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试验,对供试的10个油菜品种产量、经济性状、生育进程的特征特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丰油730、圣光127、湘油420是适合油菜-中稻-再生稻三熟制模式应用的优质、高产,早熟性好,成熟一致性好的油菜品种;早熟三月黄虽产量一般,但早熟性好,可作为油菜-中稻-再生稻模式中茬口衔接最好应用的油菜品种。  相似文献   

2.
中稻—再生稻—油菜三熟制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中稻—再生稻—油菜三熟制高产高效模式,并分别介绍了该模式下中稻、再生稻、油菜的栽培技术,以期为采用该模式的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中稻-再生稻-油菜三熟制高产高效模式,并分别介绍了该模式下中稻、再生稻、油菜的栽培技术,以期为采用该模式的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江西三熟制产区早熟高产多抗油菜新品种(组合)的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找出适合江西三熟制产区的最佳早熟油菜品种(组合),对自选及引进的9个早熟油菜品种(组合)进行了多点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在江西三熟制产区,丰油737、丰油730、9812均在4月25日之前成熟,平均产量均在1 800 kg/hm2以上,是适合江西稻-稻-油种植的早熟高产多抗油菜新品种(组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适合赣抚平原再生稻-油菜种植模式的再生稻品种。[方法]比较分析供试的11个品种头季、再生季生育期、植株形态、产量及其构成。[结果]和两优1号、Y两优6号、准两优608、晶两优华占是适合赣抚平原再生稻生产应用的品种;和两优1号、准两优608早熟性好,易实现高产稳产。[结论]建议和两优1号、准两优608作为再生稻-油菜种植模式的首选品种。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适合赣抚平原再生稻-油菜种植模式的再生稻品种。[方法]比较分析供试的11个品种头季、再生季生育期、植株形态、产量及其构成。[结果]和两优1号、Y两优6号、准两优608、晶两优华占是适合赣抚平原再生稻生产应用的品种;和两优1号、准两优608早熟性好,易实现高产稳产。[结论]建议和两优1号、准两优608应作为再生稻-油菜种植模式的首选品种。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适合富顺县“中稻—再生稻”种植模式的水稻新品种,2013年进行了富顺县中稻—再生稻新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以内香8518两季合计产量最高,其头季与再生季产量均较高,生育期适中,抗逆性强,综合形状优良,田间表现较好,建议可作为中稻—再生稻品种在富顺地区加以推广应用,红优527、N优2号、内5优306等3个品种再生稻产量较高,两季合计产量均在11 500kg/llhm^2以上。  相似文献   

8.
为发挥皖南油菜生产优势,积极扩大油菜种植面积,同时保障水稻面积的稳步增加。围绕品种和栽培方式宣州区在本省率先开展了“油-稻-再生稻”周年三熟制试验示范。通过开展油菜茬再生稻栽培模式探索,实现一年三收,在实现扩油稳粮任务的同时,提高农户的收入。  相似文献   

9.
水稻-再生稻-油菜三熟制配套油菜品种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2015年在湖北省阳新县和团风县开展了水稻-再生稻-油菜三熟制油菜(Brassica napus L.)配套品种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大地95产量最高,生育期适宜,可作为试验区该三熟制配套的油菜品种。  相似文献   

10.
为了筛选适合在温州平原双季稻区开展“油-稻-稻”周年粮油三熟制生产的早熟高产优质油菜品种,本研究对引进的13个油菜品种的生育期、产量、日均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参试品种全生育期变幅在163~170 d,于5月4—11日成熟,阳光131和湘油420于5月4日成熟,基本不影响后茬早稻的正常生产;阳光131产量位居第一,为1 529.4 kg·hm-2,比对照沣油737增产3.8%;早3产量其次,为1 491.9 kg·hm-2,比对照增产1.2%;H20-04和阳光131净种植效益分别为9 895.3和9 320.8元·hm-2,均高于对照沣油737。综上,阳光131生育期短、产量高、种植效益较好,适宜温州平原连作稻区油-稻-稻周年三熟制种植模式,可进一步扩大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之前,四川省泸县的稻田种植模式以“早稻+晚稻”为主,随着现代杂交中稻和再生稻丰产技术的推广应用,稻田种植模式自然转变为“杂交中稻+再生稻”“杂交中稻+再生稻+小春作物”“水稻+油菜”等。因地制宜发展水稻油菜轮作是种植者提高对耕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的重要方法,也是增收的重要途径,同时油菜植株和稻草还田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减少化肥用量。由于实行了水旱轮作,可减少水稻油菜病虫害发生,增强水稻油菜抗性,减少农药施用量,有利于提高水稻油菜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2.
为稳定水稻面积,增加粮食产量,提高种植效益,经过两年试验,探索双低油菜配中稻,蓄再生稻的"油稻再"两种三熟高产高效模式。介绍了该模式下双低油菜、杂交中稻、再生稻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衡阳地区油菜品种比较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衡阳市油菜生产以"稻—油""稻—稻—油"种植模式为主的特点,2016~2017年度,引进10个油菜品种开展适应性品种筛选试验,拟筛选出高产、优质、广适油菜品种并推荐应用于衡阳市油菜生产。研究结果表明:景油359、亚科油193和赣油117等品种表现高产、优质、生育期适中、抗逆性较强,适宜在衡阳市及周边地区"稻—油"两熟制种植模式应用;沣油566生育期较短且产量优势尚可,可在衡阳市"稻—稻—油"三熟制产区试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充分利用一季中稻区的农田资源,并筛选出适合柳州市中稻区特别是中稻蓄留再生稻区推广种植的高产、优质油菜新品种。【方法】以花油3号为对照品种,对引进的11个油菜品种进行田间种植观察。分小区种植,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观察测定农艺性状、菌核病发病率、抗倒性和产量等性状。【结果】参试油菜品种的成熟期均较对照迟,全生育期也均较长。除美国油王999成熟期长势不一致外,其余品种苗期、抽薹期、成熟期一致性均较好。川油18号、中双8号和美国油王999抗倒性强,其余品种抗倒性较弱或中等。川油18号和川审油41号千粒重较高,分别为4.06和3.87g。产量较高的品种有川油18号、国审豫油5号、绵油杂11号、川审油41号等。【结论】川油18号、绵油杂11号、川审油41号、国审豫油5号、中油杂8号等5个参试品种综合表现较好,可作为柳州市中稻区冬季种植油菜推广或备选品种。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充分利用一季中稻区的农田资源,并筛选出适合柳州市中稻区特别是中稻蓄留再生稻区推广种植的高产、优质油菜新品种。【方法】以花油3号为对照品种,对引进的11个油菜品种进行田间种植观察。分小区种植,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观察测定农艺性状、菌核病发病率、抗倒性和产量等性状。【结果】参试油菜品种的成熟期均较对照迟,全生育期也均较长。除美国油王999成熟期长势不一致外,其余品种苗期、抽薹期、成熟期一致性均较好。川油18号、中双8号和美国油王999抗倒性强,其余品种抗倒性较弱或中等。川油18号和川审油41号千粒重较高,分别为4.06和3.87 g。产量较高的品种有川油18号、国审豫油5号、绵油杂11号、川审油41号等。【结论】川油18号、绵油杂11号、川审油41号、国审豫油5号、中油杂8号等5个参试品种综合表现较好,可作为柳州市中稻区冬季种植油菜推广或备选品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适合赣北棉区种植的双低早熟油菜品种。[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对不同油菜品种生物学特性、产量结构、主要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棉田套播油菜模式下油菜个体较小,株高在160.0 cm以下,茎粗2.0 cm以下,1次有效分枝少于7.0个/株,2次分枝基本没有,单株结角数较少,但套播油菜群体较大。[结论]沣油5103、浔油9号早熟性强且产量高,适宜在赣北棉区种植。  相似文献   

17.
我省当前正大力发展油稻稻三熟制,并将逐步推广稻田机械化栽培。本试验目的在利用早熟甘兰型油菜优良品种的前提下,力求从已推广和可能接班的早、晚稻品种中筛选出在三熟制下即早熟丰产、又能利用短秧龄于机械化栽秧的优良水稻品种,以供发展油稻稻三熟制的机械化栽培中使用。  相似文献   

18.
文章针对秋播油菜播种时干旱等不利天气和播栽费工、费时、投入大等问题,在现行成熟油菜播栽技术基础上集成了一套稻田油菜免耕直播机械开沟技术。该技术具有茬口好、墒情足、易操作、省人工、节成本、宜机收、产量高等特点,效益明显高于移栽油菜和常规直播油菜,适宜在双季稻、一季晚稻、中稻再生稻等两熟制或三熟制地区和生产劳动力以留守老人、妇女为主的家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正> 一、历史回顾甘蓝型油菜,抗病性强,丰产性状好,但因其生育期较长,在多熟制地区的茬口安排上受到一定的限制.就六安地区而言,不仅南部三熟地区需要早熟品种油菜,即使北部一油一稻两熟地区,为了适时栽上一季早、中稻也要求油菜早熟,让茬才能保证粮油作物双高产.我国自五十年代后期开始,很多育种单位都把甘蓝型油菜早熟育种列为重点的研究课题之一.具体的要求是:熟期近似当地的白菜型早熟品种;产量不低于目前推广的甘蓝型中、迟熟品种. 二十多年来,我省先后选育的202—23、当油早1号等,比白菜型品种仍要晚熟10天左右.外省也曾选育出一些特早熟品系,如四川的宜油5号,江苏的杏花黄等,但皆因春性强,抗寒性差,病害重,  相似文献   

20.
西南区油菜品种早熟适宜机收特性评价及适宜密度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早熟、适宜机械化收获的油菜新品种及适宜的种植密度,为西南区早熟油菜机械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通过对西南地区5家单位近年来育成的15个油菜品种的早熟性、适宜机械化收获的株型、抗裂角性、茎秆抗折性、抗倒伏性等关键指标进行评价,筛选适宜机械化收获的早熟油菜品种。同时对不同种植密度下的产量、产量相关性状进行分析,探索适宜种植密度。【结果】参试品种中,大于73%的品种早熟性突出,53%的品种花期集中成熟一致性好,30%的品种适宜机收特性好;云油杂12号、渝油55、宜早油一号早熟性及适宜机械化收获特性突出;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参试品种产量均先增后减;选用紧凑株型品种,适当增加密度可以降低株高和单株重,减轻倒伏从而增加产量;抗裂角指数和每角粒数、千粒重均呈正相关,尤其与千粒重相关系数大于0.49。【结论】本研究筛选出3个早熟适宜机收的油菜新品种,所有品种均表现为在20万株/hm~2条件下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