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江苏省淮安市进城务工农民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选取进城务工风险感知、风险偏好和宅基地退出意愿这3个潜在变量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进城务工对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民的进城务工风险感知对宅基地退出意愿有负向作用,进城务工过程中越是感觉到风险,农民越容易将宅基地当作“避风港”,从而不愿意退出宅基地;而风险偏好正向影响宅基地退出意愿,即风险偏好程度越高的农民越愿意承担宅基地退出的风险。具体到观察变量上,融入城市困难、社会保障差、社会地位没有提高是进城务工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的负向驱动因素;工作稳定、工作收入高、有城市住房及子女教育是进城务工农民愿意退出宅基地的正向驱动因素,其中工作收入高和有城市住房为关键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2.
宅基地制度制约着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具体表现为:宅基地所有权主体模糊虚置、宅基地缺少退出补偿机制、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受限、宅基地使用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抵押功能受限。所以必须明确宅基地所有权主体,保障农民土地财产权;探索宅基地有偿退出模式,集约利用宅基地和农房资源;改革创新宅基地流转机制,探索宅基地使用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机制,盘活宅基地和农民住房资产,促进农民财产性收入增加。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农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补偿标准的测算方法,采用宅基地功能价值理论,从宅基地4大功能维度构建农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补偿价值体系,建立农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补偿标准测算模型,并以全国10 省20 个村庄1 242 个农户的问卷调研数据为依据,实证分析不同类型村庄农民对宅基地功能需求的差异,将宅基地功能需求率作为修正系数引入宅基地退出补偿标准测算模型,实证测算集聚提升类村庄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后白镇西冯村农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补偿标准。研究发现:1)宅基地住房保障功能、生产经营功能、经济财产功能和情感传承功能的经济效用是宅基地退出补偿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2)宅基地的住房保障价值可通过城镇居民低收入家庭廉租房补贴测算,宅基地生产经营价值可通过农户从事分散式畜禽养殖收益测算,宅基地经济财产价值可通过宅基地用途转变收益测算,情感传承价值可通过农村人均文化娱乐支出测算;3)依据功能价值论测算的农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补偿标准高于实践中农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补偿标准。因此,国家需依据功能价值论制定农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补偿指导意见,以不同类型村庄农民宅基地功能需求差异为基础,制定差异化的农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方案。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罗平县、鹰潭市余江区及义乌市试点调查发现宅基地退出补偿制度中主要存在法律规定不统一、农民参与积极性不高及宅基地补偿范围不明确等问题。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制度对于现代农村建设及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5.
利用CiteSpace对332篇宅基地退出研究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根据宅基地退出文献发文量,分别对宅基地退出的研究作者、研究机构、研究热点以及研究趋势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2009—2021年宅基地退出文献发文量处于增长状态;研究作者之间未形成专业的学术团队;研究机构之间合作密度低;研究热点集中于宅基地退出制度、退出意愿及影响因素、退出模式及补偿标准、宅基地退出与三权分置改革;研究趋势从宏观转微观,从制度改革研究到农民意愿研究。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有待加强;农民合法权益有待保障;统一科学的宅基地退出模式评价体系有待构建;与乡村振兴发展新背景有待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6.
利用在芜湖市4县4区农村实地问卷调查所得的数据,通过建立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民参与宅基地退出的意愿较高;而农民的性别、职业、主要家庭收入来源等个人及家庭特征,农民对宅基地政策的了解程度,能否自由出售宅基地、能否获得大量的现金补偿,能否获得住房保障和就业保障,对老宅基地的念旧情怀等是影响宅基地退出的主要因素.据此提出推动农民退出宅基地的3点建议:加强基层工作人员对于宅基地退出政策的宣传力度,制定合理的宅基地退出补偿标准;建立合理的宅基地退出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7.
通过在国家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区之一的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开展农户抽样调查,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对宅基地退出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的因素包括农民所从事的工作类型、对宅基地退出政策的关注和了解程度、房屋建成时间以及对提供合理的经济补偿和稳定的社会保险的政策预期...  相似文献   

8.
进城落户农民宅基地有偿退出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趋势。在地方改革探索的实践过程中,进城落户农民宅基地有偿退出面临着补偿机制不合理、退出程序由行政力量完全主导、保障措施未及时跟进等现实困境,极大影响了农民退出宅基地的意愿。为此,应根据各地改革探索的实践经验,进一步优化进城落户农民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构建兼具集体审批与行政备案流程的宅基地退出程序,完善宅基地退出后的保障措施,激发进城落户农民退出宅基地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农村宅基地退出后所引发的社会性问题值得重点关注。宅基地退出补偿模式主要包含货币补偿、住房补偿和综合补偿3种模式。基于宅基地退出试点地区访谈调查结果得出,家庭养老问题是引致退出农民补偿模式偏好差异化的重要因素。通过对3种退出补偿模式对比,进一步分析了差异化补偿模式对家庭养老产生影响的内在机制。田野调查还发现,不同的补偿模式给宅基地退出农民带来了不同的养老问题,货币补偿易产生老年资金约束,住房补偿易引发农村家庭医养能力不足,而综合补偿模式也难以解决养老过程中出现的农村老人精神孤独等问题。基于此,未来应强化货币补偿模式的资金管制、限制资金用途,优化宅基地退出住房补偿设计、完善医疗保障,创新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模式、提升农村养老质量。  相似文献   

10.
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构建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有序推进农村宅基地退出供支撑,采用文献综合法和归纳总结法,通过对国内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研究进展的系统总结和梳理,提出未来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研究的重点方向。结果表明:1)现有研究主要从农村宅基地利用现状、农村宅基地退出模式、农户退出宅基地的影响因素、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标准与方式及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等方面开展;2)已有研究主要采用了农户问卷调查方法、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PRA)、统计和计量经济模型法及社会学的案例研究方法。基于已有研究进行评述,并提出未来重点研究方向,包括:1)农村宅基地退出的农户行为响应机理研究;2)农村宅基地退出治理路径模式研究;3)基于宅基地价值体系的退出补偿标准研究;4)基于利益主体博弈的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1.
从现行的政策文本和试点经验出发,窥见农村宅基地改革的内在逻辑,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遵循着节约保护耕地、保障农民利益、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原则。提出了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实现路径:完善农村宅基地相关政策和法律,厘清政府管理职责;坚持自愿有偿的宅基地退出机制,科学制定补偿标准;完善宅基地退出的配套机制,实现改革效果的行稳致远;整治空心村,盘活宅基地资源;充分利用基层自治,尊重农民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12.
张鑫尧 《乡村科技》2022,(10):14-17
当前,农村“空心化”现象的加剧和“一户多宅”等问题的出现,导致农村大量宅基地闲置,土地资源严重浪费。为此,2019年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明确提出,允许进城落户的农村村民依法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但目前,我国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仍面临诸多困境:制度层面表现为相关法律法规原则性强、可操作性弱,补偿机制缺乏科学性;实践层面体现为补偿资金的运行存在风险,农民的退出意愿普遍偏低。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要细化相关法律法规,各地方要在原则性规范的统一指导下设定合理的补偿机制;拓展融资渠道,以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注重保护农民权益,提升农民的参与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配套机制,以引导闲置宅基地的有序退出;引入村庄能人推动机制,以实现政府和农民的有效沟通,消除农民退出宅基地的顾虑。  相似文献   

13.
推进宅基地有序退出是优化城乡建设用地格局、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河南省12个区县21个村庄的农户调查,发现:农户年龄越大,其退出宅基地的意愿越弱;文化程度与宅基地退出意愿呈正相关关系;家庭收入水平越高,农户宅基地退出的意愿越强;农户家庭人口规模与宅基地退出意愿呈负相关关系;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非农业生产和外出务工的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明显强于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的农户。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现行农村宅基地制度已难以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迫切需要宅基地制度的改革。研究针对现行宅基地制度的主要问题以及农民宅基地退出的主要障碍,发现影响农民宅基地退出的主要因素,并从完善宅基地退出政策、建设以村民为主体的新型社区、完善宅基地退出配套措施三方面提出了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现行农村宅基地制度已经不适应当前城镇化进程和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由于宅基地退出机制的不完善,导致农村居民点面积不减反增、宅基地大量闲置等一系列问题。重庆市地票制度对宅基地制度改革进行了重要探索,实现了闲置、废弃宅基地的有偿退出,探索了市场化的宅基地退出补偿定价、收益分配机制,对宅基地退出机制改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公民权视角下宅基地退出中农民权益保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凯翔  胡银根  常帅  田甜 《湖北农业科学》2016,(5):1324-1328,1332
从公民权这一视角出发,运用综合分析法、文献资料法与实证研究法,探讨了宅基地退出过程中农民权益受损现状,在分析其受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保障农民权益的对策。结果表明,现行宅基地退出的主要途径是政府主导,退出过程中农民的私人权益、社会权益、政治权益受到侵犯,其原因主要是现行土地制度为政府侵犯农民权益留下空间、地方政府权力受约束不力以及农民自身权利意识淡薄。由此提出了保障农民权益需要重构宅基地制度、优化宅基地利用对策、规范地方政府权力运行以及培育农民权利意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探究合适的宅基地退出补偿方式,对激发农户退出内生动力、推动宅基地退出政策实施进程、扩大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成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构建农户功能认知对其宅基地退出补偿期望的理论分析模型,利用四川省邛崃市375份农户调查数据,分析农户功能认知对其退出补偿期望的影响,探讨家庭生命周期在其中的差异性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有七成农户愿意退出宅基地,退出意愿较高。不愿意退出宅基地农户的原因主要是补偿未达到期望。农户功能认知对其宅基地退出补偿期望有正向显著影响,农户保障功能认知、经济功能认知、心理功能认知对其宅基地退出补偿期望均为正向显著影响。所处家庭生命周期阶段不同,农户宅基地功能认知对其宅基地退出补偿期望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抚养期农户家庭,经济功能认知对其宅基地退出补偿期望影响更显著;负担期农户家庭,经济功能认知和心理功能认知对其宅基地退出补偿期望影响更显著;稳定期农户家庭,三项功能认知对其宅基地退出补偿期望影响均显著;赡养期和空巢期农户家庭,保障功能认知对其宅基地退出补偿期望影响更显著。因此,提出针对不同家庭完善差异化补偿措施,落实配套措施弱化保障依赖,优化补偿方案满足经济期待,提高福利水平增强心理获得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土地利用不合理的问题十分突出,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可以有效缓解这一问题。然而,在实施农村宅基地退出的过程中,存在着退出法律不完善、保障和补偿制度不完善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创新相关立法和补偿保障制度,更好地推动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19.
宅基地退出应尊重农户意愿。以陕西省旬阳县13个村200户农民的实地调查为基础,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及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退出闲置宅基地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农户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来源、对陕西省将推出的宅基地退出政策了解程度等因素对农户退出宅基地意愿影响较明显,在给予农民经济补偿的情况下,八成以上农户愿意退出宅基地。基于该结论提出建立退出激励机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建立宅基地约束及有偿使用等措施退出宅基地。  相似文献   

20.
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对于农民的利益保障至关重要。本文从推拉理论视角研究影响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因素,对扬州市农民进行调研,得到有效数据681份,利用SPSS分析软件,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方法,构建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分析模型,并得出影响农民退出意愿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推拉理论视角下,外出务工情况、宅基地使用情况、家庭有收入人口数、宅基地抵押权认知等因素对于农民退出宅基地意愿的影响较为显著。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完善宅基地退出机制,促进空闲宅基地资源有效流转的政策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