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水稻稻瘟病反应型和产孢量关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6个水稻品种:丽江新团黑谷、中作93、中华9号、新2号、京越、黎明和3个稻瘟病菌种北-1、中2-1、稻72和已知比例的混合小种(北-1:中2-1=1:1)共24个品种-小种组合,采取分小种接种方法,研究了水稻叶瘟病反应型(产孢面积)与产孢量之间的关系,组建了产孢面积-产孢量模型y=exp (1.46lnx-4.64),在此基础上估测了反应型权重值。 相似文献
2.
3.
泰山 - 18BC型机动喷雾机喷施三唑酮防治小麦白粉病效果显著 ,施药剂量少 ,持效期长。90 g/ hm2 剂量和 75L / hm2 施液量比较合适。在一定范围内药效随着农药沉积量的增加而相应地提高 ,其农药沉积量的 ED50 和 ED90 分别为 1.32μg/ cm2 和 2 .4 1μg/ cm2 。与工农 - 16型手动喷雾器相比 ,机动喷雾机工效高 ,施液量少 ,雾化较细 ,且有风机气流辅助 ,易沉积在靶区上 ,可减少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 ,具有取代手动喷雾器的优越条件。 相似文献
4.
小麦叶锈病、白粉病和条锈病普遍率与严重度间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在田间接种条件下,详细地观察了小麦叶锈病、白粉病和条锈病普遍率与严重度之间的关系(I-S关系)。结果表明供试三种病害的I-S关系均可用指数函数描述;在普遍率小于70%左右时,用直线方程拟合效果更好;普遍率大于90%时,对严重度的预测效果较差。分别建立了各病的I-S关系式。小麦生育阶段(拔节期、抽穗开花期、灌浆期)对叶锈病和白粉病I-S关系没有明显的影响,而条锈病的I-S关系在不同生育阶段有一定的差异。文章最后对I-S关系的使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6.
球孢白僵菌在农林害虫生物防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发酵周期和产孢量是其发酵工艺中的主要评价指标。本试验研究了生长调节剂对球孢白僵菌JG-17菌株产孢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通过外源法在菌落表层施用微量乙烯利,可以明显提高菌株JG-17的产孢量,以对8日菌龄表层施用100 ng/cm2乙烯利处理最佳,产孢量为未处理对照的6.28倍。经乙烯利处理后形成的分生孢子,其耐热性、抗紫外线能力和对靶标害虫的杀虫活性与未处理对照没有显著性差异。在白僵菌培养过程中科学施用乙烯利,可有效提高白僵菌的产孢效率,研究为真菌生物农药工业化生产的效率提升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北京地区小麦白粉病初侵染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各种自然条件下闭囊壳越夏试验结果表明:土壤中,地面和麦茬上,麦垛顶层和底层,室外自然条件下的闭囊壳在秋苗出土前相继变成空壳;室内自然条件下,种子中以及麦垛中层的闭囊壳在越夏季节期间,子囊原生质体结构发生畸变,失去形成子囊孢子的能力。上述各种环境中的闭囊壳先后于7月中旬至9月上旬失去生活力和传病能力,均不能越夏后成为小麦白粉病的初侵染源。在小麦播种时用做过上述各种处理的闭囊壳进行隔离接种试验,试验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越夏试验结论的正确性。在房山区白粉病发生严重的张坊及十渡一带山区,通过对自生麦苗和小麦秋苗感染白粉病情况的野外调查发现:海拔140m以上山区自生麦苗上的分生孢子是北京地区小麦白粉病在秋苗上的主要侵染源之一。 相似文献
8.
9.
小麦白粉病是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 ,近年来 ,小麦白粉病逐年加重 ,已成为影响小麦高产栽培的重要因素 ,现将其发生为害情况与防治对策介绍如下 :1 白粉病发生为害特点1.1 发病始期提早2 0 0 2年 ,顺庆区小麦白粉病发病始期为 1月 7日 ,比 1998年提早 15d ,比 1999年提早 2 7d ,比 2 0 0 0年提早 4 5d ,与 2 0 0 1年相当。1.2 发生面积不断扩大为害程度加重以前 ,小麦白粉病一般年份仅在局部地方轻度或中度偏轻发生。 1981年至 1990年 10年间 ,顺庆区小麦白粉病发生面积平均每年为 110 0hm2 ,因白粉病损失最高年份不足 30 0t,从顺庆… 相似文献
10.
利用移动式孢子捕捉器捕获的孢子量估计小麦白粉病田间病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by using RAM Air Sampler for Use with Moving Vehicle to estimate field disease severity of wheat powdery mildew during 2002-2005.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field disease index and trapped spore number. Therefore, two models relating field disease index to spore number trapped were constructed using data from 2002 and 2005, or 2003 and 2004, respectively. These two models can be used to estimate field disease indexes of wheat powdery mildew in different years when disease severity is different. 相似文献
11.
小麦白粉病与温度的定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温度对小麦白粉病影响试验的结果表明,此病害适宜发生的温度为15~20℃,低于10℃或高于25℃对该病有明显抑制作用。当温度高于26℃时,试验显示随着温度的升高,终止小麦白粉病病程的时间缩短,据此建立了不同温度(x)与相应终止病程的时间(y)的关系模型为y=21 900e-0.303 5x(χ2=1.65<χ20.05,7=14.07)。同时,根据高温区病害的严重度(y)与温度(x)的试验数据,建立了其关系模型为:y=-3.00x+76.60(r2=0.922 1**),由此计算获得了连续10 d(一个病程时间)温度为25.53℃即可终止此病害的病程。该试验结果将为小麦白粉病的越夏区划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2.
小麦品种多样性对白粉病及产量和蛋白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品种多样性控制小麦白粉病的效果以及对产量和蛋白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为利用品种多样性控制白粉病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采用SSR技术分析5个小麦品种的亲缘关系;2008年和2009年按组合所含品种数为2、3、4和5个进行组合,在田间种植混种组合和单播小区,人工接种白粉菌,比较各小区中小麦白粉病的AUDPC值、产量和蛋白质变化。结果表明,5个品种亲缘关系相对较近;2个品种混合时以抗感搭配较好,随着抗病品种比例增加控病效果增强;2008年混合种植中有防治效果的组合占54.55%,相对防效为10.02%~47.58%,2009年有防治效果的组合占23.08%,相对防效在1.85% 到18.96 % 之间;在适当的组合中,如京冬8号/轮选987、京双16/京411/京冬8号对小麦白粉病有控制效果,混种不会影响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当有大量能克服本地品种抗性的外来菌源时混合种植的控病效果降低。品种多样性可以用做防治小麦白粉病的一项措施。 相似文献
13.
14.
接种黄瓜白粉菌后16 h的黄瓜叶片用透明胶带在子叶表面粘孢子取样的平均发芽率与用台盼蓝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调查的发芽率分别为83.7%和85.0%,t测验无显著差异,表明透明胶带取样的发芽率可以代表黄瓜叶片上白粉病菌孢子的发芽率。采用孢子萌发法和叶碟法分别测定了醚菌酯、植物源活性组分大黄素甲醚(P3D)对8个黄瓜白粉菌菌株的EC50。统计结果表明:采用两种方法测定醚菌酯P、3D对黄瓜白粉菌的EC50的相关系数的平方值分别为0.880、.99,表明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有很强的相关性;采用该孢子萌发法可评价化合物对植物专性寄生病菌如白粉菌孢子萌发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采用基因推导法对目前甘肃省小麦主要生产品种及高代品系进行抗白粉基因分析,为甘肃省白粉病的抗病育种和品种使用及布局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1个小麦白粉菌株,结合品种系谱对甘肃14个小麦生产品种及28个高代品系进行抗白粉基因推导。[结果] 14个生产品种中,1个含Pm8,1个含Pm4b,4个含未知抗病基因,其余8个对所有供试菌株全部表现感病;28个高代品系中,5个含Pm8〖STBZ〗,2个含Pm〖STBX〗3〖STBZ〗a,1个含Pm〖STBX〗4〖STBZ〗b,1个含Pm〖STBX〗30〖STBZ〗,5个含未知抗病基因,其余14个对所有供试菌株全部表现感病。[结论] 目前甘肃小麦生产品种及高代品系中缺乏抗白粉病基因,一旦条件适宜,小麦白粉病在甘肃地区极易发生和流行,应该引起生产管理部门和育种专家的注意和重视。 相似文献
16.
利用Burkard定容式孢子捕捉器结合real-time PCR定量技术,分别对种植高抗、中感和高感白粉病小麦品种的田间空气中白粉病菌分生孢子浓度进行监测,结果表明,real-time PCR定量与传统的显微观察计数两种方法测得的孢子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且两种病菌孢子计数方法在同一抗性品种上监测到的孢子浓度动态相近。此外,两种方法测得的孢子浓度与各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一致,空气中的白粉病菌孢子浓度主要与空气相对湿度显著正相关。在此基础上,利用两种方法测定的田间空气中白粉病菌孢子浓度分别建立了基于累积孢子浓度的田间病情估计模型。分析发现,基于两种孢子浓度测定方法建立的病情估计模型间无显著性差异,表明real-time PCR定量技术测定的孢子浓度在构建白粉病病情估计模型上具有一定可行性。该结果为real-time PCR定量技术与病菌孢子捕捉技术相结合用于小麦白粉病的监测和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3份小麦农家品种‘矮秆芒麦’、‘红头麦’和‘大红头’进行苗期抗性的遗传分析,研究它们的抗白粉病遗传特点,为其在抗病育种中的有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将这3份小麦农家品种分别与感病品种‘铭贤169’正、反杂交,获得了F1和F2代.利用白粉菌E09菌株,分别对这3份农家品种、感病亲本‘铭贤169’以及各自的F1和F2代植株进行抗性鉴定.调查统计的数据经卡方测验分析其符合度.[结果]这3份农家品种对白粉菌E09菌株的抗性均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结论]3份农家品种对石家庄本地区的混合白粉病菌表现出良好的抗性,并且对E09的抗性均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可以进一步对它们进行分子标记及定位研究,为其作为抗源在小麦抗白粉病育种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在甘肃的有效性及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自甘肃各地的小麦白粉菌株接种在含有已知抗白粉病基因的小麦品种(系)上,测定其毒性频率,并对这些品种进行了异地成株期抗性鉴定。根据已知抗病基因对白粉苗群体的抗性程度,对其进行抗性效能的评价。结果表明,Pml、Pm3c、Pm3f、Pm5、Pm6、Pm7、Pm8和Pm17在甘肃抗性差,已失去利用价值;Pm2、Pm3a、Pm3b、Pm19抗性较低,不宜单独作为抗源利用;Pm4b、Pm13、Pm20、Pm21和含有Pm4的白兔3号、肯贵阿1号及含有Pm“XBD”的我国农家品种小白冬麦抗性表现好,可作为抗性亲本利用。组合基因如Pm2 6、Pm2 Mld、Pml 2 9等都表现出较好的抗性,这表明利用抗源材料进行基因累加有望培育出优良的抗性品种。文中还结合抗源材料的农艺性状对其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