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犬瘟热患犬中性粒细胞cAMP-PDE活性变化及中药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研究犬瘟热患犬中性粒细胞(PMN)中环磷酸腺苷-磷酸二酯酶(cAMP-PDE)的活性变化及中药对其活性的体外调节作用,为抗炎药研究和病毒性炎症的中药治疗积累资料。提取犬瘟热患犬(n=9)和正常犬(n=6)的中性粒细胞制备cAMP-PDE样品,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其活性及中药对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犬瘟热患犬组中性粒细胞cAMP-PDE活性(18.55%±2.66%)显著(P<0.05)高于正常组(11.54%±5.16%)。解表药等5类114味中药中芦根(77.27%)、胡黄连(70.41%)、女贞子(65.50%)、香薷(65.16%)、贝母(61.43%)、黄芩(60.67%)、淫羊藿(60.34%)、黄芪(59.13%)、青蒿(56.93%)、秦皮(55.55%)、辛夷(55.03%)、甘草(54.67%)、牛蒡子(53.40%)、麻黄(53.32%)14味对cAMP-PDE活性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中性粒细胞cAMP-PDE活性在犬瘟热患犬炎症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对cAMP-PDE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的中药对其炎症可能具有疗效,同时,中药抑制中性粒细胞中cAMP-PDE活性可能是其抗炎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以主要在中性粒细胞中表达的磷酸二酯酶4B基因为靶基因,研究双黄连注射液的抗炎机制.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双黄连注射液在不同时间对磷酸二酯酶4B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双黄连注射液与中性粒细胞共孵育1 h时对磷酸二酯酶4B基因表达无明显的影响,当孵育到3 h时即可极显著抑制磷酸二酯酶4B基因的表达(P<0.01).本试验结果表明,双黄连注射液能在基因转录水平上抑制中性粒细胞内磷酸二酯酶4B基因的表达,提示其能使cAMP含量升高而抑制中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的活化,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3.
4.
本试验通过观察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病猪中性粒细胞(PMN)环磷酸腺苷磷酸二酯酶(cAMP-PDE)活性和血浆cAM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变化及自拟中药汤剂对其的影响与疗效,以期为呼吸道炎症的病理机制与中药防制积累资料。将PRDC病猪随机分组,治疗组灌服由芦根、黄芪、白芍、甘草组成的1 g生药/mL中药,1.5 mL/kg,每天2次,连续给药10 d。停药后取全血检测各组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并分离PMN,HPLC法检测cAMP-PDE活性;ELISA试剂盒测定血浆中cAMP、IL-6、TNF-α的含量。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患病组白细胞数量显著升高(P<0.05),cAMP-PDE活性和血浆TNF-α、IL-6含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治疗组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患病组相比,治疗组的白细胞数量、cAMP-PDE活性和血浆TNF-α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IL-6极显著降低(P<0.01)。结果表明PRDC病猪存在外周血白细胞数量、PMN cAMP-PDE活性和血浆IL-6、TNF-α含量升高的异常变化,自拟中药汤剂能改善呼吸道病猪的临床症状,其作用机制与降低白细胞数量,抑制PMN cAMP-PDE活性和降低血浆IL-6、TNF-α含量相关。 相似文献
5.
按标准方法提取制备了猪的转移因子(transfer factor, TF),用吞噬杀伤试验MTT法检测了供试杂种牧羊犬肌肉注射猪TF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吞噬杀伤活性的变化。试验摸索出MTT法测定犬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吞噬杀伤大肠杆菌的最佳条件为:中性粒细胞浓度1.3×106个/ml、大肠杆菌浓度6×105个/ml 时,大肠杆菌和中性粒细胞混合培养2 h,加入MTT后继续培养4 h。体外试验结果表明,猪TF浓度在0.052~1.56 mg/ml范围内,能够明显促进中性粒细胞吞噬杀菌作用,当猪TF浓度为1.56 mg/ml时,对中性粒细胞杀菌活性的影响最大。体内试验结果表明,注射猪TF后第2 d,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量最高,中性粒细胞吞噬杀菌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探讨脂多糖(LPS)刺激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IMVECs)对跨内皮迁移中性粒细胞(PMNs)溶菌酶释放量的影响及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马齿苋的干预作用。选取0、0.1、1、10、100 μg/mL LPS刺激RIMVECs,采用ELISA法检测12和24 h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6水平以确定后续试验所需LPS浓度。建立PMNs跨RIMVECs黏附模型和迁移的Transwell模型,采用细胞计数法、染色法、ELISA方法评价5种中药对LPS刺激RIMVECs后PMNs的黏附情况、迁移率及其溶菌酶释放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0 μg/mL LPS作用RIMVECs后24 h时的IL-6水平极显著升高(P<0.001);与LPS组相比,黄连、白头翁组的PMNs黏附率显著降低(P<0.05),溶菌酶释放量极显著升高(P<0.001),秦皮、白头翁组迁移率显著降低(P<0.05)。提示LPS刺激内皮细胞显著抑制了PMNs杀菌酶的释放,中药黄连、白头翁可以显著减轻这种抑制作用,PMNs杀菌酶的释放可能与内皮细胞的功能完整性有关,本试验为进一步筛选有效中药水溶性成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无菌采犬外周血,肝素抗凝,制备不同浓度的粒细胞悬液,分别与不同浓度的大肠杆菌悬液共同培养,采用MTT法测定粒细胞的杀菌效果,确定粒细胞体外培养时杀伤细菌的最优化条件;把不同浓度的猪转移因子(Swine transfer factor,sTF)加入注射sTF前后不同时期分离的犬外周血中粒细胞与E.coli的培养系统中,测定粒细胞的杀菌能力。结果表明,当粒细胞浓度为1.3×106个/mL,E.coli浓度为6×105个/mL时,试验最能反映粒细胞的杀菌效果。当sTF浓度为1.56mg/mL时,对PMN杀菌活性的影响最大;在犬注射sTF后的第2d,中性粒细胞单独杀菌活性最好,并且此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数量达到峰值。本研究结果表明,sTF不仅能够增强犬中性粒细胞的杀菌活性,还能增加犬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数量。 相似文献
8.
防治SARS的中药及复方对中性粒细胞cAMP-磷酸二酯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是由冠状病毒变种引起的以呼吸系统炎症为主要病理变化的传染性疾病,曾给人们健康和国家经济、社会生活造成极大危害。抗炎疗法是SARS治疗的主要手段,中药在SARS防治过程中的作用引人注目。最新研究显示,SARS引起的炎症变化与中性粒细胞关系密切,cAMP—PDE活性在中性粒细胞以及在炎症和抗炎中具有关键性作用,中药是否通过抑制其活性发挥抗炎作用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9.
10.
将上海五家宠物医院2011年就诊的321只犬瘟热病犬随机分成两组,第一组124只,肺炎型60只、胃肠炎型34只和混合型30只,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第二组197只,肺炎型91只、胃肠炎型56只和混合型50只,参考甲型H1N1流感治疗方案,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之上根据症状分型进行中药辅助治疗。分组治疗结果显示,肺炎型、胃肠炎型和混合型第二组比第一组治愈率分别高22%、22.6%和17.3%;随机选取其中68只,取治疗前和治疗7 d后的鼻液进行斑点杂交检测CDV;斑点杂交结果显示,第二组治疗方法治疗后的阳性率下降50%,第一组方法治疗后的阳性率下降30%。试验结果表明,中药辅助治疗可有效地增加犬瘟热的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自发性急性犬瘟热的原发性脱髓性脑病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进一步观察犬瘟热病毒引起的原发性脑损伤和包涵体形成的特点,调查脑组织的损伤与神经症状的关系,对10只急性犬瘟热病犬的脑组织进行了详细的病理学研究。为了仔细地观察病变,本试验按照解剖学关系将脑组织分成3个大部分和11个切面,即大脑(4个切面),脑干(5个切面)和小脑(2个切面)。组织切片经HE、LFB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进行检查,结果表明:在大脑,脱髓呈弥漫性发生,程度较轻;脑干的周围或靠近第三脑室的白质脱髓较重;小脑在轻度或中度脱髓的基础上常出现严重的多发性脱髓灶。脱髓部呈空泡或海绵状,有少量胶质细胞存在,但无炎性反应。脱髓性病损是非时称性发生,对神经束没有特殊的亲和力。在脑室的室管膜细胞内发现有较多的嗜酸性胞浆或核内包涵体。用抗犬瘟热病毒抗体染色,带有包涵体的室管膜细胞呈现强阳性反应。部分锥体细胞,神经核细胞和漓氏细胞变性、溶解或胞浆深染。胞核浓缩。这种变化以小锥体神经细胞表现得最为明显。根据此研究结果,作者认为由犬瘟热病毒引起的原发性脑组织损伤是一种脱髓性脑病,而不是脑炎变化;位于室管膜细胞内的包涵体对于脑组织犬瘟热的确诊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犬瘟热病毒引起神经细胞的损伤是非特异性的,对脑组织的侵害是非对称性的。对神经束的作用无特殊的亲和力,所以患犬瘟热的犬在临床上可出现不同的神经症状。 相似文献
12.
13.
为了解成都地区宠物犬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和犬呼吸道冠状病毒(canine respiratory coronavirus,CRCoV)的感染情况,本试验应用RT-PCR对采自成都地区8家动物医院共计420份出现呼吸道症状的宠物犬鼻腔棉拭子样本进行分子检测。结果发现,从420份样本中,检出213份CDV阳性,检出率为50.71%;检出247份CRCoV阳性,检出率为58.81%;CDV和CRCoV混合感染的检出率为41.19%。表明成都地区宠物犬感染CDV和CRCoV较为严重,且二者混合感染率较高。宠物犬CDV和CRCoV的检出率与年龄、性别、品种、季节和免疫状况等因素的关系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1~3月龄幼犬检出率最高,分别为74.40%和79.20%;纯种犬的检出率较其他犬种高,分别为59.37%和62.22%;春季CDV的检出率较高,为56.19%,而冬季CRCoV的检出率较高,为67.59%;未免疫犬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64.42%和63.46%。该研究丰富了成都地区宠物犬CDV和CRCoV的流行病学资料,为该地区宠物犬CDV和CRCoV的诊断及防控提供了基本数据。 相似文献
14.
15.
16.
临床中犬瘟热多分为急性和亚急性,3月龄犬多发本病,急性病例和亚急性病例的临床症状和病毒复制的脏器与慢性病例有很大区别。临床上急性病例的病变主要集中在肺脏和淋巴组织,组织病理学可观察到淋巴结炎和多核巨细胞性肺炎。根据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发现,在犬瘟热急性病例的淋巴结皮质中犬瘟热抗原呈强阳性,且密度很高。而病犬虽然表现出严重的肺炎症状,但在犬的肺脏中犬瘟热病毒抗原阳性反应弱,仅在支气管上皮和少量的巨噬细胞胞浆中观察到。犬瘟热病毒首先在犬的淋巴组织中进行复制、增殖,破坏被膜下淋巴窦和淋巴小节中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影响淋巴组织输出到外周血液循环中的淋巴细胞数量。本研究结果表明,犬瘟热虽然临床上以肺脏病变最严重,但在急性和亚急性病例,犬瘟热病毒主要在淋巴组织的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中增殖,故应以淋巴组织作为犬瘟热病毒的主要分离脏器。 相似文献
17.
兰州地区犬瘟热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治疗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为了解兰州地区犬瘟热发病率、死亡率与犬年龄、品种、免疫接种、季节之间的关系,并总结出一套治疗犬瘟热最有效的方法,收集108例临床犬瘟热病例,从流行病学、临床鉴别诊断、病理剖检、治疗等方面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结果表明,犬瘟热发病率及死亡率与犬的年龄、品种、免疫接种、季节有很大的关系;通过应用被动免疫(犬瘟热血清、犬瘟热单克隆抗体)联合主动免疫(弱毒疫苗)的治疗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19.
In dogs with neurological disturbances without myoclonus and extraneural signs,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distemper is difficult
perform. Considering the great infectious potential of the disease, the possibility of carrying out an antemortem diagnosis
of distemper is important, particularly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neurological disease. The present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evaluate RT-PCR for antemortem CDV detection in hospitalized dogs with neurological disturbances without the typical
findings of distemper. We investigated five dogs with canine distemper virus (CDV) encephalomyelitis, in which the clinical
diagnosis was not performed owing to the absence of characteristic signs of the disease, such as myoclonus and systemic signs.
We observed an apparent high sensitivity of RT-PCR in urine samples for detection of CDV: four out of five urine samples were
RT-PCR positive. The results of the present study suggest that urine is a good biological sample for antemortem CDV detection
by RT-PCR in dogs with distemper encephalomyelitis in which the clinical diagnosis is likely to be difficult owing to the
absence of suggestive distemper signs. The use of two different body fluids (urine and CSF) may increase the RT-PCR sensitivity
for antemortem diagnosis of distemper in such case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