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盐生植物活性氧的非酶促清除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盐生植物的耐盐性常与其有效的抗氧化系统有关。植物的抗氧化系统分为酶促反应系统和非酶促反应系统。笔者介绍了盐生植物活性氧的非酶促清除机制。  相似文献   

2.
酶促抗氧化系统主要由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组成。非酶促抗氧化系统主要由抗坏血酸(As A)和还原性谷胱甘肽(GSH)组成。本文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阐述了酶促和非酶促抗氧化系统在玉米胚脱水耐性获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初步确定了麦麸中提取植物酯酶的工艺、酶促反应的最佳检测波长和酶促反应最适条件。酶活测定采用分光光度法,波长确定为533纳米,酶活力用单位时间酶促反应速率表示。酶促反应的最佳条件为:酶液保存温度0~5℃;反应温度40℃,保温时间15分钟,pH7.5,酶量30μL,8毫克/毫升固兰B盐0.5毫升,3毫克/毫升底物(α-乙酸蔡酯)200μL。同时探讨了从麦麸中提取的植物酯酶用于快速检测蔬菜中农药残留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吴嘉煜  米楠 《浙江农业科学》2022,63(6):1177-1181
本文综述了植物抗氧化酶活性对不同浓度重金属污染的响应,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等抗氧化酶对重金属的清除机制,以及有机物料对植物体内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一氧化氮(NO)是一种高度活性分子,能通过细胞膜快速扩散,在植物中NO可通过酶促途径和非酶促途径产生。已在多种受病原物诱导的植物中检测到NO的产生。研究发现在植物-病原物互作中NO在过敏性(HR)细胞死亡和系统获得抗性(SAR)的建立中起非常重要的信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棉花生产中,逆境胁迫严重影响着棉花的产量和品质.逆境胁迫会导致棉株体内的活性氧增加,酶促抗氧化系统作为活性氧的清除系统,在棉花抗逆生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棉花的酶促抗氧化系统的简单介绍,综述棉花酶促抗氧化系统对干旱、盐害和黄萎病等逆境胁迫的生理响应的研究进展,分析目前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7.
植物体内的保护酶系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植物在逆境条件下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ROS)会对植物的细胞膜以及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产生破坏作用,从而影响到植物的正常生长与发育。同时在逆境条件下植物体内存在保护酶系统,即抗氧化酶系统,能够消除体内多余的自由基,植物体内的抗氧化酶主要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综述了3种抗氧化酶的主要特征及功能,以为植物体内保护酶系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水分胁迫对植物活性氧酶促保护系统有着广泛的影响,不同的植物在不同的生育期其抗氧化胁迫的生理响应存在较大差异。介绍了该保护系统的主要组成及其在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的响应,并对今后进一步研究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9.
短期干旱胁迫对黄瓜幼苗叶片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瓜‘津优1号’Cucumis sativus‘Jinyou No.1’为试材,采用水培法,通过在营养液中添加不同比例聚乙二醇PEG 6000模拟干旱胁迫,研究短期干旱胁迫对黄瓜幼苗叶片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处理24 h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还原酶(GR),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和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活性以及抗坏血酸(AS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质量摩尔浓度均下降,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抗坏血酸和还原性谷胱甘肽GSH质量摩尔浓度与对照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而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和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在胁迫条件下升高,其中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增加明显(P0.05);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则呈现出中度胁迫下显著升高(P0.05)和重度胁迫下略有下降的趋势。以上表明:短期干旱胁迫引起了黄瓜叶片膜脂过氧化加剧,酶促抗氧化系统比非酶促系统在抗氧化过程中起到了更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阿然 《现代农业》2005,(9):38-39
本文初步确定了麦麸中提取植物酯酶的工艺、酶促反应的最佳检测波长和酶促反应最适条件。酶活测定采用分光光度法,波长确定为533纳米,酶活力用单位时间酶促反应速率表示。酶促反应的最佳条件为:酶液保存温度咿5℃:反应温度40℃,保温时间15分钟,pH7.5.酶量30μL,8毫克/毫升固兰B盐0.5毫升,3毫克/毫升底物(α-乙酸蔡酯)200μL。同时探讨了从麦麸中提取的植物酯酶用于快速检测蔬菜中农药残留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余琳  孙文敬  刘长峰  崔凤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502-14506
非水相催化技术已在食品添加剂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综述了非水相酶催化反应介质的种类,主要介绍了该技术在(异)抗坏血酸酯、短链酸酯、糖酯、维生素A酯和维生素E酯等食品添加剂合成中的应用,最后对非水相酶催化技术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刘巅  李娅  李连强  朱飞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0):6018-6019,6023
对来源于多种植物和其他生物的IPI蛋白特性、亚细胞定位及其亲缘关系等方面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电子预测,为研究IPI家族蛋白的酶学特性和萜类生物合成的分子机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果蔬酶促褐变机理及其抑制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乔方  黄晓钰  余海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406-7408
从多酚氧化酶的结构及其催化反应机制出发,综述了抑制酶促褐变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The biotype composition of barley genotypes of the collection at the Moscow branch of the Vavilov Research Institute of Plant Industry (MoVIR) is investigated. Biotypes with respect to acidifying activity of the root system are identified in all varieties. Differences in their physiological reaction to aluminum toxicity with consideration of the different resistance of the genotypes to this stressor are shown.  相似文献   

15.
以鸡心槟榔为试材,用QIAGEN公司的DNeasy Plant Mini Kit提取基因组DNA,对SSR反应体系进行建立与优化,探讨了槟榔SSR技术中PCR体系的主要成分对扩增结果的影响。最终确定了引物C7549的最佳退火温度为56℃,在PCR反应体系中最佳条件:Mg2+浓度为3.0 mmol/L,dNTPs浓度为0.1 mmol/L,Taq酶量为1.5 U,引物浓度为0.8μmol/L,DNA模板为2.0 ng/μL。利用此反应体系对部分槟榔品种进行PCR扩增并Page胶电泳检测,扩增结果清晰且有较高的多态性,表明该体系适合槟榔的亲缘关系分析。  相似文献   

16.
植物抗除草剂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自 2 0世纪 70年代重组DNA技术发展以来 ,植物基因工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抗除草剂草丁膦、草甘膦、黄酰脲类与咪唑酮类、阿特拉津以及除草剂解毒和降解酶基因的研究及其应用状况作了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7.
鸡肝酯酶快速检测氰戊菊酯农药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鸡肝酯酶对不同浓度的氰戊菊酯农药进行了催化水解,并通过pH-stat法优化了水解条件.结果表明,在pH 8.0,温度55℃的条件下,酶催化反应速度较大.在该反应条件下,分析了农药浓度(1/x)与酶解反应初速度(1/y)之间的关系,发现在0.05~2.00 mg·L-1农药浓度范围内,两者的关系曲线为y=0.0723...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酵母能量偶联体系合成谷氨酰胺并优化体系反应条件。[方法]利用酵母下脚料培养工程菌乳糖诱导所得的谷氨酰胺合成酶,与酵母糖酵解产生的ATP能量偶联,酶法合成谷氨酰胺,并优化反应体系中各组分,提高谷氨酰胺产量。[结果]2%甲苯预处理干酵母;反应体系各组分的终浓度分别是NH4^+100 mmol/L,Glu200 mmol/L,磷酸盐100 mmol/L,Mn^2+10 mmol/L,Mg^2+不另加;谷氨酸转化率达94.5%,谷氨酰胺产量为27.6 g/L。[结论]成功建立酵母能量偶联酶法合成谷氨酰胺体系,并对反应体系进行放大和初步优化,为酶法合成谷氨酰胺的工业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土壤反硝化酶活性测定方法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借助土壤酶学的基本原理,初步建立了一种底物(KNO3)最佳浓度为10 g/L,土样不需二次离心的土壤反硝化酶活性测定方法——硝态氮剩余量法,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测定方法简便、快速、灵敏;有机肥的加入可显著提高土壤反硝化酶的活性,有机肥和化肥的共施是最佳的培肥措施;种植作物也可提高土壤反硝化酶活性;甲苯对土壤反硝化酶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土壤肥力水平越高,抑制幅度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