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人工种植梭梭为研究对象,采用工程集水沟和坡面集水沟2种地形整治方式,研究不同措施对梭梭生长和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粘土地梭梭造林种植穴换沙优于原状土回填;(2)工程集水沟和双坡面集水沟不同灌溉量下梭梭造林最优灌溉量均为60 L,工程集水沟梭梭造林优于双坡面造林;(3)应选择半径为25cm、深度为60 cm的种植穴进行梭梭造林;(4)粘土地种植穴换沙后添加保水剂抑制梭梭生长;(5)地形改造后梭梭造林成活率为89.4%。  相似文献   

2.
不同治理措施对坡面径流和泥沙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3年对5个径流小区的观测结果表明,整地和造林有效地控制了坡面的水土流失,而开坡种植则加剧了坡面的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3.
何谓径流林业径流林业是指利用天然降水发展林业。径流林业的核心是将有限的天然降水最大限度地汇集起来,将径流拦蓄在山坡上直接用于造林。因此,整地集流方式、方法的研究极为重要。整地方式依局部地形条件而异,形式多样,以有利集流为原则。一般情况下,在完整的坡面...  相似文献   

4.
梭梭的径流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径流造林,就是集中利用大气降水所形成的临时性地表径流来发展林业的造林技术。为了研究径流造林技术,1981—1983年在莫索湾丘间光板地小面积试验的基础上,1984年采用植苗和直播造林,营造梭梭林300亩,均获得了成功。秋末调查,植苗造林成活率为60.4%,直播造林苗高28.9厘米,至1987年夏,树高一般1米左右,高大者可达1.5米以上,林地一片碧绿,生机盎然。现将梭梭的径流造林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5.
采用坡面径流场和三角形-梯形复合测流堰方法,观测了芦花冲小流域多功能防护林林地的径流、泥沙及土壤物理性质变化。结果表明多功能防护林体系的水土保持效果明显,不同造林模式林地同对照比较,坡面径流量减少17.75%~77.41%,泥沙流失量减少55.24%~89.83%,土壤容重减少3.00%~30.30%,土壤总孔隙度增加12.67%~75.55%。应用世行多功能防护林造林模式营造林3~4a后,林地的水土流失可以得到基本控制。  相似文献   

6.
<正> 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地处干旱区,造林后需人工灌溉。盆地边缘的冲积,湖积平原上,分布着大面积的龟裂地,且年降水量较多。国外利用龟裂地径流进行造林和作物栽培,在生产上发挥了作用。为了探索一条在干旱区造林不用人工灌溉的新措施,借鉴国外利用龟裂地的径流造林的经验,我们于1980—1985年在新疆石河子地区莫索湾进行了龟裂地开发利用的研究。利用自然坡降开集水沟和人工加大坡降集水的两种方式,进行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造林试验,同时作了植物水分生理特性的测定,比较研究了两种集水方式对梭梭造林的成活、生长和体内水分平衡状况的影  相似文献   

7.
旱坡地集水枣园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旱坡地上采取隔坡集蓄径流水平沟的整地方法营建枣园,集蓄坡面径流,增加枣园土壤含水率,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通过对枣园土壤水分连续3年的定点观测,掌握了枣园土壤水分动态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所采取的集水工程集水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黄土丘陵区水保林优化配置及抗旱示范推广成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丘陵区控制水土流失的关键是科学调控坡面径流,本文根据径流调控理论,采取植物措施,在黄土丘陵区营建水保示范林并对其效益进行了监测,取得了如下结果:(1)节水抗旱整合配套造林技术的应用,能够将降雨径流资源化,缓解干旱缺水,使造林成活率达到88.6%,保存率达到80%以上,达到速生效果,综合效益提高34.1%。(2)优势树种选择与优化配置能够在短期内培育起较为稳定的植被群落,使当年植被覆盖率达到40%,5年后植被覆盖率达到70%以上。(3)示范推广造林水土保持效益明显,改善了当地的气候,使水土流失减小到500 t/km2.a以下,水土流失得到了治理。  相似文献   

9.
选取4种不同的坡面集水处理(覆膜、撒水泥、刨光、自然坡面)措施,开展了不同坡面集水措施对造林效果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坡面处理措施对土壤含水率、造林成活率及林木生长产生不同影响,其中撒水泥处理措施土壤含水率最高,覆膜处理措施造林成活率最高,且苗木生长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通过概述国内外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研究和应用径流集水开发水资源的历史和现状, 较详尽地阐述了作为径流林业核心的集水造林的理论。从构成一个完整集水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集水造林技术及其效益等方面出发, 归纳总结了国内外径流集水造林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主要针对发展中国家的现状, 指出了目前集水造林技术在应用上存在着的局限性以及今后研究和应用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陕西省吴起县移栽油松大苗造林主要技术流程,实施径流林业、抗旱造林的作业标准及使用生根粉、蒸腾抑制剂用量,并对造林后成活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坡向、坡位、坡度、海拔等地形因子对移栽大苗油松成活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坡度较为显著(P0.05),坡度30°的坡面的成活率为70%,坡度30°的坡面成活率达到了83%以上;其次是坡位。进行补植改造林分时的成活率与郁闭度有一定关系,成活率对于当地来说比较适当的郁闭度(0.4)的刺槐、杜梨等林分最高,有82%。荒草地造林成活率较高,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2.
刺槐抗旱造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同类型区及不同立地条件下,研究了提高剌槐成活率和生长量的抗旱造林技术。结果表明,采用径流集存、吸水剂蘸根、覆膜覆草及幼林地少量施肥技术,均可显著提高剌槐造林成率与生长量,提高幅度为2.0%-8.9%和14.5%-87.5%。采用混草技术可增收可观的优质牧草,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3.
从系统理论出发 ,分析了径流林业的发展 ,探讨了径流林业相关技术的研究进展 ,提出了径流林业研究的发展趋势 ,以供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作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在我国黄土高原进行的径流林业试验的主要方法和成果.试验结果表明,以降水资源环境容量为约束,采用集水技术与土壤蓄水保墒技术后,在生长季节植树带获得集水量可达600~1200mm,使树木生长的基本环境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即使在最干旱的4~5月份,土壤含水量一般也不低于9%,从而使造林成活率达到86.2%~98.2%,林木生长量比普通造林提高31%~118%,并促进了林分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笔者以雁门关土石山区为例,通过对雁门关自然概况的调查及油松、山杏(桃)生境习性的分析研究,结合多年林场工程绿化的造林经验,把径流整地、容器造林、保水剂应用、覆盖保墒等造林关键技术应用到混交造林实践中,提高了造林成活率,为今后的土石山区造林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干旱地区造林整地是基础,这是径流林业理论的基本观点。正方形漏斗式集流整地模式就是在总结传统整地造林技术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试验而形成的一种整地模式。该模式以径流林业理论和旱作林业理论为基础,突出了  相似文献   

17.
黄土丘陵区降水量小、苗木成活率低,在造林整地时采用相应的整地技术,可有效拦蓄径流,增加土壤水分,改善土壤条件,增加造林成活率。本文总结多年的工作实践,详细介绍了黄土丘陵区几种主要的抗旱造林整地技术,为该区域林业生态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杉木新造林地进行了水土保持观测,取得了研究数据和科学结论,以指导杉木造林。1径流场地点基本情况径流场地位于湖南省浏阳县张访林场,地处幕阜山系大围山南麓。多年平均降水量15523mm,历年日最大降水量为2761mm(19650706),年...  相似文献   

19.
对大青山12年生的人工油松林林木蒸腾特征、林地土壤蒸发、土壤含水量、林地坡面径流等指数进行了测试,并对测试数据进行了统计整理,利用降水资源环境容量理论和水量平衡理论对大青山油松林的合理造林密度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合理的造林密度应根据该地区降水资源环境容量来确定,内蒙古大青山阳坡在年平均降水量300~400 mm的降水资源条件下,人工油松林的林分适宜造林密度应为992~2 811株/hm2,相应株行距在3.0 m×3.4 m~1.8 m×2.0 m之间。  相似文献   

20.
贵州开阳喀斯特山地几种不同植被类型的地表径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贵州开阳喀斯特山地几种不同植被类型,用设置径流小区方法,观测降雨量及径流量,对各种植被类型的地表径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几种植被类型中,全年的地表径流量为:退耕还林新造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灌木林。不同植被类型对径流有着不同的调节作用,几种植被对径流的调节作用大小为:灌木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退耕还林新造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