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陆明华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21):148-150
乡村旅游产品设计作为带动村民致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其在产品创新和带动村民致富方面的作用举足轻重.该文从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视角出发,以江苏淮安劳模农场农业旅游规划为例,以打造示范乡村旅游区为主要目的,创造富有吸引力的乡村旅游产品,让旅游者沉浸式地体验乡村休闲农业旅游文化,带动旅游点的附加值与重游率提升,通过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乡村旅游健康发展,以肇庆地区为例,实证调研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法律问题。调查显示,当前肇庆乡村旅游发展中主要存在着村民法治意识淡薄、消费者权益保护不足以及环境和景观保护不够等问题,阻碍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解决以上问题需通过政府与社会各界力量的的共同努力,例如注重人居环境整治,注重乡村发展的顶层设计、保护农村景观等法律问题以及优化营商环境等方法。同时,注重提高村民法治意识,完善乡村治理法治化建设和正确处理消费者投诉问题,引导村民遵纪守法。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发展乡村旅游要求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部署,以民族文化旅游为载体,以乡村旅游为媒介,推动我国民族地区进一步实现可持续发展。受各种主客观因素制约,目前民族地区旅游发展存在资金不足、政策受限、资源开发不当等问题。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应该紧密结合当前乡村振兴的新要求和新趋势,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合理开发地方特色资源,实行发展与保护并举,走出一条卓有成效的乡村旅游之路。  相似文献   

4.
冯红英  赵金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674-6677
[目的]调查“京津走廊”乡村旅游地居民对旅游的感知,对旅游业的参与程度,乡村旅游的发展对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产生的影响等。提出“京津走廊”乡村旅游开发对策,制定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促进乡村旅游全面健康发展。[方法]以发放调查问卷方式,建立居民旅游感知,包括旅游经济感知10项,旅游社会文化感知11项,旅游环境感知7项,旅游总体感知5项,共4类33项指标。采用5分制来定量测定,分别用1代表极力反对,2代表反对,3代表不知道,4代表同意,5代表非常同意;并对调查问卷进行相关统计处理。[结果]①村民对旅游的正面影响感知强于负面影响;②村民对经济影响的关注强于对社会文化和环境影响;③村民对旅游业整体发展持支持态度。[结论]根据此分析结果和村民对本地发展乡村旅游的建议,提出如下开发对策:①关注村民利益,参与旅游规划;②重视村民教育,提高参与力度;③加强接待管理,规范行业标准;④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旅游规模。  相似文献   

5.
旅游宣传是旅游宣传文化的核心。采用调查法、文献法和归纳法,以辽宁省为例,选取了10个典型的乡村旅游地,并以旅游宣传为重点对乡村旅游宣传文化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研究。同时,针对宣传主体的不同,归纳了村旅游宣传文化的类型:政府主导型、村委主导型、企业主导型、村民自发型等。最后,从乡村旅游宣传的主体、旅游宣传商品、旅游宣传的内容与形式、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关于辽宁乡村旅游宣传文化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乡村旅游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驱动力,探索乡村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新疆禾木村依托图瓦文化等民俗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在旅游产品业态、营销效果、文化传承等方面存在问题,据此提出通过积极开发特色旅游产品、精准营销、提升文旅融合机制等途径促进当地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进而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7.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的提出,乡村网络文化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乡村网络文化也成为推进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和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力量。乡村网络文化的繁荣发展,有利于乡村传统文化的维系、有利于构建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有利于乡村主流思想舆论的维持,同时在乡村网络文化的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信息接收难、村民积极性低、建设主体缺位,受众群体分辨能力弱、信息质量不高,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为此应以农民需求为主,提高参与积极性、发挥各主体优势、培养村民素质、加强人力财力的投入等为实现路径,推动乡村网络文化实现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特征和要求,指出现代乡村旅游的可持续需要依靠乡村自身的力量和社区居民主动的参与才能实现。分析了乡村旅游影响下的乡村社区结构特征,探讨了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与乡村社区的耦合关系,通过对乡村旅游资源和社区力量的整合,从社区村民从事乡村旅游的可能性和参与方式入手,对乡村旅游业态进行网络化组织,建立公共资源型业态、平台型投资业态、小微企业业态和一般性投资业态,实现乡村社区要素与旅游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并以金大田村为例论证了基于社区发展建立乡村旅游网络化模式的可行性,依靠社区的力量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乡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乡村经济的再生。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指出要统筹保护、利用与发展民族村寨,合理利用村寨民族特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以程阳八寨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从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等层面分析旅游发展对村寨产生的影响,针对景区内存在贫富差距拉大、当地物价上涨、村民出现抵抗情绪、旅游噪音的增加、环境遭到破坏等问题,提出坚持村民主体地位、减少贫富差距、壮大文化传承队伍、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推进产业融合等对策,以期为助推程阳八寨旅游振兴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保护文物、发展旅游产业是时代赋予的机遇。各地以文物资源利用可持续性为前提,围绕生态平衡和提升旅游经济增量的辩证关系,探索乡村文物旅游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从而形成了乡村文物旅游业态欣欣向荣的发展势头。当前乡村文物旅游在运行机制、文化传承、法律规章以及地方特色等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在实践中应尽快建立起有效的监督和分配机制,注重弘扬传统文化,细化文物保护规范,加大乡村地区文物旅游资源开发,从而促进我国乡村文物旅游的高质量发展,真正实现乡村经济的高效、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非遗文化作为新疆宝贵的文化资源,将其独特魅力与乡村旅游进行融合,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和创新,是推动新疆乡村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当前新疆非遗文化资源的旅游经济价值没有得到深入挖掘,非遗文化资源的选择与乡村旅游特色不协调、不契合,缺乏全局性规划;非遗文化资源市场化程度不高;存在旅游类产品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文化类品牌塑造;缺乏高素质人才、旅游服务质量偏低等问题。鉴于此,将从新疆非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互动关系入手,探索构建非遗文化与乡村旅游多元化融合发展模式,创立"乡村非遗文化旅游+"品牌和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体系,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2.
全域旅游是指将一个区域整体当作旅游景区,是旅游发展理念、发展模式上的根本性变革。黄山市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展良好,乡村旅游已经形成特色,但仍存在总体规划控制不够、社区参与度不高、旅游特色不够鲜明、旅游产业规模不大等问题,需要从全域旅游的视角,对黄山市乡村旅游进行整合,从管理体制、旅游业态、旅游服务、文化特色、产业支撑、主题定位等方面进行创新,以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3.
魏思梦  廖东声 《农学学报》2023,13(11):95-100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根据现有民宿发展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综述了文旅产业运营商——隐居乡里的解决方案。以共生关系为理论基础,提炼出以村集体合作,引入投资商,以实现价值共创为目的运营模式。通过多元主体的参与合作,促进当地村民的就业和增收,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实现乡村文化的保护与宣传。通过民宿运营带动当地农业、文化、旅游业全面发展的方式,为农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4.
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具有互存互促关系。以海口周边生态文明村建设与乡村旅游互动发展现状及乡村旅游发展条件为依据,探讨该地域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旅游协调发展路径,提出应以生态文明村建设成果为基础,注重乡村旅游的经济发展、文化促进和民生服务等多重功能发挥,通过提高居民主体意识、制定乡村旅游整体规划、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和管理质量、保护乡村文化与生态环境以及实施乡村旅游生态补偿、加强乡村旅游产品宣传等,实现乡村旅游与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乡村地区是城乡空间的绿色生态基底,乡村自然资源系统具有绿色、低碳、环保、健康的多样性特征,文化资源纯粹而丰富。以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为核心的现代乡村产业不断发展,乡村特色资源开发逐渐成为乡村产业发展新的吸引力和引擎。本文以宁城县乡村振兴示范带总体规划为例,立足独特的气候条件、森林、温泉、水库等自然资源以及红色文化、传统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以乡村旅游产业为切入点,探讨基于特色资源的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为乡村发展提供参考视角。  相似文献   

16.
以乡村文化为核心要素发展海南乡村旅游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乡村旅游是海南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独具特色的海南乡村文化是海南乡村旅游发展中最具吸引力的资源要素。基于海南乡村文化的调研,分析海南乡村文化的现状,挖掘海南传统乡村文化和历史文化名村,探讨发展海南乡村旅游的资源要素。结果表明,海南乡村文化内涵丰富,乡村传统风貌与习俗保存情况良好,地域特色鲜明,以乡村文化为核心要素发展海南乡村旅游,对提高海南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力度,提高村民收入、促进海南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基础和条件。然而,针对海南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现状,尽管历史文化名村及乡村艺术受到各级政府重视、得到一定程度保护,但普遍存在乡村环境历史遗迹破坏严重、传统乡村文化逐渐被都市文化蚕食等问题,进而导致乡村文化旅游供给“同质化”、旅游与各行各业融合“松散化”,严重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提出应保护乡村传统风貌,依托地域文化,发展文化旅游,培育乡村旅游市场,打造乡村文化品牌、提升旅游供给质量等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为了实现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探寻新乡市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路径,以小庄村为例,分析其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结果表明,抑制小庄村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文化内涵、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等,建议通过丰富旅游活动、完善旅游设施、塑造特色品牌、提高员工素质等措施来促进其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广西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乡村旅游承担起文化传承以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责任,使得经济与文化软实力并行发展。本文旨在分析广西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剖析广西乡村旅游现存问题,从多角度探讨广西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路与模式,以进一步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以及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9.
张曼婕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20):152-155
乡村旅游的发展和其它行业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可为农村当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该文以黔南州乡村旅游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乡村旅游的典型区域探究,发现其在推动第三产业多元化发展、村民就业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有显著影响,并针对黔南州乡村旅游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乡村旅游开发中乡村文化生态建设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乡村旅游是发展乡村经济、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优化乡村地区产业布局的重要力量,乡村文化生态是乡村文化与自然环境的耦合、是维护乡村社会稳态延续的重要动力。基于文化生态理论,分析乡村旅游开发中面临的文化生态失衡问题,并探讨解决乡村文化生态失衡的路径。结果表明,在我国乡村旅游快速发展中,乡村文化生态建设在时间与空间两个层面上面临着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时间层面上乡村传统文化正朝着丧失"原真性"的方向发生变迁,在空间层面上旅游开发破坏着乡村传统文化赖以存在的文化生态环境。乡村文化生态系统的固有特性、乡村旅游开发理念错位与技术良莠不齐、乡村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不充分是导致乡村文化生态失衡问题的主要因素。因此,树立科学的旅游开发理念来指导合理的旅游开发模式,提升规划和设计水平为乡村旅游开发提供技术支持,建立良好的社区参与机制来保障乡村居民的社区参与权,是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实现乡村文化生态建设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