康良好的仔猪。在母猪数量一定的条件下,母猪的产仔率直接影响仔猪的生产数量,并影响生长肥育猪,从而决定了出栏猪的数量,影响猪场的经济效益。提高母猪的产仔率,就能提高仔猪的生产数量,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影响母猪产仔率原因有多种,这里根据我们在生产实际中的操作,从公、母猪两个方面探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繁殖母猪生产效率是决定养猪场(户)经济效益的基础。培育后备母猪、选择繁殖母猪、精细化饲养繁殖母猪、饲养哺乳仔猪、建立高产母猪群和缩短经产母猪的繁殖周期,是提高繁殖母猪生产效率、实现繁殖母  相似文献   

6.
母猪是养猪生产的基础,提高母猪生产能力是提高养猪生产效益的前提。母猪的生产能力主要包括年产仔窝数与窝均断奶仔猪头数,其中决定年产仔窝数的是母猪繁殖周期的长短,决定断奶窝仔数的是窝产活仔数断奶前的仔猪死亡率。要想提高母猪的生产能力就要从决定母猪生产能力的因素入手,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提高整个生产母猪群的生产能力。1选择优良母猪规模化养猪生产中,商品猪的母本大都采用杂种母猪。在实际生产中,根据市场需要,内销商品猪场可选择长本、大本等二元母猪。选择后备母猪,体型应平直或微倾,腹部比较大而松弛,腹部过度收缩的母猪…  相似文献   

7.
李职 《北方牧业》2011,(9):10-11
<正>1前言母猪是生猪生产的源头,其存栏量和生产水平的变化是反映后市生猪供给的"晴雨表",其遗传生产潜力更是决定着整个生产系统的最大生产效率。生长猪的生产性能取决于仔猪。同时,在生产实践中,母猪群的健康状况是提高"整个猪群的健康状况"的关键。近年来,由于现代母猪的高度选育,生长速度更快,繁殖力更高,采食量更低,使得母猪遭受的营养应激更大,营养应激不仅挑战了母猪的健康,还显著影响许多繁  相似文献   

8.
<正>丹麦的仔猪生产者瑟伦·拉森(Soren Larsen)既有传统的母猪产床,也有活动区域较为宽松的产床。后者是他喜欢的类型,并对公众开放参观。索伦·拉森是丹麦北部德龙宁隆的一位仔猪生产者。2009年10月,他开始使用一种新型的母猪分娩舍,共有14个单独的宽松产床(图1、图2)。这种新型产床的建造由一个创新基金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因此,科学家和其他专家可以根据这种产床的使用  相似文献   

9.
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榜山镇某猪场是一个以生产优良仔猪为主的母猪场。建场十余年来,母猪的年产胎次从每年2胎提高到2.3胎,母猪平均窝产仔数从10头增加至12头,大大地提高了母猪利用率。笔者总结了猪场的经验,有以下几点体会,供同仁参考。1猪群结构合理是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基础该场猪群结构包括核心群、繁殖群和生产群,其规模以生产群母猪数量为基础,三者的数量关系为0.25:1:5。  相似文献   

10.
随着猪价的提高,现代化猪场的建设与发展,养殖母猪的规模和数量得到了迅速发展.我国养猪业进入到了规模化、集约化养殖的时期,繁殖母猪生产效率是决定养猪场(户)经济效益的基础.本文作者介绍了影响母猪生产效率的因素,归纳总结了提高母猪生产效率的方法措施,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当代畜牧》2013,(12):12
<正>农业部近日发布《关于稳定当前生猪生产的技术指导意见》。意见指出,优化种猪群体结构,提高种猪生产水平。加快高龄、低产母猪淘汰,优化种猪群结构,可根据当地和自身条件适当压缩母猪群规模。一般母猪的使用年限为3年,对于商品猪生产场,较为合理的结构是1~2胎母猪占整个生产母猪数量的30%~35%,3~6胎母猪占60%,7胎以上母猪占5%~10%。为充分利用杂交优势,应尽可能采用三元杂交生产体系。  相似文献   

12.
以确定的断奶时间间隔,集中断奶(分娩)确定的母猪数量,这样的生产模式叫批次化生产.简而言之,即根据场内母猪的群体规模、配怀栏位以及产房产床数进行分组,以组为单位进行处理使母猪同期发情、同期配种、同期分娩、同期转出,这样可以使养猪工作流程更具有计划性,而且能保证全进全出式管理,减少疾病水平传播风险.种猪批次化生产起源于2...  相似文献   

13.
批次化生产是根据猪场产房产床数、配种妊娠舍定位栏数、年出栏目标等参数设定批次生产模式,对母猪分群并利用生殖激素对同批次母猪进行发情、排卵同步化调控,使批次处理的母猪集中配种、分娩、断奶、出栏,进而实现猪场全进全出的生产目标。  相似文献   

14.
<正>培育后备母猪是为了改善和提高繁殖猪群的生产性能,使繁殖母猪群保持较高的生产水平和较合理的年龄结构。然而现在的一些猪场在培育后备母猪方面的工作常常不被重视,从而造成生产效率低下,资源的浪费。要想提高猪群的生产成绩,我们应从后备母猪的选留、营养调控、饲养管理以及疾病控制等方  相似文献   

15.
科学合理的产床对母猪和仔猪都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有利于延长母猪的使用年限,最终提高生产效益。本文通过对产床长度、高度、限位栏宽度、产床距地面高度以及漏缝地板的板条宽度等一些细节进行阐述,提出目前养猪场中产床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旨在优化母猪产床,提高母猪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6.
养猪生产的成功与否取决于种母猪群的繁殖效率,而母猪使用年限中的产仔数则决定了养猪生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1饲养模式国内外养猪的生产模式根据哺乳母猪活动的空间,可以分为集约化、半集约化和散放饲养三类。集约化饲养即完全圈养制,哺乳母猪活动面积小于2m2,常用母猪产床饲养母猪和哺乳仔  相似文献   

18.
母猪的生产性能与仔猪的生长发育,育肥阶段的增重、肉料比、出栏率直接相关,是影响规模养猪场生产水平主要因素。要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关键就是要搞好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结合猪场的实际情况,根据母猪不同阶段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以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主要措施包括精心选育,保持母猪群的整体较高生产水平;科学配料,合理饲喂,充足运动,减少难产;做好妊娠诊断,及时补配;防寒防暑,通风良好;临产母猪提前转入产房,适应产床环境;专人接产,保证母猪顺利分娩;做好母猪哺乳阶段管护,避免过度消耗体能;科学防疫,及时治疗母猪疾病。  相似文献   

19.
统计分析大通县种猪场530 头生产母猪的胎龄结构,1 胎母猪占整个猪群的31-1% ,2 ~5 胎的母猪占35-5 % ,6 胎以上的母猪占33-4 % ;1 ~7 胎母猪的产仔总数、活产数、死胎数虽然相近,但6 胎以上的母猪所产的弱仔数明显增加,差异显著(P< 0.05) ,离乳成活率下降8-3 % ,差异不显著(P> 0 .05) 。表现出母猪3 ~5 胎时,繁殖性能最高,6 胎以后逐胎下降,也说明了该场猪群结构分布不合理。  相似文献   

20.
正合理的母猪胎次管理与淘汰可以保持良好的胎次结构,提高母猪群生产水平,使母猪发挥更大的效益。引言随着国内养猪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的不断发展,母猪群的生产性能在逐渐提高。但作为猪场的核心母猪群是否得到合理利用,是我们需要认识的一个问题。不同胎次的母猪,其产仔性能、泌乳力及后代生长速度均不相同。所以需深入了解影响胎次结构的相关因素,包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