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甘薯是我县传统农作物种类,甘薯产业是我县主导产业,近些年发展迅速,成为我县农业第二大主导产业。2014年我县甘薯面积15万亩,但近几年因甘薯茎线虫病危害日趋严重,不同程度地制约着甘薯的发展,甘薯及其加工产品的安全性问题越来越突出,发展无公害甘薯已势在必行。目前,我县甘薯无公害栽培技术取得了很大进展,在生产上通过试验示范,取得了初步成效。现  相似文献   

2.
甘薯是高唐县种植的重要粮食作物,也是深受消费者喜爱的保健食物。近年来,高唐县甘薯产业快速发展,呈现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态势。本文作者系统论述了高唐县甘薯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甘薯产业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今后甘薯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为推动高唐县甘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文章提出保障甘薯原料有效供给是利用甘薯发展燃料乙醇产业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分析了国内外甘薯种植发展与开发利用现状,提出了利用甘薯发展燃料乙醇及其原料有效供给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变,甘薯已由一般的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转变,特色甘薯的种植及甘薯食品的加工在我国一些地区成规模化和产业化。朝阳地处辽西山区,土壤、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甘薯的种植,也是我省甘薯作物传统栽植地区。然而本地甘薯栽培品种单一、可加工性不强,栽培技术落后,产量较低,制约了本地甘薯产业的发展。2005年起,辽宁省微生物科学研究院为发展本地农村经济,促进本地甘薯产业的发展,在对国内一些  相似文献   

5.
陈海含 《湖南农业科学》2006,(3):122-122,128
建立适应甘薯产业化发展要求的多元品种体系,改变甘薯传统的生产方式,按最终加工产品建立不同类型的甘薯专业生产带,整合甘薯加工企业,开拓甘薯深加工和建立有机甘薯生产基地,是娄底市甘薯走向国内外市场、实现甘薯生产产业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甘薯是东川区主要的饲用作物,种植面积大,产量高,但是由于历年来对甘薯生产的不重视,导致了甘薯产量多年来徘徊不前。为加快东川甘薯产业的发展,本文阐述了甘薯的发展现状,甘薯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7.
甘薯是福建省重要的粮食作物,甘薯种苗的繁育对甘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概述福建省不同阶段甘薯种苗繁育的发展历程及所取得的经验,分析当前福建省甘薯种苗产业的规模与特点,从新品种示范推广与成果转化、保障粮食安全、建立甘薯种植预警机制、病虫防治与良种供应、甘薯产业向专业化发展等方面总结了建立福建省甘薯优质种苗繁育产业化基地的必要性,并提出建设福建省甘薯优质种苗繁育产业化基地的短期目标。  相似文献   

8.
甘薯是一种有多种用途的重要农作物,提高甘薯收获机的质量对提高甘薯的生产效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集中比较和分析了国内外的一些甘薯收获机关键机型,指出了我国甘薯收获机的制约因素及发展方向,以期为加快国内甘薯收获机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江贤南 《福建农业》2008,(10):20-20
甘薯是我镇重要粮食作物。科学防治甘薯瘟病,不断提高甘薯产量、质量,是发展甘薯生产,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0.
2012年广东甘薯产业发展形势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产业是广东省重要农业产业之一,种植面积居于广东省主要农作物第5位,在广东市场有着较大的消费量.近年来,甘薯科技创新不断推进,广东省甘薯种植面积和产量也处于稳定发展的态势,但甘薯种植区域分布正在逐渐发生变化,甘薯市场价格也处于变动之中.为促进广东省甘薯产业健康发展,对广东甘薯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在发展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在分析基础上,提出关于提升广东省甘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甘薯是山西省主要的杂粮作物,在农业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甘薯病害种类不断增加,危害程度加重,造成新品种快速退化、产量降低,严重制约着山西省甘薯产业的发展。综述了影响山西省甘薯产量及品质的4种主要病害,即甘薯病毒病、茎线虫病、根腐病、黑斑病等及其对病原、危害症状、传播方式、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控制甘薯病害发展、促进山西省甘薯产业标准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北京甘薯产业发展思路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甘薯因其营养丰富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日益受到消费者青睐。中国具有悠久的甘薯栽培历史,是世界甘薯生产大国,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约占世界的70%和80%。北京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适宜甘薯种植,在各区均有分布,密云区和大兴区是北京主要的甘薯产区,甘薯产量合计占北京的90%左右。近年来,北京市甘薯产业发展稳定。以密云区为例,剖析了北京甘薯产业发展优势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应从增强甘薯脱毒育苗供给能力、拓宽鲜食甘薯销售渠道、提升甘薯贮藏技术水平、提高甘薯生产经营主体的组织化程度等方面促进产业发展,并指出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和消费结构的不断变化,北京甘薯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3.
南安市是福建省甘薯主产区之一,甘薯是当地的粮食作物,居民保持着鲜食甘薯的传统习惯,市场需求量较大,近几年随着人们对甘薯营养价值认识的深入,及对食用粗粮有益健康的观念的理解与接受,甘薯消费市场日益扩大,人们对甘薯的食用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南安市甘薯淀粉加工产业发展较快,  相似文献   

14.
【目的】针对广西甘薯产业发展现状,就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为甘薯产业高效优质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广西14个地级市的甘薯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实地调研,明确其区域分布、种植品种、种植面积及产量、加工规模、产品品牌、主要销售市场及渠道,阐述广西甘薯产业的发展现状,剖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结果】广西是我国南方最大的甘薯主产区,2019年甘薯种植面积20.4万ha,总产量242.3万t;甘薯种植遍布全区,种植品种多且杂。种植季节以夏秋种为主,6—8月扦插种植,10—12月采收;桂东南地区全年均可种植甘薯,满足周年鲜薯供应。广西甘薯大约35%用于加工,加工产品以甘薯粉丝和薯干为主,还有少量的薯片和馅饼等休闲食品,60%以上用于鲜食。甘薯销售方式以客商收购为主,电商销售和自行销售为辅。广西在发展甘薯产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生态和气候环境、产业基础及种植效益优势。甘薯是广西第三大粮食作物,2010—2019年种植面积与总产量统计数据显示甘薯产业总体发展较平稳;但存在种植品种退化、缺乏健康种苗、种植技术落后、机械化程度低、缺深加工及品牌产品、产业链不够完善等问题。【建议】加强功能型甘薯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规范无毒健康种苗生产,建立标准化的种植技术体系,建立甘薯产业联盟,打造品牌效应,完善甘薯优势区域布局,延长甘薯产业链,以促进广西甘薯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脱毒甘薯     
《农技服务》2009,26(2):23-23
<正>"甘薯脱毒化"是当前国内竞相发展的一项重大技术改革,它可以有效地解决甘薯生产中长期存在的病毒种性退化问题,促进甘薯生产和发展。甘薯种植曾经在部分地区具有一定面积,由于传统甘薯连年种植,出现了品种退化,致使甘  相似文献   

16.
闽西北地区是福建省甘薯的特色产区,以连城红心地瓜干为龙头产业的区域甘薯产业有了较大发展的同时,急需寻找出以优质、特色为重点的新的甘薯产业增长点,提升甘薯产业水平。当前,叶菜型甘薯和紫肉色甘薯在闽西北地区有一定的发展规模,有望形成新的产业带。本文分析叶菜型甘薯和紫肉色甘薯的发展前景与目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新品种、新技术应用与推广,通过政府扶持、企业介入等综合措施,打造闽西北叶菜型和紫肉色甘薯产业带。这一产业带的建成将对调整福建省甘薯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发展方向做出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甘薯科技创新不断推进,山东省甘薯种植面积和产量也处于稳定发展的态势,但甘薯种植区域分布正在逐渐发生变化,甘薯市场价格也处于变动之中。为促进山东省甘薯产业健康发展,对山东甘薯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在发展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在分析基础上,提出关于提升山东省甘薯发展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1发展现状卢龙县是甘薯栽植历史典型的农业县,素有"中国甘薯之乡"的美誉。近年来,甘薯种植面积大幅度的减少,由原来30万亩缩减到现在的15万亩。卢龙县按照新的发展思路,推进传统的甘薯产业升级发展,并引导农民调整甘薯的种植结构,增加了鲜食型甘薯的种植面积。在全县推广茎线虫病无公害防治措施,提升了鲜食甘薯的产量和品质。目前卢龙县种植鲜食型甘薯面积达1万多亩,种植  相似文献   

19.
正一、发展现状卢龙县是甘薯栽植大县,素有"中国甘薯之乡",的美誉。全县甘薯常年种植面积15万亩。卢龙县按照新的发展思路,推进传统的甘薯产业升级发展,并引导农民调整甘薯的种植结构,增加了鲜食型甘薯的种植面积。在全县推广茎线虫病无公害防治措施,提升了鲜食甘薯的产量和品质。目前卢龙县种植鲜食型甘薯面积达1万多亩,种植户每亩每年增收2000多元。1、资源基础卢龙县种植甘薯的土壤、气候条件适宜,单  相似文献   

20.
永定河甘薯产业基地是北方较大的甘薯生产基地之一。通过调研,分析甘薯产业基地建设与发展、甘薯产业化生产中存在问题,提出壮大甘薯产业规模的对策:加强投资力度;与科研院所开展科技合作,开发多功能性食品;尝试甘薯深加工,开发休闲类食品;加强科技培训;建立甘薯采摘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