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稻瘿蚊的寄生蜂常见有黄柄黑蜂Platygaster oryzae Camerson、斑腹金小蜂Obtusiclava oryzae Subba Rao、稻长距旋小蜂及黄斑长距旋小蜂,此外,还有少量发生的单胚黑蜂Platygaster sp.。在晚造秧苗及晚稻上,稻瘿蚊被寄生率常达70~80%。广东农民有说“标秧不标禾”,意思是说晚造秧田发生标葱,本田不一定受害,这是由  相似文献   

2.
经过几年来的调查,不少单位认为,天敌因子是影响稻瘿蚊数量变动的主要因素之一。寄生蜂是稻瘿蚊的主要天敌,有些世代寄生率高达90%。其中黄柄黑蜂对稻瘿蚊的发生起着重要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黄柄黑蜂生物学及其与稻瘿蚊的相互关系,进一步在综合防治中发挥天敌因子的作用是当前研究的一个课题。现将我们两年来调查、实验情况,整理于下。  相似文献   

3.
玉林地区1994年晚稻稻瘿蚊发生危害与防治简报玉林地区1994年晚稻稻瘿蚊的发生程度为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全地区晚稻秧田发生面积为1.8万公顷,占秧田面积的52%。晚稻育秧的前、中期调查,稻瘿蚊发生普遍。如容县几乎每块秧田都有标葱,平均标葱率为45...  相似文献   

4.
稻瘿蚊Orseolia oryzae(Wood-Mason)是阳朔县晚稻的主要害虫.它以第四、五代为主害代,其中第四代成虫盛发于7月中、下旬,不仅危害晚稻秧田和早插本田,还是第五代的主要虫原.因此,能否及时做好第四代的发生预报,正确指导防治是晚稻防治稻瘿蚊成败的关键.本文仅就第四代发生程度的预测及综合防治途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杨廷策 《广西植保》2001,14(1):29-30
稻瘿蚊是邕宁县晚稻的主要害虫之一,1a发生7-8个世代,以长1、2代为害早稻无效分蘖,第3代为害早稻无效分蘖及晚稻杂优制种田,第4代小部分继续为害迟插早稻无效分蘖及制种田,主要为害晚稻秧田,第5代有部分为害晚稻秧田,主要为害早插晚稻本田,第6代为害晚稻本田,第7代(或8代)为害晚稻无效分蘖。第5、6代是晚稻本田主害代。在邕宁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截至1995年)是严重发生为害时期,平均每年发生面积1.722万hm^2,占种植面积的36.9%,造成粮食损失255.02万kg,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90年代后期发生面积有所下降,平均每年发生面积0.728万hm^2,其中2000年稻瘿蚊发生程度是19995年以发生最轻的一年,从早稻后期虫源来看,早稻后期无效分蘖标葱率是近10a来最高的一年,虫源面积之广,有效虫源之多也是近10a来最多的一年,而晚稻稻瘿蚊却发生轻。本文就定问题作进一步分析,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稻瘿蚊是我区中晚稻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发生面积不断扩大,为害程度加重,严重地威胁中、晚稻生产.因此,防治稻瘿蚊已成为我区中、晚稻害虫防治工作中急待解决的问题.1987年以来,我们对此虫进方大面积综合防治的同时,结合开展了一些单项试验,现报道如下:一、试验内容及方法1.处理设置不同插植苗数受稻瘿蚊害比较不同配方施肥受稻瘿蚊害比较、不同品种受稻瘿蚊害比较、不同药剂对稻瘿蚊防治效果比较、30%味喃丹颗粒剂不同施用期防治效果比较、药加肥对稻瘿蚁的防治效果共6  相似文献   

7.
庞惠广  郭转造 《广西植保》1993,(2):20-21,40
分析邕宁县1982年—1990年的晚稻稻瘿蚊观察和气象资料,得出晚稻本田平均标葱率(Y)与 5月上旬至6月上旬总雨量(x_1)、7月下旬至8月下旬降雨天数(X_2)2个预测因子相关显著.用判别分析法得出判别函数式Y=0.0367x_l+1.5742X_2,预测晚稻稻瘿蚊发生趋势.经验证及预测1982年—1991年的稻瘿蚊发生趋势,准确率达90%.  相似文献   

8.
抗稻瘿蚊水稻品种的筛选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瘿蚊(Pachydiplosis oryzac Wo-od-Mason)是广西及我国南方各省部分稻区中、晚稻历史性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此虫在我区的发生为害有逐渐扩大和加重的趋势,已成为我区中、晚稻的严重害虫.目前主要是依靠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但效果并不很理想.因此,如何经济、安全、有效地防治稻瘿蚊是我区中、晚稻害虫防治工作中急待解决的问题.为了寻求抗稻瘿蚊新的水稻品种,我们于1982—1987年对稻种资源进行了抗稻瘿蚊的筛选鉴定研究,现将研究情况及结果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9.
广西植保总站召开会议,部署今年中、晚稻稻瘿蚊防治工作为了部署中、晚稻稻瘿蚊的综合防治工作,自治区值保总站5月11~13日在宜州市召开了全区稻瘿蚊综合防治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11个地(市)和30个稻瘿蚊严重发生的县(市)植保站,广东英红华侨农药厂、广...  相似文献   

10.
浅析再生稻避开稻瘿蚊的为害近几年来,稻瘦蚊始终是临桂县晚稻生产的大敌。在一般年份,晚稻因稻瘿蚊为害损失稻谷200万公斤左右,严重发生年损失更高达250万公斤以上。使不少的农户谈蚊色变,造成一部分晚稻田丢荒。生产实际证明:采取调节水稻生育期以避开稻瘿蚊...  相似文献   

11.
分析邕宁县1982~1991年晚稻本田稻瘿蚊发生实况,初步明确影响第六代稻瘿蚊发生为害的主要因素是:杂交稻种植面积:第五代平均标葱率:5月中旬至6月上旬降雨量,7月下旬至8月中旬雨日数;早稻播种季节。  相似文献   

12.
乐安县位于抚州地区西南部,与稻瘿蚊常发区赣州地区宁都县相邻,以前从未发生过稻瘿蚊。1998年7月3O日在紧邻宁都县的坪溪乡沪元村苦竹和合溪村小组一季晚稻上首次发现稻谋蚊为害,7月31日至8月5日又在坪溪乡徐庄村及金竹乡坪车、流舍村一季晚稻上见稻瘿蚊葱管,标葱率低的O.5%~1%,一般41%~26%,高的45%。~90%。9月初、坪溪乡的引水、严坑、坪溪村和招携镇茶园村上堡村小组一季晚稻以及谷岗乡登仙桥村二季晚稻上也出现稻梁蚊为害状,使全县稻瘿蚊发生面积从8月上旬的21hm2扩大到78hm2,全县有4个乡(镇),9个村发现该虫为害。…  相似文献   

13.
黄庆文 《广西植保》1998,11(2):34-35
早稻稻瘿蚊及其寄生蜂消长的初步观察黄庆文(贺州地区植保植检站542800)1997-10-21收稿稻瘿蚊PachydiplosisoryzaeWoodMason是为害贺州地区水稻的灾害性害虫,1980年以前属于间歇性发生的次要害虫,之后转为常发性发生...  相似文献   

14.
稻瘿蚊是玉林地区晚稻生产的灾害性害虫,近几年来,连年发生为害严重,粮食损失较大。玉林地区1985年发生面积35.09万亩,损失粮食16758.8吨;1988年暴发成灾,发生面积达175.2万亩,损失粮食40133.2吨。为了搞好稻瘿蚊的防治,特别是探索稻瘿蚊已危害较重田块的有效防治方法,以挽回粮食,减少损失。1988年晚造,  相似文献   

15.
稻瘿蚊过去是梧州地区中、晚稻局部性的害虫,八十年代中叶以后,为害逐年加重,1988~1992年连续五年竟达到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至特大发生的严重程度,对晚稻生产已构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分析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和探讨其防治对策,对夺取水稻的稳产、高产就显得十分重要.1 猖撅原因分析1.1 高感品种连年大面积种植,为稻瘿蚊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有利于其迅速形成强大的危害种群.梧州地区自1975年试种杂交稻获得成功后,面积逐年扩大,1988年杂交稻面积已占水稻面积的62.6%,1992年上升到90%,而且所推广的杂交组合如汕优2、3、4、36、63、  相似文献   

16.
稻瘿蚊的综合治理研究稻瘿蚊在南方一般年发生6~8代,广东南部及海南岛年发生9~11代。中稻、晚稻秧田和本田均可受害。在防治措施上,应铲除寄主(游草),压低虫源;改“稻一稻”耕作制为“烟一稻一菜”、“稻一豆(薯)一菜”制,改单季中稻、单季晚稻为“早中稻...  相似文献   

17.
稻瘿蚊 Orseolia oryzae Wood-Mason是我县晚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笔者通过对本县历史资料的整理分析,应用加权列联表分析法,对第4代稻瘿蚊发生程度预测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如下: 一、预测式的建立及使用方法 (一)预报因子的选择、分级我县第4代稻瘿蚊常年发生在7月中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虫源、雨量等因素,探索靖西县稻瘿蚊主害代的发生条件,早稻后期无效分蘖标葱率是晚稻稻瘿蚊主害代的主要虫源。在正常气候条件下,早稻后期的标葱率与晚稻主害代标葱率呈正相关,对提高预报读虫的准确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位于该县的西北面,属桂东北稻作区.当地耕制习惯为单、双季稻混栽,单造产量“早六晚四”,中造单产250公斤左右.病虫害发生主要有稻瘿蚊、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瘟病、胡麻叶斑病、稻赤枯病等.尤以稻瘿蚊发生最为严重.1986年全镇中、晚稻稻瘿蚊发生共17421亩,其中有2500亩因受害严重而失收,全镇受稻瘿蚊为害造成损失195万公斤.对此,广西植保总站与梧州地区农委、地区农业  相似文献   

20.
稻瘿蚊Orsedia oryzae(wood-Mason)原是我县晚稻区域性间歇发生的次要害虫.从有资料记载的1973年起至1980年,每年晚稻的发生面积一般为2.2~4.4万亩,平均为3.78万亩,占晚稻插植面积的16.4%;发生程度一般为中等偏轻至中等,平均每亩损失粮食6.5公斤.但是,八十年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