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cutaneous neurovacular flaps)是一类以皮神经血供为其成活基础的新型皮瓣 ,1992年由Masquelet[1 ] 首先提出。此后 ,Bertelli[2 ] 、Taylor[3] 经解剖学研究进一步证实了皮神经营养血管与皮肤血供的密切关系 ,并设计了皮瓣应用于临床。此类皮瓣血供可靠、有重建感觉功能的条件 ,可顺行或逆行转移 ,有些部位还可进行远位游离移植。近年来临床应用的术式颇多 ,研究发展较快。皮神经周围的营养血管在营养神经的同时 ,发支营养其周围的筋膜皮肤 ,此为该类皮瓣设计的解剖学基础 [4 ]。 Nakajima[5]的研究发现 ,浅静脉亦…  相似文献   

2.
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早已应用于临床。1998年,N aka jim a等[1]研究发现,四肢浅静脉也有一套类似于皮神经的营养血管系统。这样,在有浅静脉、皮神经或浅静脉与皮神经伴行的部位,都可提供相应的营养血管皮瓣。因此,广义的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便有了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浅静脉营养血  相似文献   

3.
1992年 Masquelet首先提出皮神经伴随营养血管轴型皮瓣的概念 [1 ] ,随后 Bertelli等分别报道了手和前臂以皮神经伴行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及临床研究 [2 ,3 ] ,国内宋建良等 [4] 于 1 994年也开始研究其应用。由于此型皮瓣不牺牲肢体的主要动脉 ,有良好的覆盖和感觉功能 ,血供稳定 ,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因此迅速得到推广 ,并且在四肢的基础上开始向躯干发展。但是 ,皮神经营养血管的解剖研究大部分局限于人体四肢的某个部位或某一条皮神经上 ,且均未作系统的和详细的解剖学研究 ,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形态结构和相互关系特点也不明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形状、面积设计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26例损伤创面,切取皮瓣最大面积20cm×11cm,皮瓣最上端切取至胭窝下缘,旋转点最低在外踝尖上4cm。结果:术后26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2例皮瓣远端部分表皮坏死,经换药切痂后用中厚皮片植皮愈合。所有患者均获4~8个月随访,皮瓣外形满意,患肢正常步态行走,皮瓣耐磨,无溃疡发生,有痛觉,两点辨别觉为6~10mm。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皮肤质量较好,切取简便,供皮面积较大,成活率高且不牺牲主干血管,是修复足踝部较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一种理想供区。  相似文献   

5.
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提供临床应用基础。方法 :用乳胶灌注成人尸体 34侧下肢并解剖 ,对股后皮神经及血管进行详细的应用解剖学观测。结果 :股后皮神经在距离坐骨结节 (7.4± 1 .0 ) cm处的臀大肌下缘离开臀部进入股后区 ,沿深筋膜深面下行至月国窝上角附近分为若干终支 ,干长为 (2 2 .5± 2 .8) cm,沿途分支至股后区皮肤 ,下达月国窝横纹附近。其横径在臀大肌下缘、神经干的上中 1 / 3交点及中下 1 / 3交点分别为 (4.4± 0 .8) mm、(3.4± 0 .7) mm、(2 .2± 0 .8) mm。股后皮神经的血供为多源性 ,臀下动脉、月国动脉及股深动脉第四穿动脉组成轴型血管 ,股深动脉穿支作为节段性动脉。两组动脉沿神经干互相吻合成网 ,并与皮下及深筋膜下的血管网相交通。结论 :带股后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顺行或逆行筋膜皮瓣可用于转位或移值修复四肢等处创伤与皮肤肿瘤切除后所致的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临床设计背部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l7例34侧成人躯干标本上,用显微解剖法观测第l—l2胸神经后皮支及其营养血管的来源.走行及分布规律。结果:第l—l2胸神经后皮支的伴行动脉为肋间后动脉的背侧皮支。皮神经及其伴行动脉于脊柱两旁相应肋间穿出深筋膜,呈节段性、重叠性分布于背部皮肤,皮神经营养血管相互间形成丰富的吻合。结论:可设计以第l—12胸神经后皮支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的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临床设计胸前区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7例34侧成人躯干标本上,用显微解剖法观测第2-6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外侧支及其营养血管的来源、走行及分布规律。结果:第2-6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外侧支及其营养血管于胸骨两旁相应肋间穿出深筋膜,呈节段性、重叠性分布于胸前区皮肤。皮神经营养血管相互间形成丰富的吻合。结论:可设计以第2-6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外侧支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的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蒂部宽度及其结构对兔浅静脉-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筋膜蒂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 用新西兰大白兔建立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筋膜蒂皮瓣模型,设计7种不同蒂宽,观察术后7d皮瓣成活率.结果 组6(蒂宽0.5cm,蒂部含皮神经、浅静脉及其营养血管网)、组7(蒂宽1.0cm,由组6蒂部两侧各旁开0.25cm)皮瓣成活...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对36例行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的患者进行周到的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皮瓣血运情况.严防出现血管痉挛,保持皮瓣血运通畅,同时给予有效的健康指导。结果:36例患者皮瓣均成活良好.伤口甲级愈合。结论:术前充分的准备.术后正确的观察,精心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0.
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中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为蒂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踝部、足跟软组织缺损和或骨、肌腱外露创面共34例。皮瓣切取范围5cm×7cm~10cm×18cm,蒂长5~10cm。10例经皮下隧道转移,24例经明道转移。结果34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2例皮瓣远端部分淤血坏死,经清创换药后创面愈合。术后27例经3个月至4a随访,皮瓣外观、质地、弹性佳,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皮肤感觉有所恢复,两点分辨率在9~16mm,平均13mm。结论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筋膜皮瓣血供确切,容易定位,手术步骤简单,不需牺牲小腿主要动脉,且皮瓣成活率高,质量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对12例足跟、踝、跟腱及小腿中下段胫前区软组织缺损的病例进行修复。皮瓣最小面积5cm×7cm,最大8cm×12cm。结果:12例中10例皮瓣生长良好,2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随访2~12个月,皮瓣质地良好,并有部分感觉恢复。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血运恒定,切取方便,不牺牲主要血管神经。是修复足跟、踝、跟腱及小腿中下段胫前区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跟骨术后钢板外露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1年5月~2010年3月,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21例跟骨骨折术后钢板外露。年龄28~50岁。创面范围为3 cm?3 cm~4 cm?3 cm。该次手术至第一次手术时间为3~6个月。先行内固定物取出 VSD术,待创面感染控制后,采用大小为4 cm?4 cm~5 cm?4 cm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缺损,结扎蒂部小隐静脉和腓肠神经近端,供区均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术后皮瓣均完全成活,受区骨外露得到控制,供区均Ⅰ期愈合。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个月~16个月,示皮瓣外形、质地良好,骨折愈合,无窦道、溃疡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钢板外露,操作简便,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3.
带真皮下血管网皮片在修复皮肤撕脱伤中的应用体会(附24例分析)刘付明,余东(茂名市人民医院外二科,茂名525000)在合并有肌腱、神经、血管、骨关节外露的皮肤撕脱伤中,以往运用皮瓣进行修复后,会出现外观臃肿、供区需植皮修复的缺点,带蒂的皮瓣还需进行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临床利用带血供肌蒂锁骨瓣提供应用解剖学资料。方法在50侧成人上肢标本上解剖观测锁骨的形态、血供来源、分支、分布特点及其间的吻合。结果锁骨长13.9±0.7cm,最窄处矢状径为1.2±0.4cm;血供主要来源于胸肩峰动脉的分支。其次还通过附着于其上的肌肉获得营养;颈横动脉、肩胛上动脉也有分支到达锁骨。结论应用锁骨的血供特点和肌肉的附着特点,可设计带血管或肌蒂的半片锁骨骨(膜)瓣,转位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肱骨骨不连及行颈椎前路植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同侧内外踝及跟部软组织皮瓣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腓肠神经营养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同侧下肢软组织缺损15例皮瓣,其中吻合小隐静脉6例,未吻合静脉9例。结果:吻合静脉的皮瓣全部成活,无肿胀、水泡;未吻合静脉全部出现肿胀、水泡,部分皮缘坏死2例。结论:将小隐静脉与受区静脉吻合,减轻皮瓣水肿,有利于皮瓣的成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应用前臂骨间背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2 5例手背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及 7例虎口瘢痕挛缩的患者 ,应用前臂骨间背血管蒂岛状皮瓣逆行 期修复 ,其中切取皮瓣面积最小为 4 cm× 8cm,最大为 8cm× 1 0 cm,供区取中厚皮片修复。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 ,质地柔软 ,外观良好。其中 ,优 2 5例 (78.0 % ) ,良 6例 (1 8.8% ) ,可 1例 (3.2 % )。随访时间 0 .5~ 3a,无 1例出现破溃 ,抗磨能力强 ,患手耐受力及暴发力与健手相比均无明显差别 ,虎口挛缩的患者重建虎口 ,拇指对掌、对指功能基本恢复。结论 :应用该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及虎口瘢痕挛缩 ,是一种简便可靠的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结合下颌区多种组织缺损的修复术,对吻合血管腓骨肌皮瓣的临床应用解剖学进行研究。方法:在36侧灌注红色乳胶或墨汁的成人下肢标本上,对腓骨肌皮瓣血供、神经分布等进行了较系统的临床应用解剖学观测。结果:腓动脉在下行过程中,沿途发出分支分布于腓骨、拇长屈肌、腓骨长肌中部和小腿后外侧皮肤。该动脉的起点在腓骨头下方为(5.4±1.2)cm,外径(3.2±0.8)mm;腓静脉有2条,外径分别为4.4±1.0和(3.2±0.7)mm,均汇入胫后静脉。腓骨主要由腓动脉发出的滋养动脉和弓状动脉骨膜支供血,滋养动脉在腓骨头下方(13.6±1.2)cm起于腓动脉,起点外径(0.7±0.2)mm;第2~9支弓状动脉均发支至骨膜,并形成丰富的血管网。小腿外侧皮肤由弓状动脉发出的肌间隔皮支和肌皮动脉穿支供应。据小腿后外侧皮肤墨汁灌注透明标本观察,这两种皮支均发出纵行分支于皮下沿腓肠神经和腓肠外侧皮神经呈纵行吻合,也向前后分支至邻近皮肤。拇长屈肌在距腓骨头(7.6±2.1)cm处起于腓骨后面,肌腹长(23.3±3.2)cm,宽(2.8±0.4)cm,厚(7.3±2.0)mm。由腓动脉发出4.8±1.0支供血。神经支配为胫神经拇长屈肌  相似文献   

18.
"C"形邻指皮瓣设计的改良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C”形邻指皮瓣的设计进行改良并观察12例的应用效果。方法:于皮瓣蒂部设计一矩形瓣用以制成皮管包裹血管蒂,增加皮瓣蒂的长度和旋转弧方便转移,同时使修复指端脱套伤时皮瓣仍可顺行设计从而携带指固有神经手背支。结果:临床应用12例。12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9例得到2~23个月的随访,皮瓣外观满意,感觉恢复良好。结论:改良“C”形邻指皮瓣既保留了“C”形邻指皮瓣的优点,又克服了其血管蒂短不便转移及修复指端创面时只能取逆行设计的缺点,是手指创面修复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9.
陈仕奇  陈龙浩  蒋琳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549-11550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和茶多酚联用对HU-VEC的影响。[方法]用缺氧缺糖方法体外模拟血管供血不足,观察缺氧诱导下人脐内皮细胞(HU-VEC)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及乳酸脱氢酶(LDH)泄漏量的变化,研究银杏叶提取物和茶多酚对HU-VEC的作用。[结果]缺氧诱导可使内皮细胞GSH-PX活力降低,LDH泄漏量增加;银杏叶提取物、茶多酚以及两者联用组与模型组相比细胞GSH-PX的活力升高,LDH泄漏量有所下降;银杏叶提取物和茶多酚联用效果优于银杏叶提取物组和茶多酚组。[结论]缺氧可损伤HU-VEC的形态和功能;银杏叶提取物和茶多酚对缺氧诱导下的HU-VEC有保护作用,且联用组效果优于单独作用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临床应用半腱肌腱重建交叉韧带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50侧成人下肢标本(10侧动脉铸型标本),观察半腱肌及肌腱形态、血供来源、分布特点及其动脉间的吻合和神经支配。结果半腱肌腱长15.1cm、宽0.5cm、厚0.4cm,其血供主要来源于腘动脉的半腱肌支、膝下内侧动脉的腱支、腱外周组织血管网动脉和胫前返动脉;半腱肌神经支配为坐骨神经的分支,有2支神经支配的共有26例(占65%),有3支神经支配共有2例(占5%),有12例为1支神经支配占30%;结论半腱肌腱血供丰富为多源性,有足够的游离长度,且与交叉韧带相似。以半腱肌腱重建交叉韧带易成活和恢复功能,故采用带血供的半腱肌腱重建交叉韧带是较为合适的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