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区域分布、装备水平等角度出发,概述了江西省油菜机械化生产发展现状,研究了关键技术模式在江西的应用推广情况。同时,比较分析油菜生产各环节机械化技术模式的经济效果,提出技术模式的优化方向为:耕种环节选择能较好适应机械化作业的品种;有条件的地方结合机械开沟免耕直播技术,加大推广机械联合精量直播技术;收获环节同步发展机械联合收获和分段收获技术,农机农艺部门结合,规范农艺技术,明确将机械收获作为主推技术,加快改进机械装备,降低机械收获损失率。  相似文献   

2.
西南地区地处丘陵山区,地理环境复杂,薯类种植面积和产量占比大,但生产机械化水平低。针对西南地区薯类生产机械薄弱和农机农艺不协调的问题,从马铃薯品种、生产现状、国内外生产装备方面综述西南丘陵山区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现状,从播种作业、生产模式、生产技术等方面分析西南地区马铃薯生产机械应具有小型化、低功耗、挖掘减阻、收获低损伤等关键技术,并针对西南丘陵山区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的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西南地区地处丘陵山区,地理环境复杂,薯类生产机械化水平低,种植面积和产量占比大。本文针对西南地区薯类生产机械薄弱和农机农艺不协调的问题,从马铃薯品种、生产现状、国内外生产装备方面综述西南丘陵山区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现状,从播种作业、生产模式、生产技术等方面分析西南地区马铃薯生产机械应具有小型化低功耗、挖掘减阻、收获低损伤等关键技术。针对西南丘陵山区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的问题做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十一五”以来,山东省农机系统把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提上了重要日程,围绕突破花生、薯类、“三辣”蔬菜等经济作物机械的播种、收获等关键生产环节和重点技术,大力实施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组织农机管理、推广、科研、院校和企业进行联合攻关,并利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进行扶持引导,加快了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正>目前,国内薯类机械化收获机具大都属于大中型规模,配套动力大(配套动力≥13.2kW),作业范围大多是农场式种植形式,大面积粗放型作业,而山东省大多是平原、山区、丘陵等地形,再加上我国农业体制是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地块比较小,规模较大的薯类机械收获机难以推广,因此,种植收获都是靠人畜力生产方式,生产成本高,劳动强度大,制约了薯类生产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新疆酿酒葡萄种植模式及特点,着重分析了新疆葡萄生产中埋藤、施肥、植保、收获、残枝处理等环节的机械化研究现状。实现葡萄生产机械化,需从规范种植模式和机械技术研究上着手,并提出了葡萄生产机械化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关于加快发展油菜收获机械化的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油菜机械收获是实现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的一个关键性的"瓶颈"环节。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油菜收获机械化的现状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对此提出了加强油菜收获机械技术的专题研究;重视油菜分段收获机械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加强政策导向和扶持力度三条建议。  相似文献   

8.
旱寒区油菜收获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旱寒区油菜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油菜收获技术已经成为该地区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分析国内外油菜收获机械的发展现状。欧美等发达国家大部分都已实现油菜的综合机械化生产,而我国油菜的机械化程度严重不足。概述现阶段油菜联合收获机的研究现状与当前旱寒区油菜联合收获技术和联合收获机存在脱净率低、总损失率高等问题,指出今后旱寒区油菜收获机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薯类联合收获机械技术获得突破,我国科学家自主创制成功小型自走式薯类联合收获机4UZL-1型,为解决薯类机械化联合收获难题、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奠定了基础。由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绿色耕作与土下果实收获机械化创新团队创制的小型自走式薯类联合收获机4UZL-1型采用履带自走底盘,配套动力55千瓦,单垄收获,  相似文献   

10.
苏州市油菜规模化生产区已基本实现施肥、耕地、田间管理、收获等环节的机械化生产作业,而种植环节则依然采用人工劳作方式,影响着油菜生产效率和产业效益的提升.根据油菜育苗移栽和直播机械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现状,针对农机农艺发展不相融合、现有种植机械适应性差以及农户对机械化种植技术需求意愿不强等制约因素,提出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技术...  相似文献   

11.
木薯生产机械化程度低是制约我国木薯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种植机械和收获机械是木薯生产机械化发展中需要解决的两大技术难题。鉴于木薯生产机械化实现的迫切需要,重点阐述了木薯种植和收获现有的机械装备及其关键部件的研究进展,并对木薯种植机与收获机的进一步研究做出展望,以期为木薯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关于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马铃著作物种植面积日益扩大,以传统人工、畜力种植、手工收获为主的生产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介绍了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所涉及的种植机械、田间管理机械、运输机械等,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发展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全球对中药材的需求日益旺盛,中药材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根茎类中药材收获机的需求也随之增长。目前我国根茎类中药材收获仍以人工收获和中小型挖掘机收获方式为主,机械化水平较低、生产效率低,严重制约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从我国中药材种植现状出发,综合分析我国根茎类中药材收获机械化应用和研究现状,重点阐述关键部件挖掘机构、分离机构和输送机构的研究现状,总结归纳制约收获机械化发展的主要问题:农机农艺融合程度不足、联合收获机械的研发积极性不高、收净率和破损率缺乏系统性研究以及收获作业的智能调控技术缺乏研究。提出低耗深挖技术、柔性低损分离输送技术和智能调控技术是我国根茎类中药材收获机械化的未来发展趋势,为我国根茎类中药材收获机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以促进根茎类中药材收获机械化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甘蔗作物种植面积日益扩大,以传统人工、畜力种植、手工收获为主的生产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该文介绍了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所涉及的整地种植机械、田间管理机械和收获机械等,从4个方面提出了发展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5.
田间农作物机械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国内外田间农作物机械研究现状,总结了目前田间机械的现状和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方向。田间农作物机械是现代农业的基础装备,对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实现资源有效利用、增加农产品供给、保证农业稳步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内外研究学者在农业种植机械化、植保机械化、收获机械化、包装机械化等方面做出了很多的研究。基于此,论述了国内外田间农作物机械化的现状、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介绍了我国田间农作物机械化在农业的种植、植保、收获、包装方面的研发与应用现状,阐述了田间农作物机械化的自动化及智能化水平,分析了田间机械化发展的策略、当前推广田间机械自动化过程中存在的关键性问题,探讨了我国田间机械研发思路和今后中国现代农业装备的发展趋势,并对推广田间农作物机械化提出了建议,以期为我国田间农作物机械行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大豆膜下滴灌机械化技术是应用一批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优化配套,改变传统大豆种植方式的一项综合生产和实用的农业技术,可提高大豆生产经济效益和机械化生产水平。介绍了大豆膜下滴灌机械化技术的主要内容及大豆膜下滴灌机械化种植技术和收获技术。   相似文献   

17.
南方水稻种植和收获机械化的发展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南方水稻种植和收获机械化的现状及加速发展水稻种植和收获机械化的可行性,提出了水稻种植和收获机械化分阶段发展的目标,分析了实现南方水稻种植和收获机械化目标的机械和资金需求情况,提出了南方水稻种植和收获机械化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中药材是甘肃省特色产业之一,近年来随着国家产业政策向特色产业转移,甘肃省中药材面积在逐年增加,种植中药材已成为广大农村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中药材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需求日渐加剧。通过文献查阅与实地调研,结合根茎类中药材关键栽培农艺技术,针对当归、党参和黄芪等道地中药材,从耕种管收等作业环节,概述机械化研究及应用现状。指出机械化生产存在的问题:中药材种植区域多为丘陵山地,种植面积分散且较小;根茎类中药材品种繁多,种植方式和栽培农艺要求较多且复杂,农机农艺难融合;关键环节机具存在作业质量差等现象,中药材机具投入收益率不高,药农购买机具的积极性不高;现有机具技术含量低、创新性不足、易被仿制,企业对中药材机械化研发积极性低。提出中药材产业向规模化发展、种植模式向标准化发展、关键环节机具向高质高效发展、中药材机械生产企业向龙头企业发展的未来趋势,以期为中药材生产装备研发提供参考,助力中药材产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甘蔗收获环节是我国甘蔗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对我国甘蔗机械化收获的现状进行研究,对发展甘蔗机收提供参考。甘蔗机械化收获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仅关注解决其中某一方面的问题不足以推动其稳步向前发展。从不同的视角分析了当前甘蔗机械化收获所遇到的问题,剖析其中原因,并从农机技术、农艺技术、管理技术、制糖工艺、适度规模化种植生产、行业标准、市场环境和运营主体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